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prematrue infant oral motor intervention,PIOMI)用于存在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存在经口喂养困难入住NICU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喂养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应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eonatal Oral Motor Assessment Scale,NOMAS)对早产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胎龄、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观察组喂养失调型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障碍型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产儿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缩短喂养进,改善喂养表现。  相似文献   

2.
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引进国外的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并评价该方案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体重增长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出生胎龄<34周、接受全管饲喂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接受1次口腔运动干预,直至其停止管饲喂养.对照组接受NICU常规护理,包括间歇喂养、体位支持等.记录两组达到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并在这两个时间点观察喂养表现,计算过渡时间、喂养效率等,记录每天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结果 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和体重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开始经口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两组比较,干预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临床运用口腔运动干预早产儿在喂养进展和早期干预中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2例胎龄35w及以下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将早产儿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喂养方案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口腔运动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喂养进程、住院时间、喂养效果、新生儿体重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胎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的喂养进展时间、完全达经口肠内营养住院时间、矫正胎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喂养成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体重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呕吐、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早期对早产儿实施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能改善早产儿喂养进程,减少住院时间,促进体重增长,提高经口喂养效率,减少早产儿喂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28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早产儿均按医嘱根据胎儿成熟度给予常规喂养,观察组再给予口腔运动干预。每天固定3个时间点通过直接和录像观察喂养表现。结果早产儿禁食天数、鼻饲营养天数、达到完全经口喂养天数、平均住院天数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在初始吸吮时的节律和强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早产儿嘴唇、舌头、下颚的协调性及吸吮时其口唇密闭性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吸吮-吞咽-呼吸节律性和协调性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早产儿首次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口腔运动评估量表测评正常型态例数观察组较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喂养效率、喂养进程以及体质量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初始经口喂养胎龄、喂养过渡时间、管饲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初始经口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体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以及经口喂养效率,促进体质量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刺激时机对不同胎龄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早产儿分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78例)。两组早产儿采用常规喂养加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刺激的护理干预,其中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刺激干预介入时机对照组为纠正胎龄35周、观察组为纠正胎龄或入组胎龄≥31周,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管饲喂养天数、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纠正胎龄、出院时纠正胎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出生胎龄26~30周、30~(+1)~32周和32~(+1)~34周早产儿的住院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纠正胎龄及出院时纠正胎龄均小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胎龄26~30周、30~(+1)~32周早产儿的管饲喂养天数较对照组短,32~(+1)~34周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较对照组短,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键时期(入组胎龄或纠正胎龄≥31周)实施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刺激能够缩短喂养困难早产儿喂养进程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胡虹 《当代护士》2021,28(6):80-82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面部特定穴位刺激对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择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180例.将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仅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儿的每日摄入奶量比、日均体重增长及过渡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日均摄入奶量比、日均增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过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面部特定穴位刺激可以改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缩短喂养过渡时间,提高日均摄入奶量比和日均增长体重,从而改善喂养结局.  相似文献   

8.
梁慧杰  丁玲莉 《全科护理》2021,19(28):3990-3992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袋鼠式护理在改善早产儿喂养困难及神经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84名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结果: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袋鼠式护理前两组早产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得分以及神经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袋鼠式护理后7 d、14 d观察组早产儿神经行为、正常型态得分高于对照组,失调和障碍型态得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袋鼠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困难情况,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干预运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一组43例、观察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一组采用15 min Fucile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观察二组采用5 min Lessen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观察比较三组患儿的喂养表现(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喂养进程(开始喂养时胎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及体重增长情况(开始干预时体质量、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等。结果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喂养成效、摄入奶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及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在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呕吐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血氧饱和度<8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cile法及Lessen法两种口腔干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早产儿吸吮技能,临床效果相当,但Lessen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更适合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几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出生24 h内入住NICU,胎龄≤33周的早产儿,按照单双数分为两组,单数为实验组56例,采用口腔按摩联合口腔支持干预方法辅助喂养;双数为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喂养方法.观察:(1)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两阶段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喂养成效;(2)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喂养不良、喂养良好比率;(3)喂养期间发生疲乏、应激、吸吮吞咽无力的例数.结果 (1)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实验组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完全经口喂养阶段实验组喂养成效、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摄入奶量比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实验组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4)喂养期间出现疲乏、应激、吸吮吞咽无力的早产儿例数,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显著增强,提高早产几经口喂养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将出生胎龄≤34周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81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干预组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刺激、口腔支持运动,对照组仅实施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经口喂养阶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3周后体质量及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3周后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按摩和口腔支持运动能促进早产儿吸吮能力的发育,尽快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口运动训练应用于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的效果.方法 将32例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儿在不能经口喂饲情况下给予鼻饲奶液,并做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鼻饲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口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由鼻饲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采取口运动训练治疗能明显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缩短出生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与眼罩遮光对危重早产儿早期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致痛性操作用安慰奶嘴安抚患儿,在每个班次的最后3 h配戴眼罩护理,观察开始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喂养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与眼罩遮光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危重早产儿早期喂养耐受性,使患儿经口喂养早,喂养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经口喂养早产儿护理中实施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对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按组间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能力、喂养进程、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经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的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与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喂养成效与摄入奶量比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质量及体质量增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其喂养能力,缩短喂养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提高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胎龄≤34周,体重≤1500 g的10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诱导非营养性吸吮配合口腔运动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吞咽、膈肌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喂养进度、喂养效能、不同时间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吸吮时血氧饱度最低水平及3、6月龄时Infanib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肠外营养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喂养开始时纠正月龄、独立经口喂养时纠正月龄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时效率、经口喂养开始时奶摄入量比例、独立经口喂养时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独立经口喂养时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同时间点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评分及吸吮时血氧饱度最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3月龄、6月龄时干预组Infani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诱导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运动干预联合吞咽、膈肌训练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促进患儿早期独立经口喂养及后需神经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初乳进行口腔按摩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胎龄29-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二组均给予管饲喂养、早产儿常规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初乳进行口腔按摩。观察二组早产儿从管饲饮食开始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日均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口腔感染、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胃食管返流)。结果 ⑴干预组从管喂饮食开始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日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喂养不耐受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⑵干预组口腔感染发生率6.45%,对照组发生率6.06%,二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口腔感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常规早产儿护理基础上,对早产儿应用初乳进行口腔按摩,能缩短管饲饮食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从而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同时满足爱婴医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5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喂养护理基础上予以改良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结果:观察组喂养进程、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施行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早产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红蓝球分组的方式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喂养进程、住院天数、喂养表现、体重增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矫正胎龄、进展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喂养效率、摄入奶量以及喂养成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时体重增加高于开始喂养时、完全喂养时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激、疲乏、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应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中可改善喂养进程,缩短住院时间,且对其体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可以将喂养成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实践的早期口腔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3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7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管理措施;选取2016年2月1日~2017年2月28日NICU住院的160例早产儿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早产儿管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实践的早期口腔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实践的早期口腔干预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程度,改善早产儿喂养进程,尽早实现经口喂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口腔刺激、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支持三者联合使用的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并分析其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邀请28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构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将14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IOMIs组)、口腔运动干预组(OMI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发育支持护理,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IOMIs组实施综合口腔运动干预,OMIs组实施Fucile口腔运动干预。每天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估三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观察记录开始经口喂养的时间并监测体质量。结果 :入院第7天、第10天,IOMIs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开始经口喂养早产儿数多于对照组(P0.05)。IOMIs组入院第16天的体质量增长速率大于OMIs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不仅可节约时间,还可提高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