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观察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远较心绞痛时为多.本文对诊断明确的13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绞痛9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38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无症状性ST段缺血型压低的次数为508次,而伴心绞痛的ST段压低的次数仅为66次,两者有显著性差异(X~2=7.21,P<0.01).我们认为心肌缺血发作不引起疼痛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缺血心肌的范围较小,缺血的时间短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46例(A组),陈旧性心肌梗塞19例(B组),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发作性ST段缺血型压纸与心绞痛情况。结果发现无症状性ST段缺血型压低次数为伴有心绞痛的ST段压低的9.7倍,心肌梗塞组为4.7倍。并对其发作年龄,与心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60岁以下21例,无症状性缺血性ST段压低总次数为79次,60岁以  相似文献   

3.
心绞痛患者528次缺血性ST段下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3例心绞痛患者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到528次缺血性ST段下移,分析结果表明:1.在心绞痛患者缺血性ST段下移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占75%,发生次数是有症状的3倍;2.缺血性ST段下移,85%与活动有关;3.缺血性ST段下移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上午6—10时为发作高峰,占全天总次数32%。提示在冠心病治疗中应重视包括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内的总缺血负荷,并结合缺血的昼夜分布规律调整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506次心肌缺血,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心肌缺血有不同的机制,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勇翔  黄晨  张阳阳 《心脏杂志》2002,14(5):390-39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对 2 5 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 2 4 h动态心电图检测 ,检出心肌缺血 16 7例 ,按临床情况分为 3组 : 组 :单纯 SMI; 组 :有心绞痛史的患者 ; 组 :心肌梗死后患者。结果 :SMI的发生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 ,占 84 .3% ,发作时间主要是白天 ,以上午 6~ 12点发作最频 ,0~ 6点最少。 , , 组的心肌缺血程度 (SMI发作次数 ,缺血持续时间 ,ST段压低幅度 )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增加 ,而 SDNN和 HRVI依次递减。结果表明 ,心肌缺血程度与室早发生率呈正相关 ,与SDNN,r MSSD,PMN50 及 HRVI呈负相关。结论 :SMI是老年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应引起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6.
1 资料与方法本文对诊断明确的 4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 2 4hDCG观察 ,其中男 2 8例 ,女14例 (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 8例 ) ,平均年龄为 60例 ,均符合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产HS 9616型携带式双道存贮分析器 ,选用双极胸前导联CM5和CM1 进行 2 4h动态监测 ,连续记录和回放分析 2 4h的心电图变化。2 结果42例中无症状性ST段缺血型压低的次数为 2 80次 ,而伴心绞痛的ST段压低次数为 60次。本组病例中 ,年龄在 60岁以上的患者为 3 2例 ,60岁以下的为 10例。还发现 ,60岁以上的患者在 2 4hDCG检查中 ,发作缺血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lter)一过性ST段压低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Holter监测15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缺血发作时间和ST段最大下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Holter监测的15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者149例(98%);单纯无痛性心肌缺血(SMI)123例(81%);伴其他时段典型心绞痛29例(19%);心肌缺血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107例(70%);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最高,这期间检出523阵次,占78%。结论:Holter检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绝大部分为冠脉病变引起.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如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冠心病病人进行早诊断及有效防治。方法 对126例冠心病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据ST段压低情况及其同临床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心率变化及日常活动的关系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126例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79例,其中单纯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3例,无症状缺血型ST段压低发生次数是有症状的4.2倍。结论 并非每一位冠心病病人都有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有一部分病人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但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补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和ST段压低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T段压低次数(50.21±1.23)次和ST段压低持续时间(100.24±12.3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同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两组。X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M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下移减少幅度;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 M组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下移减少幅度高于X组(P0.05);治疗之前两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但M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优于硝苯地平,可更好控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改善心电图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心肌缺血与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0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成功行PTCA及支架置人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动态心电图显示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总时间、缺血发作平均时间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前(分别为4.1±1.1次vs9.1±1.6次,1.4±0.5mm vs 3.0±0.6mm,28.3±5.6min vs 207.1±13.3min.4.8±0.9min vs 19.2±2.2min和25.2%.vs 66.0%,P分别〈0.001、〈0.001、〈0.001、〈0.001和〈0.001);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心肌缺血发作时,临床发生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比例明显低于手术前(为7.8%vs43.7%,P〈0.001),传导阻滞发生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手术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缺血程度、缺血持续的时间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对老年患者已存在的传导阻滞改善不明显。动态心电图可作为一种对PTCA及支架置入术疗效及患者预后有价值、无创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程敏 《心电学杂志》1997,16(3):151-151
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86例,旨在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 资料和方法 本组86例冠心病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龄48—78(平均62.5)岁。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除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及心脏瓣膜病等。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产32400B型动态心电仪,选择MV_1、MV_5导联,全信息连续记录24h心电资料。参照监测日志,观察ST段改变时是否伴有心绞痛以及与生活状态的关系。以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且持续1min以上列为心肌缺血。 计数资料采用王(?)±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结果 86例冠心病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256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33次(91%),有症状发作23次(9%)。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睡眠中(62.5%),日常活动仅占28.5%。有症状心肌缺血睡眠与活动中分别为6.3%和2.7%。 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ST压低时平均心率及平均每次缺血持续时间的比较见附表。  相似文献   

13.
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l)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7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DCG)。按临床特征分为3组:Ⅰ组:单纯SMI;Ⅱ组:心绞痛患者伴有SMI;Ⅲ组:心肌梗死后有SMI发作。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634阵次,SMI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90.22%。发作高峰在上午6~12点,Ⅰ Ⅱ Ⅲ组的SMI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依次增加,心肌缺血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00—06点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自昼。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72例成功进行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随访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41例术前检查至少有一次缺血性ST段压低,占56.9%,31例术前后均无阳性ST段改变,占43.1%,术前存在缺血性ST段压低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最大ST段压低的幅度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均<0.001)。无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劳力性心肌缺血负荷,自发性心肌缺血负荷,术后各阶段与术前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本文提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近期及远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在心绞痛发作的同时常伴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这些改变在同一病人随着心绞痛的发作可以交替出现,这些改变包括:ST段压低及T波尖而正向,与心内膜下缺血有关;而ST段抬高,常见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且和严重的透壁性心肌缺血有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老年 (≥ 6 0岁 )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 (LVMI) ,分为左室肥厚 (A组 )和非左室肥厚 (B组 )。经2 4h动态心电图测定 2 4h室性早搏总数 (VPCs)、Lown’s分级、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 2 4h发作次数。结果 A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室性早搏 :75 %比 5 4% ,Lown’s 3~ 4级 :2 6 %比 4%。A组发作性ST段压低的发生率高 ,缺血持续时间长 (5 0 %比 15 % ,P <0 .0 5 )。所有缺血发作均为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昼夜节律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无冠心病临床证据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加 ,两者的昼夜节律变化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心动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8例冠心病(心绞痛型)确诊患者行24h动态心动图监测.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到138例患者因心肌缺血所致ST段下移516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439次(占85.08%).结论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对于该类型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AECG检测结果。结果①AECG中ST段压低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ST段压低持续时间在06:00~12:00时段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多呈快频率依赖性,与慢频率依赖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以明确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演变规律,为临床心肌缺血诊断及预后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ST段压低是否由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对23例40岁以上窄QRS波的PSVT伴有1个以上导联ST段压低至少1mm的患者的心电图、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SVT发作时ST段压低最大值与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积分和心率均无明显相关性。23例患者中仅26%的患者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积分有显著性差异,但二组性别、年龄、PSVT发作时心率、胸痛的发生率和ST段压低值均无显著差异。结论:40岁以上PSVT患者发作时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预测值较低,冠心病心肌缺血不是引起PSVT发作时ST段压低的唯一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痛)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闽值的临床意义。方法53例冠心病病人24h心电图检测其心肌缺血闽值、心肌缺血闽值的变异度、每阵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468例缺血发作,以心率加快时心肌缺血居多,达91.2%,夜间心肌缺血闽值较低,且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长于厦重于白昼。心肌缺血阈的变异度为22.3%。与缺血总阵数呈正相关。结论高心肌缺血阈与心肌耗氧量有关,低心肌缺血闽与冠状动脉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