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养成进食要定时定量的好习惯孙思邈《千金要方》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每食不重用",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并且不要过量。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这种饮食适可而止、常处不饥不饱状态的节食理论,与现代科学所主张的观点非常一致。不要等饿了再吃饭,在感觉饿了之前就要吃饭。因为在我们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若要小儿安,须予三分饥与寒",是我国民间护理小儿的经验总结。但其"饥与寒"的实质,不是饿着三分,也不是冻着三分,而是在掌握小儿生理特点与生长发育规律的前提下,不使小儿吃得过饱和穿得过暖,使其营养和衣着恰到好处。小儿吃得多穿得多,是停食、着凉的两个主要原因。所以,既要合理安排营养,让小儿吃饱、吃好,又要加强小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衣着不宜过多,这样就可以达到"小儿安"的目的。少生  相似文献   

3.
李子云 《现代养生》2002,(11):10-10
1.饥饱适中.宋代苏东坡认为,饮食适宜是长寿的基本条件.常常是"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他认为这样可以"宽胃以养气".清代尤乘认为:"饮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所以很多养生学家皆主张饮食宜节量.这里所说的"节量"是相对于饱食而言,过饥则饮食摄入不足,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有的上班族常常早晨不吃饭便上班,一是怕时间来不及,二是有这样一个想法,反正要减肥,饿一饿更好,殊不知,这样对身体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5.
正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习惯,大家觉得是很健康的,实则对身体有害。2021年2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了8项最常见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您也有这些误区,赶紧改变一下吧。饿了才吃许多朋友在生活中不能按时就餐,或者是不到饿的时候不吃饭,理由就是"不饿"。还有的朋友常常是"废寝忘食",再晚也要干完活再吃饭,这都是不科学的。食物在胃内的停留只有4~5小时,等我们感到饥饿时,胃早就排空了。这时,胃黏膜就会被胃液"自我消化",引起胃炎或者消化性溃疡,还会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常用的养生食品或是药膳食疗秘方中,"银耳"是常被提到的一种"食物"。"银耳"又名"雪耳",通俗的名称叫作"白木耳",虽说是"白"木耳,其实是带有一点微黄色的。它是寄生在树上的一种菌类,因为形状像耳朵,又有点像蛾,因此有"木耳"、"木蛾"的称呼。在很早以前的中药书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称其具有"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的功效。《本草纲目》说其可以治疗"断谷",也就是治  相似文献   

7.
宜规律 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正常分泌而利于消化.具体要做到:每餐食量应适度,宁可少吃一口,也不要多吃一口;一日三餐应按时,到了吃饭时间,不管肚子是否饿,都要积极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更不能随意饥一餐饱一顿.尤其是年老体弱、胃肠功能减退者,每日以4~5餐为佳.这样既可防止空腹过久造成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又不至于过饱而加重胃的额外负担,自然有益于胃病的稳定和康复.  相似文献   

8.
中午,妻子弄好了饭,招呼儿子去吃饭。儿子没觉着饿,于是不愿吃。妻子就过来拉儿子去餐厅,边拉边喊:"不饿也得吃!"儿子与妈妈拉扯,死活不愿意去吃饭。妻子生气了,对儿子下最后通牒:"要是不快去吃饭,别想到楼下找小朋友们玩,你自己选择吧。"  相似文献   

9.
潘慧 《健康博览》2020,(2):48-48
营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当孩子出现偏食、拒食时,不一定要强迫其进食。而是要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科学地拟定食谱并合理地安排饮食,创造一个能够激发食欲的用餐环境,让孩子心情愉快地进食。建立饥饱规律老人们常说:“若要孩子康与健,常用三分饥与寒”。孩子应有饱有饥,有饥饿感,才会有食欲。专家们认为,儿童对饮食的调节,往往比成人更依赖其内在的本能。他们的胃口常常由内在的饥饱来决定。换言之,当他们真的饿了,即使不勉强,也会乖乖地进食。为使孩子有饥饿感,应做到每日三餐定时,不要因一餐不饱怕饿着就给零食填肚子。睡眠充足,生活有规律,多到户外活动,如做游戏、散步、游泳等都会增加孩子的饥饿感。  相似文献   

10.
“护国菜”是一个广东潮州名菜。此菜具有色泽碧绿、清香甘美、软滑爽口的特点。有人认为它是汤菜中的上品。 相传,在南宋王朝行将覆灭之际,末代皇帝赵昺南逃广东潮州,寄宿在一座深山古庙里。庙中僧人听说是宋朝皇帝驾临,都对他十分敬慕,看到他又饥又饿和疲惫不堪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李娜 《家庭医学》2020,(9):38-39
正饥与饱,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能直接影响情绪、工作效率、精神状态的两种感受。饿的时候脾气不好是小意思。甚至有人会因为太饿而导致情绪失控,产生报复性进食。科学界认为"饱"的标准,是进食者可以控制进一步吃东西的欲望。可以将其分为3个级别:级别一为大脑感知饱了(full);级别二是大脑感觉到一定的满足感(satiation);级别三是感觉相当满足(satiety compared to a ready),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再不会产生进食欲望。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人类每天都为生计而发愁.但是当人们患有消化道疾病时,又该怎么样既能治病祛疾,又能达到营养平衡呢? 慢性胃炎的饮食指导 1.少食多餐,吃易消化食物、细嚼慢咽.忌食过热、生冷、硬、刺激性等食物. 2.进食要定时定量,勿过饥、过饱,少吃花生、豆类等易产气的食物.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第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对于生命和健康长寿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养生著述中,有关饮食与健康长寿的言论比比皆是。若计  相似文献   

14.
又到了夏至节气,民谚说"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之后夏天的"烤"验才真正开始,气温会继续升高,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很多人都想尽办法来防暑降温,但是不少人因为措施不得当,反而损害了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时间,幼儿园老师不断地向我们"告状",说儿子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老师说什么他都喜欢犟嘴……我们夫妻俩也头疼地感慨儿子怎么突然变得如此淘气.可这几天我们又猛然惊觉:哎,儿子的那些"状况"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相似文献   

16.
"微饿"养生理念,在祖国传统养生保健宝库中比比皆是.孙思邈<千金要方>:"安身之本,必资以食."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食取补报,不饥即已,饱生众疾."刘词<混俗颐生录>:"食不欲苦饱,苦饱即伤心,伤心则气短妨闷."李豫亨<推篷寤语>:"饮食不可过多,饮食最能抑塞阳气,不能上升,将以养生,实以残生也……淡餐少食,常使肠胃清虚,则神气固流,阴阳得位,此最养生之大要."  相似文献   

17.
<正>1、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固定吃饭时间使孩子形成饭点概念,一到时间全家人一起围在饭桌上吃饭。事先和孩子约定,告诉他必须吃完碗里的饭,若是吃不完饭后饿了也没有东西吃,时间久了小朋友会养成定时、定量用餐习惯。2、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做饭多花心思爸妈要开动大脑,在营养均衡的条件下,巧妙搭配食材颜色、图案,让饭菜"秀色可餐",这么做可以使小朋友胃口大开。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孩子厌食看上去不饿,医生诊断身体没有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呢?如果孩子总是吃不饱的样子,医生诊断身体也没有问题,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妈妈,我不饿妈妈,我还要吃"妈妈,我不饿"。母亲多少次听到孩子这么说!事实上,没有进食问题的孩子很少。吃饭问题,一般都让母亲们着急和担忧。她们会立即求助儿科医生,担心孩子有什么严重的身体问题。特别是长期持续的饮食问题,母亲甚至会产生很多心理  相似文献   

19.
人们每天睁眼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吃.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吃饭虽说是一件大事,但日久天长,人们对吃则习以为常了.不少人是"跟着感觉吃",糊里糊涂吃,人吃亦吃,管他什么营养不营养,合理不合理,科学不科学,更不会去探究什么是饭食、饮食文化、烹饪文化,以至什么叫食文化.  相似文献   

20.
1.成天泡在网上,又不知道做什么好.80后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无聊",尽管他们在网络上聊天花去了大把的时间. 建议:聊天作为一种基本交流方式,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获得认同.网上聊天很难达到这种认同,所以越聊越无聊.年轻人的精力更应该用在学习上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