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比较分析180例进展性脑梗塞及同期住院治疗的150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血管狭窄、心房纤颤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危险因素与病情发展的关系.[结果]高血糖及脑血管狭窄与发生进展性脑梗塞关系密切.[结论]高血糖及脑血管狭窄是发生进展性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比较分析120例进展性脑梗塞和同期住院治疗的120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脑血管狭窄、心房纤颤、感染、发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危险因素与病情发展的关系.结果 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狭窄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狭窄是发生进展性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方法.[方法]以586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中24例在30d内复发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早期复发率为4.1%(24/586),其中脑栓塞复发率为7.8%(7/90),脑血栓复发率为3.6%(16/443),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率为1.9%(1/53).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近期(2周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高血压和心房纤颤与复发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11.400,8.273,9.471,P<0.05).而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和/或酗酒、颈部血管狭窄或斑块与复发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早期复发率:脑栓塞>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近期TIA史、高血压及心房纤颤可能是脑梗死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故对近期有TIA史、高血压及心房纤颤的高危人群进行积极的治疗,是防治脑梗死早期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53例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年龄大,并且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和吸烟嗜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就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脑梗死发生时C-反应蛋白含量(CRP),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无脑梗死发生患者。结论: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能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其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作的MRI影像学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135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研究,同期非短暂性脑缺血115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采用MRI检查,观察患者影像学特点,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结果 MRI检查显示,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腔梗发生率15.56%(21/135)。观察组年龄≥65岁、糖尿病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较长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年龄较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RI检查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存在脑血流灌注异常,部分患者发生脑梗死,且高龄,血糖、血压及血脂升高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5年312例罹患过第一次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经过12个月随防,结果51例罹惠第二次缺血性脑卒中,第1年复发率8.6%。本文对7种危险因素(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进行了分析,表明第二次缺血性脑卒中,仅有高血压(P<0.05)及高血压十心律失常(P<0.01)与第1次脑卒中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还表明心电图证实:房颤(P<0.01)及心力衰竭(P<0.01)也是明显增加第二次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无房颤和高血压患者相比,伴有房颤和高血压患者的复发率是前者的3倍。因此,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惠者的高血压、心房纤颤、心力衰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卒中复发机会,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5年312例罹患过第一次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经过12个月随防,结果51例罹患第二次缺血性脑卒中,第1年复发率8.6%。本文对7种危险因素(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第二次缺血性脑卒中,仅有高血压(P〈0.05)及高血压十心律失常(P〈0.01)与第1次脑卒中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还表明,心电图证实房颤(P〈0.01)及心力衰竭(P〈0.01)也是明显增加第二次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无房颤和高血压患者相比,伴有房颤和高血压患者的复发率是前者的3倍。因此,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卒中复发机会,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坝上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张家口坝上地区城乡居民缺血性卒中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同时选取无卒中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调查分析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吸烟、酗酒、肥胖等多种因素。结果:病例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血脂异常、腹型肥胖、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暴露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吸烟、酗酒、腹型肥胖与脑卒中独立相关。结论:张家口坝上地区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腹型肥胖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卒中预防方面一项比较重大的进展便是证实华法令(warfarin)能够减少心房纤颤(AF)患者卒中的危险。一般说来,心房纤颤患者每年都有4.5%的卒中危险性。抗血凝作用可将此降低至每年1.5%左右;同时还能降低70%的相对危险性。另外一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如一次近期的卒中或短暂性局部缺血发作、高血压(尤其是收缩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糖尿病等都会极大地增加卒中危险。有这些危险因素中的任何一种的患者每年都有8%或更多的卒中危险性。相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6-16,1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9年2月1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后30d内进展致脑梗死(观察组)及无脑梗死(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血糖水平,高血脂、心脏病、吸烟史、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90例进展为脑梗死40例(21.05%,40/190),无脑梗死15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大,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吸烟比例高,血糖、CRP及D-二聚体水平高(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脑梗死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该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预防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复发脑梗死及68例未复发性脑梗死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合文献对复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68例复发性脑梗死中有高血脂史18例(26.7%),高血压史49例(72.1%),糖尿病史17例(25%),高血压伴糖尿病史10例(14.7%),高血压伴冠心病史17例(25%),与未复发脑梗死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脑梗死的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老年人复发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复发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108例初发老年卒中病人常见危险因素比较,同时对其中来自城市和农村复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复发性脑卒中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TIA史,吸烟和/或饮酒史、肥胖及不良生活方式方面与初发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组中城市患者伴糖尿病、高血脂、肥胖者明显多于农村患者,而后者在吸烟和/或饮酒、不良生活方式、TIA史方面多于城市患者,两者高血压的程度亦有差异。结论 老年复发性脑卒中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需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丽  王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59-16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67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用多元相关分析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初发组比较,复发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TIA史、房颤史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0例脑梗死(CI)患者、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以及同期我院体检科确诊的90例非 ICVD 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酶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血清 HCY 水平与 ICVD 病变类型、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①三组研究对象血清 HCY 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清 HCY 水平显著低于 CI 组与 TIA 组,CI 组与 TIA 组之间血清 HCY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ICVD 患者血清 HCY 水平与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之间无相关性。③三组研究对象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百分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上述危险因素百分率均显著低于 CI 组与 TIA 组,CI 组与 TIA 组上述危险因素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ICVD 发生的危险因素,HHCY、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等3个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2个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HCY 是 ICVD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 HHCY 与ICVD 病变类型、病情严重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冯敏  魏云  丁梅 《实用全科医学》2007,5(4):308-30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05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且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1周)内进展为脑梗死的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4例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TIA患者(进展组)和同期住院的54例未进展为脑梗死的TIA患者(对照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卒中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TIA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入院时高血糖、入院后高血压、高血脂、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等16个因素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IA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入院时高血糖、hs-CRP、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等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进一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A发作次数、高血压病史、颈动脉斑块、持续时间、hs-CRP、糖尿病病史与脑梗死相关,是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进展为脑梗死,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史、近期感染、吸烟史)、辅助检查、预后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复发组在原发性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饮酒、近期感染等均较初发组高。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复发组也高于初发组。复发组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均高于初发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近期感染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性脑梗死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0天内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开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00例TIA患者,通过观察确诊后30天内的情况,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TIA患者30天共内有40例(20%)进展为脑梗死,其中高血压、7天内反复TIA发作、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颈动脉狭窄是TIA后30天内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程度为:颈动脉狭窄>30天内反复TIA发作>高血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结论 TIA患者早期进展为卒中的高危因素有颈动脉狭窄、反复发作的TIA、高血压、不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80-84
目的探索中国东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中可以干预的一些因素,为降低中国东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供建议。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义诊的出院后40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40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腰围、婚姻、教育程度、腰围、BMI、舒张压、收缩压)、既往史(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TIA病史)、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和家族史(家族心脏病、家族糖尿病、家族高血压、家族脑卒中)等20个因素。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的χ2检验,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两组的20个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6个,分别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肥胖、TIA病史。BMI、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及TIA疾病史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P0.05),其中病例组的TIA病史及高血压病史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最大,其相对危险度为对照组的6.42及3.62倍。两组在血压、腰围、吸烟、饮酒、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发生为因变量,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经回归分析得出:心脏病、BMI、TIA、高血压病史4个因素是影响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TIA病史与高血压仍然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57、3.90倍。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防治中,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出发,及时控制高血压、心脏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做到一二级预防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