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各种版本的医古文教材中,编者对意动用法的举例、注释等,常有欠妥之处。现从教材中略举几则欠妥注释,结合谈一谈意动用法的认识,与同行们切磋商榷。例如: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扁鹊仓公列传》)1978年版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医古文》,把“客之”注释为:“把他当作客人,指用宾客的礼节接待扁鹊。客,用如动词,意动用法。”1983年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古文》,把“客之”仍注释为“以之为客。客,……贵客,意动用法。”笔者认为,上述注释欠妥,首先表现在概念上的混淆不清。注释者一方面把它看成为意动用法,即解释为“以之为客”,“把他当作客人”,另一方面又把它弄成为名词活用  相似文献   

2.
谈古医籍中的使动、意动及为动用法石景亮焦作矿业学院(454100)主题词中医药文献,医古文熟悉使动、意动及为动用法,对提高古文水平,增强阅读古医籍能力,使译文达到“信、达、雅”,是有所裨益的。下面分别予以阐述。1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所表示的...  相似文献   

3.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主要为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而建立的血管通路,手术对象是拟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从平均使用寿命看[1],一般头静脉-桡动脉内瘘超过7年,血栓形成是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永久性血管通路丧失功能的原因中占90%,发生率0.5~0.8次/(人·年)。"血栓"在中医属于"血瘀证",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应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防治血栓的形成,现将近几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以便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40例新建内瘘手术的患者(观察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将2009年1月以前采用区域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4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密闭式回血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开放式回血法。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动静脉内瘘感染及闭塞发生率。结果穿刺点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动静脉内瘘感染、闭塞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应用密闭式回血法,较常规开放式回血法优化了操作过程,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区域穿刺组和钝针扣眼穿刺组各25例,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内瘘闭塞、狭窄、感染和动脉瘤等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内瘘最大横径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6个月后内瘘发生狭窄、动脉瘤和内瘘最大横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患者内瘘发生闭塞和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飞燕 《中外医疗》2023,(6):169-172+177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状态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透析室进行透析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向心穿刺组(采用向心穿刺法)及离心穿刺组(采用离心穿刺法),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疼痛程度,穿刺2个月后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状态和4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向心穿刺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疼痛程度优于离心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穿刺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正常者占93.33%,高于离心穿刺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向心穿刺组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离心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向心穿刺法易操作,不易出血,穿刺点渗血率低,疼痛程度低,长期使用内瘘功能状态良好,并发症概率要较离心穿刺法低,适合维持性血压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  相似文献   

9.
范冠杰教授以“动—定序贯八法”辨治消渴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是广东省中医院范冠杰教授基于消渴病中医临床诊治经验所创立的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通过阐述范冠杰教授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指导下辨治消渴病的经验特点,并附案例说明其具体运用及临床疗效,总结其辨治消渴病“动-定结合,连贯有序”的思路,以资临床借鉴.“动-定序贯八法”的提出,不仅丰富了中医诊治消渴病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拓宽了现代环境下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对指导其他疾病的中医诊治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动痛点扬刺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观察组采用动痛点扬刺法结合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合功能锻炼,每周3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量表进行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关节活动度(ROM)及肌力(MMT)评分,并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1)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ADL评分、ROM评分、MMT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ROM评分、总分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L评分、MMT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痛点扬刺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的指导下,重新认识了现有中药配伍形式及其局限性,并简要阐述了"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所提出的"以核心病机为转移,以相对固定而又动态变化的中药药串为基础进行灵活组方"的配伍特点,提出临床应善于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中药配伍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闭合性骨折是伤科中较多见的一种损伤性疾病。治疗的目的除恢复骨折端本身的生理位置,更重要的是恢复受伤肌体的生理功能,早期的恢复,要求骨折断端良好的复位、固定。选择疗效好,作用方便的治疗方法能直接缩短骨折的愈合过程。我科总结多年临床实践,采用"四动"、"五步法"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李嬛  王文倩  郭辉  刘晓  蔡皓  蔡宝昌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1):2289-2294
近年来,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法为方剂配伍合理性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崭新思路。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规律,包括吸收速率、吸收程度、消除速率的改变及正常和模型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差异4个方面阐述了该方法在方剂配伍合理性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收治的100例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能规律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观察组采用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密闭式回血法。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及回血总时间、生理盐水用量、凝血分级情况、回血前后心率及动脉压。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回血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生理盐水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血前两组心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回血前后心率、动脉压与回血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回血后心率、动脉压均轻微高于回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回血后心率和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应用优于常规密闭式回血法,可以有效减少操作时间及生理...  相似文献   

15.
纱线拧绳法止血用于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浓度,并考察12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 g/0.5 g、3 g/0.75 g和4 g/1 g)后的人血浆中药动学行为。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以茶碱为内标,二氯甲烷提取去杂质,水相进样,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同时测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经Capcell Pak MG C18柱分离,220 nm波长检测。结果哌拉西林的血浆样品线性范围为0.4~400μg.mL-1,他唑巴坦的为0.4~100μg.mL-1;方法提取回收率为92.5%~97.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2.2%。对3个剂量组的Cmax、AUC0-t进行相关性分析,他唑巴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8和0.893,哌拉西林的分别为0.900和0.909。结论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准确性好,操作简单;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血浆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体内动力学行为符合线性药动学,不同剂量组性别间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柳  唐咸玉  张鹏  孙璐  何嘉莉 《中医学报》2019,34(11):2379-2382
范冠杰教授在长期诊治消渴病的基础上总结、创立了"动-定序贯八法"。临证中运用"动-定序贯八法"之疏肝法有3个要点:①抓住辨证的核心症状,即性情易怒烦躁,或郁郁寡欢;女性月经不调,脉弦。②辨证过程中注意核心病机的发展变化,连贯有序。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化热入营,心神不宁;气机阻滞也可导致血脉瘀阻;热藩血分,又可导致耗气伤阴。因此,在不同阶段,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需要联用"动-定序贯八法"之清营凉血、养心安神、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药串,把握前后变化的因果联系十分关键。③运用疏肝药串灵活加减。肝郁甚时,柴胡、薄荷加量;如患者合并血虚有阴伤倾向,而无明显湿滞时,可重用白芍以敛阴柔肝;血分郁热时,重用郁金、牡丹皮。疏肝法在临床运用时不可拘泥于固定的一方一药,又要在变中有守地动态把握规律辨证施药,这正是"动-定序贯八法"理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报》2019,(11):2268-2272
循经远取动法是以传统经络循行学说为基础,根据疼痛部位特点和辨证归经治疗痛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要素。针刺手法上多次行针,行提插捻转重刺激,在针刺穴位的同时嘱患者做不同的运动催促经气的运行。循经远取动法操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医患互动、针穴与经脉互动、近端与远端互动、经脉与病所互动,催促、引导经气到达病所。循经远取动法取穴特点是循病经、远而取之。其取穴特点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辨经取穴原则。循经远取动法以标本根结为理论基础,标-本、结-根两极相对取穴最为奏效,意在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9.
循经远取动法是以传统经络循行学说为基础,根据疼痛部位特点和辨证归经治疗痛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要素。针刺手法上多次行针,行提插捻转重刺激,在针刺穴位的同时嘱患者做不同的运动催促经气的运行。循经远取动法操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医患互动、针穴与经脉互动、近端与远端互动、经脉与病所互动,催促、引导经气到达病所。循经远取动法取穴特点是循病经、远而取之。其取穴特点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辨经取穴原则。循经远取动法以标本根结为理论基础,标-本、结-根两极相对取穴最为奏效,意在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0.
姜德春  王丽  卢炜 《中国医疗前沿》2007,(4):291-294,317
目的 建立中国癫痫儿童丙戊酸钠(VPA)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246例癫痫患儿应用VPA的临床数据,血药浓度都是常规监测的稳态浓度.将患儿分为两组,PPK模型组(n=146):用NONMEM软件求算PPK参数值,建立基本模型和最终模型;PPK验证组(n=100):分别用基本模型和最终模型预测PPK验证组患儿的血药浓度,比较两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MPE)、预测误差均方(MSPE)、平均预测误差平方根(RMSPE)和权重残差(WRES),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用NONMEM法拟合为一室一级吸收模型,PPK基本模型的参数为:Ka 2.38 h-1,Vd 6.54 L,CL 0.232 L&#183;h-1;最终模型参数为:Ka 2.38 h-1,Vd(2.03+0.189)&#183;体重(L),CL(0.097 8+0.010 4)&#183;年龄(L&#183;h-1).基本模型经PPK验证组检验的结果.MPE,MSPE,RMSPE,WRES及其95% CI分别为:-25.03(-32.74,-17.32),4 105.71(2 803.93,5 407.49),44.34(38.29,50.39),-0.03(-0.11,0.05);最终模型经PPK验证组检验的结果,MSE,MSPE,RMSPE,WRES及其95% CI分别为:-1.29(-6,3.4),1 268.38(1 050.64,1 486.12),28.46(25.66,31.26),0.12(-0.04,0.28).最终模型比基本模型更优化、预测更准确.结论 用NONMEM软件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癫痫儿童VPA的PPK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