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诊的100例脑外科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应用,有效地促使远端深静脉血液回流,加速肺循环的速度,从而明显地改善血液滞留,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状态,有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62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每日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2次,30 min/次,10d为1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DVT,且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循环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卧床术后DVT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肢肿胀及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循环预防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在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100例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干预前后下肢周径变化、凝血相关指标、全血黏度以及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患肢与健肢相差周径均减少,但观察组减少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凝血指标以及D-D水平较干预前均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避免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发生DVT,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骨科卧床患者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用于预防骨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2次/d,30min/次,10d为1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骨科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舒适、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护理流程再造预防椎管内肿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术后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45例术后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护理流程再造干预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7d时凝血功能及下肢周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7d时,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干预前,纤维蛋白原(Fg)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变化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d时,两组髌骨上、下15cm处的周径均大于干预前,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护理流程再造能够缓解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下肢肿胀,改善凝血功能指标,这对于预防D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入住我院的100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内DVT、下肢肿胀及肺栓塞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住院天数更少(P0.05,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P0.05)。结论:对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DVT发生率,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12月心胸外科收治的73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中发生下肢DVT的26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将2017年1~12月心胸外科收治的77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对照组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下肢DVT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发生DVT患者年龄、BMI指数、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均高于未发生DVT者(P0.01);观察组DVT、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及长期卧床为心胸外科术后患者下肢DVT的高危因素,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DVT及肺栓塞发生率,提高下肢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阶梯式超前护理模式在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阶梯式超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黏度、D-二聚体(D-D)水平及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大腿周径和小腿周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PT、TT、APTT均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浆黏度、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超前护理模式在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DVT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减轻肢体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肢体疼痛减轻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患肢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的护理,可明显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肢体肿胀情况.结果:两组DVT和肢体肿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DVT,减轻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12.
徐卫娟 《全科护理》2013,(29):2695-269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传统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杨海兰  保燕  蔡学光 《全科护理》2011,(14):1224-1225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减轻肢体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肢体疼痛减轻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患肢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的护理,可明显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疼痛。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2021,41(5)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及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下肢肿胀、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在肝胆手术后应用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发生率,改善了下肢血流状况,减少了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对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将84例长期卧床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除接受常规预防法外,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病人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情况。结果实验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个疗程后实验组病人大腿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且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病人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有效防治了本研究对象的下肢DVT,使病人更舒适并促进了康复,且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2月ICU实施CRRT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ICU实施CRRT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护理前与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CRRT患者下肢DVT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辅助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偏瘫症状及下肢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加用空气压力波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下肢偏瘫症状的变化,测定两组神经功能及下肢功能的改善情况,监测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平均返流时间及腿围平均周径的变化,统计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麻木、脉络淤血、偏瘫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表(FAC)、10 min快速步行试验(10 m MWS)最快步行速度上升(P0.05),观察组FMA评分、FAC、10 m MW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反流时间短于对照组,腿围周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空气压力波仪辅助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患者偏瘫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优化患者下肢功能,改善下肢血流,降低血栓形成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刘晗  陈美环  李莉 《循证护理》2023,(4):747-750
目的: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联合预警标识在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120例,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联合预警标识干预,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下肢血流速度、双腿周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对照组高,D-二聚体(D-D)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下肢血流速度比对照组快,双腿周径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比对照组的11.67%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比对照组的80.00%高(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联合预警标识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中,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应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2018年12月180例髋部骨折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采用Autar评分表分析病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并对病人实施分级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患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治疗满意率、D-二聚体、下肢双腿周径、下肢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D-二聚体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Autar评分表对髋部骨折围术期病人实施分级分层管理,有助于预防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的52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48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微波治疗仪。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1周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为轻;观察组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