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主动脉根部室性早搏(室早)的成功消融,对其机制及复发因素、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10例左心室流出道室早患者,通过激动及起搏标测,准确定位并成功消融,证实起源于主动脉根部。消融术前、术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行腺苷试验及造影,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10例患者中4例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窦,2例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2例起源于左、右冠状动脉窦交界处,1例起源于无冠窦,1例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心外膜,均成功消融。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有1例诱发出同样室早,成功率90%。消融后有1例复发(10%)。结论主动脉根部室早多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根据体表心电图形态,结合腔内标测能准确定位,成功消融。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2 9岁。因“阵发性心动过速史 10年余”入院 ,查体 :HR 169次 min ,律齐 ,除心动过速发作时心跳较快外 ,其他体格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胸片、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各项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心动过速发作时常规心电图示 :心率 167次 min ,R -R间期基本规则 ,QRS时限0 .12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 ,V1 呈R型 ,V4~V6 呈rS型 ,r S <1。电轴 - 10 8° ,最长RS时限 70ms,各导联QRS波后多可见逆行P波 ,偶有逆行P波脱漏 ,以Ⅱ导联最为明显。RP时限为 12 0ms。心电图诊断 :特发性室速伴室…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室性早搏(PVC)主要起源于左、右心室的流出道,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经成为治疗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方法[1-3].但是临床工作中遇到的IVT或PVC的起源部位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室性心律失常进行RFCA是否有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是探讨瓣环部起源的IVT和PVC对RFCA的效果及其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无人区电轴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研究特发性室速患者心电轴的特征。方法 全组60例室速患者,37例左室室速,23例右室室速。经体表心电图测定额面心电轴。结果 60例中20例存在无人区电轴,均为左室室速。右室室速无1例出现无人区电轴。存在无人区电轴的患者占左室室速患者的54.1%,20例中男性18例,女性患者2例。17例未出现无人区电轴的左室室速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6例,这种性别差异有否普遍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结论 无人区电轴可以做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定义]特发性分支型室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FVT)最早由Zips等于1979年报道,占特发性室速的10%-15%,后来其又被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1981年,Bernard Belhassen医生等首次报道一组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静脉给予维拉帕米能有...  相似文献   

6.
室速 (VT)是一种比较复杂而又严重的心律失常 ,也是临床上引起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我院收治 2 0例VT患者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 资料与结果2 0例患者中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3 1~ 69(平均 5 9 42 )岁。临床诊断为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 13例 ,扩张型心肌病 3例 ,肺原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各 1例 ,原因不明者 2例。其中 3例误诊为室速 ,后经临床治疗观察以及心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VT。VT发作时 ,有明显晕厥和 血液动力学障碍 (如 :血压低 ,心力衰竭表现等 ) 11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内径 5 1~ 8 3cm ,平均 7…  相似文献   

7.
目的 借鉴心内电生理诊断无症状室性早搏(PVCs)的12导联心电图起源定位特征,分析健康中青年人群无症状PVCs的心电图定位分类,探讨无症状PVCs起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在本院门诊体检的年龄小于40岁的健康人群中276例无症状PVCs患者,采集12导联静息心电图,按照右室流出道、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根部以及分支来源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类。结果 276例无症状性PVCs,男女比例分别为88(31. 9%) 、188 (68.1%),男女比率为0. 47;右室流出道、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根部以及分支来源PVCs所占比例分别39. 9%,16.3%,19. 6%,10. 9%,13. 4%;总计来源于右室的比例为56. 2%,来源于左室比例为43. 8%;三尖瓣与分支来源的PVCs男女比例相近,二尖瓣与主动脉根部来源的PVCs女性比例大于男性。结论 在健康中青年人群,无症状PVCs右室来源多于左室,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与心电图患者女 ,17岁 ,胸闷、心悸 2d ,呈持续性 ,活动时加重 ,无头晕、晕厥、胸痛 ,体检 :BP 90 60mmHg,R 2 2次 min ,无颈静脉怒张 ,肝颈征 ( - ) ,双肺 ( - ) ,心界不大无震颤 ,心音有力 ,律齐 ,心率 2 0 0次 min ,肝脾未及 ,下肢不肿 ,心脏彩超 :右室稍大 ,瓣膜形态正常 ,抗“O” <2 5 0u ,血沉 14mm h ,RF( - ) ,AST 42u L。胸片 :双肺清晰 ,心膈正常。入院时心电图 :RR匀齐 ,V1 呈rsR′ ,QRS时限 0 12″ ,终末向量增宽 ,电轴 - 5 9°,食管导联示P与QRS无关 ,房率 111次 mi…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源与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的主要区别.方法 回顾分析因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室性早搏胸前导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行射频消融成功的患者126例,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组66例,主动脉窦(ASC)起源组60例.结果 V1、V2导联R波时限指数和R/S波幅指数ASC组高于RVOT组.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RVOT组高于ASC组.ROC曲线分析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鉴别室性早搏起源有较高价值.结论 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且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室性早搏,分析V1、V2导联R波时限指数、R/S波幅指数和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可判断RVOT起源与ASC起源,指导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RMVT)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这类心律失常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少数起源于左室流出道(LVOT)。现将2001年3月-2005年9月成功消融14例RMVT体表心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室性早搏(室早)主要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和左心室中后间隔部位,新近发现部分特发性室速还可以起源于二尖瓣环附近,本文报道14例特发性室速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4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PVC)触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PVT/VF)的临床特点。方法 76例起源于RVOT的VT患者,其中4例为PVC触发PVT/VF,总结4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另72例有关资料相比较。结果所有4例触发PVT/VF时的PVC与孤立PVC的形态一致,但2种PVC的联律间期发生了明显改变,其改变幅度均≥70 ms,其中2例缩短,2例延长。1例孤立PVC时的联律间期亦不恒定。72例PVC触发的单形VT患者每天PVC次数为15 427±1 109,QT间期为404±15 ms,孤立PVC联律间期为419±22ms。4例PVC触发PVT/VF患者中3例1天的PVC次数与72例PVC触发的单形VT患者平均PVC次数相当。4例患者的QT间期及孤立PVC联律间期与另72例患者相当。而4例PVT/VF的周长均小于280 ms,明显短于72例VT的平均周长(324±59 ms)。72例单形VT患者发生晕厥比率4.1%;4例PVT/VF患者中发生晕厥者2例。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证实4例患者PVC均起源于RVOT间隔侧,经射频导管消融PVC取得成功。结论起源于RVOT的PVC触发PVT/VF具有PVC联律间期不恒定及PVT/VF的周长短的临床特征,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窦(简称冠状窦)窦内射频消融治疗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和短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对11例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均呈左束支阻滞图形,胸导联R/S均在V3导联之前,Ⅱ、Ⅲ导联均为高大R波,无切迹,电轴明显右偏。标测确定成功消融靶点在左冠状动脉窦内2例、无冠状动脉窦内5例、右冠状动脉窦4例,术中无并发症。随访2~25个月,均再无室性期前收缩。结论在冠状动脉窦内射频消融室性心律失常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ficular contraction,PVC)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onsustained ventficular tachycardia,NSVT)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人群广泛,包括健康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健康人中PVC的检出率为5%~50%,随年龄增长PVC的发病率逐步增加,但不同时期的PVC发病率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差异。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预后并非平行关系,不同心脏“背景”的PVC预后不同,因此,如何正确识别PVC的危险分层及进行恰当的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形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某些部位室性早搏(室早)可以诱发多形VT或VF,近期已有报告射频导管消融此室早可以治疗多形VT或VF,从而防治猝死,但国内极少报告。本文报道射频导管消融右心室流出道室早治疗多形VT伴晕厥1例。  相似文献   

16.
文献报道部分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可在主动脉瓣上Valsalva窦内消融成功,多数病例成功消融靶点位于左冠状动脉窦内^[1],极少数位于无冠状动脉窦内^[2]。现报道在右冠状动脉窦内消融成功的频发室早和短阵室速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效果、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58例患者中室速10例,室早48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43例,左室流出道(LVOT)15例,其中起源于主动脉瓣上Valsalva左冠窦(LSV)12例。5例RVOT室速是在非接触标测系统Ensite3000指导下进行消融的。结果 (1)58例患者中55例成功,3例失败,9例复发。(2)其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心包压塞。(3)起源心室流出道的室速和室早具有典型的心电图特征,其中Ⅱ、Ⅲ、aVF导联单向R波是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共同特点。(4)V1或V2导联的R波时限指数与R/S波幅指数可作为区别LSV与RVOT室速和室早的有效指标。结论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非接触标测系统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4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3例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经主动脉途径在左冠窦和无冠窦内标测和射频消融的结果。方法对4例房速、3例频发室早进行常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例阵发性房速患者的标测靶点位于主动脉窦内,在无冠窦成功消融;3例频发室早在左冠窦内标测及消融成功。术中无并发症,随访3~31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在主动脉无冠窦、左冠窦内射频消融是可行的且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尤其适用于在常规、经典部位消融失败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