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徐传荣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657-265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防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重要作用。方法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2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普通护理。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30例,5例发生肝性脑病,2例治疗无效死亡;对照组28例,13例发生肝性脑病,5例治疗无效死亡。两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采取一系列预见性干预措施,对减少肝性脑病发生,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在临床中如能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去除诱因,及早控制肝昏迷的发展,预后较好。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自1997—2003年共收治患者36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在肝硬化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早期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按照常规食谱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进行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营养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4%。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早期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钠代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钠代谢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钠、钾、氯及肝功能。结果 12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高;伴腹水者发生率高于不伴腹水者;Child—Pugh B级 C级与A级比较,低钠血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与血清钠正常者比较,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病死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易发生低钠血症,且伴腹水者发生率高于不伴腹水者;Child—Pugh B级 C级低钠血症发生率高于A级;低钠血症患者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病死率高于正常血钠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我院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所提出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临床实际效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干预组(n=122)和对照组(n=12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保肝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采取常规的保肝对症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的相关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1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死率为12.30%,肝性脑病发病率为20.49%;对照组的1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死率为22.13%,肝性脑病发病率为36.89%.病死率与肝性脑病发病率组间比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干预组患者水平,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院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所提出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显著,是预防肝性脑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成,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表现为主,并有多系统受累。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引入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剖析.方法:抽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之间132例我院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肝脏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肝硬化是临床常见性慢性肝脏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医护控制,将会发展成失代偿期肝硬化,危及人体生命.本文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护理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因其肝脏代偿能力低下,肝内、外分流严重而极易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HE)。近年来研究表明在临床型肝性脑病发生前已存在肝性脑病的亚临床状态,即亚临床型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对SHE进行适当的处理可消除SHE的心理测试异常,并延缓HE的发生。为此我们于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对7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HE的预见性护理,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运脾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肝胆科病区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组(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比较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的治疗前后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不同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6,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98.33%、6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前白蛋白[(121.25±32.34)、(101.87±41.77)mg/L]、白蛋白[(34.95±5.17)、(32.02+5.67)g/L]及胆碱酯酶[(3 089.85±1 170.23)、(2 326.42±903.11)U/L]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运脾胃方能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而使患者的各项指标好转,缩短了治疗疗程及住院次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能不能治?目前肝硬化诊断和治疗存在着一些误区,因此误导了肝硬化的治疗。 代偿期VS失代偿期 2006年出台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把肝硬化分成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同样是代偿期肝硬化,虽然肝功能都在正常或基本正常范围.但有的患者从影像学角度观察.肝脏可能仅发生了轻度萎缩.有的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萎缩.  相似文献   

12.
裴琳琳 《现代养生》2022,(18):1547-1549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盐城市大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组间基线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饮食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肝功能、血糖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氯基转移酶(AL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空腹血糖(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的TB、ALT、FBG水平均明显降低,ALB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肝功能和血糖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运脾胃方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治疗方案为中药+西医常规治疗+营养支持,对照组治疗方案为西医常规治疗+营养支持。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SGA营养评估分级;测量两组人体参数:测量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 fold,TSF)、BMI;检测两组生化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a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GA A级25例、B级25例、C级10例,优于对照组A级12例、B级32例、C级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MC、TSF、BMI[观察组分别为(23.75±1.49)cm、(10.27±1.86)mm、(20.67±0.94)kg/m~2,对照组分别为(21.48±1.96)cm、(7.78±1.78)mm、(19.05±1.06)kg/m~2]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两组治疗后ALB、ChE[观察组分别为(34.95±5.17)g/L、(3 089.85±1 170.23)U/L,对照组分别为(32.02±5.67)g/L、(2 326.42±903.11)U/L]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健运脾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及营养支持可以更好地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营养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于2006年1月—2010年7月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7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为试验组制定个性营养支持方案,观察比较2组患者症状、生化指标和预后。结果干预治疗后12周,试验组患者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及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胆固醇(Hb、ALT、TBIL、ALB、PA、PT、CHOL)等生化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合理营养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原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住院治疗的14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治疗1年以上。结果 治疗组在服用阿德福韦酯1年后,乙型肝炎DNA转阴率为87.1%,HBeAg转阴率为18.2%,肝功能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减轻或阻止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从而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11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第4周复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和AFP等实验室指标及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 移植后第4周,血浆白蛋白(ALB)和CHE分别为(31.2±4.5) g/L和(80.9±22...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就是一种可以进行多向分化、增殖、自我更新的细胞,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无限增殖和不对称分裂。按照来源分配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来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就是将患者自身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到肝脏内,通过细胞的分化,逐步替代受损、退变的干细胞,使器官的组织可以重组[1]。到目前为止,骨髓的干细胞移植已经有比较完备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我国是肝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患肝硬化的人数也是相当多的,用自体的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来治疗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是比较有效的全新的治疗方法,虽不能完全治愈,但是可以有效控制肝硬化发展的速度,使患者生存的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正>研究资料表明,约有6%~20%慢性乙肝患者在5年内会进展至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早期为代偿性肝硬化,晚期则为失代偿性肝硬化,二者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异。但是多数肝病专家认为,乙肝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应持续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以延缓病程进展,减低合并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80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肝对症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片。治疗12个月后,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情况和HBV-DNA转阴率。结果观察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和HBV-DNA转阴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失代偿期肝硬化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6年8月至2002年4月共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351例,每个病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现就治疗过程中护理方面谈谈体会。 1 临床资料 35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中,男263例,女88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48岁。其中,肝炎性肝硬化329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血吸虫性肝硬化4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乏力、纳差、腹胀、呕血、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