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吞咽-摄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康复科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康复科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经口摄食管理,包括评估病人吞咽安全性及有效性、制订安全性食谱、经口摄食管理及效果评价等。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应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AA)、中文版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记录两组呛咳、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吞咽障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呛咳、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A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吞咽-摄食管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与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可视化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疗效、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化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与营养不良发生率,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罗莹华  罗云丰  李慧 《全科护理》2021,19(27):3803-380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络腧穴梳理护理对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络腧穴梳理护理,持续干预4周.干预前、干预4周后分别采用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估两组病人吞咽功能和摄食能力.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摄食功能、中医证侯积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病人SS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络腧穴梳理护理能够改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摄食功能,有效减轻疾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病人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吞咽与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基础训练、摄食-吞咽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治疗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吞咽功能,降低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容积黏度试验介导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水试验与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容积黏度实验介导摄食训练;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干预前后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WAL-QOL)]。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WAL-QOL评分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基于容积黏度试验介导摄食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吞咽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屏气-发声运动、低频电刺激、心理治疗等,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郭树忠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100-1101
目的观察吞咽言语诊治仪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吞咽训练治疗,康复组加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饮水试验及摄食-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法(VGF)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而康复组较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吞咽言语诊治仪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高群  徐海艳 《全科护理》2023,(26):3667-3670
目的:探究基于住院老年人生活项目(HELP)的干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吞咽康复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10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HELP的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障碍[吞咽视频内镜检查(VESS)及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营养健康状况[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转铁蛋白(TRF)]、生活质量情况[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VESS评分、SWAL-QOL量表6个维度评分及Hb、ALB及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HELP的干预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护理干预中能明显帮助病人缓解吞咽功能障碍,改善其营养健康状况,进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晓敏  朱美红  曾明   《护理与康复》2017,16(3):262-264
目的观察吞咽-摄食管理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吞咽功能障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吞咽-摄食管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障碍等级及干预后疗效。结果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患者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吞咽-摄食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吞咽功能等级筛查结合系统性康复训练在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扬州洪泉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4例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分别纳入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及系统性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加用基于吞咽功能等级筛查的分级护理,持续4周。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吞咽障碍评分、生活质量和误吸风险分级变化。结果2组在干预4周后的营养指标水平、吞咽障碍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4周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干预4周后的误吸无风险、低风险和高风险占比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4周后的误吸中风险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系统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基于吞咽功能等级筛查的分级护理,有助于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误吸风险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饮食偏好的食物改进摄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个人饮食偏好(包括食物温度、味道等)的食物改进摄食训练。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分别采用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同时记录研究期间2组患者误吸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FOIS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FOIS评分、SWAL-QOL评分[分别为(4.59±0.87)分和(127.31±24.3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另外干预后观察组误吸率、BMI[分别为1.78%和(20.56±1.43)kg/m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基于饮食偏好的食物改进摄食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误吸风险,改善营养状况,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吞咽功能等级筛查结合系统性康复训练在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扬州洪泉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4例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分别纳入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及系统性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加用基于吞咽功能等级筛查的分级护理,持续4周。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吞咽障碍评分、生活质量和误吸风险分级变化。结果 2组在干预4周后的营养指标水平、吞咽障碍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4周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干预4周后的误吸无风险、低风险和高风险占比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4周后的误吸中风险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系统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基于吞咽功能等级筛查的分级护理,有助于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误吸风险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早期口腔运动干预。[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实施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可显著加速吞咽功能的恢复,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艳 《全科护理》2020,18(26):3501-3503
[目的]探讨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伴有吞咽障碍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量化食物稠度处理及穴位冰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治疗期间误吸表现主要包括刺激性呛咳、气促、发绀及发音异常,观察组病人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取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另行专项吞咽功能训练。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X线透视吞咽试验(VFS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Ⅰ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32,P=0.009);Ⅳ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75,P=0.005)。2组治疗后SSA评分、SWAL-QOL评分与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吞咽专科护理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吞咽专科护理。结果研究组吞咽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吞咽专科护理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联合吞咽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老年科收治的96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行动研究法实施饮食干预并配合吞咽操训练,干预时间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率及患者治疗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1周内发生呛咳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操训练有助于降低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脑卒中患者误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误吸风险评估并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根据量表评分筛查出低、中度风险患者,分为干预1组和干预2组,干预1组按常规护理,干预2组按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统计对照组和干预组1、2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干预1组和干预2组SSA评分结果。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组和干预2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脑卒中误吸风险评估中规范评估流程,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还能有效防止和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对脑卒中后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咽部冰刺激,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干预后2周采用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CNSAT)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病人吞咽功能予以评估,并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变化、营养指标变化及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2周CNSAT、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2周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护理中,可有效提升其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吞咽摄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吞咽摄食管理训练;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障碍频繁、吸入性肺炎及再入院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吞咽功能障碍得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摄食管理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再入院率,促进患者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