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东省1997~2002年流动人口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流动人口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我们根据1997~2002年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外省流动人口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与本地发病数比为0.16:1,而且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从1997年13 625例增长至2002年18 465例,增加了35.52%,其中疟疾病例比本地的还多,麻疹、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为本地发病的近半数.结论对流动人口应采取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珠海市1992~1996年各类人口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1996年珠海市各类人口的传染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常住人口的传染病发病率呈平稳下降而流动人口则逐渐上升,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增大;其中疟疾1993~1996年的发病率:常住人口分别是3.67/万、2.29/万、1.66/万、0.26/万;流动人口为42.07/万、16.56/万、3.82/万、3.52/万,经统计学检验各年发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流动人口发病占总发病的构成已超过60%,1996年高达89.03%,相对危险度(RR)达13.54。计划免疫控制的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麻疹发病常住人口呈大幅度下降,流动人口呈上下波动状态,并明显高于常住人口(P<0.01),而且流动人口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构成比增长很快,1996年麻疹已超过50%,新生儿破伤风达90%以上。经性及血源传播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构成比,流动人口也明显高于常住人口;提示流动人口的传染病防制工作是珠海卫生防疫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珠海市1993~2002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珠海特区进一步改革开放10年来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探讨流动人口与暂住人口对珠海市传染病发病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1993-2002年珠海市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传染病发病资料,分年度按病种进行比较分析。描述2类人口不同的发病特点和预防控制对策。结果 近10年来,珠海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常住人口传染病发病率呈平稳下降,从410.01/10万下降到200.61/10万,暂住人口则从745.39/10万高峰值陡然下降到200.27/万,但暂住人口发病数占总发病的比重逐年增加。疟疾、新生儿破伤风、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暂住人口在1993~1996年曾处于发病高峰,1997年虽迅速下降,但始终高于常住人口,并均有显著性差异;暂住人口新生儿破伤风从1995年开始连续8年在总发病中的比重超过90%,麻疹有7年超过60%。疟疾有9年超过85%。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在2类人口中均呈上升趋势,在所有传染病中增幅最大,淋病成为主要传染病发病之首。其中暂住人口的发病增长速度更快,发病率在1996年达到峰值,发病构成占25%~35%,其中淋病占总发病的60%,梅毒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结论 10年来,我市传染病防制成效显著,但流动人口与暂住人口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流动人口中流动儿童计划免疫仍很薄弱。应采取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1990~1997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北京市1990~1997年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报告的分析表明,1990~1997年本市户籍NNT的发病率为0.04/1000活产儿(‰).1997年加上外省户籍病例,NNT发病率≤0.14‰,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发病率为1%的消除水平.本市NNT疫情受外省来京人员的影响较大,1997年外省户籍病例占全年发病的8462%。加强NNT疫情监测有重大意义,1997年开始将外省户籍病例纳人管理,NNT升为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处理,更实际地反映了北京市NNT的疫情特点。外省户籍病例均为在家分娩,旧法接生,且放弃治疗的较多,因此加强外省来京育龄期妇女的卫生保健,对高危人群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本市消除NNT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991—1997年平乐县疟疾流行病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7年平乐县疟疾流行病学监测黄广兰1998-01-12收稿。作者单位:广西平乐县卫生防疫站(542400)建国初期的平乐县是疟疾高发区,1955年疟疾发病率为125.97/万,病死率1.31%,疟疾占传染病总数的80.15%。主要传播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1991--2002年疟疾的流行趋势,为全区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深圳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订正数据、《南山区疫情资料汇编》及5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1—2002年南山区疟疾年平均发病率6.02/10万,1992年发病率最高(17.16/1.0万),1998—2002年疟疾年平均发病率1.94/10万;输入性恶性疟占同期疟疾发病数为27.78%,发病季节不明显;男性占发病数的80.87%,20~30岁青壮年占发病数的54.77%,工人占发病数的58.69%。结论:南山区疟疾疫情处于完全控制期,随着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疾发病增多。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大兴区学校托幼机构5年传染病发病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刘海博  甘亚弟 《职业与健康》2010,26(24):3013-30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学校、托幼机构近5年的传染病发病情况。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对大兴区学校、托幼机构的学生、幼儿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2005—2009年大兴区学校传染病发病以水痘、感染性腹泻、痢疾为主,学生中出现了性传播疾病,但构成比低;学生与托幼儿童中外省户籍病例数呈总体上升趋势,且2009年托幼儿童中外省户籍病例数高于本市户籍病例数;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以手足口病、水痘、感染性腹泻为主:与学生病例户籍分布特点类似,外省户籍所占比重较大且出现"倒挂"现象。结论学校及托幼机构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可能出现的病种,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加强流动人口聚集地及流动儿童的管理是降低该区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华县1993-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3-2002年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60.44/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8/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81.2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狂犬病、钩体、乙脑、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86.54%。结论 痢疾、肺结核、伤寒等是江华县近十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1996~1998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对1996~1998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进行了分析。1996~1998年我国报告NNT发病率分别为0.25/1000活产儿(‰)、0.22‰、0.19‰,呈逐年下降趋势。1996、1997年报告NNT死亡数分别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2位和第1位,报告病死率偏低。报告病例中男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女性.1997年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病例有较为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无明显夏秋季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省间差异较大,其中广东、广西最为高发,1996、1997年报告发病率均在1‰以上,两省病例占全国病例的50%以上.利用1997年各县报告病例数和计划免疫系统常规接种率报告系统上报人口和出生资料,粗略估算出1997年全国有191个NNT发病率高于1‰的高危县。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提供了很好的3年的NNT监测资料.但其监测质量尚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监测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斌 《应用预防医学》1999,5(2):106-117
柳州市1993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3-1997年采取“四热”病人血检为主的疟疾监测措施,共血检39646人,未发现内源性疟疾病例;15岁以下儿童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为0.12%(7/5710);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1.64%(51/3101)。  相似文献   

11.
义乌市是一个外来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自1988年经省、市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后,疟疾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近年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传染源不断流人,传播媒介中华按蚊等的存在,使我市疟疾疫情不容乐观。2005年我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6例,其中12例为外来人口,占全部病例的75.0%;2006年报告疟疾病例36例,其中外来人口29例,占全部病例的80.6%;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金华市2007--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乙脑专病报告系统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12年金华市乙脑发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7--2012年全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3例,死亡1例,平均发病率为0.11/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义乌、东阳和永康市;〈15岁儿童发病32例,占总病例数的96.97%;外省流动人口占总病例数的72.73%;时间集中发生在7、8月;84.85%的患者无明确免疫史,媒介监测绝对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63.73%。结论近6年金华市乙脑病例以外省无乙脑疫苗免疫史的流动儿童为主,因此提高流动儿童的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自我防护教育是控制乙脑疫情的有效手段,同时应开展媒介蚊虫和宿主动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疟疾流行趋势,为制定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2~2001年流动人口疟疾感染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10年监测流动人员“四热”病人107070人次,平均阳性率5.08%,占全垦区疟疾阳性病例总数63.49%,流动人群感染疟疾的相对危险度(RR)为当地人群的2.09~14.54倍。结论 流动人口是传播疟疾的主要来源,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当前垦区疟疾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军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及其预防对策探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根据1992~1995年全军疫情报告资料分析,病毒性肝炎的报告发病数占传染病总报告发病数的39.1%,居报告传染病首位。在各型肝炎中,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和未分型肝炎各占37.9%、36.6%、2.6%、22.9%;男性占94.3%、女性5.7%;战士占65.9%,干部占29.3%,职工占1.7%,炊管人员占0.2%,离退休人员占1.2%。各年度肝炎的报告发病数相差不大,但一般每年1、2月份报告发病数稍低,3、4月份开始升高。病毒性肝炎已成为严重威胁部队官兵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因此部队今后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强化各项预防和控制措施,开展肝炎疫苗的应用研究,不断改善基础卫生设施,以减少肝炎对部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流行特点,为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报告资料。结果广州市近5年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2266例升至2001年的3643例,其中以血源及性传染病居多,占49.95%,多个疫苗可预防的病种发病高于常住人口,发病职业主要集中在民工、工人、家务待业、散居儿童和其他,共占流动人口发病总数的70.77%。结论广州市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趋势日渐严峻,制定并实施科学控制策略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对某区部队10年间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部队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监测软件和办公软件对某区部队各级医疗机构上报至疾病监测中心1992—2001年25种9929例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区部队10年传染病发病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是主要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44.90%。发病数居前三位的依次为病毒性肝炎(占52.19%);细菌性痢疾(占18.69%)和肺结核(占16.52%)。结论 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要加大控制力度,重点研究部队在特殊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阿克苏地区儿童少年人群2004~2006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以了解发病规律、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相应资料以及相关的人口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年中,地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同期,5~19岁的儿少人群的地区总传染病发病率为455.75/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312.53/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43.22/10万。它们分别占相应的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14.13%和60.43%;儿少是丙类传染病发病的主体。儿少人群的前五种高发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或感染性腹泻),该五种疾病的报告数分别占当年的儿少人群传染病报告数的89.07%,92.35%,95.62%。结论 改善卫生条件和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仍然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并且需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使校医和保健教师真正承担起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外来流动人口的传染病管理,是当前传染病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为努力控制传染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我们在掌握流动人口的流动特点的基础上加强流动人口的传染病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使这一特殊人群的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下降。现将我区流动人口的特点、传染病发病现状以及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分析如下。l 外来流动人口的流动趋势和传染病发病情况1.1 我区为城郊结合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老、少、边”地区进入我区的流动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公安部门统计,1995年我区流动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56%,1999…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平顶山市湛河区传染病发生及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平项山市湛河区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7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7种1203例,年报告发病率476.56/10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8.55%。其中乙类传染病13种999例,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96%;丙类传染病4种204例,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5.46%。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位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梅毒,占乙、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79.14%。报告死亡病例1例,报告病死率0.083%。与上年比增加的病种是布鲁菌病、狂犬病,减少的病种是流行性感冒。上升最明显的传染病是麻疹。男性发病是女性的1.63倍,20—49岁青壮年发病率最高,职业以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为主。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梅毒及肠道传染病是防治的重点传染病;新增加的布鲁菌病、狂犬病是今后应重点关注的传染病;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及学生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2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该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012年广东省共报告疟疾8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32例、恶性疟53例、三日疟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83/10万,死亡1例。全省16个市的38个县(市、区)有报告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和湛江,共报告51例,占全省病例数的58.62%。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10月55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22%。男女性别比为9.88: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总病例的94.25%(82/87)。发病以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和干部职员为主,共45例,占总病例数的51.72%。2012年广东省136例的疟疾病例报告卡(87例本省籍和49例外省籍和外国籍人士)显示,主要输入来源是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13例和20例,占总发病数的83.09%和14.70%。输入疟疾病例最多的为尼日利亚27例,其次为加纳16例,再次为赤道几内亚、缅甸,均为10例。结论2012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是由于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多,因此,应加强疟疾的诊断、治疗和疫情处置能力,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