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病毒气溶胶飞沫在室内环境中传播扩散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病毒气溶胶飞沫的物理特性,病毒气溶胶飞沫在室内环境中传播扩散机制的3种研究方法,即理论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和实验研究法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病毒气溶胶飞沫在室内环境中传播扩散机制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输血传播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 ,是 1997年底由日本学者Nishizawa首先发现的一种与输血后肝炎有关的病毒。国内有人称之为第七种肝炎病毒。本文就近年来对该病毒的基因分型、病毒学特征、传播途径、流行病学及其问题和展望综述如下。1 TTV的基因分型的变异TTV病毒株的序列分析表明 ,该病毒至少存在有 3种基因型。Nishizawa等[1] 对供血人员及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的 78株TTV部分序列进行了比较 ,发现其核苷酸序列变异大于 30 % ,其中 76株为Ⅰ型 ,根据基因…  相似文献   

3.
4.
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肝病患者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virus,TTV)阳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用巢式PCR法检测血清TTV DNA,同时观察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学的变化。结果:TTV感染者的血清学模式以HBV、HCV、HAV、HEV混合感染为主,占61.1%(22/36),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关为特征,TBL、ALT变化不明显;而TTV单独感染者为38.9%(14/36),临床特  相似文献   

5.
蒋南  周冬生  杨文慧 《军事医学》2021,45(7):553-557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在鼠疫已知的三种临床分型中,以气溶胶形式传播的肺鼠疫最为致命.开展肺鼠疫致病机制与防治研究需要稳定可靠的鼠疫耶尔森菌吸入感染动物模型.有报道构建鼠疫耶尔森菌吸入感染动物模型的攻毒方式多种多样,不同攻毒方式下建立的各种肺鼠疫动物模型展现出不同的特点.该文综述了鼠疫耶尔森菌吸入感染...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建立新分离呼肠病毒感染食蟹猴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滴鼻和静脉感染两种途径,用从SARS患者分离的呼肠病毒BYDl株感染4只食蟹猴,每天观察体温变化;每组分别在感染后7d和33d各处死1只,进行肺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肺脏等脏器的病毒分离。定期采集血清和粪便,分别进行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测定和病毒分离。结果:感染猴于接种病毒后的3-4d均开始出现发热症状,持续4d,体温最高可达40.4℃,退热4d后又陆续出现第二次发热。感染动物均产生抗呼肠病毒的中和抗体,静脉组抗体滴度高于滴鼻组。从感染动物的肺、心、肝、脾、肾、脑和淋巴组织以及粪便中均分离出呼肠病毒。肺脏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间质性肺炎。结论:食蟹猴实验感染呼肠病毒BYDl株后,出现发热、免疫应答、病毒血症和间质性肺炎等一系列临床病理学体征,说明食蟹猴可以用作呼肠病毒感染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蹇睿  李卫平  胥方元 《西南军医》2010,12(4):756-758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间隙变窄为主要特征。其与遗传,肥胖,代谢障碍,外伤等多种因素有关,是导致中老年人活动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建立OA动物模型是寻找有效治疗措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登革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登革病毒(denguevirus,D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是发生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的主要原因,现已被公认,但机理仍不清楚。为探讨免疫反应在DV感染中的保护和致病作用,首先应有合适的感染动物模型。以往的报道只能感染灵长类的黑...  相似文献   

11.
易损斑块的破裂常常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造成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早期监测易损斑块对于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分子影像技术能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疾病进行早期检测,其中,用于监测易损斑块的分子影像技术有核医学分子显像、超声分子成像、MRI和光学成像等。近年来,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由于结合了多种分子影像技术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多解剖与生物代谢信息,因此在监测易损斑块中具有更高的价值。多模态分子探针的制备与构建对疾病的分子影像诊断至关重要,寻找合适的靶点、增强分子探针的靶向性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更敏感地检出早期易损斑块提供可能。纳米颗粒因其特殊的性能与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多模态分子探针的研究中,然而,此类探针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主要应用于动物模型中。笔者针对易损斑块在组织学以及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变化中出现的各种生物标志物,综述多模态纳米分子探针在动物模型易损斑块中靶向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非常常见。在美国,每29s即出现1例TBI患者,每年有150万TBI患者,其中23万人住院和生存,8万人出院时有不同程度的TBI相关性残疾,5万人死亡。TBI为40岁以下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有530万美国人有TBI相关性残疾。因此,TBI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TBI原因有多种,病理类型多变,临床结局多样。其中创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  相似文献   

13.
Ionizing radiation depresses host defenses and enhances susceptibility to local and systemic infection due to endogenous or exogenous microorganisms. Exposure of mice to a lethal dose of ionizing 60Co-gamma radiation induces a dose-related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both aerobic and anaerobic bacteria from 10(10-12) to 10(4-6) per gram of stool within 4 days. The number of anaerobic bacteria stays low, but the number of Enterobacteriaceae per gram of stool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up to 10(9) by the 12th day after irradiation. This increase i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of these organisms and fatal bacteremia. The use of quinolones in the irradiated animals was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systemic endogenous Gram-negative infection after irradiation. Supplementation with penicillin prevented treatment failures due to Streptococcus spp. and increased survival. Quinolones given for 21 days also were effective in management of systemic exogenous infections due to orally ingested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ffectiveness of quinolones may be attributed to inhibition of exogenous organism growth within the gut lumen while preserving the anaerobic gut flora as well as their systemic antibacterial activity.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antimicrobial agents recommended for therapy of infection after exposure to irradiation are: ciprofloxacin, levofloxacin, ceftriaxone, cefepime, gentamicin +/- amoxicillin, or vancomycin.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该病预后较好,但若发生骨转移,患者10年生存率将明显降低。目前,甲状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对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也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甲状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甲状腺癌骨转移机制和治疗的基础,根据其建立方法可分为自发性、化学诱导性、转基因诱导性和移植性4种。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该病预后较好,但若发生骨转移,患者10年生存率将明显降低.目前,甲状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对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也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甲状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甲状腺癌骨转移机制和治疗的基础,根据其建立方法可分为自发性、化学诱导性、转基因诱导性和移植性4种.  相似文献   

16.
抗抑郁药与抑郁动物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抗抑郁药的发展历史和抗抑郁药的类型,并对动物抑郁模型的原理作了简要阐述。最后,指出了目前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将来抗抑郁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微血管侵犯(MVI)是影响肝细胞癌(HCC)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的热点包括分析HCC肿瘤大小、形态、包膜完整性、强化特征等与MVI相关的影像特征,以及包括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等MVI的术前预测模型的研究。对HCC的MVI影像特征及术前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联合肺灌注成像诊断气道阻塞和肺栓塞(PE)病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对8只犬通过肺段动脉水平注入凝胶海绵颗粒复制周围型PE模型,其中5只经自制球囊导管插入二级气道又建立气道阻塞模型。通过吸纯氧前后的图像减影可获得氧增强MR肺通气图像。利用对比剂首次通过法可进行MR肺灌注成像。观察MR肺通气和灌注成像的表现,并与大体病理解剖、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和肺血管造影进行对照。结果 MR肺通气和灌注成像在气道阻塞区的表现相匹配,但在肺栓塞区不匹配。气道阻塞区在MR肺通气成像中的缺损区域小于核素肺通气成像。根据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肺灌注异常区可分为灌注缺损和减低区。MR肺通气联合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98.1%;其诊断结果与核素肺通气一灌注成像和肺血管造影的一致性较好(K=0.743、0.899)。结论 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联合肺灌注成像可用来诊断肺内气道和血管异常,该方法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类似,并能提供量化的功能信息和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