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三伏天来袭,天气进入"发热"模式,各种各样的防暑降温方式也在坊间流传,怎样科学正确地防暑降温,在此,中医为大家送来三伏天的消暑大法。很实用,不妨试试!走出防中暑误区不少人认为藿香正气水是解暑特效药,这是一个误区。藿香正气水是传统中医药的经典老方,主要成分为藿香、苍术、陈皮、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等十味中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夏季感冒、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相似文献   

2.
正三伏,是一年中最酷热难耐的时节。每年此时,"冬病夏治"、"三伏贴"等字眼就会出现在视野。"三伏贴"从什么时候开始风靡的,已无从考证,重要的是,它的风头一年盖过一年,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病友的关注。7月17日,笔者在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呼吸内科看到,"三伏贴"接诊处人头攒动,登记的、敷贴的、拿药的、咨询的,好不热闹。有人问,我也不是急症,改天来行吗?这可不行,有讲究的。17号是头伏第一天,此时贴上"三伏  相似文献   

3.
安度三伏天     
今年的阳历7月7日和7月22日分别是小署和大署节气.俗话说"小署大署,上蒸下煮",进入小暑就开始数伏了,每年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最潮湿闷热的日子.中老年人常见的虚寒性疾病常常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如果在夏季给予虚寒性疾病有针对性的治疗或预防措施,将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证...  相似文献   

4.
易容 《健康向导》2009,15(3):48-48
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会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此时,有的人猛喝白开水,这种解渴方法很不科学。因为,汗液中有99%的水分,还有近1%的盐分,出汗使人缺水也缺盐,  相似文献   

5.
前些天,丁阿姨和一群老姐妹去郊游,室外阳光明媚,大家相谈甚欢,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打牌、聊天一刻也不停歇.3点半左右,丁阿姨突然感到头晕、胸闷浑身乏力,姐妹们看她脸色不对劲,连忙拨打120急救.医生赶来,初步诊断:丁阿姨是中暑了,简短的急救措施后,丁阿姨缓了过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天气,每当这个时候,各大医...  相似文献   

6.
<正>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此期间,很多人会出现身体乏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等现象。三伏天该如何养生呢?冬病夏治保健康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主要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冬季这些病症减轻或者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热在三伏”,这其实是对夏季温度特征的一个气候概括,其中“伏”字本身,也有“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的寓意。气象观测资料也表明,三伏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一个时段,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最高日平均气温常常都出现在这个时段。  相似文献   

8.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和空气湿度大。这样的气候条件对老年人身体有不利的影响。当环境气温达到33℃,人在安静状态下就会出汗,这时人体还能保持产热与散热平衡。如果人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人就会大量出汗。由于出汗过多,体内的组织液和血液减少,血液浓度增高,血液粘度也随之升高,此时,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因血粘度高而易发生血栓,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塞或发生脑血栓。  相似文献   

9.
冬病夏治已成为很多人喜爱的治病和保健方法,在炎炎夏日,去医院进行冬病夏治能对很多疾病的康复起到很好的作用。黄帝内经早有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伏天最佳。"冬病夏治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长蛇灸(即辅灸)疗法是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10.
百金 《家庭育儿》2007,(8):56-57
儿科诊疗室津津刚出生时,头发黝黑黝黑的,眼睛也很亮,显得特有精神,连医生、护士都禁不住夸道:"啊,这个宝宝真漂亮!"津津妈听见夸她的宝宝,当然特别开心。很快,宝宝要过满月了,时值三伏天,亲戚朋友们不顾暑热,纷纷来看望她们母女。可是,原本漂亮的津津却长了一脸小疙瘩,成了难看的宝宝。津津妈急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1.
每年三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高发期,发病人数约占全年发病人数的1/4. 三伏天有气温高、气压低和空气湿度大三大特点.在高温时(达到33℃以上),人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汗流浃背,加上体力活动,每天出汗量可达3000毫升以上.  相似文献   

12.
邹燃 《大众健康》2021,(8):66-67
俗话说,最热不过三伏天.在高温潮湿的三伏天里,人体容易受湿热邪气的侵袭,出现疲倦乏力、头身困重、食欲不佳、脘腹胀满、泛酸腹泻等症状.此时,可以食用一些清热祛湿的药膳,以缓解不适.  相似文献   

13.
郑鑫 《健康世界》2010,(8):32-33
“夏避三伏,冬避三九”,多数人不喜欢三伏天,不过,别以为它带给人们的只有闷热与烦躁,这段时间可是帮助宝宝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的大好时机——通过有效的冬病夏治方法,宝宝将变得更强壮。  相似文献   

14.
15.
三伏期间,天气炎热,人们常常会出现睡眠少、出汗多、胃口不好等症状,此时如果过分吹空调、喝冷饮,很容易生病。中医理论注重平衡,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便是健康状态,即阴平阳密;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通过调理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气虚者可适当吃些牛肉、鸡肉、糯米、大豆、大  相似文献   

16.
“冬病夏治”,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在“三伏天”开展冬病夏治特色疗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三伏是夏季最难熬的一个时期,此时不但气温高,而且闷热潮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蒸笼中,电风扇、空调等已然不能满足大家健康度过三伏天的需求,这时更需要我们做好日常饮食调理,由内而外改变身体健康状况。西洋参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三伏天处在大暑与小暑之间,是一年中最热的  相似文献   

18.
国人一向有进补习惯,加上暑邪耗气伤津,于是有人认为"三伏"天更应进补。其实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三伏"天应慎进补、重调养。"三伏"进补不慎适得其反。"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  相似文献   

19.
湿热天易突发糖尿病并发症天热,人体出汗量大,水分流失快,需要及时补水,但是有些糖尿病朋友对饮水有误解,担心多饮会导致多尿,其实多尿是由于血糖高的缘故,如果限制饮水,不仅不会减轻病情,甚至会造成脱水,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20.
王立建 《现代养生》2014,(12):14-14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小暑将至,距离伏天已不远,三伏贴膏药应注意什么?大家还应提前做好了解,以下是中医做出的详细介绍:1.应密切观察贴药后贴敷部位皮肤的变化,每半小时查看一次为好。2.首次贴敷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情况,出现轻度痒感,属正常反应;若皮肤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现象,应揭掉药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