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小儿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是治疗患儿疾病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门诊输液安全高效的运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们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效果满意,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小组夜间会诊的实践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不断提高夜间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组建静脉输液小组,负责全院夜间静脉会诊,给予值班护士指导并帮助解决问题。结果及时解决了夜间静脉输液护理中发生的疑难问题和异常情况,减少了输液护理中的纠纷与投诉,减轻了值班护士的心理压力和科室护士长的工作压力。结论静脉输液小组负责夜间静脉会诊有利于提高夜间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科室建立静脉输液专项小组,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所有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过程均在专项小组成员参与、指导下完成,分别于建立静脉输液专项小组前和建立1年后对300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输液方式、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建立静脉输液专项小组前后,患者输液方式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专项小组后,输液患者静脉炎、静脉外渗、输液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科室建立静疗输液专项小组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预防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解决临床护士在静脉输液安全中出现的问题。方法:2006/2008年以来,我院对护士开展静脉输液安全问题远程专题讲座及临床培训,增加了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结果:我院护士静脉输液技术提高,减少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发生。结论:临床中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知识培训及开展远程专题讲座,提高其静脉输液安全知识的能力,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夏旦  吴慧芬 《护理与康复》2013,12(4):382-383
为提高对输液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降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建立静脉输液小组,制订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开展PICC护理门诊及护理会诊,对护士进行静脉输液的专科护理培训,每月对各病区进行静脉输液质量评价。通过静脉输液小组建立与实践,提升了专科护理水平,提高了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周亚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909-4909
门诊是一个多流程、多环节的综合体系,输液室是医院门诊对外服务的窗口。门诊输液因其治疗手段直接,见效快,而成为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技术操作。门诊输液治疗患者高度集中,病种复杂,用药种类繁多,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发生各种不良输液反应。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制定预防对策,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小组在临床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各级医院普遍存在静脉输液多,护士人力不足,静脉输液服务质量下降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成立静脉输液小组,重新调配班次及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规范,使病房输液服务质量及综合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士穿刺技术水平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黄敏  王国蓉  秦英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88-1090
目的探讨多学科专业小组在医院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建立由管理、医疗、护理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专业小组,由专职人员实施静脉置管、门诊维护、质量管理和信息统计等工作,定期发布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信息,形成完善的静脉输液服务和管理体系。结果①多学科专业小组发展了6种途径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实现化疗患者钢针"零容忍",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为0,2008~2011年,平均每月置管量由285例/月增至742例/月。②优化了静脉通路选择:PICC置管由31例/月增至243例/月,颈外静脉导管由最高197例/月降至38例/月,股静脉导管由最高151例/月降至45例/月。③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由86%提高至98%,导管尖端位置首次检查准确率由69%提高至98%;PICC平均留置时间由30d提高至226d,最长留置时间由128d提高至392d;患者对静脉输液服务的投诉由最高5次/年降至0。结论多学科专业小组参与静脉输液质量管理有利于质量持续改进,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张团敏  张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87-5887
目的 针对静脉输液引发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方法 对静脉输液投诉事件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引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及安全隐患,提出对策.结果 经采取防范措施后,确保了输液安全.结论 通过分析输液流程中的安全隐患,采取防范措施,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8年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输液卡,对输液室实施持续性质量控制与综合管理,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输液卡的设计 内容如图1、2所示,规格长12 cm,宽8 cm,上方中间有一直径1 cm的圆孔,以便同液体一起挂于输液架上.  相似文献   

11.
吴睿  张凤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75-7776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神经内科的老年患者数量也逐年剧增,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现将老年患者输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杜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35-793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静脉输液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防范措施。方法找出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问题:如化疗药物配制时选择的溶媒,静脉输液操作中的问题,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对输注部位血管的选择,护士具备的职业道德等问题进行剖析。结果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找到了解决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的防范措施。结论在为肿瘤患者输液过程中,护士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严格按照输液操作规范,严格无菌技术,具备较强的穿刺技术和理论知识,是能解决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合理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工作之一,也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尤其在遇到病情变化及发生各种急症时,通过静脉给药可迅速发挥药物作用,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不注重合理安排静脉输液的顺序,导致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譬如:延误化验标本的留取,或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医生缺乏诊断治疗的依据;没有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致药物的浪费;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增加患者的痛苦,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为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根据本人多年临床护理实践,对合理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的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14-4114
近年来,为提高门诊患儿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笔者总结了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及提高输液护理的策略,报告如下. 1 静脉穿刺的护理 1.1 心理护理 年龄偏小的婴幼儿,首先要消除家长的紧张情绪,取得家长信任及配合;对待大的患儿,我们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微笑服务,给予鼓励,消除恐惧感,取得患儿的信任及配合,使患儿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简称静疗小组)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5月400例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无静疗小组干预;将2013年6~10月400例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由静疗小组全程干预输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方式、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建立静疗小组后,患者输液的方式构成,输液患者静脉炎、静脉外渗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与建立静疗小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疗小组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专业化水平,确保了静脉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为了减轻患者拔针时的疼痛,我科护士在多年临床护理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新型拔针方法(方法Ⅱ),并将它与一般普通拔针方法(方法Ⅰ)进行了对照,发现它大大减轻了患者在拔针时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582-2583
我科在患者的静脉输液中采用了舒适护理的方法,有效地减少患者穿刺疼痛的发生,使患者在静脉输液的全过程都能够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提高了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张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081-1081
为了在静脉输液配置室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笔者分析总结了静脉输液配置室当前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防范措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差错和纠纷,订效地保证静脉输液配置室质疑,提高用药安全,健全和完善医疗安全管理,最终让患者获得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邹雅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534-253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静脉输液拔针后护理不当会引起局部皮下出血、血肿或皮下瘀斑。在临床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是影响医患关系。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护理有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2006/2007年对26例老年长期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系统化静脉输液保护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明显降低了长期静脉输液带来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均>60岁。静脉输液1周以上,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密闭式输液术的要求进行操作。2结果本组中20例未发生静脉输液并发症。出现液体外渗5例,1例出现静脉炎,无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老年患者长期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减少了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为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保障。3护理体会3.1实施系统化长期静脉输液保护措施(1)首选双上肢,次选双下肢,因双下肢静脉瓣丰富流速慢于上肢,易于血栓形成;优先选用暴露明显、长于针梗1/2的直行静脉及易固定的静脉,尽量避免下肢静脉、有瓣静脉及弯曲静脉,左右肢交替轮换输注。需采用静脉留置针者,通常选用较粗大静脉留置。(2)优先选用7号或5~6号针身较短、针头斜面较小的头皮针为宜,进针角度为35°左右,在静脉上方快速刺入皮下,再将针体轻压皮肤,平行刺入血管。(3)输液中,对局部不适或疼痛的患者适当减慢滴速,局部热敷。(4)输液后将输液肢体略抬高,时间为3~5 m in,以防渗血。(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