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听力筛查36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红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52-52,56
目的通过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宣传及早期诊断和干预。方法应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在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1月以来出生的369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性筛查,对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于生后5月龄时转北京市儿童听力筛查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3768例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有3696例(筛查率98.09%)接受了听力筛查,初筛通过3397例(通过率91.91%)。299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中有290例接受42天门诊最终复筛,最终复筛率96.99%,通过262例(复筛通过率90.54%),未通过最终复筛的28例新生儿全部进入诊断评估程序,确诊听力损失15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5.52‰,初筛假阳性率为7.11%,全部筛查程序的假阳性率为O.41%。假阴性率为0.00%。结论平谷区局部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高于国内外标准。通过筛查可使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期宣传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更为有效地促进婴幼儿正常的语言发育,同时提高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选模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出生并经父母同意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共7860例。采用耳声发射(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技术进行筛查以及复查,并进行随访,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母亲孕周≥37周未通过率以及男婴未通过率分别为55.83%(2490/4460)和52.15%(2670/5180),均显著高于孕周<37周及女婴的未通过率47.06%(1600/3400),47.84%(1263/26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顺产新生儿未通过率为47.62%(1843/3870),明显低于剖宫产新生儿为通过率51.33%(2048/3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龄高低与新生儿听力初筛结果无明显影响,而通过初筛的新生儿筛查日龄为2.1±1.0天,明显高于未通过的新生儿筛查日龄1.2±0.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未通过率均显著高于女婴(OR=1.288,p<0.05)。筛查日龄越高,通过率越高(OR=0.501,p<0.05)。初筛未通过者3996例,其中有2186例接受复筛,复筛率54.7%。复筛未通过率6.2%(135/2186)。复筛未通过者继续接受诊断,其中有听力损失者393例,听力损失占总筛查人数5.0%(393/7860)。在放弃筛查人中,其中乡村孕妇占比68.8%(764/1110)。结论: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因素包括新生儿性别以及筛查日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观察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评价。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88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在新生儿48小时后行院内初筛,未通过者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转往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指定医疗机构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确诊。筛查同时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了解家长对筛查所持态度。结果同期分娩活产婴儿数907例,接受筛查新生儿880例,筛查覆盖率97.02%,初筛未通过者42例,初筛通过率95.23%;42天复筛未通过者5例,总通过率99.43%;确诊听力障碍2例,听力障碍发生率0.22%;绝大部分家长对筛查持肯定态度。结论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高,耳声发射是一种快速、有效、简便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具。家长对筛查总的评价是积极和肯定的,但不能忽视部分未通过筛查家长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对本院产科出生及新生儿科收治的986例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5d,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TEOAE和从BR于出生后42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6个月。结果筛查新生儿986例,初筛、复筛通过953例,通过率为96.65%。3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进行了第3阶段筛查,通过30例,通过率为90.91%。3例未通过TEOAE和AABR筛查的新生儿在6个月龄时进行AABR测试及其他耳科学检查,最后确诊听力损失为2例,均为单侧耳聋,占所有筛查新生儿人数的2.03‰。其中中度耳聋1例,中重度耳聋1例。正常儿三组不同初筛时间通过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6d初筛通过率明显高于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P〈0.05),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比较元统计学意义。TEOAE筛查986例,假阳性30例,假阳性率为3.04%;第3阶段筛查33例,3例进入诊断程序,其中1例正常,复筛的假阳性率为3.03%。整个TEOAE筛查程序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65%,假阳性率为3.14%。结论对新生儿应进行早期听力筛查,TEOAE、AABR测试有利于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提高聋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提高初筛通过率,降低复筛率。方法 采用耳声发射技术,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通过560例,通过率93. 3%,需复查40例,复查率6.7%。对照组新生儿通过481例,通过率80.2%,需复查119例,复查率19.8%;两组筛查复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影响因素干预,明显提高了初筛通过率,降低了复筛率。  相似文献   

6.
王禾  张莉  罗小珊 《四川医学》2011,32(1):98-100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获得本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基本信息,以便进行早诊断早干预。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仪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42d进行听力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内到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再进行相关医学干预。将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作为高危组与同期正常新生儿作对比,比较初筛通过率和复筛通过率。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1109例,初筛率73.93%,初筛通过率69.74%,335例需复筛,实际复筛101例,复筛率29.79%,最后确诊2例为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发生率1.33‰。高危组初筛通过率和复筛通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例听力障碍患儿均为高危新生儿。结论 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简单、方便、有效,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重点筛查。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筛查程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近3年西南某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初、复筛结果,为深入开展本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西南某地区出生的85 164例活产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进行普遍听力筛查,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诊至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分中心进行听力诊断。各区县具有新生儿听力筛查资质的医疗机构定时汇总并上报初、复筛数据,根据年报资料数据,录入各区县的数据统计结果,计算出初、复筛率,初、复筛通过率,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区县普通、高危因素新生儿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2020年-2022年西南某地区86563例新生儿中完成听力初筛85 164例,筛查率98.38%,初筛通过率89.72%,复筛率84.62%,复筛通过率91.65%。该地区由3区4县构成,近3年,古蔺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7.74%,81.02%;叙永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4.74%,95.10%;合江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5.73%,88.73%;泸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2.24%,86.47%;纳溪区初筛、复筛通过率为86.26%,80.43%;江阳区初筛、复筛通过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1038例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新生儿1 038例于出生24—96 h和出生1—3个月分别用DPOAE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者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性检查,异常者在6个月再次复查ABR,仍未通过者即为听力损失。结果 新生儿1 038例中有855例在出生24—96 h内1次通过听力筛查,通过率82.37%;男婴通过率低于女婴(P<0.05),通过率分别为79.22%(427/539)和84.77%(423/499)。有16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在出生1—3个月时接受了DPOAE复筛,总复查率达89.07%,3个月内筛查阶段(包括初筛、复筛)总通过率98.65%。复查未通过的婴儿在3个月内有14例接受了初次ABR,中耳分析诊断性检查,结果 6例未通过,异常率5.78‰,经6个月时再次ABR复查有2例转为正常,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4例,占筛查新生儿总数的3.85‰。结论 DPOAE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方法,住院期间普遍听力初筛和出生1—3个月复筛有重要临床意义。两次ABR确诊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普通产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研究胎龄与初筛通过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共2 399例新生儿(普通产房新生儿945例,NICU病房新生儿1454例)做听力筛查,初筛为出生后1~5 d行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检查,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42 d内接受第2次OAE复筛。复筛未过者在3个月内行诊断性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结果:我院新生儿筛查率98.7%;初筛通过率82.33%,其中普通产房初筛通过率91.53%,NICU初筛通过率76.36%;初筛未通过者中复筛率86.08%,失访率13.92%;复筛通过率90.14%,其中普通产房复筛通过率89.70%,NICU新生儿复筛通过率90.02%,ABR确诊听力障碍者8例,听力障碍发生率3.3‰。初筛假阳性率17.3%,复筛假阳性率7.84%。NICU新生儿初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普通产房新生儿初筛通过率(P<0.05),普通产房和NICU复筛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筛通过率随着胎龄的减少而降低(r=1)。结论:提高对NICU患儿听力复筛的重视,加强孕产期的处理足月生产,对早产儿纠正胎龄后筛查以提高筛查通过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技术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可行性及其局限性。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对出生3天后新生儿进行普遍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分别在满月时和2个月时用同样技术进行第二次筛查和第三次筛查。结果:初查率为99.07%,通过率为89.62%;复筛回访率为77.17%,复筛使通过率提高至96.07%;第三次筛查回访率达到92.94%,并使通过率进一步提高至96.69%,异常率降至0.83%。结论:运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技术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可行的,有意义的;适当增加复筛次数,结合五官科早期诊治能够提高通过率,降低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董艳芳 《中外医疗》2014,(16):150-151
目的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早期了解婴儿听力损失状况,以便早期干预,减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方法以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为准绳,应用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的初筛及复筛。初筛一般于婴儿出生后(48-72)h进行。复筛于出生后1个月进行。复筛未通过的婴儿应于3-6个月进行医学诊断、听力评估。此外,该研究还对204例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早产等具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①需初筛正常新生儿13928例;实际初筛人数13231例;初筛率为95.00%;初筛通过率为91.00%。需初筛高危新生儿204例,均接受初筛;初筛通过率为63.73%。②需复筛正常新生儿1191例;实际复筛人数1072例;复筛率为90.01%;复筛通过率为82.00%。74例高危新生儿需进行复筛;实际复筛人数74例;复筛通过率43.24%。③与正常新生儿相比,高危新生儿初筛率及复筛率更高,复筛及初筛通过率更低(P〈0.01)。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早期了解婴儿听力损失状况具重要意义,我们应将具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早产等高危因素的婴儿作为重点筛查对象,以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为准绳,进行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干预,减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黄素玲 《大家健康》2013,(4):138-139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方案中不同的初筛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350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为出生3日新生儿,共2200例,B组为出生30日新生儿,共1300例。分别在出生后第3d、第30d时给予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1个月后复筛未通过者,复筛为阳性者,转至听力评估中心诊断。结果:经过筛查后,A组初筛合格率为82.3%,复筛合格率86.1%。B组初筛合格率94.2%,复筛通过率63.5%。两组新生儿的初筛合格率、复筛合格率、总合格率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转诊率为1.71%,B组转诊率为1.80%,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5例新生儿最终确诊属于听力损失。结论:针对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在出生后30d时筛查,可增加初筛合格率,减少复筛例数,节省筛查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及围产期因素。方法应用TEOAE技术对本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产科住院分娩的新生儿及相同时间段NICU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4883例正常新生儿,实际初筛通过率94%;需要复筛297人,实际复筛通过率94%。相同时间段NICU新生儿需初筛1970人,实际初筛通过率75%;需要复筛498人,实际复筛通过率85%。确诊为听力损失的患儿20例,其中正常妊娠足月儿6例,听力障碍高危因素儿(低体质量儿、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儿、轻、中度窒息儿等)14例。正常新生儿与NICU新生儿的初筛和复筛通过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听力障碍在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中听力损失发病率较高。TEOAE是听力障碍及早发现的重要手段,听力筛查有助于听力损失患儿争取最佳治疗期,加强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中两种不同方式的初筛通过率,探讨产前宣教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将940例在我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产前宣教组(A组500例)和筛查宣教组(B组440例)。新生儿出生后3-5d,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 A组初筛通过率97.00%,复筛通过率99.40%,失访率13.33%。B组初筛通过率94.09%,复筛通过率97.04%,失访率46.15%。结论产前宣教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通过率、回访率,降低失访率,有利于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51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凤琼 《西部医学》2011,23(5):924-925
目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进行探讨,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听力障碍的患儿,以便及时干预治疗。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听力筛查仪进行初筛,未通过的在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则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结果听力筛查初筛率99.62%,初筛通过率96.53%;复筛率98.89%,复筛通过171例,复筛通过率96.07%;异常率0.58‰,异常发生率低于国内发生率(0.3%)。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重要和必要;TEOAE具有客观、敏感、准确、操作简便、无创等特点,是一种适用于临床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通过本地特征分析,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在该院出生的503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42~90d后接受听力复查,仍未通过者建议家长及时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结果筛查新生儿5036例,初筛率74.3%,初筛通过率89.5%,高危儿初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率46.6%,复筛通过率46%,高危儿未通过率比正常足月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新生儿窒息、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等高危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实施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是可行的,但复筛率有待提高,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听力筛查模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蓝英  胡敏  何玮  赵世杰  梁兴明  杨强威 《广西医学》2016,(11):1571-157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及干预管理系统在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 2015年使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及干预管理系统前后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分别为25 805例、3 106例,比较使用该系统前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复筛率、初筛通过率、复筛通过率、转诊率的差异.结果 应用该系统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复筛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及干预管理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减少了失访人数,提高了听力筛查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聋病患儿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联合应用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听力损害因素的高危新生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耳TEOAE初筛是否通过分为2组,未通过的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的8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分别在出生后42 d与3个月进行复筛,比较2组TEOAE、AABR单独和联合检查方法初筛与复筛通过率。结果观察组于TEOAE、AABR单独和联合检查法初筛和42 d复筛、3个月复筛中通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TEOAE、AABR单独检查于初筛和42 d复筛中通过率均明显高于联合检查法(P < 0.01),但在3个月复筛中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TEOAE和AABR联合应用的价值较高,可使漏诊率与假阳性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水地区出生缺陷及影响相关因素的分布情况,步加强和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为提高筛查率,保障天水地区人口素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足跟采血1610例,在出生后48小时至72小时运用便携式筛查型耳声发射测试仪进行初筛,并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筛查新生儿1610例,通过率88.3%,未通过率11.7%,其中单耳未通过率7.9%,双耳未通过率3.7%;复筛率31.38%,复筛通过率62.71%。影响提高筛查率的相关因素:①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力度大小;②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高低;③筛查设备的种类;④认识与观念的问题。结论: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影响相关因素。组织省、市、区政府所在地的医疗单位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使患儿得到及时诊治,保障儿童正常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20.
胡晓泽 《中外医疗》2010,30(17):142-142
目的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顺利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方法采用筛查前、筛查时、筛查后健康教育。结果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初筛率98%,初筛通过率94%,复筛率100%,复筛通过率95%,转诊率3%,转诊漏筛率0。结论有效全面的健康教育是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