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5岁的张先生(化名)是个抖音爱好者,闲来没事就喜欢刷短视频. 有一天,他刷到一个视频介绍说:脖子上凸起的小肉丁,叫做丝状疣.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而这个病毒致癌! 他一摸脖子发现自己也有几个小颗粒疙瘩,这可怎么办?吓得立马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相似文献   

2.
正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之一。HPV感染能诱发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1]。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致病机理一直是热点问题,由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在发达国家中已大范围降低[2],但HPV预防性疫苗并不能预防已经感染的患者,所以,HPV治疗性疫苗显示出巨大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鳞癌和上皮内瘤病变等发生的必要因素~([1]).通常在性活跃期的最初几年,有75%以上的女性会在不同阶段感染HPV.而持续性的高危型HPV感染将会增加宫颈细胞癌变的危险性.因此,HPV基因分型检测成为筛查及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分析浙江地区生殖道标本的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以了解HPV各亚型的感染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其主要致病因素.随着对HPV研究的逐层深入,从流行病学分析其与疾病相关关系,到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HPV 200余种临床亚型,阐明不同临床亚型的HPV感染分别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导致不同病变.HPV感染患者通常有较高复发率,且易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STDs)病原同时感染.针对HPV感染的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手术和免疫学治疗等多种方法.就HPV感染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宫颈癌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HPV感染与女性宫颈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所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的2 360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21种亚型HPV检测,其中包括5种低危亚型(LR-HPV)和16种高危亚型(HR-HPV),同时根据宫颈病病理活检结果将宫颈疾病患者分为3组,宫颈炎组2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118例,宫颈癌组36例。比较不同亚型HPV感染与女性宫颈疾病发病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的2 360例宫颈疾病患者中检测到HPV阳性患者371例,阳性率为15.7%,其中HPV单一感染203例(54.7%),多重感染168例(45.3%)。宫颈炎患者组HPV感染以HPV16(68.7%),HPV52(13.0%),HPV31(5.2%),HPV11(3.5%)亚型为主,CIN组HPV感染以HPV6(69.2%),HPV33(6.2%),HPV52(6.2%),HPV58(6.2%)亚型为主,宫颈癌组HPV感染以HPV 16(65.2%),HPV53(13.0%),HPV58(8.7%),HPV56(8.7%)亚型为主;HPV16型感染和HPV11型感染为导致宫颈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HPV6型感染和HPV52型感染为导致CI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HPV16型感染和HPV58型感染为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高危型HPV是导致宫颈癌,宫颈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低危型HPV是导致CIN发生的危险因素,HPV分型与宫颈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文彩荷  何莲芝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85-3988
目的:探讨HPV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与生殖道其他常见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门诊的有生殖道感染964例妇女的阴道和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HPV及常见病原菌的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HPV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964例妇女共检查出HPV阳性423例,感染率为43.88%,混合感染(包括二重感染)136例,占HPV感染的32.15%.HPV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性伙伴数>1人,妊娠次数≥3次者,感染HPV的风险增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UU、MH、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感染与HPV感染均有相关性(P<0.05),并且CT、UU、MH、假丝酵母菌与HPV多重感染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①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性伴侣数过多、妊娠次数过多为HPV感染的高危因素.②CT、UU、MH、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感染与HPV感染均有相关性.③CT、UU、MH、假丝酵母菌感染与HPV多重感染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与宫颈癌发病及其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对HPV持续感染治疗尚缺乏明显有效的药物。常用的HPV清除手段包括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干扰素类药物治疗和中药制剂治疗等。大范围普及HPV疫苗注射用于HPV感染的一级预防,是减少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根本途径。开发治疗性HPV疫苗和其他有确切疗效的药物,包括中药制剂是治疗HPV持续感染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妇产科就诊并住院治疗的324例HPV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HPV感染情况、HPV亚型分布情况和病变程度进行分析与探究。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前三种亚型依次为HPV16、HPV58、HPV52型,感染率依次为26.79%、21.46%、19.13%;低危型HPV感染率前三种亚型依次为HPV11、HPV53和CP8304,感染率依次为19.63%、8.65%和4.33%;CINⅠ患者中感染HPV前3位依次为HPV16(25.00%)、HPV58(20.83%)、HPV52(14.58%),感染CINⅡ与CINⅢ亚型前3位亚型依次为HPV16(56.60%)、HPV58(18.87%)和HPV33(11.32%);低危型HPV亚型感染较高危型HPV感染(A组或C组)或混合HPV感染(B组),宫颈病变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亚型(OR=7.321,P0.05)与HPV52(OR=5.47,P0.05)是HPV感染患者发生高瘤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CIN病情较严重,HPV16、HPV58、HPV52是导致CINⅠ患者的主要因素,HPV16、HPV58和HPV33是导致CINⅡ、CINⅢ的主要因素;HPV16亚型与HPV52感染是患者发生高瘤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一种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病毒,虽然大多数HPV感染是无症状的,但持续性HPV感染可能导致疾病,甚至癌症。目前科学家已发现200多种HPV型别,并按其诱发癌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有很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宫颈癌仍然是女性第二高发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宫颈癌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1],HPV感染可以认为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但只有一少部分持续感染HPV的患者,这表明HPV感染并不足以导致肿瘤的发生,其中激素、性伴侣个数、怀孕的年龄以及遗传背景等在宫颈癌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导致全球妇女病死率排名第2位的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与妇女宫颈癌密切相关,预防性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并逐步开展应用.此文对HPV疫苗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天津市东丽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行宫颈液基细胞学、HPV检查、组织学诊断的患者108例,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PV检测阳性56例,阴性52例。62例HPV阳性个案中7例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9例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存在相关性(P0.01)。HPV16、18型别的感染更容易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或癌。年龄、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等因素与HPV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知与人类致病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有100多种,与生殖道感染和子宫颈癌有关[1].HPV病毒分为高危型(HR)和低危型[2].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CIN)的首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和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4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并记录宫颈癌前病变进展情况。其中HPV分型采用荧光PCR法检测;宫颈细胞学采用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可疑异常者转诊阴道镜检查和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20例高危HPV者中,其中初感染者中比例较高的是16型(100/420,23. 81%)、52型(75/420,17. 86%)、18型(70/420,16. 67%)和58型(64/420,15. 24%);HPV16型、18型和58型在初感染、持续1年感染和持续2年感染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随访2年,420例高危HPV感染中,进展组和维持/逆转组分别为40例和380例,两组持续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进展组和维持/逆转组初次性行为年龄和性伴侣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但年龄、初潮年龄、各阴道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将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人数、高危HPV持续感染情况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高危HPV持续感染及HPV16型持续感染是导致病理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其相对风险分别为2. 183倍和1. 687倍。结论高危HPV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尤以高危HPV持续感染及HPV16型持续感染风险最大,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中国城市女性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多重感染状况及其与子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中国南方和北方代表城市(广东省深圳市和辽宁省沈阳市)中,采用相同研究方案,经整群抽样,在每个城市中各选取1个社区,对2个社区中1712名(深圳市1027名;沈阳市685名)15-59岁女性进行横断而调查,并收集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对HPV进行检测和分型.结果 1712名受检者HPV多重感染率为4.73%(81/1712),HPV多重感染率在城市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深圳为4.38%(45/1027),沈阳为5.26%(36/685),X~2=0.70,P=0.404].HPV多重感染者中,HPV16型感染占的比重最高为23.46%(19/81),其次为HPV58和52型,各占19.75%(各16例).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人群中,HPV多重感染率为3.42%(55/1606).而子宫颈低度病变和高度病变者中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7.39%(12/69)和37.84%(14/37),HPV多重感染率随病变程度加深而增加(Z=9.38,P<0.01).HPV多重感染导致高度病变风险比单一感染更大(多重感染:OR=96.61,95%CI值为32.07~291.06;单一感染:OR=34.60,95%CI值为12.59~95.02);对于导致低度病变风险而言,两者差别不大[OR值(95%CI值)分别为15.00(6.89~32.65)、12.04(6.88~21.08)].多因素分析显示,多个性伴侣是HPV多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2.04,95%CI值:1.19~3.49).结论 中国城市女性中,HPV多重感染导致宫颈高度病变的危险性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HPV多重感染有可能作为子宫颈病变早诊早治和随访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全球女性最严重的疾病负担之一,其不仅可以引起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还与生殖道肿瘤密切相关。尤其是高危型HPV,是导致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虽然HPV感染与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已成为近十余年的研究热点,但我国有关HPV感染的流行病学、高危型HPV检测在我国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阻断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以及HPV疫苗在中国的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浙西地区各育龄年龄段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和体检的3 865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PCR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的导流杂交技术,对标本行HPV基因谱筛查。结果感染HPV843例,总感染率为21. 81%,其中高危型739例(占87. 66%);低危型104例(占12. 34%)。在被检测的高危HPV亚型中,感染阳性率前3位依次是HPV16、HPV52、HPV58,HPV44型未检测出;低危HPV亚型感染率前3位依次是HPV11、HPV6、HPV43。843例HPV阳性感染者中,单型感染634例(75. 21%),2种亚型混合感染137例(16. 25%),3种亚型混合感染52例(6. 20%),4种亚型混合感染18例(2. 14%),5种亚型混合感染各3例(0. 36%)。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 50岁组,感染率为29. 33%。结论浙西地区的HPV高危感染优势亚型为HPV16、HPV52、HPV58型, 50岁女性HPV感染率最高,感染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HPV基因谱分析分型检测对本地区临床宫颈癌的早期预防、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长期持续感染可以导致宫颈癌、阴茎癌等相关恶性癌症,HPV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的预防HPV感染,最大程度的降低HPV感染导致癌症的发病率。针对HPV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热点,2016年我国引进进口HPV疫苗后,国内针对HPV疫苗各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2019年国产HPV疫苗上市后这一研究热点再次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及有效性、免疫持久性3个方面对国内外HPV疫苗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探讨我国HPV疫苗研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高危型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发生最重要的致病因素[1].有性行为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高达85%~90%[2].HPV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会导致癌前病变,若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治疗,一般经10~20年可发展为宫颈癌[3],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洛阳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患者的年龄分布、HPV感染模式、易感亚型,为该区域HPV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2019年5-11月前来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医送检的2416份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受检的2416例女性中,有495例感染HPV,感染率为20. 49%。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感染率最高为32. 43%,第二位是51~60岁年龄段,感染率为28. 76%,第三位是30岁年龄段,感染率为21. 31%。HPV单一感染358例,感染率为72. 32%,多重感染137例,感染率为27. 68%,最多可检出六重感染。21种基因亚型均有检出,其中高危型HPV l6、HPV 52、HPV53、HPV 58、HPV39为检出率最高的5种感染亚型。结论 HPV感染趋向低龄化,HPV感染率与年龄呈“U”形分布。感染模式以单一感染最常见。HPV l6、HPV52、HPV53、HPV58、HPV39为最常见HPV感染亚型。HPV感染情况和基因亚型具有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