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石  马宁  谈静  宋杰  李兴  尚国燕 《贵州医药》2000,24(11):690-691
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Diskectomy,PL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介入新技术.自1975年Hiikta[1]首次报道PLD并获得满意疗效后,目前在国内外应用广泛.现将我院自1997年4月开始采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3例的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髓核成形术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浏阳市集里医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髓核成形术组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性。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髓核成形术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确切,优良率无明显差异性,但髓核成形术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3.
费凯  潘海涛  刘宝戈 《河北医药》2013,35(9):1304-1305
目的总结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共有4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组病例,男24例,女16例;手术时平均年龄42岁,平均病程8个月。病变节段:L3~45例,L4~524例,L5/S111例。均采取局部浸润麻醉下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直视下手术减压。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手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痛、腿痛情况进行评定;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5±14)min,术中出血量5~20ml,平均(11.0±2.3)ml。术后随访6个月。3例(7.5%)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短暂性小腿外侧麻木,1例小腿前侧中上1/3痛觉过敏。末次随访按MacNab标准评定,本组优12例,良2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7.5%(35/40)。腰痛、腿痛VAS由术前平均(5.9±1.2)分、(7.1±1.9)分减少到末次随访时的(1.9±0.8)分、(2.2±0.9)分,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t=4.332,P<0.01)。ODI由术前(65±12)%下降至术后6个月时(2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4,P<0.01)。结论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肖峰 《淮海医药》2015,(1):48-49
目的:探讨在影像介导经皮穿刺下,分别采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联合医用臭氧溶核和经皮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月,通过影像介导经皮穿刺下治疗腰椎间盘80例,其中采用射频消融术( A组)30例,采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联合医用臭氧溶核( B组)50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法)及改良MacNab方法经行疗效及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手术操作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B组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5)。结论采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联合医用臭氧溶核方法,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ED治疗的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5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27个月,平均12.2个月。按Nakai等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3.4%。结论采用MED治疗损伤小、恢复快,是椎间盘手术微创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9.
经后路椎板间隙显微镜内窥镜 (简称MED -Ⅱ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项新技术。我院采用这一新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 ,经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1临床资料本组35例 ,男性26例 ,女性9例 ,年龄26~64岁 ,平均年龄45岁。其中L4~521例,L5~S14例,均痊愈出院,术后2月随访效果满意。2MED -Ⅱ简介MED -Ⅱ是内窥镜直视下穿刺直接经神经根管外口进入神经根管 ,观察到突出占位及压迫神经的间盘组织后 ,直视下直接去除。此项新技术具有安全、切口小 ,有限的组织牵拉 ,增强视野范围和照明 ,减少住院时间和更快的身体恢复。3…  相似文献   

10.
聂海昌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0):892-892
我院应用经皮穿刺切除腰椎间盘 (APLD)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58例均为1994年~1998年本院住院病人 ,男31例 ,女27例 ;年龄19岁~68岁 ;病史3个月~10年 ,L3~S1三个间盘突出1例 ,L4~S1 二个间盘突出16例 ,L4 5 或L5S1 一个间盘突出41例。58例病人 ,根据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证实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 ,并排除腰椎滑脱、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炎症及出血趋向等其它病变。随访6月~2年。1 2治疗方法 :病人侧卧位 ,X线透视下定位 ,确认突出间盘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56例.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25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脊柱不稳、神经粘连、神经根损伤、感染或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术后1周与术前在腰腿痛VAS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比较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评分标准,优225例,良18例,可13例,评分的优良率达94.9%.结论 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康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与传统开放的手术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238-240
目的研究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0例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对照组140例患者接受传统的椎板开窗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生活核心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均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更佳,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较小,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超 《中国医药》2013,8(8):1134-1135,1138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湖南省株洲中心医院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椎间孔镜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围手术期手术切口、术后24、48、72、96 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1、6、12及24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0.69±0.23) cm比(4.92±0.35) cm,(60±12) min比(71±18)min,(11.6 ±2.2)ml比(85.9±16.3)m1,(27±8)h比(94±19)h,(3.3±1.1)d比(8.3±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椎间孔镜组在24、48、72、96 h VAS分别为(3.76±1.21)、(2.19±1.13)、(1.45±0.93)和(0.72 ±0.18)分,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6.83±1.97)、(5.39±1.68)、(4.41±1.56)和(3.27±1.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患者术后1、6个月时ODI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分别为(12.1±4.7)分比(18.6±3.6)分,(5.4±2.3)分比(13.2±2.7)分](P<0.05).结论 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微创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最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对照组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JOA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0.24% (37/41),对照组为58.54% (24/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试验组出现术后一过性下肢疼痛过敏1例(2.44%),对照组出现2例(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较好,患者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低,JOA评分较高,血液流变学改善较好,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分析PTED的优势,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应用PTED治疗单一节段LDH患者83例,采用国际通用疼痛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分值(ODI)和运用Macnab标准记录末次随访疗效,并如实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83例患者手术均进行顺利,术前患者腰疼VAS得分、下肢疼痛VAS得分、ODI得分分别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运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标准分级:优41例,良31例,可8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为86.75%.结论PTED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患者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学习时间较长、难度大,长远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及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5年3-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进行手术操作,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YESS、TESSYS及BEIS技术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TED),通过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以及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等指标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均未发生术中神经根损伤、皮下血肿及椎间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第一次PTED术后出现再突出,而再次行PTED手术,后取得满意疗效.VAS评分由术前的(7.2 ±1.3)分降至(2.1 ±0.4)分(t=32.255,P<0.001),ODI指数则由术前的(79.37 ±12.58)%降至末次随访的(15.83 ±3.13)%(t=42.164,P<0.001),直腿抬高试验则由术前的(34.71 ±8.52)°提升至(68.29 ±3.31)°(t=31.603,P<0.001),上述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2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7%,其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神经感觉功能改变,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该技术治疗且随访半年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18-58岁,平均39岁,病变节段包括L34 2例,L45 21例,L5S1 8例。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靶向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经椎间孔安置工作通道至椎管内,镜下显露并摘除突出到椎管内的髓核、椎间隙内松动的髓核,直至神经根和硬膜囊完全松解,切口缝合一针。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7例顺利摘除突出髓核,并充分显露神经根和硬膜囊。首例患者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摘除髓核后未充分显露神经根,第2例椎间盘突出行椎间盘内摘除未显露神经根,此2例术后症状均缓解。2例中转全麻椎间盘镜手术,1例为向远侧脱出的巨大突出物取出困难,1例为女性患者不能耐受疼痛。术后1-2天下地活动,患者均感神经根性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周复发突出1例,保守治疗好转。末次随访时VAS腿痛由8.1±1.9降至1.1±0.9,ODI评分自31±8降至3.4±3,根据MacNab评分,优25例,良6例。结论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效果优良,但存在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8.
19.
徐宝山 《天津医药》2015,43(11):1239-1243
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症的常用微创内镜技术。椎间盘镜经后路椎板间隙开窗, 原理与传统开窗类似, 适用于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症, 尤其可动式椎间盘镜更利于显露和操作。经皮椎间孔镜经椎间孔自然间隙、 也可经椎板间隙入路, 在生理盐水下操作, 更加微创, 但操作范围相对局限,需要精确穿刺, 两者分别有独特的操作规范和技巧, 适应证既有交叉, 也有互补,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15例MED手术治疗患者进行远期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MacNab疗效评定,分析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因素对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 312例患者获得最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年。随访末期ODI评分平均7.5分,优良率73.7%;MacNab指数显效247例,有效62例,无效3例,显效率79.2%;两种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MED术后远期ODI评分和MacNab指数均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病变节段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满意,高龄、病程长、多节段病变是影响MED远期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