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研究大黄蛰虫丸(DZP)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DZP低(2 g·kg-1)、高剂量组(4 g·kg-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AOM/DSS诱导小鼠CAC模型,并于造模中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干预。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小鼠死亡率,并以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β和IL-18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小鼠结肠Occludin和ZO-1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小鼠结肠ATG5、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检测小鼠结肠中LC3BⅠ/Ⅱ、SQSTM1及ATG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8周灌胃给药,对照组、模型组,DZP低、高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40.00%、20.00%、6.67%。与模型组相比,DZP能显著降低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提高小鼠肠道组织中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同时,DZP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IL-1β、IL-18及SQSTM1的表达水平,提高模型小鼠肠道组织中的LC3BⅠ/Ⅱ和ATG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DZP能显著降低CAC模型小鼠的炎症和死亡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CAC模型小鼠肠道自噬改善肠道紧密连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月经周期建立后又停经6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中医学称之为“经闭”、“经水不通”、“月事不来”、“不月”等。大黄蛰虫丸具有通经消痞之功效,同时还具有缓急止痛之效。我院使用此方治疗继发性闭经临床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噬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自我降解并快速回收利用被降解细胞成分来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过程。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噬作为癌症治疗的某个靶点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本文就近年来自噬与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德福韦酯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早期肝硬化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2例曾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出现YMDD变异HBeAg阴性,HBVDNA阳性的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连续用药48周,同时口服大黄蛰虫丸6.0/d,分二次,口服4周停4周,共24周。对照组65例,仅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连续用药48周。观察肝功能、HBVDNA、白细胞及血小板、脾脏大小及症状的改变。结果两组相比血清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脾脏回缩程度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白细胞及血小板也均有回升,但治疗组占优势,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治疗组51例(76.17%)虽高于对照组48例(7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治疗组显效率32例(47.8%),总有效率91.0%,对照组显效率19例(29.2%),总有效率64.6%,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经济又方便,在肝功能、血常规、脾回缩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汤英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50-151
目的探讨大黄蛰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蛰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生化指标,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透明质酸HA均明显下降,HBVDNA转阴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大黄蛰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逍遥丸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双环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逍遥丸联合大黄蛰虫丸。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脾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后3、6个月,治疗组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段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6个月,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改善明显,与同组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门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逍遥丸联合大黄蛰虫丸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BsAg多肽刺激树突状细胞(DCs)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CHB)或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用DCs细胞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对照组20例,仅用大黄蛰虫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两组患者的肝功能(AST、ALT和谷氨酰转肽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及治疗有效率的B超评估.结果 治疗组的中医症状、证候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B超诊断的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sAg多肽刺激的DCs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在病原治疗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组疗程均为52周。观察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HBV-M)、HBV DN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BV DNA水平、Child-Pugh评分、ALT复常率、HBV DNA在检测水平以下的比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玻璃酸(HA)、A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他指标较治疗前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ALT水平、HBV DNA水平、Child-pugh评分、ALT复常率、HBV DNA在检测水平以下的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因肝功能损害加重死亡。结论:大黄蛰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近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 associated cancer,CAC)小鼠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75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半夏泻心汤低、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联合口服葡聚糖硫酸钠法构建CAC模型,分别给予半夏泻心汤和美沙拉嗪进行干预。观察并记录用药后全部小鼠一般情况,监测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变化情况;利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PCNA、NF-κB P65和IκB-α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结肠组织IL-17A、N-cadherin和Bcl-2 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巨噬细胞标记物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结肠组织中NF-κB、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无明显肿瘤发生,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结肠瘤体数量增多,半夏泻心汤组结肠长度及肿瘤数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PCNA、NF-κB P65和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庶虫)虫丸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LUNA C18(2)色谱柱,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用磷酸调pH至3.0)=257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黄芩苷线性范围为526.4~2632.0ng,平均回收率=98.87%,RSD=1.1%.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大黄虫丸质量标准。方法通过TLC对大黄虫丸中甘草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虫丸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检出甘草;大黄素在0.0196~0.2352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大黄酚在0.0424~1.06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大黄素为97.5%,RSD=1.48%,大黄酚为101.5%,RSD=1.57%。结论本法准确可靠,简便迅速,可用于大黄虫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大黄?虫丸中5-羟甲基糠醛限量检查方法 ,加强大黄?虫丸中蜂蜜的质量及安全控制.方法 采用安捷伦Eclipse Plus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5:9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 方法 学研究表明,在2.188~43.752μg/...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治疗中阿德福韦酯胶囊联合大黄蟅虫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来我院进行肝纤维化治疗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31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大黄蟅虫胶囊治疗。在入院第2天以及治疗结束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测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水平、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治疗中阿德福韦酯胶囊联合大黄蟅虫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高纤维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状态,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岩鹿乳康胶囊与大黄蛰虫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成本-效果。方法 1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给予岩鹿乳康胶囊口服治疗,B组患者给予大黄蛰虫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成本-效果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成本-效果比为7.25元, B组成本-效果比为4.54元,增量成本-效果比4226.87元<2018年佛山人均GDP的129767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05)。结论岩鹿乳康胶囊与大黄蛰虫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相当,岩鹿乳康胶囊的成本-效果优于大黄蛰虫胶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黄䗪虫丸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大黄䗪虫丸组,后两组行CCl4诱导肝纤维化造模,8周后大黄虫丸组大鼠ig大黄䗪虫丸0.45 g/kg,另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同时称体质量。连续ig 4周后,断头处死各组大鼠,摘取肝脏,观察色泽、质地并称重,计算肝脏指数(LI);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结合测量胶原纤维面积密度,评估肝纤维化程度;采用TUNEL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大黄䗪虫丸组大鼠肝的色泽和质地介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组虫丸组大鼠的LI、炎症活动度半定量、纤维化半定量评分、胶原纤维面积密度和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显示大黄虫丸组大鼠的肝小叶结构破坏较轻,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变性得到改善,汇管区增生不明显。Masson染色显示大黄䗪虫丸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有所改善,汇管区胶原纤维沉积和小叶内纤维间隔明显减少。FITC荧光标记染色显示大黄虫丸组肝小叶结构较清晰,可见少量凋亡细胞。结论大黄䗪虫丸可以降低大鼠的LI、炎症活动度半定量、纤维化半定量评分和胶原纤维面积密度,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来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向英  金晶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6):1818-1821
目的探讨大黄?虫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就诊的10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片,10mg/次,1次/d 1.6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内膜血流状态、包块直径、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7%、9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峰值流速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管血流指数(VFI)、包块直径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S/D、RI、PI、VFI、包块直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E2、P、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黄槖虫丸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疗的109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片,自月经期第2天始,25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大黄槖虫丸,3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炎性因子、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6%、9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和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促卵泡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性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槖虫丸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炎症反应,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丁婷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9):2339-2343
目的探讨大黄蛰虫胶囊联合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于月经来潮第1天肌肉注射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1支/次,1次/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大黄蛰虫胶囊,0.9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囊肿直径、视觉模拟(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6%、9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囊肿直径显著缩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蛰虫胶囊联合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缩小异位病灶体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