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河南、新疆地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状况。方法收集3个地区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粪便,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法集卵,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检测患者血液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253例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有32例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12.6%。北京、河南、新疆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5.97%(4/67)、16.1%(24/149)和10.8%(4/37),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1,P<0.05)。男性和女性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1.2%( 16/1 43)和14.5%(16/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4,P>0.05);城市和农村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6.5%(7/104)和16.8%(25/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6,P<0.05);夏秋季与其他季节的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4.0%(30/214)和5.1%(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处于HIV感染无症状期、有症状期、艾滋病期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0/7)、21.3%(19/89)、8.3%( 1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2,P<0.01);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cell/μl)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有差异,<200为20.4% (20/98),200~499为9.23%(12/130),≥500为0%( 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3,P<0.01)。艾滋病中晚期慢性腹泻患者,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μl的患者其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3个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与性别无关;患者来自农村地区、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疾病为中晚期患者易发生隐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艾滋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肠道细菌及真菌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艾滋病腹泻患者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艾滋病患者便标本常规检测;便标本涂片革兰染色与改良抗酸染色;便常规培养与微需氧培养;难辨梭菌毒素A/B检测;BD FACAS Calibur艾滋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CD4+T淋巴细胞值。结果便标本涂片中,52.8%可见真菌孢子;2.8%难辨梭菌毒素A/B阳性;36例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CD4+T淋巴细胞<400个/ml达80.0%,其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ml达37.0%。结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应长期监测肠道病原学,及早发现腹泻病原菌,有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慢性腹泻是艾滋病病人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对有慢性腹泻症状的艾滋病病人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病例(68~85%)有肠道病原体感染,其中腺病毒(Adv)感染时有发生。目前已从艾滋病患者的腹泻粪便中检出17个 Adv的血清型。为了评价Adv在各期艾滋病病人中的流行率及其在腹泻并发症中所起的作用,作者进行了此项研究。 103份粪便标本来自处于HIV感染不同阶段的血清阳性病人,根据年龄和性别配对选择200例血清HIV阴性病人作对照。Adv的检测用EIA试剂盒和细胞培养法进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哈尔滨市第九医院近2年诊治的7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做了病因调查。发现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生育年龄的妇女占女患者的95.6%,占患者总数的84.3%。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较多,往往数种原因同时存在,本资料分析其主要病因:一是慢性失血,常见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消化道慢性失血,如钩虫病和痔出血等;二是铁需要量增加,而食物中含铁不足,如多胎次生产,营养不良,特别是食物中缺少荤食,偏食等;三是吸收障碍,见于胃次全切除的病人和慢性腹泻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滋病消化道临床表现特点,减少艾滋病延诊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1月某综合性省级医院以消化道症状首诊的32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20例(62.5%)有院外就诊史并漏诊;32例(100%)均有食欲减退,29例(90.6%)有消瘦,16例(50%)有发热;反复腹泻、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硬化病例分别为12例(37.5%)、9例(28.1%)、8例(25%)、3例(9.4%).17例(53.1%)有腹痛,其中无结石性胆囊炎4例(23.5%)、急性胰腺炎3例(17.6%)、肠梗阻1例(5.9%);CT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1例(5.9%),经胃镜确诊消化性溃疡3例(17.6%)、慢性糜烂性胃炎1例(5.9%),4例(23.5%)可能与肠道病变、腹膜炎、腹腔占位有关.结论 艾滋病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艾滋病相关消化系统临床表现认识,减少艾滋病漏诊与延诊.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其中,3%-20%小儿急性腹泻转成迁延性、慢性腹泻,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本文对近两年本院消化科住院的121例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的认识,总结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本院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治疗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43例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消瘦、咳嗽、腹泻等.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结论 呼吸道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晚期的主要机会性感染,其次为感染性腹泻.机会性感染呈多样性、混合性,且多数患者伴有机体多系统损害,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8.
对肠道的机理及作用 双歧杆菌可治疗慢性腹泻。通过用双歧杆菌对慢性腹泻患者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在服药两周以后,患者大便次数、形状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其总有效率为90.3%.复发率低。许多国内医院已将双歧杆菌制剂作为治疗慢性腹泻的首选药物。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实际上是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夏季天气高温多湿,细菌容易繁殖,加之生食不慎,导致腹泻。腹泻俗称拉稀,是因各种致病微生物造成肠黏膜的分泌增多与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引起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称腹泻。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状况。方法收集67例北京地区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粪便,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集卵,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对留取的粪便检测隐孢子虫卵囊片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检测其是否存在引起腹泻的病原菌和艰难梭菌毒素。结果 4例粪便标本检测隐孢子虫卵囊阳性,且PCR检测均为阳性,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100%,确定感染率为5.97%(4/67),感染者均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晚期患者,其血液中CD4+细胞计数<200、200~499、≥500 cells/μL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5.9%(2/34)、7.4%(2/27)、0;被感染者均系无业人员,生活来源无保障,生存环境较差;对67份标本同期进行细菌培养及涂片革兰染色,其中60份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经鉴定均为念珠菌,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有1例阳性。结论北京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中存在着隐孢子虫感染,其感染率与患者性别无关,与患者生存环境有一定关系;患者CD4+细胞计数水平降低及疾病发展到中晚期的患者易发生隐孢子虫感染;北京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中普遍存在真菌肠道感染。  相似文献   

11.
腹泻指的是由于肠粘膜分泌旺盛或吸收障碍,或者肠蠕动过快而引起每日排便次数增加,便稀薄而言。腹泻不是病名,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有几十种病可引起腹泻,临床上,通常把腹泻分做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引起急性腹泻的原因,可有急性肠道的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伤寒、霍乱、流感等全身性感染。此外过敏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或某些药物亦能引起急性腹泻。慢性腹泻是胃肠道、肝胆及胰腺慢性炎症和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尿毒症、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硬皮病以及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南农村艾滋病流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现状,为相关部门管理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河南省周口汤庄乡6个行政村的150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4.67%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庭功能良好,25.33%的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0.00%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家庭功能不同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的利用度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越高,其家庭功能状态越好.应积极倡导开展适合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庭关怀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霍乱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由于剧烈腹泻和呕吐,引起水及电解质丢失,迅速出现脱水和微循环障碍.霍乱肠毒素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但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并无改变,而葡萄糖的吸收还能增进水、钠的吸收.口服液体中电解质及浓度与血浆比较,大致是等渗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与隐孢子虫感染的关系,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用金胺-酚染色法(AA—P)和改良抗酸染色法(MAF)检测21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患者和140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隐孢子虫卵囊,用PCR技术检测其DNA,并进行内切酶分析;对隐孢子虫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AA-p、MAF和PCR检测,慢重肝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1%、3.2%和6.0%;腹泻儿童感染率为0.7%、0.7%和1.4%、PCR结果显示,慢重肝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高于腹泻儿童;阳性患者腹泻史、动物接触史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农村患者感染率高于城市患者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对隐孢子虫的易感性增加,隐孢子虫感染是引起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腹泻和可能加重其病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老年人抑郁障碍的患病率、相关影响因素及求医方式,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老年抑郁量表(GDS)对从温州市分层随机抽取的1 937名≥60周岁城乡老年居民进行抑郁障碍筛查,对筛查阳性的514例和随机抽取的447名筛查阴性的老年人进行DSM-IV-TR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SCID-1)评定,并对其中确诊的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求医方式调查.结果 514例筛查阳性老年人中检出81例抑郁障碍患者,447名筛查阴性老年人中检出7例抑郁障碍患者,调整患病率为5.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80岁、有慢性躯体疾病和慢性躯体疼痛是温州市老年人抑郁障碍患病的危险因素,在婚和生命质量总分>21分是温州市老年人抑郁障碍患病的保护因素;居于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求医方式前3位的依次为综合医院普通内科门诊(38.64%)、综合医院住院(26.14%)、社区的药房(18.18%),到精神专科医疗单位的总求医率仅为2.27%.结论 温州市老年人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较高,且正确求医率极低;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疾病、慢性躯体疼痛和生命质量是温州市老年人抑郁障碍患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腹泻常常是某些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当临床上腹泻症状突出,掩盖了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的表现时,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因此,在非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内分泌、代谢障碍病所致者。 糖尿病腹泻: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约20%以上可发生腹泻。胰岛素依赖型患者血糖难以控制,伴有神经病变者腹泻的发生率较高。究其原因有:①小肠绒毛变扁平,通透性降低,导致吸收不良性腹泻;②高血糖,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而致腹泻;③水和电解质吸收失调而产生腹泻;④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而致脂肪泻。糖尿病腹泻者大便多为水样或糊状,特征为顽固性、间断性,1/3患者可能为脂肪泻,每日5~10次不等,多发生在餐后、清晨或夜间。祖国医学称为“五更泻”。 一般诊断较易。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为基础,如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所致者,可选用甲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腹泻     
腹泻系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含有较多的水分(成形大便的含水量约60%),呈液体状或带脓血。按病程分急性与慢性腹泻,超过二个月者(有人认为超过二周),称慢性腹泻。目前按机理分: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吸收障碍性腹泻四类。本文述分泌性腹泻的分类与机理。致病因子如肠毒素,作用于肠粘膜细胞,  相似文献   

18.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或长期的慢性腹泻,对免疫功能低下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可能是致命的.近年来的调查显示,隐孢子虫感染者愈来愈多,已经成为导致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1997~1998年收检的慢性腹泻病例(腹泻半年以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采集就诊的慢性腹泻病例新鲜粪便和感染者静脉血标本.取少量粪便标本涂在洁净玻片上,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5min,酸性复红染色3~10min,水洗;再用(?)(H_2SO_4)=10%脱色10min,直至无色,然后水洗孔雀绿染色1min,水洗,滤纸吸干,油镜下镜检,查到隐孢子虫卵为隐孢子虫感染阳性.血清标本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IgG、lgM、lgA和补体C_3、C_4含量.免疫扩散板由重庆医学检验试剂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可以侵润和损害人体的多个系统和脏器,其死亡率为不可逆转的100%。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除少数在6~12个月发病外,绝大多数感染者需经3~5年潜伏期,甚至可长达10年以上才会发病。健康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约有30%~70%在2~4周出现急性期感染症状。如发热、全身乏力、倦怠不适、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少数有头痛、皮疹,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慢性腹泻每曰4~5次,体重下降。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下降,淋巴球上升;艾滋病病毒抗体初期阴性,3个  相似文献   

20.
家有腹泻儿     
家有腹泻儿中国医科大学儿科教授张惠引起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疾病迁延性腹泻是指腹泻持续2周以上至2个月,慢性腹泻是腹泻持续2个月以上者。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疾病,病程长,病情比较复杂,不仅有腹泻,而且有消化吸收障碍,甚至发生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