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雯 《南京护理》2023,(2):61-66
可穿戴设备因便携、灵活、可穿戴等特点,助力实施远程骨科康复,目前已被应用于骨科康复医学中。本文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国内外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从监测康复步态、关节活动度、辅助关节支撑及脊髓神经功能康复四个方面归纳我国可穿戴设备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与进展,并提出存在问题与展望,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可穿戴设备在COPD患者中的具体应用、应用效果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旨在为设计适合于COPD患者的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临床应用,是医疗卫生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在心血管病患者的院外延续性护理中使用可穿戴设备,能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提高心脏康复运动执行率,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可穿戴设备推广需克服技术、人员及隐私保护等阻碍因素,以提供高质量、可靠的医疗保健。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及发展,综述了可穿戴设备在疼痛识别、疼痛强度监测、疼痛治疗、疼痛干预效果判断及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可穿戴设备应用于疼痛管理的前景与挑战等,为可穿戴设备在疼痛管理及相关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对于因神经元受损引发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可穿戴设备能为其提供密集、重复、有任务导向性的康复训练与运动反馈,进而促进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从康复评估与康复治疗两个方面,对可穿戴设备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于自我健康管理越发重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自我健康管理程序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可穿戴设备也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介绍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及分类,并描述归纳了现阶段可穿戴技术在临床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从而总结了可穿戴技术的优点和挑战,以及可穿戴技术在临床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的冻结事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在帕金森病等慢性病领域开拓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可穿戴设备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探讨冻结步态可能的运动学机制,量化冻结步态评估,完善冻结步态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可穿戴设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中的具体应用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认为可穿戴设备可解决传统康复效果监测不易量化等问题,在TKA患者中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但也存在测量数据不精确、可能泄露患者隐私等挑战。并提出可穿戴设备未来应用研究展望,旨在为TKA患者可穿戴设备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彭希  石泽亚  陈华丽  张艳  李利花 《护理研究》2023,(21):3869-3873
综述可穿戴设备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心电监测、风险预测、紧急救护、呼救定位、信息交互等方面,并提出了可穿戴设备在院前急救中需要克服的挑战及发展方向,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效率,助力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监控,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并对脑卒中预测因素进行有效的整合与识别,是脑卒中防治最重要的工作。可穿戴设备及人工智能算法有望成为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监测及预测的有效解决方案。该文综述了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监测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脑卒中预测模型以及手机应用程序在脑卒中风险预测及识别中的应用,为护士开展脑卒中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并为改进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摘要: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迅猛发展,应用于骨科康复护理领域也已成为趋势。可穿戴康复设备将获取的骨科患者康复大数据,通过云传输,与专业康复护士对接并反馈,实现远程康复护理。本文归纳可穿戴设备的基本结构,关键技术,及其在骨科康复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存在不足,结合骨科临床康复护理实际发展的方向,为可穿戴设备的骨科临床康复护理运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530-531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的88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麻醉监护,观察组患者采用可穿戴设备进行麻醉监护。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参与人员对麻醉监护过程的整体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均出现了胆心反射、胆心综合征等并发症,但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出现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6%;观察组(可穿戴设备监护组)的准确性评分、实用性评分、整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常规监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简易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穿戴设备在围术期监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监测指标准确性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类疾病发病率上升和人口老龄化加剧,重点人群疾病的早期监测预警对于促进人群健康、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大意义。移动健康技术,特别是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为疾病预防关口的前移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对医用可穿戴设备在疾病监测预警方面作一综述,包括基础生命体征、体液生化指标、心血管及神经功能、心理健康状态、睡眠健康状态、运动与跌倒监测预警等方面,并阐述了现存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医护人员更好地利用现有技术,为其成为移动健康设备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4.
张明  赵挺 《护理研究》2024,(6):1015-1018
对可穿戴设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应用的类型、应用情境、应用前景与挑战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可穿戴设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康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概述可穿戴设备在疼痛识别和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为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归纳关于可穿戴设备在疼痛识别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结果 研究显示可穿戴设备在疼痛的识别、评估、动态测量和连续记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可穿戴设备在疼痛识别和评估中的研究主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还未在临床中推广。结论 结合中国国情,研发更具成本效益,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的可穿戴疼痛评估系统,动态持续监测患者的疼痛评分,以便于给予针对性的疼痛干预措施,降低疼痛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杜燕宣  李金波 《中国康复》2022,37(3):183-18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管内神经结构及功能的损害,患者出现SCI水平及其以下脊髓功能(包括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3].近年来,SCI的发生率升高,全球每年约有13万人新发SCI,其中将近50%患者损伤平面达到C6或以上[4].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S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穿戴设备uCare对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指导和监测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基础。方法: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指导,并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制定社区康复运动处方。试验组佩戴可穿戴设备uCare进行运动指导和监测,对照组仅进行口头指导下的运动。分别于入选时和4周末进行ICF核心组合评估(通用组合、功能障碍组合、脑卒中简要组合)、Motricity指数、6min步行试验、最大耗氧量评估。结果:①与入组时相比,试验组ICF核心评估组合、6min步行试验、最大耗氧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Motricity指数数值虽有提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各数值虽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入组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周后两组间比较,试验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可穿戴设备uCare,可有效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ICF指标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孕妇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迅速, 从胎心监护仪到多功能检查仪, 实现了胎心、血糖、血压等指标的院内外监测与管理。孕妇可穿戴设备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医院和母胎联系在一起。本文介绍可穿戴设备及其关键技术, 探讨面向妊娠期女性可穿戴设备的典型应用及医院产科的监护管理模式, 并分析当前国内外孕妇可穿戴设备领域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存在诊断不足、治疗不规范的问题.可穿戴设备指将各种传感器结合到服装、配件中,可穿戴于身体各处的便携式设备,旨在感知与监测人体物理生化信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管理及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广阔前景.本文旨在总结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评述可穿戴设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验证基于光电原理的可穿戴设备对急性期脑卒中住院患者血压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评价研究设计,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9月—12月选择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时间分别使用可穿戴设备和床旁心电监护仪采集血压数值,以床旁心电监护仪测量的血压数据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