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临床更熟悉周围神经卡压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介绍3例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37、30、23岁;病程分别为3年、2年及4个月。临床体征3例手部均无感觉障碍,但拇指对掌、对指功能受限。拇、示指夹捏功能障碍,大鱼际肌萎缩。均采用手术治疗,2例作腱膜部分切除,1例行囊肿切除术。3例均作神经松解术,在神经外膜下及神经周围注入留置醋酸泼尼松龙1ml(25mg)。结果:术后随访1~5个月,拇指对掌、对指功能完全恢复。认为: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的病因与局部解剖有关,其诊断依据主要为拇指对掌、对指功能障碍,病程…  相似文献   

2.
正中神经返支压综合征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是正中神经返支受到压迫后出现运动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国内王体沛和罗永湘曾于1997年做过报道[1]。笔者曾诊治2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患者男,学生,16岁,因双手拇指无力,大鱼际肌萎缩4个月就诊。专科检查:右手大鱼际肌萎缩(++),左手大鱼际肌萎缩(+),双手拇指外展、对掌受限,双手拇指及大鱼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剖100侧的正中神经,观察到返支的返点的投影是在外展拇指、屈中指、使中指的末端落在鱼际肌的内侧缘、中指指端所触及的范围内;返支入肌点的投影,是在BC1/2处、距BC8.25±0.45mm;返支的“危险区”是在以中指触及鱼际肌内侧、以中指末端中点所对应的点为圆心、以12.34±0.20mm长为半径的近侧扇形内。  相似文献   

5.
正中神经返支的形态学研究,国内已有数篇报导(l~4),国外也见报告。由于外科及整形术的进展,了解正中神经返支的分布情况,对指导临床顺利开展肌的移植,神经吻合及这一部位的手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了积累这方面的资料,丰富国人体质调查结果,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我们对正中神经返支至鱼际肌的起始,行径,分  相似文献   

6.
正中神经返支的解剖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神经返支的损伤被看作是致残性的、难以恢复。国内外学者对返支与腕横韧带的关系、返支在正中神经主干内部的自然分束情况、终末支分布的情况等研究较少。本文对正中神经返支的大体解剖进行了研究,并着重于以上几方面加以报道。1 材料与方法 取8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处理的上肢,在手术显微镜(16倍)下解剖观察正中神经返支。2 结果2.1 返支与腕管及腕横韧带的关系 正中神经返支在腕管远端发出的49例,占61.3%;在腕管内发出的31例,占38.7%;从腕管内发出且穿过腕横韧带返支  相似文献   

7.
8.
中 重度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返支的松解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返支在中、重度腕管综合征中手术探查、松解的必要性,提高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8例22侧中、重度腕管综合征行正中神经松解的同时对正中神经返支进行探查、松解,切除对返支形成卡压的拇短屈肌尺侧腱纤维束及纤维腱弓。结果:22侧手术中均发现对正中神经返支存在易卡压因素,不同程度可见局部压痕、压迹、纤维化。手术后随访6个月-1年,功能评定:优:11侧,良:6侧,可:5侧;优良率77.3%。结论: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手术松解正中神经的同时应探查正中神经返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返支的起始部位、体表投影及其相关数据,为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提供相关解剖资料。方法:常规解剖6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成人手标本,肉眼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部位、行程和分布情况。测量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及止点坐标。以中指掌指横纹中点至腕远侧横纹中点的连线作纵坐标,以纵轴的中点作一与纵坐标相垂直的横坐标,将手掌分成四个象限,确定返支起始部位在象限中的体表投影。结果: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均在近侧桡侧象限,起点横纵坐标分别为6.73±1.84mm、26.20±5.57mm。结论:左、右侧正中神经返支的全长皆位于近侧桡侧象限内,因此设计腕管综合征的手术切口时,在中指掌指横纹中点至腕远侧横纹中点的连线尺侧切开皮肤或屈肌支持带,可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方珐 解剖观察120侧上肢标本。站果肱二头肌腱膜部分覆盖正中神经14例(11.7%),完全覆盖者10侧(8.3%),旋前圆肌纤维桥斜过正中神经76侧(63.3%),旋前圆肌肱骨头内含腱束22侧(18.3%),尺骨头浅面有坚韧的筋膜105侧(87.5%)。指浅屈肌起始部两头间形成腱纤维弓109例(90.8%)。结论 腱纤维结构异常是导致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颈肩痛最常见的病因不少于10种,对颈部骨关节疾患和软组织的疾患临床多能明确诊断,然而临床上相当多不明原因的颈肩痛常被诊为颈椎病,颈神经根受到刺激被当作疼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颈神经后支分支与颈肩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以下我们将从三方面进行论述。1关于颈神经后支的解剖研究颈神经后支易卡压的部位有3个:出肌点,骨纤维管,骨纤维孔。骨纤维孔位于椎间孔的后外方,开口向后外,与椎间孔方向成80~100度夹角,其上界为上颈椎横突后结节下缘,下界为同序数颈椎横突后结节上缘,后内侧界为上下关节突腰部前缘,前外侧界为起止于颈椎横突后结节的软组织,主要有:颈髂肋肌(起于上数肋角止于下数颈椎横突后结节)、头半棘肌(起于上数位胸椎横突和下数位颈椎关节突、肌纤维几乎完全直行上升、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的骨面)、颈最长肌(起于上6个胸椎止于2~6颈椎横突后结节)和回旋肌(起于横突止于上位椎骨的棘突根及其邻近的椎弓板)等的腱性纤维。其坐标点位于同序数颈椎横突前结节的后上方。后支穿过横突间骨纤维孔后进入横突间区,并发出内外侧支。内侧支进入骨纤维管。该管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自上外稍斜向内下,由上下内外四壁构成,上壁为上关节突,下壁为下...  相似文献   

12.
手正中神经返支100侧,共发返支143支,平均每侧143支,68±4.66%发自正中神经主干分叉处,28±4.48%发自外侧支,13±3.36%发自主干的绕侧缘分支形态:单干型69±44.6%,双干型21±4.07%,多干型8±2.71%,重复型8±2.71%。表面定位设计自舟骨结节中点与手掌第2指践中点连线为纵轴线(yy'轴),通过掌中纹桡侧端向纵轴线作垂线为横轴线(XX'轴),采用距纵轴线尺侧8-10mm设计掌侧纵行切口,可避免损伤反支。另,分别自yy'轴线的近侧端和xx'轴线的桡侧端开始将两条轴线各分为10等分,发现返支的起止点大多集中在xx'轴线的第3、4、5等份内和集中在yy'轴线的第3、4等份内,建议手术切口避开通过xx'轴线的第3、4、5等价点和通过yy'轴线的第3、4等价点分别作xx'轴线和yy'轴线的垂线相交所占据的区域,以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相似文献   

13.
正中神经返支的这体表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6):628-629
  相似文献   

14.
应用特定的针刀术式,对39例腰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痊愈30例,显效6例,好转3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正中神经返支损伤将引起大鱼际肌群萎缩,导致拇对掌功能丧失。目前对返支损伤功能重建的研究多集中在以肌腱转位为主的外科治疗方法和以带血管神经蒂的小肌肉移植及运动神经移位修复大鱼际肌支损伤为主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外科治疗方法对正中神经返支损伤大鱼际肌功能的重建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显示  相似文献   

16.
小针刀治疗腰神经后外支卡压综合征的疗效确切,有其独特的优点。但针刀疗法毕竟是创伤疗法,在针刀的操作时,稍不注意便会伤及周围的神经、血管及内脏,造成意外。因此,在针刀操作之前就应先对腰神经后外支周围的组织进行解剖研究。腰神经后外支的骨纤维管位于竖脊肌深层,约35~40 mm。笔者采用针对腰神经后外支卡压综合征特定解剖的针刀手术入路,治疗腰神经后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保守治疗1例;4例手术治疗,切开肱二头肌腱膜,显露出肱动脉及内侧的正中神经,将旋前圆肌向外侧牵开,在与桡侧腕屈肌之间进入,于指深屈肌浅面暴露骨间前神经。结果:手术治疗后手功能完全恢复3例,1例手术治疗和1例保守治疗手功能部分恢复。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志力  胡逊 《四川医学》2002,23(2):190-190
例 1,男 ,37岁。因右环小指麻木半年入院。临床特征 :手部掌侧 1指感觉消失 ,手部鱼际及骨间肌未见明显萎缩 ,但肌力减弱 ,环小指未见爪形指畸形 ,环小指屈肌肌力正常 ,夹指试验阳性。行肘内侧弧形切口 ,松解Strathers弓与韧带 ,切断内侧肌间隔 ,将尺神经松解后绕过上髁 ,拉至肘前方 ,放于屈肌 旋前肌群筋膜的面上和原脂肪之下 ,在尺神经内侧缝数针于筋膜和皮下 ,完成手术。术后当日环小指麻木消失 ,次日手部掌侧 1指半感觉正常 ,夹指试验阴性。 3个月随访肌力正常 ,痊愈。例 2 ,女 ,5 4岁。因右手环小指畸形伴功能障碍10年入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对腰部疼痛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80例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致腰部疼痛的患者,采用铍针松解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380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1~12个月的随访治愈205例,显效65例,好转95例,无效15例。结论铍针治疗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安全、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