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监测技术(PICCO)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7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监测,实验组除常规监测外,应用PICCO监测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参数.2组均根据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调整CRRT脱水量及液体复苏容量.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2 h的APACHEⅡ评分、CVP、MAP、乳酸值(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72 h,实验组的APACHEⅡ评分、Lac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ScvO2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aO2/FiO2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ICCO指导CRRT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能够精确调整患者的容量状况,改善组织循环,明显改善肺氧合,有利于感染性休克的救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集束化治疗对综合ICU严重脓毒症患者循环灌注和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63例随机分配入集束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结果:集束化治疗组HR、SBP和DBP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集束化治疗组入选后6 h CVP和ScvO2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LAC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入选后24 h CVP和ScvO2仍高于对照组同期,LAC仍低于对照组同期,但仅LAC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集束化治疗组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的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每搏变异度(SVV)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完全双盲随机法选取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50例,将其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25例,SVV组25例。其中CVP组行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监测CVP;SVV组利用超声监测左室流出道内径(D),流速时间积分(VTI)。CVP组和SVV组分别以CVP 10~12mm Hg和SVV10%为目标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复苏时间,以及复苏前后乳酸、CV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氧合指数(PaO_2/FiO_2)、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变化,24h内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 SVV组乳酸、HR、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明显低于CVP组,MAP明显高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VV组复苏时间、NT-proBNP水平、24h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V能更好地指导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液体治疗,减少液体复苏时间,优于CV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肺温度稀释法(PICCO)监测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与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严重脓毒血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PICCO监测联合PLR,对照组采用CVP监测。比较两组治疗6、24、48、72h血浆钠尿肽(BNP)和血乳酸(LAC)水平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24、48、72h血浆BNP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48、72h血浆LAC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管药物停用时间快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MODS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联合PLR在严重脓毒血症早期液体复苏疗效优于CVP监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下指导液体复苏在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以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前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6 h的CVP、MAP、ScvO2均高于复苏前,心率均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CV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使用PICCO监测技术利于改善复苏效果,快速纠正休克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据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中的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对照组,和依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WL)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实验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经液体复苏治疗后的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与6h,2组患者EVLWI、GEDV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EVWL和GEDV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心脏外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08-04-2012-05我院心脏外科术后应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仍存在低心排合并急性肾损伤,而给予CRRT治疗的患者13例。监测患者CRRT治疗前后心排血指数(C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或左心房压(L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左室射血分数(LVEF)、尿素氮(BUN)、肌酐(Cr)、血乳酸、多巴胺用量、氧合指数(PaO2/FiO2)等。结果:在应用CRRT治疗过程中,CRRT连续应用24h以上(24~72h),与治疗前比较,经CRRT治疗后患者CI、MAP、LVEF、PaO2/FiO2明显增加(均P<0.05),HR、PCWP或LAP、CVP、BUN、Cr、血乳酸、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均P<0.05),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改变。结论:CRRT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脏外科术后低心排患者循环功能、肾功能及其他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58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30例)和PICCO组(28例),比较两组术后1,2,3 d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治疗期间的各项住院相关指标。结果PICCO组患者术后3 d的液体入量、尿量及动脉血Lac均低于CVP组,MAP高于CVP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ABP置管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均低于CVP组(P<0.05),两组术后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对指导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容量管理有积极作用,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提高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88例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PiCCO技术指导下EGDT,对照组按规常进行EGDT.记录两组患者6、24 h各项参数,6、24 h达标率及30 d病死率等参数.结果:治疗组6、24 h复苏液体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复苏24 h的MAP、CVP、ScvO2、每小时尿量、氧合指数(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心排指数(CI)、6、24 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乳酸浓度(Lac)、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EGDT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液体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0月入住ICU 9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指标(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心输出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全身血管阻力、每搏量指数)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指导液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72 h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乳酸(Lac)、氧合指数(PaO_2/FiO_2)变化及去甲肾上腺素(NE)使用剂量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液体管理治疗前、治疗24,72 h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24,72 h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乳酸、氧合指数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PICCO监测技术简便、易行、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可控的液体复苏,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氧代谢,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缩短住ICU天数。  相似文献   

11.
汤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9):2818-2819
目的观察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A)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病死率。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急危重症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4例,随机分为DA组及NA组。DA组患者50例,给予DA收缩血管、控制血压治疗;NA组患者54例,给予NA治疗,两组其余治疗按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年指南执行,观察两组患者的6h复苏成功率、7d内的临床病死率,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水平及6h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的不同。结果 NA组患者HR、MAP、CVP恢复更好,血乳酸水平及6h乳酸清除率也明显好于DA组患者;具有更好的6h复苏成功率,在治疗开始后7d内的临床病死率更低。结论同DA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NA治疗可以更好地收缩血管,清除乳酸,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重症腹膜炎患者术后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下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三级水平精细化容量管理方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重症腹膜炎患者术后入住ICU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确诊病例均采取CRRT治疗,以达到特定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提高患者CRRT治疗的耐受性为目标,将病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出入量及PICCO监测参数制定出三级水平精细化容量管理方案,对照组根据一般临床监测和CVP监测采用三级水平容量管理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行CRRT治疗的平均每次治疗时间、被动下机次数、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及心率、单小时尿量。结果:试验组患者CRRT被动下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每次CRRT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2 h内去甲肾上腺数用量、APACHEⅡ评分、心率均低于对照组,CVP、单小时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的CRRT三级水平精细化容量管理,能够精确调整患者的容量状况,有利于重症腹膜炎患者的救治,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并分析晶体、胶体体液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0.9%氯化钠溶液复苏,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复苏。观察并记录下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24 h、复苏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中心静脉压(CVP)以及所用液体量。结果经重复方差分析,两组患者MAP、HR、PaO2/FiO2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HR、PaO_2/FiO_2组间、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PVPI、EVLWI、CVP多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PVPI、EVLWI、CVP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VPI、CVP组间、组间多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EVLWI组间、组间多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液体使用量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复苏48 h时液体使用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无论是使用晶体液进行复苏还是胶体液进行复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且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液体中加入胶体后能有效减少患者输液总量,降低患者容量负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新活素治疗严重脓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严重脓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疗。用PICCO监测仪分别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48、72 h的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射血分数(GEF)和心功能指数(CFI),连续测3次并取平均值,同步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结果用药后24、48、72 h,研究组患者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2组HR、CVP、MA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24、48、72 h,研究组CFI、ELWI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用药前比较,研究组CI、SVI和GEF水平于用药后24 h即显著升高(P 0.05),而对照组CI、SVI水平则于用药后72 h显著升高,GEF水平于用药后48 h显著升高(P 0.05);用药后,2组患者GEDI和SVRI水平均降低,但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活素可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而PICCO技术是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血容量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脉压变异度(PPV)在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及与容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PPV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PPV、乳酸、CVP、6 h液体平衡量、肺水肿比例、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同时分析PPV、CVP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多时间点、组间多时间点MAP、HR、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P、PaO2/FiO2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H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MAP、PaO2/FiO2显著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LCR)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源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出患者治疗前后6 h的乳酸清除率、24 h内APACHEⅡ评分,监测ScvO2、CVP、MAP和尿量。分别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MODS组和NMODS组、EGDT达标组和EGDT未达标组、CBP组和NCBP组的6 h乳酸清除率,以及其与ScvO2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 P<0.05)。 NMODS组、EGDT达标组及CBP组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分别高于MODS组、EGDT未达标组及NCBP组(均P<0.05);且前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均P<0.05),EGDT达标组治疗6 h后患者ScvO2、CVP、MAP、尿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ScvO2呈显著正相关(r=0.90,P<0.05)。结论早期动态检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动脉乳酸清除率可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后,而通过积极的EGDT、CBP等治疗明显提高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从而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术平对急性肺水肿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方法 急性左心衰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26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PEEP为8cmH2O,乙组PEEP为12cmH20,同时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于HCCO导管放置即刻(0h)、放置后6h、12 h和24h分别记录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排血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观察不同PEEP水平机械通气治疗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 2组比较0h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段EVLWI均降低,但2组6h、12 h及24h的EVL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段CI、CVP、MAP及HR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时,PEEP 12cmH20时EVLWI降低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升压素(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TP)、多巴胺(dopamine,DA)在治疗脓毒性休克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03~2011-05我院E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36例,按随机分原则分别给予TP(TP组)或DA(DA组)升压治疗,分别于治疗0、2、4、和6 h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每搏指数(S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心脏加速指数(ACI)、左室做功指数(LCWI)、胸腔内液体水平(TFC)、心排血量(CO)、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嵌压(PAWP)等]、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及每小时尿量(UV);于6 h末测定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两组各时间点MAP、SI及TF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LCWI治疗2 h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31).DA组的HR、CI及ACI明显高于TP组,而SVRI明显低于TP组(P<0.05或P<0.01);两组给药后各时间点Sc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DA组Lac水平明显高于TP组(P均<0.05),TP组各时间点UV值显著高于DA组(P<0.05或P<0.01),TP组给药后6 h末SCr值显著高于DA组(P<0.01).结论 对于伴随快速型心律失常或组织缺氧严重的脓毒性休克患者TP可能是好的选择;TP用于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可改善预后,对于伴随少尿(或)肾功能损伤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在升血压治疗过程中如若产生DA剂量依赖,则选择TP可能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90-1892
将入住重症医学科5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脉搏波型轮廓分析技术(PICCO)指导容量管理,并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容量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2、3d的APACHEⅡ评分与血流动力学变化、3d液体总入量、治愈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2d、3d APACHEⅡ评分、HR较第1d降低明显,MAP升高(P<0.05);对照组3d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2d、3d各项指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显著(P<0.05),3d液体总入量、治愈、死亡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PICCO监测技术对危重患者更有效地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总容量的管理,可准确判断血容量状态,指导恰当补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在危重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CBP治疗的危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PICCO技术所监测的数值包括平均动脉压(MAP)、胸腔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设置超滤率,对照组根据常规的心率(HR)、MAP、中心静脉压(CVP)值设置超滤率,观察两组患者进行CBP治疗后24h、48 h、72 h、96 h的超滤率和去甲肾上腺素单位剂量,以及CBP治疗时间、治疗后APACHEⅡ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超滤率、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及使用时间、CBP治疗时间、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CCO容量监测能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在CBP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PICCO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率,从而实现个体化的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