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吲哚菁绿(ICG)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美蓝染色法和吲哚菁绿荧光法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阴性率、准确率;平均检测用时和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0例、阴性20例。吲哚菁绿荧光法的准确率95.00%(57/60)高于美蓝染色法的75.0%(45/60),假阴性率5.00%(2/40)低于美蓝染色法的20.00%(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吲哚菁绿荧光法的平均检测用时(11.25±1.12)min短于美蓝染色法的(17.26±1.53)min,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3.21±0.76)枚多于美蓝染色法的(1.79±0.52)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法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能降低假阴性率,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0.5%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在白内障环形撕囊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0.5%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采用粘弹剂下染色法,应用撕囊镊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操作.对照组不做染色,应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观察组有28眼撕囊成功,成功率93.3%;对照组有2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运用吲哚菁绿荧光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行美蓝染色法,而观察组则行吲哚菁绿荧光法,对比分析两组检出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检测成功率、准确率均较高,且假阴性率低,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平均用时较短,前哨淋巴结数较多,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将吲哚菁绿荧光法运用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能够使假阴性率降低,使诊断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操作方法为:测算体重、过敏试验、正确配制ICG溶液、空腹静卧位采血、静注ICG溶液后15min再次采血。操作应迅速、避光、准确,并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吲哚菁绿15min试验在肿癌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38例原发性肝癌,58例其它肿癌进行ICGR15试验.结果肝癌组ICGR15异常率117/236,非肝癌组2/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按Child's分级,肝癌组异常率为70/238,非肝癌组为1/58,Child's分级异常率与ICGR15异常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ICGR15是对肿癌特别是肝癌治疗前评估肝储备功能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吲哚菁绿15min试验在肿癌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238例原发性肝癌,58例其它肿癌进行ICGR15试验。结果 肝癌组ICGR15异常率117/236,非肝癌组2/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按Child’s分组,肝癌组异常率为70/238,非肝癌组为1/58。Child's分级异常率与ICGR15异常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ICGR15是对肿癌特别是肝癌治疗前评估肝储备功能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8.
肺气肿发展到晚期 ,内科治疗已非常有限 ,近来有关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切除部分肺组织 ,以缓解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肺功能的报道逐渐增多 ,此种新的手术技术统称为肺减容手术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 VRS) ,近期观察疗效满意。现就其机制、疗效、手术方式等扼要介绍如下。1 概述肺减容手术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过度充气而膨胀破坏的、无功能肺组织 ,减少胸腔的容量 ,从恢复胸廓解剖形状和改善肺通气、换气生理方面消除或缓解肺气肿患者的呼吸困难。 195 7年 Brantigan[1 ]等对严重的晚期肺气肿患者首先采用多个楔形切口切除…  相似文献   

9.
<正>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肝胆外科手术时造成的胆管损伤,尤以肝外胆道的损伤多见[1]。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医源性胆道损伤逐渐呈上升趋势。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很多,其中手术医师没有正确判断肝外胆道的关系,盲目操作引致占绝大多数。而术中胆道造影对于正确判断胆道解剖关系,避免胆道损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目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SLN)活检中联合运用美蓝与吲哚菁绿(IC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单一美蓝法,而观察组则运用吲哚菁绿+美蓝法,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LN检出枚数和SLN检出枚数均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一致率、灵敏度以及检出率均较高,且假阴性率较低,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将吲哚菁绿联合美蓝运用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能够提高准确率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陈航 《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85-18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6例胸外科收治的严重肺气肿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减容术的经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并总结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随访3个月发生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患者FVC、FVC%以及FVC1.0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手术时间65~240min,平均120min,使用呼吸机时间为5~48h,平均16.3h,术后住院时间20~90d,平均39.5d,术后3个月死亡1例,严重肺心病4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者21例。结论胸腔镜微创下实施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近期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SPN患者进行VATS下肺叶楔形切除并送冰冻病理诊断。若为良性病变则终止手术;若为恶性肿瘤则VATS辅助小切口下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良性SPN7例,转移性SPN2例,均在VATS下行肺叶楔形切除术,原发恶性SPN29例,其中27例在VATS辅助小切口下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2例患者因高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行VATS下肺叶楔形切除术。所有病例均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术中冰冻报告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100%。结论 VATS应用于SPN的诊治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和并发症,VATS下肺叶楔形切除术可能代替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成为诊治SPN的基本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减容手术对重度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重度肺气肿患者23例,手术指标按照ATS标准确定,本组患者行单侧肺减容手术15例,双侧肺减容手术8例。结果术后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且在术后第2天便可下床进行活动,术后肺平均漏气时间为2.5d。所有患者的胸闷、呼吸困难情况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动脉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均比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功能:FEV1、6-MWD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RV、TLC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总之,肺减容手术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使患者的胸闷、呼吸困难情况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23例肺大疱肺减容术病人肺功能对围术期的影响和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通气障碍程度、围术期血气分析的观察.分析手术的适应症、肺减容术的范围、围术期应采取的措施。结果 23例肺减容术病人,单肺叶手术15例(15/23),多肺叶手术8例(8/23).慢支肺气肿病人19例(19/23),术后应用呼吸机13例.发生呼吸衰竭例,全组病人无死亡。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与肺功能障碍程度、手术范围、抗菌素的应用关系密切。结论 肺减容手术可改善病人呼吸功能,适当的选择手术指征,强化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呼吸机可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大泡疗效。方法将43例肺大泡患者分为两组, VAMT组23例实施VAMT治疗, VATS组实施常规VATS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MT组术后3 d引流量多于VATS组(P〈0.05);VATS组手术时间短于VAMT组。结论 VAMT与VATS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VAMT手术时间较长,引流量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肺减容术(LVR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行LVRS15例,其中同期双侧行LVRS10例,分期双侧行LVRS2例,单侧行LVRS3例。术前根据CT和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选择肺气肿手术“靶区”。术中使用带牛心包垫的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病变,漏气处涂生物蛋白凝胶。结果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生活质量、肺功能有较显著改善;呼吸困难指数较术前平均提高1度,单侧行LVRS患者第1秒时间肺活量(17EV1)平均提高30%,双侧行LVRS患者FEV,平均提高58%,术后6个月至1年FEV1改善达到高峰,持续2年后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为46.7%。结论LVRS可明显改善具有手术适应证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目前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对终末期肺气肿病人,尚缺乏有效的外科手段,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尝试各种外科手术来治疗终末期肺气肿,但均未取得有效的进展。直至80年代的肺移植和90年代Cooper等[1]提出肺减容术(LVRS),才为外科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本文就LVRS的发展及与手术相关的问题作一综合介绍。1慢性肺气肿的简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形成,主要由多种因素长期刺激使细支气管粘膜肿胀,粘液腺肥大,粘…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E)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我院胸外科为12例重度COPE患者在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全组术中顺利,无死亡,1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呼吸困难明显缓解。术后住院时间8~54d,平均(16±10)d。与术前比较,术后6、12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量、6min步行距离均增加[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0.97±0.07)、(1.01±0.12)L比(0.68±0.15)L;6min步行距离:(380±65)、(415±70)m比(225±70)m],肺总量及残气量均减少[肺总量:(6.3±1.1)、(6.1±1.2)L比(7.8±0.8)L;残气量:(3.6±0.6)、(3.3±0.5)L比(5.2±0.6)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重度COPE患者近期疗效确切,创伤小,肺功能恢复快,临床上实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孙海茂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36-1837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 总结电视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VAMT)手术46例,包括肺大疱切除、肺楔形或肺叶切除、肺减容术、食管切除、血胸和心包开窗手术等。结果 全组手术无死亡。围术期并发症2例,占4.3%,均治愈。随访6个月。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只要注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VATS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o report the occurrence of transient ocular hypotony after indocyanine green (ICG)-assisted macular surgery for removal of the epiretinal membrane (ERM).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22 eyes of 11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itrectomy for idiopathic ERM. The ICG staining technique was used in 71 eyes without fluid–air exchange (FAX) and in 15 eyes with FAX. Detailed eye examinations, including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measurement, were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Results: We observed postoperative transient ocular hypotony with choroidal detachment in 8 of 71 eyes (11%) in the ICG (+)/FAX (?) group, and no ocular hypotony was seen in the ICG (+)/FAX (+) group (15 eyes) or in the ICG (?) group (36 eyes). The median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in the ICG(?)group was only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in the ICG (+)/FAX (?) with hypotony at 1 week after surgery (p?=?0.046).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CVA at 3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among th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CG staining of the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ILM) supports complete ERM removal because of enhanced visualization of the border between the ILM and the ERM. However, it should be cautioned that postoperative ocular hypotony may occur in some cases of ICG-assisted macular surgery. Therefore, informed consent with careful follow-up is required when ICG-assisted surgery is perfor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