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明 《药物与人》2014,(9):196-196
目的:探讨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择取本院2012.07—2013.07期间接收诊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52例,根据疾病的种类分成溃疡性结肠炎组与克罗恩病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的患者例数明显较克罗恩病组患者多,前者在发病的年龄、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显著高于后者,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比较中,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炎症性肠病中,以溃疡性结肠炎较为常见,在发病的年龄、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克罗恩病,并且两种疾病的症状表现较为多样。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美国消化系统疾病周(DDW)于5月6-9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根据DDW上的报告,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D状态与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没有关联,提示维生素D缺乏并不能显著影响炎症性肠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将诊断为UC和CD的181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验室与临床资料,比较其镜下及组织学表现的不同。结果:经过结肠镜下比较发现,病变部位、分布状态、纵行溃疡、环形溃疡、阿弗他溃疡、结节样增生、肠腔狭窄及鹅卵石征等项目在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其差异显著,而其他类型则无差异。两组患者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炎症侵犯肌层、绒毛状结构增生、隐窝炎或脓肿、非干酪性肉芽肿、隐窝扭曲、杯状细胞减少以及潘氏细胞化生等项目组间差异显著。结论:根据UC和CD的病理学特点,在诊断UC和CD时需要将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结肠病变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现阶段治疗方法众多,西医治疗UC主要有灌肠、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疗法;中医治疗主要有汤剂口服与汤剂灌肠等疗法。其中灌肠疗法具有作用快、效果好、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本文论述了近来西药、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UC的方剂及药物。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1987年至1990年用三联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1~44岁,就诊前病程2~8年,8例患者均为反复发作,发作时腹痛,腹泻为稀水血便,全部病人都经大便检查无病原体,内窥镜及X线钡剂灌肠显示结肠炎病变,伴有溃疡形成,本组病人用三联法治疗前,均用过抑氮磺胺吡啶、激素和中药等治疗,用药期间,一年内症状无复发3例,其中5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根本无效,总之均不能痊愈,为  相似文献   

6.
张玲 《职业与健康》2002,18(9):137-137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而又顽固的疾病,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疗法。1995年我院应用光量子血疗仪(UBI)治疗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证实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2组。光量子血液治疗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9岁;病程3个月~2a 22例,2~17a 8例。依据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腹痛、腹泻轻微(每日5次以下)偶有粘液血便、下腹无或有轻微压痛16例;中度:(腹泻每日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丹麦和荷兰研究者的研究表明,血清生物标记物可以区分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研究结果于2015年7月18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摘自《医学论坛网》  相似文献   

8.
杨淑平 《职业与健康》2005,21(7):1069-1069
自2000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采用硫氮磺胺吡啶加用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60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UC诊断按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标准[1].我院经纤维结肠镜确诊120例UC患者.排除并发急性结肠炎扩张或大量出血或结肠狭窄与肠梗阻者.丹参辅助治疗组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33.2岁,病程0.5~19 a,乎均5.9 a,初发型18例,慢性复发型28例,慢性持续型14例.硫氮磺胺吡啶(SASP)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7~69岁,病程0.7~20a,平均2.3 a,初发型16例,慢性复发型30例,慢性持续型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位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能蔓延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其疾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易发生于任何人群,常见于20~30岁.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的非特异性免疫性炎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为主的肠道疾病,经常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上,也可侵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西医学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由于这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大优势,并且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将中医病因病机及自己的看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并非少见,常有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多呈慢性过程。作X线钡灌肠或肠镜检查,主要病变在结肠粘膜层,以溃疡为主。 临床上通常分为三型。 重型:病人频频排血便,发热、腹痛、贫血、厌食、消瘦,腹部压痛明显。 中型:病变累及左半结肠,每天排便5—6次,为粘液血便,排便前腹痛,便后减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益生菌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来院诊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随机法实施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指标、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积分变化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积分变化值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高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运用中药内服保留灌肠以及穴位敷贴三种治疗方法联合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选取3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运用中医三联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患者选用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日服4克,每日分4次。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一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运用中医三联疗法后,腹痛、腹泻以及脓血等症状消失时间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对照组为72.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为94.4%,对照组为66.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中医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被称为炎症性肠病。因其病因不清 ,容易复发 ,且在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日本等国被称为难治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病变多由直肠和远段结肠开始 ,可逆行向近段发展 ,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和回肠末端。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 ,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近几年该病在我国有增加趋势。1病因和发病机制1 1环境因素近几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医药与保健》2011,(10):68-6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且以溃疡为主。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大便中常伴有血脓和粘液。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营养与饮食的调配很重要。总的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徐大毅溃疡性结肠炎(UC)是1875年首先由Wilks和Moxon描述,1973年WHO的CIOMS将其定名为特发性结直肠炎;UC和克隆氏病(CD)又合称炎症性肠病(IBD)。病因虽未明,但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缺血性结肠炎(IC)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诊断为IC 17例(IC组)和UC24例(U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C组发病年龄(66.1±15.9)岁,显著高于Uc组发病年龄(42.8±11.4)岁,P<0.05;IC组合并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13例(76.5%),UC组1例(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组主要临床症状:血便16例(94.1%),腹痛12例(70.6%),腹泻6例(35.3%);UC组主要临床症状:腹痛加例(83.3%),腹泻19例(79.2%),血便16例(66.7%).内镜检查两组在溃疡、脓苔、息肉样增生和分界清楚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发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及内镜表现对IC和UC的鉴别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常见吗? 溃疡性结肠炎并非一般所说的慢性结肠炎,但后者中可能有少部分未诊断清楚的溃疡性结肠炎。就世界范围说,美国每年约有3万人发生本病,犹太人更多,我国近年来也有增多趋势。此病多见于中年男女,病情缠绵迁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