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总结近10年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情况,为飞行学员医学选拔、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及鉴定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对201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进行统计,分析其超声特征及诊治鉴定情况.结果 近10年共有15例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在我院诊治,均为年度体检或改装体检中发现,年龄22~47岁,包括房间隔缺损13例(86.7%)、室间隔缺损1例(6.7%)、动脉导管未闭1例(6.7%),其中室间隔缺损飞行员偶有剧烈活动后气促感,余飞行员平时能耐受各种训练,活动时无不适症状.经介入封堵治疗后地面观察3~12个月,1例失访,1例因观察时间短暂时飞行不合格,1例因飞行训练中易出现突发头晕飞行不合格,余12例原机种或限双座飞行合格.结论 介入封堵治疗飞行员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切实可行,治疗后封堵器稳定,经航空医学鉴定不影响飞行者,可准予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出现役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对招飞体检工作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9年间在我院超声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现役飞行员中,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首次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例,其中主动脉瓣畸形4例,均为二瓣畸形;房间隔缺损3例,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冠状动脉瘘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伴冠状静脉窦扩张2例.1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飞行员9例飞行结论 为飞行不合格,1例飞行结论 为暂时飞行不合格. 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现役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的过程中具有准确、安全、快捷的特点,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因此,如条件允许,超声心动图应列为招飞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3.
某民用航空公司新飞行员入职体检检出1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体检鉴定结论:不合格。通过回顾既往体检资料, 对未能及早检出PDA的原因进行探讨, 强调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与鉴别诊断飞行员PDA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借鉴相同情况军事飞行员PDA介入治疗后处置方法, 并给予进一步完善飞行员体检鉴定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新生儿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相关血气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航空医学意义,探讨民用航空医学体检鉴定的政策、标准、方法和措施,提高体检鉴定水平.方法 报告2例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检索并借鉴国外航空医学的处置政策及具体方法,对我国民用航空医学的体检鉴定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 确诊2例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证据,亦不具备介入和(或)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根据我国现行民航飞行人员体检鉴定标准,仅可按特许鉴定方案进行体检鉴定;两例飞行员特许鉴定合格后,分别恢复飞行3个月和13个月,飞行耐力良好,未见因医学原因出现的飞行事故或飞行事故征候.结论 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的航空医学评定应遵循个别评定、风险评估和谨慎的原则,若无症状、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证据、不具备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指征等,总体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在飞行员自我认识、密切航医监控、定期专科会诊的前提条件下可给予特许合格,或考虑授权航空体检医生进行协助特许体检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例,手术前做好血标本的采集,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低心排的护理、呼吸道的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20例患儿中,治愈19例,死亡1例.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做好血标本的采集,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低心排的护理、呼吸道的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航空医学意义,探讨民用航空医学体检鉴定的政策、标准、方法和措施,提高体检鉴定水平.方法 报告2例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检索并借鉴国外航空医学的处置政策及具体方法,对我国民用航空医学的体检鉴定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 确诊2例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证据,亦不具备介入和(或)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根据我国现行民航飞行人员体检鉴定标准,仅可按特许鉴定方案进行体检鉴定;两例飞行员特许鉴定合格后,分别恢复飞行3个月和13个月,飞行耐力良好,未见因医学原因出现的飞行事故或飞行事故征候.结论 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的航空医学评定应遵循个别评定、风险评估和谨慎的原则,若无症状、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证据、不具备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指征等,总体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在飞行员自我认识、密切航医监控、定期专科会诊的前提条件下可给予特许合格,或考虑授权航空体检医生进行协助特许体检鉴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飞行员肾脏疾病的发病特点、诊疗经验以及医学鉴定原则,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3年间我科收治的9例飞行员肾脏疾病患者的资料和在此期间收治的住院飞行员病历. 结果 ①9例飞行员均为青壮年男性,年龄25~40岁.飞行员肾脏疾病主要分3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先天性尿路畸形和肾结石.②3年问检出各类肾脏疾病占同期本科住院飞行人员总人次的14.9‰.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4例,先天性尿路畸形3例,肾结石4例,有2例飞行员同时患有2种肾脏疾病.③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停飞率高;成人期诊断的先天性尿路畸形多不严重,不影响肾功能者飞行合格;肾结石排出后飞行合格,稳定的肾结石无症状者双座机飞行合格,活动性肾结石飞行不合格.9例飞行员肾脏疾病患者,飞行不合格2例,均为肾小球肾炎患者(其中1例合并肾结石);飞行暂时不合格2例,1例为肾病综合征患者,1例为单纯肾结石患者;其余5例飞行合格,其中2例肾结石患者限双座机飞行. 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先天性尿路畸形及肾结石在飞行员中均多见,对飞行安全有一定影响,应引起重视并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民航飞行员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例及文献回顾,以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鉴定水平。方法介绍1例飞行员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探讨该病的医学鉴定方法。结果该飞行员术后1年申请特许鉴定,考虑其血凝控制稳定,心功能良好,在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0年2月至1996年7月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PLG)飞行员20例,现将其健康鉴定问题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全部为男性飞行员,其中民航飞行员5例、直升机飞行员1例,歼击机飞行员14例。年龄26岁~44岁,病程1.5年~6年。5例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胀痛、隐痛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飞行员腮腺肿瘤的诊治和医学鉴定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5—10月因腮腺肿瘤进行诊治和鉴定的飞行员4例,提取其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史、各种检查结果、治疗经过、飞行结论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例均为单侧发病(均为左侧),单个肿瘤。4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为恶性肿瘤3例(辅以放疗),良性肿瘤1例。3例手术后恢复飞行,1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第2次手术后仍在地面观察。结论飞行员腮腺肿瘤及时手术治疗效果好,多数可恢复飞行。  相似文献   

12.
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人员中先天性心脏病报道较少,现将我部一例飞行员室间隔缺损、主动脉辨关闭不全伴返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黑鹰直升机飞行员(曾为轰炸机空中领航员,米-171、黑鹰直升机领航员,飞行时间2200h。1998年5月19日,因飞行中出现特殊情况,在5100m处的非密封座舱内停留25min,未吸氧,当  相似文献   

13.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TTE筛选出26例房间隔缺损(ASD)、23例室间隔缺损(VSD)以及1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并应用TTE在封堵术中监测及在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共61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即刻TTE及X线造影均未见残余分流,各瓣膜未见病理性反流.术后1个月及3个月TTE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3例室缺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经治疗后好转.2例ASD、2例VSD及1例PDA未完成封堵.总成功率为93.8%(61/65).结论 TT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术的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价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出现役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对招飞体检工作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9年间在我院超声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现役飞行员中,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首次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例,其中主动脉瓣畸形4例,均为二瓣畸形;房间隔缺损3例,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冠状动脉瘘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伴冠状静脉窦扩张2例.1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飞行员9例飞行结论 为飞行不合格,1例飞行结论 为暂时飞行不合格. 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现役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的过程中具有准确、安全、快捷的特点,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因此,如条件允许,超声心动图应列为招飞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active pilot'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and the applicable reference to pilot recruiting. Methods Medical data of active pilots' were gathered by taking the chance of physical exam in past 9 years'.CHD cases that were firstly diagnosed by echocardiography were reviewed. Results Among 10 picked cases of CHD,4 were bicuspid aortic valve deformity,3 were secundum-type arterial septal defect,1 was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and 2 were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with coronary sinus expansion.Only 1 pilot was enventually assessed as temporary grounding while the other 9 were disqualified. Conclusions Echocardiograph exhibits such advantages as accurate,safe and facile,and w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in diagnosing of CHD.Therefore,echocardiograph exam is suggested as a routine item in pilot recruiting physical exa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在高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8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ASA(I~Ⅲ)级择期手术,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枸橼酸芬太尼、维库溴铵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微量泵持续注入枸橼酸芬太尼20μg/(kg.h),同时根据麻醉的深浅适当调整异氟醚吸入浓度。结果:本组528例患者,521例均在术后(1~6)h内清醒气管拔管,5例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4小时内死亡,2例因胸导管引流>50mL/30min带管二次手术术后3h拔管。所有病人无二次再插管。结论:快通道麻醉在高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完全可以施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年发  邵和安 《航空军医》1995,23(4):224-224
我院自1987年5月至1993年4月,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心内直视手术,占我院此种手术的32%。由于我们强调术前准备、术后管理、认真操作以及改进转流技术,降低了术后早期死亡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先天性心脏病幼儿192例,男122例,女70例,年龄1.5—3岁45例,3—5岁147例。体重7.5—10kg 55例。10—15kg 101例,15—20kg 36例。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20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2d作常规血液检查,了解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204例患者中女146例(71.6%),男58例(28.4%),平均年龄(18.2± 16.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 80例(39.2%),室间隔缺损(VSD) 72例(35.3%),房间隔缺损(ASD)52例(25.5%).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计数减少率为(8.69±21.86)%(-91.6% ~ 85.8%);7例(3.4%)血小板计数减少至(50~ 100)×109/L,2例(1.0%)<50× 109/L;49例(24.0%)血小板计数下降≤10%,84例(41.2%)下降10% ~ 50%,8例(3.9%)下降>50%.术后血小板计数为(226±79)×109/L,较术前(250±73)×109/L明显降低(P<0.01);PDA、ASD术后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降低(P<0.01),VSD术后虽较术前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13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DA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封堵术前血小板计数(OR=1.009,95%CI 1.001 ~ 1.08,P=0.036)和封堵器直径(OR=1.257,95%CI 1.069~ 1.478,P=0.006).结论 血小板减少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短期内常见并发症,PDA封堵器直径≥14 mm和ASD封堵器直径>20 mm较易发生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飞行员实施精准微创外科手术及临床随访评估,制定术后飞行适应性评价原则,根据最终的医学鉴定结果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飞行适应性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确定入选病例的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入组病例,根据病变节段及类型制定个性化手术并予以实施.利用腰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D评分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随访评估.采用SPSS 12.0软件对随访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有7例飞行员入组,平均年龄33.8岁,平均飞行时间1714 h.其中ODI、JOA、VAS评分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患者中,6例术后康复6个月,医学鉴定飞行合格;1例医学鉴定飞行不合格. 结论 对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飞行员,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利用精准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康复训练6个月左右可予以飞行合格.医学鉴定应在原有鉴定原则基础上进行补充,同时需要个体化评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和评价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用Amplatzer堵闭器对12例先天性心脏患者在局麻或基础加强化麻醉下经导管进行堵闭术,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例,房间隔缺损(A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年龄2~20岁.结果12例患者堵闭1次成功,心脏杂音消失,术后6~12 h下床活动,4~6 d痊愈出院.结论用Amplatzer堵闭器经导管堵闭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性、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民航飞行员白内障患病率,探讨其航空医学鉴定. 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民航飞行员眼科检查资料,分析白内障患病特点和4例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特许飞行合格飞行员的随访资料.不同年龄组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民航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为0.28%,患病年龄21~67岁,不同年龄组之间白内障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7.737,P<0.01),40岁以上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随年龄逐渐升高.晶状体混浊部位以皮质性混浊为主.4例特许飞行合格飞行员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良好,特许合格以来已累计安全飞行1300~4000 h,无空中不适及事故征候. 结论 我国民航飞行员目前白内障检出率较低,但患病率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白内障飞行员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功能受损时应临时停飞治疗,术后观察3个月,进行航空医学鉴定时若视功能良好,无影响飞行安全的并发症,可考虑特许飞行合格;特许飞行随访3~4年,若视功能稳定,特许飞行安全,无事故征候,可考虑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