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梦頔  胡芳 《当代护士》2018,(5):175-177
正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由糖尿病引发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深层组织破坏,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及以下部位为主的溃疡、感染[1],是糖尿病主要的远期并发症。下肢动脉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发病因素有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2]。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易发生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足部  相似文献   

2.
下肢血管性溃疡是下肢慢性溃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较高 ,愈合慢且易复发 ,好发于中老年人。下肢血管性溃疡分为静脉淤血性溃疡和动脉缺血性溃疡 ,静脉性溃疡占血管性溃疡病人的绝大部分。下面分别加于叙述。下肢静脉性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又名静脉曲张性溃疡 ,小腿溃疡 ,淤积性溃疡 ,重力性溃疡 (gravitationalulcer)。多由于静脉压增加和继发性影响而引起。1 病因及发病机制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是静脉机能不全的最终结局。其原因是静脉血液淤积而非静脉曲张本身。静脉滞积导致静脉内压力增高 ,毛细血管损伤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病人血管功能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并发症2例(5.56%)。[结论]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管功能、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4.
徐春静 《全科护理》2014,(22):2107-2108
正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是纤维基质、脂质、组织碎片在细胞内的异常沉积,引起动脉内膜、中层发生异常增生的复杂的病理变化,最终引起动脉壁硬化、内膜增厚进而导致动脉发生狭窄甚至闭塞的缺血性疾病。易患因素包括年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肥胖等。研究表明采用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改善下肢的缺血,对缓解病人症状降低截肢率具有较高价值[1]。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糖尿病足病人下肢截肢率  相似文献   

5.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cclusive diseasc,ASO)是由于腹主动脉末端至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硬化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综合征[1]。主要累及的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下肢溃疡缺血坏死等[2],临床上根本治愈动脉硬化尚难以实现。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0月应用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31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共收治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介入治疗患者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52~88岁,  相似文献   

6.
动脉闭塞症(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可造成外周组织动脉缺血,引起局部疼痛和坏死、溃疡、感染,甚至截肢.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扩血管药物、内膜剥脱术,血管狭窄可行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完全闭塞者可行血管旁路手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1-2] .动脉闭塞症在临床工作中并不鲜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不良生活习惯与代谢性疾病的增多,其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动脉闭塞症常常导致患肢的严重缺血,使患者面临截肢风险,需要及早进行再血管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主髂动脉闭塞症也称Leriche征,是常见的血管闭塞性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该病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间断发生血栓形成而逐渐导致管腔闭塞,使下肢供血减少发生组织缺血[2]。其症状包括严重下肢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组织坏死、缺血性神经病变和失用性肌肉萎缩等,给病人  相似文献   

8.
崔宇 《全科护理》2014,(31):2904-2905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病人血管功能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并发症2例(5.56%)。[结论]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管功能、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9.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是外周动脉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是全身血管系统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一种标志性表现,其发病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等。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位置,以膝下三支病变受  相似文献   

10.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糖尿病足等。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下肢动脉慢性闭塞,均可导致下肢远端组织缺血缺氧,轻者可致组织细胞变性,出现间歇性跛行、疼痛等,严重者出现组织细胞坏死,下肢远端组织溃疡坏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介入或血管搭桥术治疗,但对远端流出道条件不佳的病人效果不明显。近来,我科开展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适用于年老体弱、肢端坏死较严重,身体条件不佳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病人,疗效较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中,男性…  相似文献   

11.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护理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缺血性疾病 ,尤其是动脉流出障碍不可行动脉重建术者一直是血管外科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2 0 0 4年 2~ 5月 ,我科为 4例肢体缺血的病人行自体干细胞移植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4 1~ 85岁。其中 2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 ,2例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 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或双侧下肢缺血 ,存在外周终末动脉闭塞 ,不能行血管旁路或支架术。 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静息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色泽苍白发绀、皮温下降、足趾缺血性溃疡与坏疽等临床症状。2 .治…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足(DF)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称为DF[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病率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各种慢性并发症也相应增加,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是糖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alOcclusiveDiseaseofLowExtremity ,简称ASO)为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 ,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渐形成管腔闭塞 ,使下肢发生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破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随着国内饮食结构的改变 ,摄入含脂食物增多 ,人均寿命的延长及检查诊断技术的改进 ,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下肢动脉急性缺血常见原因为房颤栓子脱落导致下肢动脉栓塞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引起血栓形成,Mutirangura等[1]治疗12D例动脉栓塞患者,其中动脉血栓91例占75.8%,房颤栓子脱落导致的下肢动脉栓塞29例占24.2%.急性动脉缺血需要紧急处理,恢复组织血供,否则有肢体坏死和截肢的不良后果.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急性动脉栓塞的病死率为10% ~30%,截肢率为10%~30%[2].  相似文献   

15.
李梅  王富军 《临床荟萃》2011,26(14):1275-1277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以下肢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闭塞为主,表现为患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严重的出现坏疽,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1-2],其病理基础是糖尿病的糖类及脂类代谢异常所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中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局部缺血、缺氧、坏死以及高凝状态所致的微循环灌注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tic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发病率约10%,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1].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ASO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全身情况、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 Society Consensus,TASC)分级,进行消除危险因素、加强运动[2]、药物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但鲜有应用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的报道.我科应用脉冲磁场联合氦-氖激光治疗ASO患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种由下肢动脉的粥样硬化性改变导致动脉狭窄与闭塞,引发肢体缺血疼痛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生活质量[1,2]。近年来微创治疗已经成为ASO主要外科治疗手段,但患者仍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等术后并发症[3]。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是用来评估血栓风险的常用临床工具,将患者分为不同危险等级从而予以个性化预警化干预[4]。本次研究探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的综合干预在预防ASO患者术后VTE发生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文静 《天津护理》2007,15(4):246-24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腹主动脉末端至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硬化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综合征。主要侵犯的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溃疡下肢缺血、坏死等。临床上,根本治愈动脉硬化尚难以实现,外科实施动脉重建是当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措施。现就动脉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护理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截肢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69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病人的护理。[结果]56例(81.2%)保肢,6例(8.7%)截肢,7例(10.1%)死亡。[结论]针对下肢动脉急性缺血不同治疗手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解除患肢疼痛,提高保肢率和生存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下肢溃疡是发生于小腿下部内外侧的皮肤慢性疾病,中医俗称"臁疮"、老烂腿"。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西医认为主要由周围血管性疾病所导致,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1]:一为瘀血性溃疡,即静脉性溃疡,主因下肢静脉血液瘀积而致;一为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