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特点.方法:选择51例隐匿性HCV感染者和52例未经治疗的CHC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异常的持续时间相匹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含量.结果:CHC患者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显著高于隐匿性HCV感染者(P<0.01),而胆固醇(Ch)和甘油三酯(TG)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两组感染者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HC患者的PBMCs中HCV RN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隐匿性HCV感染者(P<0.01).结论:隐匿性HC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如CHC患者,这可能与其PBMCs中的病毒载量高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HC患者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介素28B(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候的分子学机理。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245例住院CH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和肝功能指标(ALT、AST、GGT、DBil、TBil、ALP和Alb)、HCV RNA含量,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CHC患者IL28B SNPs(rs12980275、rsl2979860、rs8099917和rs10853728)基因型,并与23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用SPSS 20.0软件分析各数据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245例CHC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郁脾虚证最多(177例,72.2%),其余证型分别为瘀血阻络证(38例,15.5%)、肝肾阴虚证(22例,9.0%)、肝胆湿热证(7例,2.9%)和脾肾阳虚证(1例,0.4%);肝郁脾虚证患者在年龄、AST、DBil、TBil、ALP和HCV RNA含量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多见于年轻的、肝功能损伤程度较轻和HCV RNA含量较低的患者;肝郁脾虚证CHC患者的rs12980275 AA基因型和rs8099917 TT基因型和rsl2979860 CC基因型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P0.01),IL-28B 5N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HC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年龄和肝功能某些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差异,CHC患者中医证型与IL-28B基因某些位点的多态性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外周血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毒疗效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完成标准化抗病毒治疗与随访的85例CHC患者作为CHC组,选取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12、48周,以及随访24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患者的外周血CD4~+Treg,并测定血清HCV RNA、AST、ALT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前,CHC组的HCV RNA、AST、ALT及CD4~+Tre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治疗12周时,CHC组85例患者中36例(42.35%)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EVR组),另49例(57.65%)未获得EVR(no-EVR组),EVR组患者的HCV RNA和CD4~+Tre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分别为39.241、8.763,P值均0.001),2组间HCV RNA、CD4~+Tre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520、8.227,P值均0.001)。治疗48周时,CHC组85例患者中49例(57.65%)获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R)(ETR组),另36例(42.35%)未获得ETR(no-ETR组),ETR组患者治疗48周时的AST、ALT、CD4~+Treg及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46.197、11.806、15.368、9.694,P值均0.001)和no-ETR组(t值分别为72.612、9.274、9.682、7.729,P值均0.001)。随访24周时,CHC组85例患者中39例(45.88%)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SVR组),其中30例为获得EVR患者,32例为获得ETR患者,另46例(54.12%)未获得SVR(no-SVR组),SVR组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HCV RNA、AST、ALT及CD4~+Treg水平均显著低于no-SVR组(治疗48周:t值分别为117.564、17.113、10.564、4.452,P值均为0.001;随访24周:t值分别为11.196、20.997、13.384、7.900,P值均0.001)。结论 CHC患者存在外周血CD4~+Treg表达升高,抗病毒治疗可有效下调CD4~+Treg水平,减轻肝损伤。外周血CD4~+Treg检测可作为CHC发病及抗病毒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探讨聚乙醇干扰素-2a(PEG-IFN-2a)联合利巴韦林(RBV)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芪参二莲汤治疗基因Ⅰ型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5月—2013年03月HCV RNA4×105IU/ml的I型CHC患者7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PEG-IFN-2a联合RBV的基础上加用芪参二莲汤治疗;对照组37例应用PEG-IFN-2a联合RBV治疗,疗程48周,疗程结束后随访24周。治疗前后进行慢性肝病问卷(CLDQ)计分、肝功能、HCV RNA检测并作对照。结果:治疗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为57.89%、治疗结束时病毒应答(ETVR)为76.32%、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为68.42%;对照组分别为51.35%、62.16%、48.65%。两组病毒学应答比较,治疗组EVR、ETVR、SVR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同时段组间CLDQ计分比较,乏力(FA)、全身症状(SS)、活动(AC)三个维度,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部症状(AS)、情感功能(EF)、焦虑(WO)三个维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乏力(FA)、活动(AC)两个维度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照,其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时治疗组患者ALT、AST、TBi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ALT、AS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8周时,治疗组ALT、TBil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热、甲状腺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二莲汤联合PEG-IFN-2a和RBV治疗基因Ⅰ型高病毒载量CHC患者疗效显著,能更明显抑制高载量HCV RNA复制,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明确减轻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单用PEG-IFN-2a联合RBV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加芪参二莲汤对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肝功能、HCV R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0年4月~2015年10月入我院肝病科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0例,均为HCV RNA阳性1b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予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予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加芪参二莲汤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收集2组患者的肝功能、HCV RNA及PBMC,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和组间对比,分析是否有差异。[结果]在病毒学应答方面,治疗组EVR、ETVR、随访SVR分别为76%、86%、84%,对照组分别为34%、50%、30%,实验组病毒学应答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均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比同时段2组患者的ALT和TBiL,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IL-10均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比同时段2组患者IL-1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4周后对比,实验组仍优于对照组(P0.01);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IL-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后组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于单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加芪参二莲汤对1b型丙型肝炎患者能更好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HCV RNA复制,对患者而言有着更好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PEG IFN(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二莲汤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月HCV RNA阳性的1b型CHC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加芪参二莲汤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疗程结束后随访24周。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HCV RNA及PBMC变化。结果:治疗组EVR为76.67%,ETVR为86.67%,随访SVR为83.33%;对照组分别为34.37%、50.00%、31.32%。两组病毒学应答比较,治疗组EVR、ETVR、SVR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ALT、TBi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AL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两组间同时段ALT及TBil比较,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IL-10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48周同时段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两组间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后两组患者IL-12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24周显示,治疗组IL-12水平较同时段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二莲汤加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b型CHC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临床疗效。不仅可以显著抑制HCV RNA复制,改善肝功能,而且可以减轻不良反应,预后良好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调免Ⅰ号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试验方案,观察调免Ⅰ号联合优思弗治疗45例AIH(肝肾不足兼有血瘀证候)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以15例强的松龙联合硫唑嘌呤及优思弗的西医标准治疗方案为对照,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γ-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乏力、口干、月经失调、舌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ALP、GGT)、γ-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6%,与对照组73.3%相仿(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77.8%和80.0%,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免Ⅰ号联合优思弗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肾不足兼有血瘀证)患者的有效方案,其综合疗效与西医标准治疗方案相当,且具有更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避免激素副作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感染性疾病致肝损的临床特点. 方法 164例合并肝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老年组89例,对照组75例.治疗后第3周末,比较2组病死率、异常肝功能指标及治愈率. 结果①治疗前老年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SB)值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老年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第3周末,2组ALT、AST、GGT、ALP、SB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老年组ALT、AST、GGT、ALP治愈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年急性感染性疾病致肝损程度较严重,完全恢复较慢,应加强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及护肝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 CHC)合并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CHC合并冷球蛋白血症患者61例,按是否自愿接受干扰素治疗,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保肝治疗基础上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周及停药后24周各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治疗48周、停药后24周HCV 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结束、停药后24周ALT、 TBil低于对照组、 Alb、 PTA含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HCV RNA水平并能明显改善CHC合并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8例,治疗组28例,苦参素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20例,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24、48周和治疗后24周随访时,观察病毒应答情况、肝功能。结果:43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治疗组25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SVR为44%(11/25),对照组为38.89%(7/1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72周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例患者脱落,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联合中药辨证治疗能有效抑制HCV RNA复制,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无明显严重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血瘀证患者的血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A/G、肝纤4项(HA、LN、ⅣC、PCⅢ)水平,并进行对照.结果:血瘀证患者的HA、LN、Ⅳ-C值的平均秩(MEAN RANK)分别为31.52、31.96、32.06,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而ALT、Alb、Glb、A/G及PCⅢ经检验P>0.05,提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病毒性肝炎血瘀证患者肝组织内存在活动性肝纤维化,提示肝病的慢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324例,口服六味五灵片;对照组108例,口服联苯双酯滴丸.研究分临床治疗阶段和随访阶段.临床治疗阶段6个月,分为常规量治疗期3个月和减量治疗期3个月两个分阶段.在完成6个月的治疗后,ALT恢复正常或下降75%的病例进入随访阶段.随访阶段为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肝功能及中医证候均有明显改善;在降低AST水平方面,六味五灵片治疗组明显高于联苯双酯滴丸对照组(P<0.01、P<0.05),且AST复常的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ALT反跳率(11.11%)低于对照组(32.41%)(P<0.05);治疗组AST反跳率(14.20%)亦低于对照组(20.37%)(P<0.05).结论:六味五灵片治疗CHB,ALT、AST反跳率低、稳定性好,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壳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壳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NAFLD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口服壳脂胶囊1.25g/次,3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mg/次,3次/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监测其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脏彩超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乏力、肝区不适、头晕、口苦、胸闷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8.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BG)及肝脏彩超结果变化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壳脂胶囊能有效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及肝脏影像学表现,能有效降低血脂、血糖,并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载量与肝功能及白蛋白(ALB)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病毒含量和肝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93例大连地区汉族人群HC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液中HCV RNA病毒载量,同时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AST/ALT及ALB等指标。用豆形图展示HCV RNA病毒载量数据,分析HCV RNA载量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组HCV RNA载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 RNA载量与年龄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HCV RNA载量与ALT、AST、AST/ALT及ALB均不相关(P0.05)。根据受试者HCV RNA载量数量级将其分为4组,ALT、AST、AST/ALT及ALB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连地区汉族人群HCV患者血液中HCV RNA载量与ALT、AST、AST/ALT及ALB等指标不相关,HCV RNA病毒载量不能反映肝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湿热蕴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开放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临床实验方法,来自于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的66例CHB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脱落1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HBV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培育牛黄0.15~0.3g口服,1次/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00%vs 81.8%, P<0.05),尤其对主要症候如倦怠乏力、胁肋刺痛、身目尿黄等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ALT、 GGT及TBil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培育牛黄治疗CHB湿热蕴结证,具有显著的护肝、降酶和退黄作用,尤其対中医证候的改善有显著效果,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拉米夫定治疗, 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 mo和12 mo两组肝生化指标(ALT、AST);ALT复常率;病毒核酸指标(HBV DNA载量).结果:治疗6 mo和12 mo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 且治疗组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6 mo后, 治疗组ALT复常率为31.3%, 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 mo后, 治疗组ALT复常率为56.3%,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2 mo后, 治疗组HBV DNA总应答率为90.6%,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CHB可以提高HBV DNA的应答率和ALT复常率, 对肝功能的复常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联合治疗是治疗CHB有效方案之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后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4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共62例,在PTCD术后配合应用维生素B6、维生素C、复合辅酶静脉点滴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对照组30例,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治疗1周后,比较ALT、AST、Alb、GGT、ALP、TBil、DBil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NF-κB的变化情况;观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下降明显(P0.05);但对Alb、GGT的改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经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对尽快恢复肝功能,消退黄疸,有促进作用,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抗脂方治疗脾虚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抗脂方治疗脾虚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予中药抗脂方治疗,对照组口服硫普罗宁片,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肝脏B超影像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症候积分下降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与对照组67.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ALT、AST、GGT、TCh、TG及肝脏B超平均积分下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抗脂方对改善脾虚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B超影像指标及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强肝软坚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强肝软坚丸。对照组患者口服大黄座虫丸,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同时查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TIMP-1、PⅢP、CⅣ)、肝功能并做肝脏彩超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在疗效、症状积分、总积分、AST和GGT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TIMP-1下降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在肝门静脉和脾厚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强肝软坚丸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疗效较对照组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的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C患者51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23例)和非MS组(28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MI)等差异,分析肝功能相关指标(TBil、DBil、ALT、AST、GGT、ALP),糖、脂代谢指标(FPG、CHO、TG、HDL、LDL、apoA、apoB)及HCV-RNA病毒载量。结果 MS组和非MS组患者年龄、BMI和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TBil、DBil、ALT、AST、GGT、ALP、CHO、apoA、apoB、HCV-RNA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FPG、TG、HDL、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女性患者MS发生率分别为47.83%和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C患者合并MS与糖、脂代谢因素密切相关(尤其与糖代谢相关性更为明显),与病毒本身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