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总结其院内转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及潜在风险因素,建立新的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无缝隙护理模式。选择医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给予无缝隙院内转运模式。对比两组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纠纷发生率、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转运时间(10.32min±4.21min)、科室间交接时间(3.71min±0.48min)及检查等待时间(0.42min±0.18min)低于对照组的16.54min±5.73min、7.76min±1.29min、1.56min±0.25min(P0.05);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为0.5%,低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合格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3.5%(P0.05);观察组转运科室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降低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节省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降低纠纷发生率,提高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与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诊和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为临床开展无缝隙护理提供实践和参考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间本院收治且尚未实施无缝隙护理的25例急诊转ICU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7月间本院开始实施无缝隙护理后收治的25例急诊转ICU患者作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急诊转运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并对参与转运交接的工作人员进行转运交接工作内容的调查和比较;并对患者家属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情绪评估以及患者家属对转运交接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转运交接工作中的责任互相推诿情况、危急值遗漏或错录情况以及科室间电话咨询和确认情况的发生次数分别为0次、0次和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次、7次和9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转运交接的工作人员对转运交接工作内容的评价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的总体评分为(94.9±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急诊和ICU患者转运交接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能明显提升参与转运交接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认可度,对临床治疗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立宇  刘思雨  马向莉 《妇幼护理》2024,4(9):2106-2108+2111
目的 针对儿科领域中的急诊危重患儿,在院内转运的交接过程中开展以无缝隙护理理念的管理对策,观察其转运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本院儿科急诊收治的均在院内实施转运的危重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转运护理,观察组开展以无缝隙护理理念实施管理对策.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转运时间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转运至住院病房的时间、转运至检查室时间、转运至手术室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儿科急诊领域中的危重患儿,在院内实施转运交接期间,开展无缝隙护理举措,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顾琴  张红  黄华  苏琴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109-110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开始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与ICU的转运交接过程中,通过完善转运流程、规范交接内容等提高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比较实施前、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情况及急诊、ICU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结果。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情况及急诊、ICU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较实施前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ICU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对科室之间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诊科就诊的3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制定急诊专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考评指标,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统计并比较观察期间两组病人的护理投诉情况和遵守医嘱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和接诊期间病人意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和药品准备的完好率和急诊护士急救技术考核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严格遵守医嘱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P0.05);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为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对减少医护纠纷、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遵守医嘱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潘寿玲 《全科护理》2021,19(6):810-812
目的:探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对急诊介入手术病人安全转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行急诊介入手术院内转运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转运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观察组采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比较两组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及接收护士对院内转运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收护士对院内转运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手术病人实施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能有效提升转运交接安全性,缩短交接时间,改善医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骨科全麻术后转运交接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骨科全麻手术治疗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转运交接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6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00例,PDCA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房准备、手术室、电梯等待时间及工作人员交接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交接期间相关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氧设备、监护设备、药品、床铺准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护理管理用于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转运交接中,可有效提高总体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的有效模式.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3921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治的3938例病人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模式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实施模式化护理后科室之间、护患之间的纠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模式化护理,规范了交接流程,明确了交接内容,加强了护士责任心,有利于护患以及科室之间协调,减少纠纷,可使急诊危重病人的"交接口"管理无缝隙,从而为病人提供了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院体外循环手术患者13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0—12月体外循环术后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3月体外循环术后患者76例做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转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转运,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转运耗时、交接耗时短于对照组(P 0. 05),交接后再次询问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转运中的应用,保证了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转运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急诊急救患者6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3例和对照组31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危机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外伤急诊急救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与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诊-手术室实施无缝隙交接管理减轻急诊手术患者紧张情绪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急诊接收并送至手术室手术11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传统交接,观察组在传统交接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分别对两组交接前后血压、心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变化较对照组平稳;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手术室患者的交接中,实施无缝隙护理,可以减轻急诊手术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无缝隙护理管理,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运交接单在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10月收治的需转运的20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转运不使用转运交接单,观察组使用转运交接单,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转运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的使用规范了转运交接流程,减少转运过程中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加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转运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安全管理.分析比较两组考核成绩、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内转运期间运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展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3月在医院急诊转运的危重病人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6年4月—2016年6月在医院急诊转运的危重病人20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SBAR沟通模式自制的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的差异,并统计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两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危重病人的转运交接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缩短了交接时间,规范了交接流程,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HEL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规范行为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29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安全转运管理;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SHEL模式进行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转运行为规范性、转运意外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物品准备不完善、未通知目的科室、未约束患者、转运方式不合理和转运交接不清楚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输液管脱落、供氧中断和设备仪器故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EL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改善转运行为规范性,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进行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急救情况、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纠纷、病人满意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188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组;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15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实施后组,转运交接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转运交接情况和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得分。结果: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科室间电话询问次数、责任推诿次数和危急值漏交次数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总评分为(94.3±1.8)分,明显高于实施前(81.2±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后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使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更为顺畅,且差错次数减少,为临床抢救节约了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华 《妇幼护理》2023,3(3):730-733
目的 研究 ICU 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我院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4 月我院 ICU60 例转出病人,随 机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的转出 ICU 后 48h 内 成功率,住院时间,交接时间,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转出 ICU 后 48h 内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交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 对照组(P<0.05)。结论 ICU 病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提高安全转出率,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邓渊明 《全科护理》2014,(31):2960-2961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泌尿外科病人以无缝隙护理管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MEWS为指导的无缝隙护理干预在院前创伤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64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顺序单双号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MEWS为指导的无缝隙护理干预。统计并比较两组院前救治时间、现场救治至转运到医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并对比两组救治成功、致残及死亡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救治时间、现场救治至转运到医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MEWS为指导的无缝隙护理干预可缩短院前救治时间、现场救治至转运到医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情况,且护理满意度高,为临床护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