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112)和脓毒性休克组(n=88);按照患者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n=165)与死亡组(n=35);比较各组SOFA评分、28 d病死率、N/L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N/LPR和SOFA评分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SOFA评分、28 d病死率、N/LPR、TNF-α、CRP水平高于脓毒症组(P<0.05);死亡组患者SOSA评分、N/LPR高于存活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N/LPR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PR、SOFA评分单独及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AUC分别为0.789、0.868和0.918,二者联合使用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更高(P<0.05).结论:N/LPR及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均可作为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指标,联合使用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4):516-519,封2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东方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确诊的脓毒症患者100例,根据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预后情况被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脓毒症组、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Ⅲ评分、SOFA评分、NLR比值差异;ROC曲线分析比较APACHEⅢ、SOFA评分、NLR比值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脓毒症组患者APACHEⅢ评分、SOFA评分、NLR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死亡组APACHEⅢ评分、SOFA评分、NLR比值均较存活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Ⅲ、SOFA、NLR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770、0.702,APACHEⅢ、SOFA、NLR三者联合检测AUC值为0.874。结论APACHEⅢ、SOFA、NLR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能力为APACHEⅢ最优,其次为SOFA评分、NLR比值,且APACHEⅢ、SOFA、NLR三者联合预测能力优于单独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9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各组早期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NLR、APACHEⅡ评分及PCT、CRP,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症患者ICU内总死亡率为47.6%,其中不同预后组住ICU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NLR、血乳酸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时间≥3.5d、APACHEⅡ评分≥21.5分、NLR≥10.8均为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LR、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NLR异常升高的脓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2例,根据入院时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21例,严重脓毒症组24例,脓毒性休克组17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死亡组21例。对各组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MEDS评分,并测定血乳酸水平,记录患者28 d的存活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SOFA、血乳酸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MEDS评分: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病死率均低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脓毒症患者MEDS评分、病死率显著升高(P<0.05);随着危险分层的增加,患者病死率也显著增高(P<0.05);多凶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均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EDS评分的实用性优于APACHE II、SOFA评分,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动态观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分析两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0例,据病情严重程度及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根据入院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SOFA及PCT的变化,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析SOFA联合PCT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第1、5天SOFA评分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经过治疗脓毒症组SOFA评分改善更明显,PCT下降更明显。存活组患者第5天SOFA为(8.36±1.87)分,死亡组第5天SOFA为(13.22±2.8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存活患者第5天PCT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据ROC曲线分析,SOFA及PC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7、0.814;SOFA及PCT联合的AUC为0.875。  结论  SOFA和PCT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炎症状态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体检当天与观察组入院第1天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炎症状态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内毒素]水平;根据观察组入院后28 d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76)与死亡组(n=30),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4天、第7天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炎症状态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炎症反应水平指标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对照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高于观察组,而体温、心率、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RP、血清降钙素原、血清内毒素、外周血CD8+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均P<0.05).(2)入院第7天,存活组患者的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死亡组,外周血CD8+水平低于死亡组(均P<0.05);入院第4天及第7天,存活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RP、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死亡组,且入院第1天存活组的心率及APACHEⅡ评分、入院第7天存活组患者的体温及血清内毒素水平亦低于死亡组(均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RP、血清降钙素原、血清内毒素水平与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呈负相关,与外周血CD8+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即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两者共同影响疾病预后,动态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全身炎症状态动态变化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96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2例。记录患者入ICU时血清PCT、CRP水平、SOFA评分及28d预后情况,将脓毒症患者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脓毒症组(n=69)与脓毒性休克组(n=27),并按28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64)和死亡组(n=32),对不同组别之间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SOFA评分、PCT、CRP及其联合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SOFA评分及28d病死率均高于SIRS患者,且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CRP、SOFA评分及28d病死率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CT、CRP、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PCT、CRP及其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56、0....  相似文献   

8.
罗运山  邓霞梅  李莉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151-1153
目的动态监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脓毒症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ICU2018年1—11月明确诊断为脓毒症患者105例,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3例)、严重脓毒症组(27例)、脓毒性休克组(45例),按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63例)、死亡组(42例)。结果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相关指标比较发现与脓毒症组比较,严重脓毒症组第1、3、5、7 dNLR,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中第1、3、5、7 dNLR,T、Lac、PCT、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严重脓毒症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第1、3 dNLR,Lac、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在第1、3、5 dNLR、Lac、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脓毒症预后的ROC曲线下的AUC分别为第5 dNLR>第3 dNLR>第1 dNLR>Lac>APACHEⅡ评分>T>第7 dNLR。结论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NLR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罗运山  邓霞梅  刘易林  李莉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457-145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计数在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1月—10月收治的162例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75例。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99例),死亡组(63例)。结果不同预后两组间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发现死亡组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第5、7天死亡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动态监测淋巴细胞计数存活组中发现第1天与第5、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组第7天与第1、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不同预后两组间淋巴细胞百分比在第5、7天存活组高于死亡组。其它相关指标显示:死亡组中降钙素原(PCT)、乳酸(Lac)、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第3、5、7天AUC分别为0.745、0.906、0.885,其中第5天AUC为最大,达0.906,以第5天计算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0.930,作为预测死亡的临界点,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100%;淋巴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百分比Person分析呈显著相关性(r=0.729,P=0.000)。结论脓毒症患者第5天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10.
左昔清  张娟  孙彩娟  章建良  吕丛 《浙江医学》2016,38(23):1887-1889,1905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激活素A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在预后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66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随访28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8例和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入院时、入院第3、5、7天CRP、乳酸、PCT和激活素A水平,分析两者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入院时及入院第3天血清PCT水平和入院时激活素A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乳酸、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死亡组入院第5、7天PCT水平和入院第3、5、7天激活素A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与同组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后第5、7天PCT和激活素A水平较同组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入院第5、7天PCT水平和入院第3、5、7天激活素A水平分别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CT和激活素A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和0.826。结论血清PCT和激活素A水平可评估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两者持续保持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10-12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急性肺栓塞患者55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4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中性粒细胞(PBN)、白细胞(PBL)变化。结果 (1)病例组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均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例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例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可以作为肺栓塞症的诊断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乳酸(lactate,Lac)水平在老年脓毒症患者体内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的脓毒症患者(普通脓毒症32例和脓毒性休克26例),2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作为肺炎对照组和22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普通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第1、3及7天和健康对照组及肺炎对照组外周血Lac、PCT和CRP水平。所有患者随访28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普通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各时间点外周血PCT、CRP、La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或P<0.01)。入院后第1天,普通脓毒症死亡组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脓毒性休克组死亡组PCT却下调(P<0.05)。脓毒性休克存活组第3天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 LCR)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 入院后第1天,PCT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预测的AUC分别为0.741和0.817;入院后第3天,LCR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预测的AUC为0.903,PCT和第3天LCR对评估预后均有较好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Lac、PCT和CRP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且PCT、LCR可以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容积指数(platelet volume indices, PVI)、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对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EICU收治的129例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收集入院后24h内最差PVI及PLT。根据28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VI和PLT是否为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PVI联合PLT对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28天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129例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率为36.43%,死亡组PVI值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组PLT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W、MPV、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LT是脓毒症休克患者28天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在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核组),入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根据痰菌转阴情况分为痰菌阳性组24例和痰菌转阴组39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显示健康者65人作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MLR水平,分析其与不良预后发生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结核组CRP水平、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NLR、ML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痰菌阳性组CRP水平、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NLR、MLR水平均明显高于痰菌转阴组(P0.05),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痰菌转阴组(P0.05)。血小板计数、NLR、MLR升高均是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NLR、MLR联合预测老年肺结核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820~0.943),敏感度为89.80%,特异度为79.60%。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LR、MLR水平升高,与患者痰菌未转阴等不良预后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检测脓毒症患者免疫指标变化对其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治疗的90例脓毒症患者,于入院时及治疗第4天抽取静脉血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HLA-DR比例情况。同时对患者自入院起,进行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根据患者最终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及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较死亡组低,且随着治疗有明显下降趋势。而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没有随着治疗开展而下降。入院时,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CD4/CD8及HLA-DR均低于正常范围,经治疗后,存活组CD3、CD4、CD4/CD8及HLA-DR比例均出现上升,达到正常范围,而死亡组D4,CD3,CD4,CD4/CD8及HLA-DR比例均出现明显下降,低于正常水平,且明显低于存活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HLA-DR比例变化情况对脓毒症患者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持续降低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1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4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58例)和死亡组(13例)。记录患者入 ICU时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检测免疫学指标,统计分析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D4+/CD8+及C4浓度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性休克组T淋巴细胞百分比、C3浓度低于脓毒症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死亡组CD4+/CD8+、C3的浓度低于生存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OFA和C3浓度是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指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D4+/CD8+、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AUC分别为0.807、0.843、0.853(P<0.05);CD4+/CD8+最佳临界值为21.9%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86.2%;APACHEⅡ最佳临界值为22分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9.3%;SOFA最佳临界值为17.5分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9.3%。结论: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补体C3和C4浓度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潜在价值。C3浓度是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指标。CD4+/CD8+能够反映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脓毒症患者75例,依据ICU结局分为存活组(n=54)及死亡组(n=2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诊断脓毒症当天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外周血液标本TNF-a、IL-10及CD8+CD28-CD57+T淋巴细胞。结果 死亡组平均年龄大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较存活组有更高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休克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TNF-a、IL-10较存活组更高(P<0.05)。存活组的耐药菌感染比例低于死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单因素还是对一系列协变量进行调整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较高的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比例与高的ICU死亡率相关(OR, 1.21;95%CI...  相似文献   

1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9):1492-149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纳入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37例,根据30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15例)和死亡组(n=22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成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科第1、3、5、7天及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计算NLR;比较其在不同组间的变化;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预测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第1天NLR显著升高(P<0.001),对早期脓毒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59),远远优于WBC(AUC=0.788),与中性粒细胞比例(NEU%)(AUC=0.942)相当;第7天WBC、NLR是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30 d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21)。结论:NLR可以作为一个简便有效的辅助指标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尤其对于急诊、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 Th17)、Th17/Treg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EICU和ICU的63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患者入院24h内的外周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和Th17,同时记录一般资料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28天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50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存活组33例,死亡组17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降钙素原(PCT)、Th17、Th17/Treg明显高于存活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28天结局为因变量行ROC曲线分析,NLR、SOFA评分、Th17/Treg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0.776、0.834,NLR阈值为27.295,敏感度为64.7%,特异性为90.9%;SOFA评分阈值为12.5,敏感度为58.8%,特异性为87.9%;Th17/Treg阈值为0.116,敏感度为82.4%,特异性为85.8%。结论 Th17/Treg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外周血细胞计数与急性心梗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与急性心梗心衰者预后关系。方法对71例急性心梗心衰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而死亡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结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三者结合起来对心梗心衰者预后判断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