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结缔组织疾病 ,学龄前儿童尤为多见。冠状动脉损害为该病的较严重病变。我院 1 991~ 2 0 0 0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 5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2例 ,女 30例 ;男∶女为 1∶1 36;0~ 1岁 4例 ,~ 3岁 2 0例 ,~ 7岁 2 5例 ,~ 1 0岁 3例。入院时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 5天以上 5 0例 ;四肢变化 ,如 :手、足皮肤硬性肿胀、掌或指趾充血及指趾端膜状脱皮等表现 ,共 4 9例 ;多形性红斑、皮疹 38例 ;双眼球结膜充血 2 0例 ;唇及口腔粘膜病变 (口唇皲裂、草莓舌等 ) 32例 ;颈部淋巴结肿大 1 9例。伴随症状  …  相似文献   

2.
3.
4.
川崎病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焦君  刘作义 《重庆医学》2003,32(12):1757-1759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病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由于儿科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及高度警惕 ,早期发现 ,及时诊断 ,并应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愈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7月到重医大儿童医院住院的川崎病 1 2 0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 0例川崎病患儿 ,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修订诊断标准[1 ] 。 1 2 0例中 ,男 70例 ,女 5 0例 ,男女比例为 1 4∶1。年龄 6 1 730 月~ 951 2 岁 ,≤ 4岁 98例(82 % ) ,其中~ …  相似文献   

5.
27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继红  张新梅 《湖南医学》1999,16(5):391-39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我市川崎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对60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KD患儿的临床特点符合日本川岐病研究机构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26例年龄小于2 1/2岁者出现了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没有的二卡斑红。经抗炎、抗凝、使用IVIG及对症治疗后,76.67%的病例疗效显著,部分(23.33%)不敏感者,经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发热、心脏炎表现迅速好转。所有病例观察1年无复发。结论:我市K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断除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机构的1标准外,年龄小于2 1/2岁的KD,卡斑红具有临床特异性;首选阿斯匹林抗炎抗凝,是治疗:KD的有效措施;而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去二除感染及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作为二线药作用仍有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我院儿科自1999年3月~2002年12月经临床观察及检查,确诊为川崎病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例患儿中,男9例,女4例,男:女=2.25:1,其中,小于1岁者7例(53.8%),大于1岁小于3岁者4例(30.8%),大于3岁者2例(15.4%)。诊断标准:13例患儿均符合第三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清波 《吉林医学》2000,21(4):240-240
我院于 1 998年~ 1 999年 2 a间共收治川崎病 1 0例 ,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0例患儿男 6例 ,女 4例。 1岁以内 1例 ,1岁~ 2岁 6例 ,3岁~ 5岁 2例 ,8岁 1例。 1 0例患儿均有发热 ,呈弛张热 ,平均发热 6 .5 d,热程 8d~ 1 5 d。发热后数天出现皮疹 8例 ,以躯干为主 ,形态多为斑丘疹 ,浅表淋巴结肿大 9例 ,唇干、皲裂 1 0例 ,杨梅舌 9例 ,球结膜充血 9例 ,手、足背硬性水肿 7例 ,指趾端与甲床交界处有片状膜样脱皮 8例 ,心律不齐 2例 ,心音低弱 1例 ,发热第 4天出现头痛呕吐 1例 ,脑膜刺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9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川崎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以4岁以内为多发,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病变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冠状动脉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结论:及早控制血管炎,防治冠状动脉病变是治疗川崎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60例川崎病的临床资料分析,提出对川崎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以减少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方法:152例大剂量阿斯匹林加激素治疗组,108例小剂量阿斯匹林加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后一组病人的疗效明显优于前一组。结论:只要提高对川崎病的临床认识,就可以早期确诊并尽早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以减少川崎病造成的心血管损害。  相似文献   

12.
罗兆清 《四川医学》2001,22(9):845-846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 ,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的疾病 ,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发生心脏冠状动脉病变(CAD) [1] 。在应用阿斯匹林的同时 ,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早期使用 ,对缩短疗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愈率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院 1991~ 2 0 0 0年收治的川崎病 7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4 8例 ,女 30例 ,发病年龄 7月至 6岁 ,其中 <1岁的 10例。1.2 临床表现 :78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入院时发热 ,病程 3~ 10天 ,均为不规则热或稽留热 ,体温 >39℃ ,皮诊为猩红热样或麻疹样 ,出疹时间多在病程的3~ 5天。 5 3例有球结…  相似文献   

13.
14.
陈韬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53-3354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4例,通过实验室检查以及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在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有2例(5.9%)患儿出现复发现象。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的升高有关,早期诊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崎病(KD)以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治疗不及时可遗留冠状动脉损害等并发症。现将自2001—09~2002—12收治的78例KD患儿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105例临床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长沙410011)张惠佳,林义雯关键词川崎病分类号R593川崎病自1967年川崎氏首次报告以来迄今已30年。我国于1978年报道了第1例。近年此病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并发现有复发病例。现将我院1991年4月以来收...  相似文献   

17.
18.
80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掌握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胸部X线特点;KD的病原;丙种球蛋白(IVIG)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观察80例KD患儿临床表现、病原体感染情况及胸片特点;将68例使用IVIG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IVIG2.0g/kg×1;1.0g/kg×2)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KD患儿中有28例(35.0%)可查到病毒感染证据,42例(52.5%)伴咳嗽,70例拍胸片患儿中,异常63例(90.0%)且出现较早;使用IVIG患儿2d退热情况:A组34例(94.4%),B组32例(100.0%)。结论(1)KD胸片改变出现较早,对以呼吸系统表现为主的不典型病例,应动态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反应,以免误诊。(2)病毒感染可能为KD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S)又名川崎病 (kawasaki’sdisease) ,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皮肤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发热和多形性皮疹 ,自 196 7年由川崎氏首次报道以来 ,国内外报道日趋增多 ,且临床表现各异。现将我科近 3年来收治的 9例小儿患者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5例 ,女性 4例。年龄 9个月至 12岁 ,平均 4岁。本组病例发病于每年的 5~ 12月 ,以 6月发病最多 ,为 4例 ,约占该组病例的 4 4 %。1.2 前驱症状 所有病例在发热前 4~ 7d ,出现轻咳、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1967年日本川崎氏首先报告,此病属于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发病机理不明,诊断缺乏特异性.本文综合分析35例KD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期发现其中对早期诊断和确定诊断有提示价值的临床特征,以便于早期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以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