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跃居我国出生缺陷的首位,成为影响婴幼儿和儿童身心健康及人口生存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通过研究先心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开展人群筛查和防治措施,减少先心病的发生率,加强对先心病的救治,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发育异常疾病[1],在各类先天性畸形中约占1/3,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心病新生儿超20万例,发病率为0.8%~1.2%[2]。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在导致婴儿死亡的各类出生缺陷中,又以先心病居首,资料显示40%~60%的先心病患儿会在新生儿期死亡,而严重先心病患儿中有20%会胎死宫内或在出生后立即死亡[3]。由于先心病的危害严重,所以临床有必要在产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筛查,超声技术是临床各项产前检查的重要手段,是产前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主要方法。但产前超声检查易受到仪器分辨率、胎儿及孕妇自身情况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漏误诊风险。本院引入三步检查法用于胎儿先心病的产前筛查,现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其发病率波动在7‰~8‰,我国每年约有15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如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6~12月大时夭折[1].根据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资料显示:儿童先心病连续1 1年为北京市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先心病已成为影响北京市儿童身体健康及人口生存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开展先心病的筛查是降低、控制婴儿死亡率的主要手段.通过筛查早期识别先心病,使先心病患儿在最佳时期实施介入疗法或手术治疗,能够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患病率已位居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的首位。一方面是由于产前筛查技术的提高,更多的先心病患儿在早期得以发现;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也是造成先心病患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目前环境中的一些物理、化学物质对心脏的致畸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环境因素具有可控性,因此在先心病病因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探讨环境污染物与先心病的关系,对预防先心病,降低先心病患病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目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与先心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云南省和全国的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流行趋势进行比较分析,为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网、云南"三网监测"和年报数据、围产保健监测系统与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出生缺陷总体趋势: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最低为1996年的87. 34/万、最高为2010年的149. 1/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 0. 01),1996-2004年,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2005年后农村开始低于城市;云南省1989-200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波浪式下降,2003-2004年有所上升,2005-2007年逐年下降,2008-2010年又直线上升,总体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趋势χ2=6. 054,P=0. 014);②出生缺陷病种及顺位:全国出生缺陷主要病种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外耳其他畸形、N管缺陷、脑积水等。全国2005-2014年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上升为第一病种,2010-2014年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2. 66/万;云南省在1992年及以前,出生缺陷以唇腭裂、多指趾、马蹄内翻等为主。1996年先天性心脏病首次进入出生缺陷前五位病种,2007年上升为第四位,2008年上升为第三位; 2009年之后已稳居第一位。③先心病发生率:全国来看,浙江、广东、陕西、湖南和云南等5省先心病发生率最高,除贵州、江苏和青海3个省外、其他27个省市区出生缺陷发生类型先心病均为第一位病种。以先心病的发生率为因变量,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纬度进入方程,其复相关系数r=0. 392,决定系数R 2=0. 154,P=0. 032。[结论]全国和云南省出生缺陷总体呈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缺陷中处于上升趋势,云南省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纬度是影响先心病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严重影响小儿生存质量的重病之一,目前活产儿先心病的发病率居所有出生缺陷疾病中首位,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先心病发病率约为活产儿的6‰~8‰,我国个别地区尚有达10‰的报道。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1991~2002年出生10852例新生儿中有50例先心病患儿,发病率为4.6‰。作者通过分析50例先心病患儿的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单独两孩"及"全面两孩"两次生育政策重大调整前后河北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全省以及城市和农村2013-2017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对主要出生缺陷顺位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比2015年升高。5年间,城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降低,而农村则相反; 2016年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上升较为明显。5年间并指和腭裂呈逐年升高趋势,总唇裂和先天性脑积水呈逐年下降趋;30周岁及以上孕产妇其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明显高于25周岁以下孕产妇。结论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上升;城市和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趋势相反,提高农村地区的产前筛查率和筛查水平,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健康的重要威胁。应加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推广胎儿先天性心脏病B超诊断技术,加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北省0~6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现状及其可能危险因素,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利用2003~2008年河北省0~6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共5713例,发病率为12.39/万,2006年与2007年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13.29/万、14.07/万)高于6年平均发病率(P<0.05);2003~2008年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秦皇岛、石家庄、廊坊、邢台等地低于全省平均发病率,邯郸、张家口、唐山、承德等地高于全省平均发病率(P<0.05);男性发病率(12.68/万)和女性发病率(12.06/万)无统计学差异(χ2=3.49,P>0.05),多孩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14.51/万)高于一孩先心病发病率(12.10/万)(χ2=44.164,P<0.05)。先天性心脏病发病例数城镇和乡村分别为963例和4750例,平原和山区分别为4062例和1651例。结论:河北省0~6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孩次之间发生情况各不相同,建议通过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宣传,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5~2007年宁波市江东区的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分析原因,寻求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对宁波市江东区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区3年间总出生数7117例(包括所有孕周),发现出生缺陷169例,出生前检出并终止妊娠42例,正常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9.51/万。在169例出生缺陷儿中,常住人口93例,流动人口76例。常住人口的出生缺陷前5位畸形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外耳畸形、脑积水、肾积水;流动人口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外耳畸形、唇腭裂、多指。先天性心脏病均居首位,共73例,其中出生前检出4例。结论:要对围孕期妇女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加强婚前体检与保健,积极推广优生技术和方法,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针对该区先心病发生居首位且危害较大的情况,应对妇幼保健相关人员进行出生缺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畸形的警惕性和诊断水平,尤其对有先心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宜加强出生缺陷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金英华  麻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20-4121
目的:分析延边州先天性心脏病缺陷发生的动态变化,为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医学依据。方法:按照吉林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延边州2001年1月~2006年12月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年的资料分析,先天性心脏病顺位由2001年最后位,逐渐上升至近2年排首位,总出生缺陷的构成比例呈上升趋势,能够并且有条件做心脏彩超的医院先心病比例最高。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的升高可能与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同时也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提出先心病的三级预防、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造成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约150万儿童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6%。~10%。,也就是说1000名孩子中大概有6~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根据这个发病率我们国家每年大约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万~20万。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表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已上升到出生缺陷儿的第1位.严重威胁孩子的生命及健康.因此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罹患率最高的出生缺陷,约占新出生存活婴儿的7‰~8‰。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随着先心病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普及,先心病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正>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指胎婴儿心脏或大血管大体的结构异常,对心功能产生实际或潜在影响的一组出生缺陷,发病率较高,在出生婴儿中达0. 4%~0. 8%~([1])。尽管在儿科心脏诊断和医疗保健方面已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2013-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先天性心脏病监测资料,了解朝阳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控提供相关信息及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朝阳区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朝阳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8.08‰;单纯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占总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为15.93%,合并21-三体最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率49.07%。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应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染色体检查;推广新生儿心脏病筛查诊断适宜技术;加大三级预防控制力度,积极搭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防控管理"一体化平台",避免和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00~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青  朱晓毅  刘党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715-2717
目的:探讨2000~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特征,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医院为基础,按北京市出生缺陷监测方法,对2000~2004年在北京市东城区出生的孕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先心病及其相关因素监测。结果:①5年监测50 214例围产儿,检出先心病232例,平均发生率为4.62‰,从2001年起呈下降趋势;②5年中先心病始终处于出生缺陷疾病构成第1位,占21.43%~36.53%;③≥35岁组孕母围产儿先心病发病率高于其它年龄组;④女婴先心病发病率高于男婴;⑤先心病产前诊断率从4.92%提高到20.00%;⑥心血管系统单一畸形的先心病占90.52%。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先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先心病始终处于出生缺陷疾病构成第1位,先心病的产前诊断率从2002年起明显提高,心血管系统单一畸形占90.52%,证实为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6.
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秦静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66-2267
目的有效降低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方法综合分析2000~2003年在长春市11家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情况。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2.3‰,占出生缺陷的17.7%。先天性心脏病在近2年居我市出生缺陷的首位,而我市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率低,且发病有季节性增高。结论加强孕前保健工作,建议成立先天性心脏病或出生缺陷筛查中心,提高孕期宫内检测水平,达到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分布规律及探索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利用望诊、心脏听诊与超声检查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122个社区点的儿童进行监测,并对已确诊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北京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5.91‰,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远县(P<0.01)。先心病发生可能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儿童母亲妊娠早期居住在装修1年内的居室;妊娠早期居室距马路距离<50 m;父亲饮酒。结论:①先心病是影响北京市儿童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②为了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减少妊娠期妇女环境污染因素的暴露;同时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运用5312例孕妇的筛查和28例先心病患儿诊断和治疗的数据,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和干预的成本效益。对实际发生的筛查和干预、治疗成本进行成本测算,估算干预成本效益。结果表明先心病筛查干预措施的效益成本比率为15:1;证实先心病产前诊断对先心病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省出生缺陷现状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个乡镇作为项目点进行基线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6.33%的服务对象通过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获得优生优育知识;41.60%的服务对象做过孕前TORCH实验室筛查,8.79%做过唐氏筛查;32.94%使用了叶酸增补剂;出生缺陷前3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脑积水。结论:出生缺陷应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加强孕前一围孕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天津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天津市妇幼卫生三级网络,进行儿童先心病筛查。所有儿童填写《天津市儿童先心病筛查调查表》,并进行体格检查,儿童先心病的诊断使用PHILIPS-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使用SPSS/PC10.0统计软件,对儿童先心病检出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2004年8月~2005年7月,共有7938名1岁以下儿童进行了先心病的筛查,检出先心病585例,检出率为7.4%,母亲孕期高危因素对先心病发生影响明显,患先心病的危险性高,先心病儿童较正常儿童更易出现呼吸急促,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结论】利用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对儿童进行先心病筛查非常必要,孕妇应避免感染、服药、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降低先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