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36岁。1987年3月无何诱因出现上腹部突发性疼痛,伴发冷、发热。同年7月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外院按“黄疸性肝炎”治疗,黄疸进行性加重,消瘦,大便呈陶土色。同年9月24日住我科。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gastrointestinal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来源于结外淋巴组织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NHL的4%-20%。发病部位以胃部多见,其次为小肠、回盲部,结肠和直肠较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PGIL致梗阻性黄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尹庆银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302-1302
原发性肝细胞癌出现黄疸的情况很多 ,但肝癌侵犯胆管并形成胆道癌栓而致黄疸的报道不多 ,我院近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中发现胆道癌栓 1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病人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37~ 6 5岁 ,平均 4 7 5岁。根据临床B超、CT、AFP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均有乏力、肝区胀痛等症状 ,出现黄疸 10例。乙肝病毒标志物均有阳性 ,AFP >4 0 0 μg/L 8例。血清总胆红素 (TB) 36~ 2 4 5 μmol/L(12 1± 5 6 μmol/L) ,结合胆红素 (CB) 14 6~ 14 1 2 μmol/L(84 2± 14 8μmol/L) ,丙氨酸…  相似文献   

4.
包虫病在新疆伊犁地区是高发病,以肝包虫发病最高,约占70%。肝包虫破入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和胆道感染较为少见。本院于1984年至1997年收治918例肝包虫病,其中破入胆道致梗阻性黄疽和胆道感染22例,占同期肝包虫手术治疗的2.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伴黄疸在我国常见原因是由于肝炎后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肝癌侵犯肝门压迫胆管所致 ,属肝癌终末期。因此长期以来肝癌一旦出现黄疸即认为手术禁忌 ,多持消极态度或仅用内科对症治疗。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 ,发现部份肝癌伴黄疸者是由于癌栓阻塞胆道所致。如能切除肿瘤 ,清除癌栓再配合其他综合治疗 ,能明显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科收治 5例肝细胞癌致胆管癌栓伴发黄疸 ,经积极手术治疗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我科自 1 987~ 2 0 0 0年收治此类患者 5例 ,男性 4例 ,女 1例 ,年龄 45~ 63岁。全部病例均有乙…  相似文献   

6.
<正> 1976年8月~1987年12月,我院将28例胰腺癌、45例肝癌、2例胃癌、1例胆囊癌引起的76例癌性梗阻性黄疸病例误诊为各型黄疸性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误诊贻误了这些癌肿患者应有的治疗时机。为吸取教训,特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本组男56例、女20例,男:女=2.8:1;年龄25~84岁,平均51.5岁。二、诊断依据 1.胰头癌26例、全胰癌2例。其中15例经手术探腹及病理组织学确诊;余13例经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57岁,主因尿黄1周入院。既往体健,无长期饮酒史。入院前1个月因焦虑症在精神病院治疗,口服氯氮平片50mg,2次/d,第4周出现全身皮肤黏膜、球结膜黄染,逐渐加深,大便变为白陶土色,小便呈浓茶色,患者一般  相似文献   

8.
李德宇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8):27-28,30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并发胆道癌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7月-2004年8月收治的7例小肝癌并胆道癌栓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已死亡病人平均生存期为19个月,3例病人仍存活,分别已生存7个月、13个月和41个月。结论积极外科手术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病例患者,男,46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3月余,再发加重4d”入院。入院时患者有剑突下持续性腹痛,有黑色大便,大便化验潜血阳性。查体:T36.3oCP90次/rainR20次/minBP90/88mmHg一般情况差,神情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相似文献   

10.
胆道良性梗阻性黄疸由于症状不典型,易被临床医师误诊。我院外科在近10年中收治16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误治。为了提高本病诊治水平,现结合本组病例作一简要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壶腹周围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呈增加趋势,临床诊断多为晚期,手术切除率低(仅在26.7%左右)。由于该类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损害是致命的,黄疸的解除对延长病人生命仍有重要意义。本院自1984年7月至1999年9月对106例诊断明确而未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PDR)的晚期壶腹周围癌患者行姑息手术以减轻梗阻性黄疸。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外科治疗及价值.方法 对48例HCC合并PVTT的患者行肝切除 门静脉癌栓清除术,术后予以辅助化疗.结果 癌栓全部取出,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9%、12.5%.结论 选择性地对HCC合并PVTT的患者行肝切除 门静脉癌栓清除术和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并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5岁。上腹部胀痛2月余,周身黄疸1月余,外院 CT 检查诊断为“胰头癌”以梗阻性黄疸收住我院。住院检查:一般情况好,皮肤、粘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轻压痛。B 超检查: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直径2.4cm,肝内胆管扩张,胰管扩张,胰管直径1.0cm,B 超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段梗阻。化验:胆红质285.6umol/L。住院后行手术治疗。探查发现肝未见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的壶腹周围癌患者在确诊时因局部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已无法切除[1].70%的壶腹周围癌患者伴有梗阻性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常导致患者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及继发感染等.目前姑息性胆汁引流仍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和外科胆管改道手术(伴或不伴胃空肠吻合术)[2-3].此外,透视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或肝穿刺支架植入术主要用于肿瘤晚期不可切除的患者及不能耐受内镜引流的患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壶腹周围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姑息性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和/或胆总管胃肠吻合术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预后方面的不同,以探讨较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以及转移性肿瘤如胃癌胆道转移所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及胆红素升高。随着病情加重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不宜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姑息治疗实属必要,而  相似文献   

16.
辛伐他汀致肝细胞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男,75岁。因“皮肤黏膜黄染3d”,于2006年2月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发现皮肤黏膜黄染,以巩膜、头颈部皮肤为著,无发热、腹痛,无厌油、恶心,无大便色白、尿色加深;既往确诊为“冠心病”、“高血压病3级(极重度)”、“慢性持续性房颤”、“陈旧性脑梗塞”、“2型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入院前2个月查肝炎常规示:H bsA b(+)、H BeA b(+)、H BcA b(+)。入院前1个月查肝功能正常,2周后为治疗“冠心病”开始口服辛伐他汀20m g/d。入院后查体:BP155/90m m H g(1m m H g=0.133kPa),神志清楚,巩膜及头颈部皮肤黄染,双肺呼…  相似文献   

17.
董柱  熊奇和 《淮海医药》2000,18(4):275-275
笔者收集1993~1996年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癌性梗阻性黄疸124例,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2例癌性梗阻性黄疸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男65例,女47例,平均年龄56.4岁,全部患者均行B超检查,其中经CT检查83例,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62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51例。病变部位为上段胆管(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上)37例,中段胆管(肝总管至十二指肠上缘的胆总管)23例,下段胆管(十二指肠上缘以下的胆总管即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及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8.
楚有良  韩坤  张沥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97-2298
内窥镜下逆行胆管胰腺造影术(ERCP)及镜下微创介入治疗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取代了外科手术,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法,对癌性阻塞性黄疸可用(ENBD)或胆管支架作为术前退黄的措施,对不能手术者可通过置入胆管支架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在治疗梗阻性黄疸术后中临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以往在某院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用术患者40例,应用统计学描述和统计推断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术前术后对患者的主要肝功能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ALT、AST、ALP相比术前均显著降低(t=22.38,30.02,20.86;P0.01);术后TBIL、DBIL亦显著降低(t=17.89,8.71,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不仅安全并且有效,其术后并发症也明显较低,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曹赋  黄爽 《中国医药卫生》2005,6(16):119-119
患者,女,67岁,无业。因乏力、腹胀、胸闷4个月,肝区不适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4d于2005年5月3号人院。既往有乙肝病史17年。人院后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肝掌(+),蜘蛛痣(+)(前胸2枚),心率86次/min,律齐,在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扑落音,两肺呼吸音清晰,腹部隆起,压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对称性重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人院后化验检查:乙肝五项HBsAg(+),HBe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