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郝丽  黄永幸  岳凌青  赵青青 《全科护理》2021,19(27):3805-3809
目的:探讨食物回避治疗对牛奶蛋白过敏症(CMPA)患儿临床效果分析及护理提示.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和门诊就诊、年龄在0~2岁且确诊为CMPA的22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治疗,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研究,对患儿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全身症状各项数据进行评估及统计分析.结果:对患儿实施食物回避治疗后,患儿身高和体重从发病时期的普遍偏低到随访后期恢复正常且少部分患儿超出正常儿童,随访0周至6个月患儿的身高和体重与同月龄正常儿童标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8个月患儿身体恢复基本正常或者超出正常儿童,与同月龄标准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患儿比女患儿身高和体重数值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回避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结论: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实施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可以改善其牛奶蛋白过敏症状,同时配方奶粉可以提供患儿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及营养;护理人员对CMPA患儿及患儿家属给予指导及相应护理,对食物回避期间合理食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等相关方面宣教,对儿科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 对江西省儿童医院79例通过双盲食物激发与回避实验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患儿表现为迁延性腹泻病26例(32.91%);慢性腹泻病10例(12.66%);呕血15例(19.00%);便血7例(8.86%);呕吐9例(11.39%);腹胀6例(7.59%);夜间哭闹3例(3.80%);湿疹2例(2.53%);咳喘1例(1.27%).35例存在营养不良,30例存在轻中度贫血,15例患儿IgE阳性.22例行电子胃镜检查,其中13例十二指肠球部可见滤泡样隆起,病理检查示轻-中度慢性炎;另9例病理检查:1例示嗜酸性食道炎,2例嗜酸性胃炎,6例未见明显异常.所有患儿均于改变饮食后2周左右临床症状缓解出院.结论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及消化道出血,且上述临床表现常混合存在;双盲食物激发与回避实验是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的金标准,通过电子胃镜及胃、十二指肠黏膜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饮食回避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龙云  张猛  李传应  吴成 《新医学》2021,52(11):885-889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是一种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性胃肠病。该文报告2例婴儿重度FPIES的诊治经过,病程均迁延1个月,以呕吐、腹泻、发热为早期症状,其后表现为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贫血、营养不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CRP明显升高,血红蛋白下降,先后诊断“脓毒症、急性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回避牛奶饮食,给予氨基酸配方奶粉后症状缓解。该两例提示临床医师应重视重度FPIES的临床表现,对其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牛奶蛋白过敏(CMA)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病症。据报道婴幼儿CMA的发病率为0.3%~3.5%[1],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易发生CMA,主要表现为哭闹、呕吐、腹泻、腹痛、血便、湿疹等症状,少数患儿可发生休克表现[2]。临床诊断CMA的方法包括体内试验及体外试验,体内试验包括食物激发试验、皮肤点刺试验(SPT)、特异性斑贴试验(APT),体外试验包括食物特异性IgE(sIgE)抗体、食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3年10月就诊的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的32例婴儿的临床资料,年龄为2-6个月,中位年龄3.9个月;均为人工喂养儿,回避普通奶制品、大豆制品,6月龄内不添加辅食。给予患儿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连续随访12周,比较治疗前后皮损情况、相对体重(RW)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31例SCORAD评分、EOS均显著降低(P0.01),RW明显升高(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可持续缓解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支持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99-4001
目的探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采取深度水解奶粉进行食物替代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患儿60例,患儿均停用原奶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氨基酸奶粉(纽康特)疗法,观察组使用雀巢公司生产的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大便次数及大便形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湿疹、肠绞痛、拒奶、呕吐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能有效改善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效果满意,前且还可作为一项诊断性治疗措施,值得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儿保科和儿童消化科确诊为CMPA的婴幼儿60例,根据过敏症状将其分为轻中度过敏组(n=30)和重度过敏组(n=30),另随机选取无任何过敏病史的30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PAF水平及SBS评分,分析PAF表达水平与SB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重度过敏组的PAF水平、SBS评分显著高于轻中度过敏组、对照组(P<0.05)。饮食回避后,重度过敏组、轻中度过敏组的PAF水平、SBS评分显著低于饮食回避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F表达水平与SB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PAF与CMP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可作为评估CMPA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有利于监测CMPA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徐州地区0~3岁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地区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特征,评估其营养水平并开展实验室检查。根据皮肤点刺试验和牛奶回避/激发试验结果确诊CMPA患儿。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分析CMPA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皮肤点刺试验和IgE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型和非IgE介导型,比较不同类型患儿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共纳入4 983例0~3岁婴幼儿进行研究。4 983例婴幼儿中共检出CMPA患儿124例,发病率为2.49%。不同年龄婴幼儿,CMPA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5,P=0.002),且1~2岁和>2岁婴幼儿的CMPA发病率均高于<1岁的婴幼儿(χ2=5.258,P=0.022;χ2=8.055,P=0.005)。早产儿及父母有过敏史的婴幼儿CMPA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早产儿及父母无过敏史者,差...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73-2974
通过将患湿疹的年龄2~6月龄牛奶喂养儿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50例。对干预组50例采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干预,对两组婴儿分别于第2周,4周,12周进行访视,体重监测,睡眠时间调查及外周血检测;监测湿疹缓解、消失情况及时间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治疗后12周后观察组婴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2、4、12周体重增加、喂养情况、睡眠情况、皮疹情况、复发次数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饮食干预能够改善湿疹婴儿的皮肤、消化道等症状,提高儿童生活质量;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寻求快速无创的判断方法并制定相应饮食策略,减轻过敏性疾病所致远期影响,支持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致婴幼儿过敏性肠炎患儿粪便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血小板(PLT)计数治疗前后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2020年于该院门诊诊治的87例CMPA致婴幼儿过敏性肠炎患儿作为过敏性肠炎组,均回避牛奶4周;另选取同期就诊的同一年龄段普通腹泻患儿60例作为非过敏性肠炎组,同期同一年龄段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EOS、PLT计数及粪便EOS计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CMPA致婴幼儿过敏性肠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肠炎组外周血EOS、PLT计数分别为均明显高于非过敏性肠炎组、健康对照组(P<0.05),过敏性肠炎组粪便EOS计数高于非过敏性肠炎组(P<0.05),而健康对照组粪便中未见EOS(P<0.05)。过敏性肠炎组治疗后外周血EOS、PLT计数和粪便EOS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EOS、PLT计数和粪便EOS计数单独诊断过敏性肠炎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牛奶过敏患儿父母的焦虑状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17例牛奶过敏患儿的父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患儿给予对症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入组后4周末进行随访,评价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于入组时、入组1周末、入组4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儿父母的焦虑情绪,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时间点研究组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3、22.33,P<0.01,F时间=29.26,P<0.01),入组1周末及入组4周末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4.00、4.72,P<0.01,F组间=13.97,P<0.01)。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奶过敏患儿父母焦虑情绪较严重,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并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临床工作中,在规范化诊疗的同时,做好健康科普工作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牛奶蛋白过敏(CMPA)致婴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提高CMPA致婴儿EG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以该院2010年6月-2014年1月住院诊治的24例CMPA引起的婴儿EG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CMPA致婴儿EG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及预后。结果呕吐24例(100.00%),阵发性哭吵24例(100.00%),腹胀24例(100.00%),呕血23例(95.83%),便血1例(4.17%),伴湿疹17例(70.83%),轻度-中度贫血21例(87.50%),重度贫血1例(4.17%),其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升高19例(79.17%),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升高8例(33.33%),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阳性4例(16.67%);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检测对CMPA 3例(12.50%),镜下表现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其中胃炎24例(100.00%),十二指肠球炎5例(20.8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4.17%),24例组织病理提示胃和/或十二指肠球部有Eos浸润[20个/HPF(每高倍视野)],均伴有肥大细胞浸润;所有患儿经制酸、保护胃肠黏膜和牛奶蛋白回避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24例患儿经口服普通配方牛奶激发试验证实CMPA,其中3例患者8~12周后复查胃镜示胃、十二指肠黏膜光滑,Eos均5个/HPF,肥大细胞均8个/HPF。结论 CMPA致婴儿EG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表现均无特异性,胃肠黏膜组织中Eos异常浸润且同时均伴有肥大细胞浸润;黏膜型不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牛奶蛋白回避等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明确诊断需依靠活组织病理检查及Eos计数,并结合牛奶蛋白回避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进一步确诊,但激发试验应至少观察患儿10 d,并仔细记录症状,以免漏诊迟发型CMPA。  相似文献   

14.
魏秀芳  崔巧梅 《临床医学》2021,41(11):100-102
目的 探讨重组基因活菌冻干因子、深度水解配方奶粉联合应用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ICMPA)所致迁延性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6例ICMPA所致迁延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治疗,研究组采用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引起牛奶不耐受的蛋白成分。方法脱脂奶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 SDS-PAGE)分离蛋白,干法转至PVDF膜并作为分析对象,以牛奶不耐受患者血清特异性IgG(specific IgG,slgG)作为识别抗体,以酶标记兔抗人IgG作为标记抗体,经免疫印记技术分析与sIgG结合的蛋白成分。结果脱脂奶经SDS—PAGE分析,主要成分酪蛋白(casein,CN)、13乳球蛋白、仅乳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条带清晰。阳性血清的免疫印记图谱显示3条明显区带,对应的蛋白组分为:免疫球蛋白、BSA和CN。结论免疫球蛋白、BSA和CN是引起牛奶不耐受的主要成分,且个体之间未见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吴小青  聂娇  张淑萍  邬淑钱  张丽君  胡云 《全科护理》2021,19(26):3733-3735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对患儿家长采取一般性教育,观察组在一般性教育基础上对患儿家长进行多元化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到患儿出院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儿科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表(STAMP)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后STAMP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减少患儿营养风险,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随机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预防、保健、认知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用药后治疗效果干预组显效率达51.67%,高于对照组33.33%;总有效率干预组为81.67%,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5)。临床表现患儿的咳嗽消失、痰鸣音消失、湿哕音消失及体温降至正常的天数干预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门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能够增强疗效,尽快缓解患儿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致敏性食物的引入时机与种类对婴幼儿变应性疾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纯母乳喂养儿为研究对象,建立研究队列,定期随访.收集有关致敏性食物引入时机与种类及婴幼儿变应性疾病发生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时机引入致敏性食物、同一时机引入不同种类致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食物过敏患儿血清中牛奶、鸡蛋、花生3种食物组分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明确食物过敏原中引起过敏症状的蛋白质组分。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147例食物过敏患儿总IgE(tIgE)水平,检测牛奶、鸡蛋、花生及各组分蛋白sIgE水平,分析不同食物组分蛋白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147例食物过敏患儿tIgE阳性130例(88.44%);3~12岁组儿童tIgE水平高于1~3岁组及0~1岁组患儿;牛奶过敏患儿中nBosd 6、5、4、8及nBosd阳性分别为77.69%、75.38%、65.38%、40.00%、4.62%;鸡蛋过敏患儿中nGald 2、1、3、4阳性分别为92.54%、85.82%、75.37%、15.67%;花生过敏患儿各组分阳性率均较低;106例(81.54%)牛奶过敏患儿、121例(90.98%)鸡蛋过敏患儿存在多种蛋白质组分阳性,nBosd 4、5、6同时阳性为44.62%,nGald 1、2、3同时阳性为69.92%,鸡蛋、牛奶sIgE浓度越高,其致敏的组分蛋白种类也越多。结论 过敏原组分诊断有助于在蛋白质分子水平明确引起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