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0年Satoh发现一些室早病例,其相邻两个室早之间的窦性心搏数总是奇数,这种现象以后被Schamroth和Marriott命名为隐匿性室早二联律。其实在隐匿性室早二联律,虽然窦性激动在折返径路内被交替地阻滞,但它们已侵入折返征路的大部分,即隐匿性传导,使随后的窦性激动在折返径路内传导延缓,有利于下次早搏的显现。本文分析20例偶尔呈插入型的室早,旨在明确折返径路内存在隐匿性传导,研究插入对后面早搏的影响。方法 20例室早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0—58岁(平均39.6岁),均无原发性心脏病,也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2.
患男性,71岁,2003年1月植入VVI起搏器,起搏频率60次/min,感知阈值2.8mV、反拗期330ms,脉宽0.4ms,,术后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正常出院。3月25号感觉心悸,心电图示:未见窦性P波,窦性停搏,出现VVI方式起搏伴室性早搏(PVS)类似右束支阻滞加电轴左偏图形,早搏起自左室流入道。起搏伴PVS二联律(图1)。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5岁。临床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长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P间期匀齐,频率约107次/min,可见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PVS)。呈二或四联律,且2个PVS之间的窦性搏动数目符合2n 1规律,配对间期呈长短交替,短的约为0.42~0.44s,长的为0.50~0.52s,传导形式如梯形图所示:在PVS的折返径路内存有2个水平传导性能不同的阻滞区,近端为2:1阻滞,远端为3:2传导的文氏阻滞区,故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显性、隐匿性PVS二联律伴折返径路内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  相似文献   

4.
陈珊 《心电学杂志》1996,15(1):53-54
在一些早搏病例中,两个相连显性早搏间夹的窦性搏动数通常符合3n-1的规律,即2、5、8、11、14……,n为任何正整数.1960年,Kinoshita首次报道此种类型的室性早搏.后来Shamoroth和Marriott称之为隐匿性室早三联律.这种类型早搏虽然也符合三联律规律,但在心电图上并非每个早搏均显示可见.本文作者还曾报道过隐匿性室早三联律的病例,由于室早折返径路的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表现为隐匿性3:2文氏型传出阻滞现象.  相似文献   

5.
心室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室内折返激动是引起室性早搏、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 ,多数室性早搏的配对间期、QRS形态是一致的 ,少数因折返径路内出现文氏 (Wenchebach)现象、多径路传导 ,致配对间期不等或QRS形态多变。兹对心室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作一探讨。  心室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有 8种类型 :   1 配对间期、QRS形态均一致的室性早搏 ,常呈显性或隐性二、三联律。   2 心室内双径路、多径路折返  ①传入双径路 ,可伴蝉联现象 (图 1) ;  ②传出双径路、多径路等速传导 (图 2、3) ;  ③传出双径路、多…  相似文献   

6.
经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室双重反应及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合文献及1例患者的全程动态心电图中提供的典型心电图,总结归纳为(1)类似于插入性早搏的心电图;(2)二联律性的快速心动过速且伴有R波振幅和形态的交替变化;(3)房室结传导的文氏现象;(4)伴有极少见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出现起搏-反复搏动二联律和起搏-窦性夺获二联律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现列举3例予以解读.例1 患者男性,58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AAIR起搏器2年.设置的基本起搏周期1 000ms,频率60~120次 / min.心电图(图1)未见窦性P波,可见心房起搏P′-QRS-P--QRS波群序列,以二联律形式重复出现,R-P-间期0.40s,P--R间期0.12s,起搏逸搏周期0.84s,频率71次 / min.心电图诊断:AAI起搏伴房性反复搏动二联律,起搏器功能未见异常,房室交接区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电图由患者的自主心律起搏心律共同构成,自主心律时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也可在植入起搏器后发生。植入VVI起搏器后,起搏器以“按需”方式工作的单腔起搏器产生的心律类似逸搏及逸搏心律,逸搏及逸搏心律伴室房传导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也.可在起搏心律中发生。本文通过VVI起搏室房传导的31例心电图分析,从而来探讨VVI起搏器室房逆传的心电图特征及产生机制,并所涉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例1:患者男性,63岁。自觉头晕,黑朦3月,心电图示三度房室阻滞。临床诊断:病窦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后1月自觉心慌、胸闷,来院复查心电图示:基本节律:窦性心律,频率62bpm,未见窦性P波下传心室。VVI起搏频率60bpm,可见数个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QRS时限>0.12s,联律间期基本相等。室性早搏间隔内的起搏心搏均为奇数1、1、5、1、3、1、1、9、1。全图均有此规律。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三度房室阻滞(起搏指征患者自身心律);③VVI起搏器功能正常;④右室起搏与室早形成显性、隐匿性二联律。例2:患者女性,36岁。…  相似文献   

10.
右室起搏伴室性并行心律形成显性隐匿性三联律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68岁。Ⅲ度房室阻滞,安置VVI起搏器3个月。心电图示VVI起搏,频率68次/分;室性早搏,其间期内起搏心搏为2和5个。诊断为右室起搏伴室性并行心律形成显性隐匿性三联律。  相似文献   

11.
患男,79岁,因咳嗽、气喘入院。临床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图为Ⅱ导联记录:基本心律为窦性,图中可见室性早搏(PVS)二联律成组出现,其联律间期逐渐延长,分别为400ms→470ms→510ms和400ms→460ms,随着早搏联律间期的逐渐延长,早搏消失,出现连续4个窦性搏动。之后,PVS再次呈二联律出现,联律间期又逐渐延长,提示折返径路中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80岁,10年前因病窦综合征安置一台双腔起搏器,预计起搏器电池寿命1年,24 h动态心电图发现心室起搏功能不良,给予旷置原双腔起搏器,植入一台无导线起搏器(Micra)。双腔起搏器程控为AAI起搏模式,起搏频率50次/分;Micra为VVI起搏模式,程控频率45次/分。术中、术后心电图表现为两种起搏方式与自身传导形式的特殊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3.
室性期前收缩伴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传导系统的双径路传导以房室结最常见 ,而发生在心室折返径路内则罕见 ,现报告 3例。1 临床资料  例 1 女 ,49岁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 1 3498次成对出现 1 79次 ,连续出现 3次呈短串性室性心动过速 31次。图 1系模拟 V5导联 1 3时 37分连续记录一个片段 ,示窦性搏动的 T波振幅低平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偶呈成对出现 ,其QRS形态一致 ,偶联间期为 0 .46s、0 .41 s交替出现 ,符合心室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图 1 例 1心电图  例 2 女 ,1 3岁 ,病毒性心肌炎。 导联连续记录 ,P- P间期 0 .68~ 0 .84s,较长 P- …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8岁,因心悸不适1个月就诊,临床疑诊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显示阵发性室性早搏二联律,早搏的联律间期极具规律性,表现为逐搏延长直至二联律现象消失,周而复始。心电图特征符合室性早搏伴折返径路文氏现象。适时出现的房性早搏下传心室过程中,恰好与折返径路传出的室性早搏相遇,各自激动一部分心室肌,并形成房室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对27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表现为9种心电图特征: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无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及反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伴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隐匿性逆传快径路连续发生蝉联现象,貌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或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下部共同通道阻滞不中止折返环;窦性P波分别经快、慢径路传导致心室双反应(即房室结双径路的1∶2传导现象);经慢径路或慢快径路交替顺传、旁道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动态心电图上P-R间期呈跳跃现象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16.
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折返径路内存在双径路传导和多水平阻滞现象,国内外已见报道。笔者最近发现1例室早二联律,其特点是室早配对间期一致,但由二种形态规律地交替出现,说明室早双径路内存在折返时间相同,但折返途径不同的交替性室内传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室性早搏折返径路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阻滞可使折返性早搏的出现规律发生改变,报告1例如下。 患者女性,47岁。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心电图(附图)系术前描记,avL.a.b为连续记录。avL—a前半段窦性P—QRS—T基本均齐,两个窦性心搏之间插入一宽大畸形之室性早搏,呈一种特殊的三联律;后半段若按前半段规律预期出现的间位性室早未能出现,说明折返性早搏在其折返传出径路上被阻滞了,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植人术后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的检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植入起搏器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植入起搏器类型及动态心电图对其术后合并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的检测资料。结果根据植入起搏器的类型将人选患者分为5组,其中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型(ventricle pace-making ventricle sensation inhibitory,VVI)组120例: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型(atriumpace-making atrium sensation inhibitory,AAI)组32例:心房心室双起搏双感知双反应型(duplicate pace-making duplicate sensation duplicate response,DDD)组25例:心室起搏心房心室感知双反应型(ventricle pace-making duplicate sensation duplicate response,VDD)组14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组5例。动态心电图观察发现VVI组中心律失常发生率、起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和ST-T改变发生率比AAI组,DDD组,VDD组高,ICD组例数太小,未作比较,但因5组例数相差悬殊,未做统计分析。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功能障碍检出率及ST-T改变检出牢均比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高[24.5%(48/196)比4.1%(8/196),36.7%(72/196)比17.3%(34/196),P均〈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重要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9.
1例 8 2岁Ⅲ度房室阻滞的患者置入DDD起搏器 7年后 ,DDD起搏器转变为VVI工作模式 ,呈室性逸搏 起搏二联律 ,并有室性逸搏传出滞后的心电现象。提示电池耗竭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5岁。“持续性胸骨下疼痛”6小时以“急性前间壁心梗”入院,入院后导联心电图连续记录示(图1):室早二联律成组出现,其联律间期逐渐延长(0.4s→0.44s~0.65s→早搏消失)。每组第1个室早联律间期固定为0.4s,最长室早间期与最短室早间期无倍数关系,为室早折返径路文氏周期。仔细观察,发现每组文氏周期中最后1个室早与下一文氏周期的第1个室早间均夹有6个窦性QRS波,推测在该6个窦性QRS中存在隐匿性文氏周期(图1第3、4行梯形图):第3行R1R2、R3R4间期逐渐延长,为室早折返径路显性文氏传导,R6理应为联律间期更长室早,但因R5在折返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