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20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其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随机抽取全省43家医院和疾控机构1 216名医务人员,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进行调查.结果 1 216入中自觉工作压力平均值为(5.7±2.4),无职业倦怠占38.5%,可疑占51.0%,有职业倦怠占1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职业倦怠组相比,工作压力(OR=1.39)、医院(OR=1.59)和发生职业损伤(OR=1.37)为可疑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自觉暴露职业有害因素(OR=0.67)为保护因素;工作压力(OR=2.53)和发生职业损伤(OR=4.04)为有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工作年限(OR=0.95)为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应制定针对性职业倦怠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泸州市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723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职业倦怠筛查总阳性率为70.8%,其中轻度占53.7%,中度占37.5%,重度占8.8%;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中,低个人成就感、情感淡漠、情绪衰竭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46.9%、41.6%、21.3%。职业倦怠阳性率与年龄、岗位、平均月收入与工龄有关系,年龄29岁(OR=0.505)、月收入≥6 000元(OR=0.300)、工龄≥10a(OR=0.471)是职业倦怠保护因素,而岗位为护士(OR=1.522)或医技人员(OR=1.228)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每天工作时间越短,情绪衰竭阳性率越低。工龄10a者情感淡漠阳性率高于工龄≥10a者。低个人成就感阳性率随着年龄及平均月收入的升高而降低,未婚者高于已婚者。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不同特征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不同,干预措施应根据具体对象分别实施。  相似文献   

3.
赵阳  陈伏生 《中国校医》2021,35(11):816-819
目的 了解天津市宁河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以期为医疗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天津市宁河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609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工具为职业倦怠量表( MBI-GS),包含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采用描述性分析、T 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得分为3.006±0.824, 332人存在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率为54.5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单位组间(F=21.059,P<0.001)、性别组间(t=2.171,P=0.030)、学历组间(F=13.849,P=0.001)、职称组间(F=3.420,P=0.017)、工龄组间(F=13.564,P<0.001)、岗位组间(F=13.715,P<0.001)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相对于公共卫生机构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临床和护理岗相对于药师岗、中级职称相对于高级职称、工龄为6~15年相对于大于26年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宁河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相对于公共卫生卫生机构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临床和护理岗相对于药师岗、中级职称相对于高级职称、工龄为6~15年相对于大于26年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京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下一阶段的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0年6月,按照医疗卫生机构类别,分层随机抽取各类卫生机构共11家,每家医疗卫生机构随机抽取120名工作人员,实际调查1 165人.使用《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调查表》对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粗吸烟率为16.9%,男性现吸烟率为43.0%,女性为1.0%.高年龄组(OR=1.702,95% CI=1.349~2.147)、未婚(OR=2.077,95%CI=1.022~4.218)及后勤岗位(OR=2.040,95% CI=1.156~3.601)是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的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普遍了解烟草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其次是对心血管系统,而对烟草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仍然认识不足.结论 医务人员应提高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以加强控烟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三甲医院的PIVAS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HSS)调查其职业倦怠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IVAS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226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96.46%。218名PIVAS医务人员情绪衰竭得分为(26.48±6.24)分,情感疏远得分为(9.67±3.09)分,高于我国常模(P<0.05);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2.57±2.75)分,低于我国常模(P<0.05);PIVAS医务人员在情绪衰竭、情感疏远和个人成就感方面出现中、重度职业倦怠分别占54.58%、61.01%和61.4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PIVAS调配岗位、日工作时间≥8 h和工作年限>15年是PIVAS医务人员情绪衰竭和情感疏远的危险因素(OR=2.140~2.519,P<0.05);年龄<30岁、未婚或离异、有子女是PIVAS医务人员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危险因素(OR=2.104~2.497,P<0.05)。结论该城市PIVAS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处于中度水平。医院应重点关注30岁以下、离异、工作时间长、调配岗位的PIVAS工作人员,并采取人性化管理、弹性排班等措施以改善其职业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安全防护现况,为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安全防护工作,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9至10月,随机抽取43家医疗卫生机构1 274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传染病防治安全防护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岗前培训情况和职业性有害因素暴露情况,并采用二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和影响因素,提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  随机选取上海市某中心城区社区医务人员843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工作内容内卷(JCQ)、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调查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MBI)调查职业倦怠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35份,有效应答率99.1%。JCQ模式下,835名社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42.5%,ERI模式下,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4.0%。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0.8%,其中轻、中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42.2%,重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 < 30岁、工龄 < 10年、临床科室、每周工作时长 < 40 h、不值夜班,年龄40 ~ 49岁(OR = 1.546)、工龄≥ 10年(OR = 1.506 ~ 1.707)、公共卫生科室(OR = 2.085)、每周工作时长≥ 50 h(OR = 2.408)、值夜班(OR =1.811)的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增加(P < 0.05);相比月收入 < 3 000元、不运动、每天睡眠时间 < 6 h的人员,月收入≥ 3 000元(OR = 0.098 ~ 0.133)、每周锻炼次数≥1次(OR = 0.308 ~ 0.603)、每天睡眠时间≥ 6 h(OR = 0.300 ~ 0.334)的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降低(P < 0.05);社会支持(OR = 0.667)、回报(OR = 0.605)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小(P < 0.05);付出(OR = 2.468)、内在投入(OR = 1.549)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也越大(P < 0.05)。
  结论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可从个体、组织、社会三方面加强干预,通过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合理排班作息、适度运动锻炼、加强心理疏导等途径方式,降低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情况,并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青浦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0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和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分别对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和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 回收完整有效问卷445份,有效率96.95%。存在职业紧张的医务人员为54人(占12.14%),存在职业倦怠的医务人员为328名(占73.71%)。存在职业紧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其情感衰竭、消极怠慢和专业低效能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无职业紧张状况者(P < 0.01)。MBI-GS问卷各维度(专业低效能感、情感衰竭、消极怠慢)和ERI问卷中的付出、内在付出维度以及职业紧张程度呈正相关(r=0.27~0.59,P < 0.01),和回报维度呈负相关(r=-0.47~-0.29,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高(OR=1.71,P < 0.01)、工龄短(OR=0.97,P < 0.01)、职业紧张程度高(OR=39.70,P < 0.01)和内在付出得分高(OR=1.16,P < 0.01)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结论 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较为严重,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应针对影响职业倦怠发生的人口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职业紧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妇产科医务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影响,以降低社会心理负荷,促进职业健康。方法选取某市各级医院的妇产科医务人员679人为研究对象,主要为妇科、产科医生以及助产士,采用自主研发的肌肉骨骼问卷调查其肌肉骨骼疾患状况,并进行横断面研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个因素影响妇产科医务人员的WMSDs:自觉身体健康状况差,自觉竭尽全力,单一工作姿势。自觉身体健康状况差的WMSDs患病风险是自觉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11.063倍(OR=11.063,95%CI=2.680~45.666,P=0.001);自觉竭尽全力(OR=2.762,95%CI=1.285~5.935,P=0.009)和单一工作姿势(OR=1.862,95%CI=1.174~2.953,P=0.008)是WMSDs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妇产科医务人员的WMSDs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社会心理因素出发研究相关的预防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作满意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7 305名纳入研究,56.44%的医务人员对总体工作感到满意,满意感偏低的为单位提供的晋升机会与发展空间、待遇,满意率分别为64.35%、65.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后勤及管理(OR=1.820)、在镇卫生院工作(OR=1.540)、非全科医师(OR=1.197)、从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项(OR=1.195)和6项及以上(OR=1.414)的医务人员工作更容易获得满意感,而在社区卫生服务站(OR=0.416)、村卫生室(OR=0.206)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不易获得工作满意感。结论 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作满意感一般,应提升晋升机会与发展空间、待遇,重点关注临床和全科医师以及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泰兴、张家港和丹阳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状况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81.41%(40 370/49 588);58.4%(841/1 439)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当同事或朋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时,表示会对其更加关心,并注意自我保护的医务人员占78.8%(1 132/1 436);36.1%(519/1 439)的医务人员面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时会感到恐惧;83.9%(1 207/1 439)的医务人员不拒绝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提供治疗;仅58.3%(839/1 439)的医务人员将所有诊疗病人的血液或体液当作艾滋病潜在传染源来防护;职业暴露后进行局部处理、预防性用药者分别占87.9%(1 262/1 435)、50.2%(721/1 4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职称、工作科室和接受培训情况对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影响;性别、年龄、三级网络、工作科室及自觉有感染HIV危险对医务人员面对艾滋病恐惧心理有影响;培训、曾经诊断艾滋病和工作科室对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行为有影响。结论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对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仍然存在恐惧心理,职业暴露相关防护行为正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初中教师、医师的压力源和职业倦怠状况,探讨这两种职业人群的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4—5月,以常州市某普通初中教师(65人)和医院某次培训班医师(69人)共134人为调查对象,进行一般资料、压力源调查、职业倦怠量表测试(MBI-GS)。对教师、医师的压力源和职业倦怠状况进行比较,并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教师与医师的工作压力在压力源中分别占90.77%和81.16%;健康压力在教师与医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5,P0.01)。成就感低落、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在教师与医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3、-5.71、-2.89,均P0.01)。Logistic回归得出兼有工作和经济压力是职业倦怠的独立影响因素(OR=2.50,P0.05)。结论初中教师和医师的压力源排在首位的均是工作压力,兼有工作和经济压力是职业倦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马达加斯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制定对外卫生援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马达加斯加援助点医院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600例马达加斯加居民进行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情况的现场问卷调查,并采用描述性、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对马达加斯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不高(17.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0岁(OR=0.04)、家庭人均年收入(万阿里亚里)(80:OR=0.00;80~160:OR=0.01;160~240:OR=0.02;240~320:OR=0.06)是影响满意度的危险因素。参加医疗保险(OR=7.68)、建立居民健康档案(OR=3.07)、慢性病防治(OR=4.65)、孕产妇保健(OR=5.17)和老年人保健(OR=4.46)、医务人员数量充足(OR=6.60)、床位数充足(OR=29.55)、医疗环境干净整洁(OR=31.13)、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OR=2.00)和医务人员有较高的诊疗能力(OR=6.82)均为满意度的保护因素。结论马达加斯加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较低,可获得的基本卫生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应加强中马双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深度合作发展,深化卫生领域多边合作,改善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改进对外医疗卫生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宁市预防接种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海宁市所有预防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马氏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防接种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回收有效率为98.75%。158名预防接种人员中判断职业倦怠91人,占57.59%;其中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得分的M (QR)分别为13.00(14.00)、4.00(6.00)和26.50(17.00)分,均低于马氏职业倦怠量表常模平均分的22.19、7.12和36.53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接种工作有信心是预防接种人员出现情感衰竭(OR=0.175,95%CI:0.058~0.523)和低成就感(OR=0.272,95%CI:0.079~0.937)的保护因素,有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接诊经历是预防接种人员出现去人格化(OR=3.125, 95%CI:1.472~6.633)和职业倦怠(OR=2.391,95%CI:1.189~4.807)的危险因素。结论海宁市预防接种人员存在职业倦怠,有AEFI接诊经历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医务人员吸烟现况及相关认知与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相关认知与态度,为控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4—5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六市(县)30所医疗卫生机构的3 035名医务人员进行吸烟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医务人员吸烟率为20.1%,现在吸烟率为17.3%,吸烟者日平均吸烟量为(12.7±8.8)支。医务人员对烟草与疾病认知得分为(32.78±5.95)分;83.3%的医务人员回答所在单位有完全或部分禁烟规定,而只有44.6%的医务人员认为所在单位的禁烟规定执行得好;70.1%的医务人员支持所在单位室内完全禁烟,影响其对单位室内完全禁烟态度的因素主要是吸烟状况(OR=2.607,95%CI=2.046~3.321),认知水平(OR=1.694,95%CI=1.440~1.992)及卫生机构类别(以行政部门为对照,(OR医院=1.449,95%CI=1.110~1.890;OR疾控=1.466,95%CI=1.106~1.945)。结论江苏省医务人员中男性现在吸烟率较高,对单位室内完全禁烟支持率较高,在烟草与疾病认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应对医务人员的吸烟行为进行干预,加强控烟知识和戒烟技能培训,推动无烟单位创建活动,使其在烟草控制工作中起到表率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区卫生服务员工中职业紧张与倦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社区卫生服务员工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依据工作要求-自主模式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理论开发的简明职业紧张问卷和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的修订版,对上海市的1397名社区卫生服务员工进行调查。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职业紧张因子与职业倦怠的关联。结果有77.1%人被评定为职业紧张,有19.3%人呈现付出回报失衡,职业倦怠阳性率高达77.3%。职业倦怠均分为2.17±0.91,其3个维度情感耗竭均分为2.23±1.46,人格解体为1.04±1.15,个体成就感得分为3.78±1.36。高要求低自主是个体成就感降低的保护因子,以低D/C组为对照,中等与高组的OR值分别为0.54(95%CI=0.37~0.78)和0.42(95%CI=0.25~0.72)。社会支持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子,以低社会支持组为对照组,中、高社会支持组OR值分别为0.69(95%CI=0.47~1.00)和0.52(95%CI=0.35~0.77);付出回报失衡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子,以低付出回报失衡为对照,中等组的OR值为2.48(95%CI=1.33~4.62);高失衡组OR值为4.91(95%CI=1.78~13.6)。内在投入是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的危险因子。结论预防职业倦怠需要降低职业紧张程度,缓解付出回报失衡,同时增加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金属制造业职业伤害的瞬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交叉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广东省中山市4个职业伤害定点医院收治的来自金属制造业的由机械压力导致的职业意外伤害患者208人,采集伤害发生前30 min内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伤害发生前一天同一时段12种急性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 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更换工作岗位(OR =20.76,95% CI=2.04~210.53),突然加班(OR =10.11,95% CI=2.57~39.75)是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P<0.01),而其他危险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更换工作岗位和突然加班是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在南昌市东湖区中小学教师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东湖区8所学校的600位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包括专职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519份有效问卷.通过临床医生为CFS可疑患者进行随访检查来确认诊断.结果 南昌市东湖区中小学教师CFS总检出率为10.0%,其中男教师检出率为10.5%,女教师检出率为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不喜欢本职工作(OR =5.064)、来自学生家长压力大(OR=2.072)、饮酒(OR=2.229)、对现职工作不满意(OR=6.918)是CFS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小学教师CFS的检出率较高,应从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改善学生家长关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等多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泸州市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泸州市749名乡镇卫生院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职业倦怠的重度情绪衰竭者占18.7%,重度情绪淡漠者占18.8%,重度低个人成就感者占64.7%。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岗位、工龄、每天工作时间、健康状况及有无子女因素后,客观支持与重度情绪衰竭呈负相关(OR=0.91,95%CI为0.84~0.98);调整性别、工龄因素后,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与重度情感淡漠均呈负相关(OR分别为0.89、0.74);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岗位、工龄、月收入、有无子女因素后,客观支持与重度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OR=0.86,95%CI为0.81~0.92)。结论泸州市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社会支持程度尤其是客观支持与职业倦怠有一定关系,拥有较高的社会支持能够使医务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2010年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控烟能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南京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吸烟,控烟状况,为下一阶段的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1 165名医务工作人员,男性442人,女性723人.现吸烟率为16.9%,男性现吸烟率43.0%,≥50岁年龄组现吸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医生接诊时,有48.4%的医生会经常建议病人戒烟或少吸.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控烟能力与自身是否吸烟(OR=1.89~8.81)和参加控烟知识培训次数(OR=1.20~1.89)相关.结论 控烟措施应该首先在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并加强控烟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