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科营养支持的概况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营养支持疗法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与抗生素的发展、麻醉学的进步、重症监护与器官移植等一起被列入20世纪的重大医学进展。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能起到“人工胃肠”作用的、以中心静脉置管提供营养支持为途径的肠外营养支持理论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生存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腹部外科危重患者,实施阶段性、合理性个体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 97例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危重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病理阶段、代谢特征、应激状况依次实施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个体化治疗中可循环式再转入PN。结果 营养支持时间5-65天,全组患者顺利渡过应激期,应激期后病程期间恢复顺利。结论 建立营养支持对腹部外科危重患者的阶段性、合理性个体化应用模式,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救治危重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探讨分析营养支持疗法在肛肠外科的作用,从其适应证、营养供给量和供给方法几个方面,论述合理应用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腹部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主要采用TPN治疗,观察组主要采用EEN+PN治疗,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费用小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ALB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下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肠插管造口术在消化外科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纳入54例需要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空肠插管造口术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肠内营养之后的血浆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7%,低于对照组的29.63%(P<0.05)。结论:采用空肠插管造口法与鼻饲法相比,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外,其余临床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6.
王秀君 《大家健康》2013,(7):177-178
营养支持已经成为现代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症医学的发展和重症患者的救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两种主要途径,对这两种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65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34例,肠内营养(EN)组31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9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组患者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营养支持已经成为现代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症医学的发展和重症患者的救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两种主要途径,对这两种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TEN)结合在危重症支持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12月843例危重症患者通过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结合进行支持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2例患者恢复良好,6例因病情危重死亡,5例失去随访。与完全肠内营养比较,并发症少、医疗费用降低。结论:通过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结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效果良好,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医疗成本,节约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年来,我院对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实施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42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1例,手术前3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于入院时、术后第3、7、12天检测体重、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N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优于PN组(P < 0.05~P < 0.01)。EN组患者无吻合口瘘发生,肺部感染1例,无切口愈合不良者;PN组患者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围手术期EN比PN对食管癌营养状况的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卢中秋  倪菁晶 《浙江医学》2022,44(4):339-344,354
脓毒症是临床上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其在诊断、监测和治疗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死亡率仍然很高.研究证实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脓毒症不同阶段,代谢特点不同,患者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为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是临床上面临的一项挑战.本文主要分析总结脓毒症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655例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按照营养支持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肠外营养组(324例)与肠外联合肠内营养组(331例).给予肠外营养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给予肠外联合肠内营养组患者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收治的接受肝切除术或肝局部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低热量肠外营养组(HPN)和低热量肠内营养组(HEN),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以及营养指标(ALB、PCHE、PA),免疫功能(CD4+ T 细胞、CD8+ T 细胞、CD4+ T 细胞/CD8+ T 细胞比值)、胃肠道功能(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至出院时营养支持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与低热量肠外营养组相比,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TBIL、ALT、AST明显较低,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ALB、PCHE、PA明显较高,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的CD4+ T 细胞、CD8+ T 细胞、CD4+ T 细胞/CD8+ T 细胞比值均明显较高,低热量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营养支持费用等均优于低热量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低热量肠外营养和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均有显著的疗效,但与低热量肠外营养疗法相比,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有显著优势,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实施全肠外营养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白蛋白(ALB)明显提高、血红蛋白(Hb)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23.3%、10.0%,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整体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支持,PN组患者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并观察记录各项营养指标和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术后第7天体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增加更明显(P〈0.05),EN组的临床指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半流质时间)均比PN组短(P〈0.05),且EN组的并发症比PN组少。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可作为首选的理想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朱建芳 《中国医疗前沿》2011,(22):29+31-29,31
目的探讨临床营养工作在基层医院的开展问题。方法统计中山市人民医院营养科2010年接诊并完成治疗的患者情况,包括营养治疗的方式、时间、患者转归及会诊原因等。结果全年治疗患者392例,44%为肿瘤患者,347例曾使用肠外营养,平均治疗(11.31±12.77)d。会诊原因前三位分别为:加强支持,纳差及呕吐。结论基层医院开展营养治疗,可考虑以肿患者为突破点,肠外营养比例较肠内营养高。营养治疗指征把握仍需加强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外、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机制、病程演变的深入研究,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原则渐趋一致,多种临床先进治疗技术介入的综合治疗使SAP病死率降至20%以下,其中营养支持具有重要作用,营养支持虽然不能完全改变SAP病程进展,但通过改善患者整体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早期研究对SAP主要采用肠外营养,近年来肠内营养受到重视,本文就与SAP的肠外、肠内营养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每组28例;营养支持前1天及营养支持后第3、10天测血清白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增加,ALT和血糖减低,并发症少。结论 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和有效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0.
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方法的改进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环龙 《上海医学》2000,23(12):717-720
目的 分析外科危重病人经不同热、氮需要量和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依据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实施肠外营养 (PN) ,对 2 2例外科危重病人早期以低热量、低氮量、低脂肪为原则 ,总热量不超过 2 0kcal·kg-1·d-1,供氮量不超过 0 .15g·kg-1·d-1,脂肪供热不超过 40 %为宜 ;应激消退期 ,相应增加供热、氮量 ,总热量不超过 2 5kcal·kg-1·d-1,供氮量为 0 .2 0g·kg-1·d-1,以满足机体合成代谢的需要。一旦肠道功能恢复 ,应及时过渡到肠内营养。结果 本组治愈 17例 ,死亡 5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和肝酶谱变化的代谢性并发症。EN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结论 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至关重要。早期因病情危重 ,消化道功能差 ,以循序渐进、阶段性的肠外营养为主 ;后期以肠内营养为主 ,以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 ,减少肠源性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