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2.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FGF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IM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组)各30例、胃癌(GC组)40例组织中bFGF的表达情况,观察四组间差异。结果经检测,CSG组、IM组、Dys组及GC组bFGF表达情况分别为46.67%(14/30)、53.33%(16/30)、60.00%(18/30)及77.50%(31/40),四组间bFGF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bFGF的阳性表达位于大部分上皮和腺体,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着,主要位于细胞浆。结论bFGF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 检测60例胃癌(A组)、癌旁组织(B组)及15例正常胃组织(C组)中Hpa和bFGF的表达.结果 A组Hp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B、C两组(56.7%vs.18.3%、O%)(P<0.01).C组的bFGF表达低于A、B组(26.7%vs.61.7%、58.3%)(P<0.05).Hpa及bFGF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组织中Hpa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pa和bFGF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NcoI、BamHI酶切,获得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将该基因插入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BV220的PLPR启动子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BV-FGF,转化大肠杆菌DH5α,42℃诱导使重组子表达。SDS-PAGE、Western-blot、MTT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菌能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hbFGF。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对bFGF在COPD中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COPD组),并按肺功能分级分为Ⅰ级(轻度组)、Ⅱ级(中度组)、Ⅲ级(重度组),每组各15例,健康自愿者15例(时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各组COPD患者入院时及治疗缓解后的血清bFGF含量进行测定,并同步行肺功能及相关检查,将各患者组所测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1)COPD各组治疗前后血清bFGF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bF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COPD各组治疗前后bFGF水平随分级增加而增高,其中中度组、重度组治疗前后bFGF与轻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OPD组治疗前后FEV1% Pred、FEV1/FVC%、MMEF% Pred、V50% Pred、V25%Pred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COPD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升高(P<0.05).(3)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FGF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V50%Pred、V25% Pred、MMEF% Pred呈负相关.结论 COPD组患者在病情急性加重期和治疗缓解后血清bFGF水平均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气流受限程度有关,提示bFGF在COPD炎症及气道重塑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1和HSPG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mRNA表达,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n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测定bFGF、FGFR1和HSPG mRNA含量。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bFGF、FG—FR-1和HSPG的mRNA在阵发性(P〈0.05)和持续性房颤组(P〈0.05)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同时,bFGF的mRNA水平与房颤持续时间(r=0.330.P=0.005)及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342,P=0.003)。结论心房组织中bFGF、FGFR-1和HSPG的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7.
四十年前人们从组织提取物观察到有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因而提出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存在。到了20世纪70年代从FGF粗制品的活性试验中清楚的了解到FGF具有多效性。它影响各种间质细胞、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功能。FGF的血管源效应和刺激多种神经细胞的生长,推动了心脏病学、神经学和肿瘤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分析了FGF的分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肾上腺疾病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标本分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皮髓质增生组、皮质腺瘤组、正常肾上腺组织组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各组IGF-Ⅱ及bFGF蛋白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结果IGF-Ⅱ及bFGF蛋白表达水平在四组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达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肾上腺皮髓质增生组、肾上腺皮质腺瘤组,而正常肾上腺组皆地低表达或不表达。各组中IGF-Ⅱ及bFGF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均P〈0.05)。前三组IGF-Ⅱ及bFGF蛋白阳性细胞面积与血压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IGF-Ⅱ及bFGF蛋白在人肾上腺皮髓质增生症、皮质腺瘤,特别是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及其高血压的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同时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一类多肽因子,能影响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功能,具有广泛的临床研究价值。为确保研制的新药的安全性,并提供新药对人类健康危害程度的科学依据,需对新药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其主要有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反复给药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皮肤用药及腔道用药毒性试验、药物依赖性试验及抗生育药及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的毒性评价。本文综述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毒性试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规律。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异型增生(dysplasia,Dys)和胃癌组织标本中bF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在CSG→IM→Dys→GC的过程中,bFGF的表达呈逐步递增趋势,bFGF的阳性表达率GC组与Dys、I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bF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相应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形成过程中,bFGF表达逐渐上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氧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伤、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 5 0例肝硬化患者、2 0例正常对照者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 (AaDpO2 )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 )。结果 肝硬化组AaDpO2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差异非常显著。肝性低氧血症与肝功能损伤、门脉高压密切相关。结论 血氧变化与肝功能状况有明显相关性 ,是一项重要的肝功能状况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周传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2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下检查有无PHG,分为肝硬化合并PHG组62例和肝硬化无PHG组60例;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肝功能进行根据Child-Pugh评分分级为A级、B级、C级,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并计算PG Ⅰ/PGⅡ比值(PGR),分析血清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PHG组肝功能明显低于无PHG组(x 2=6.588,P=0.037);PHG组较无PHG组血清PG Ⅰ水平显著降低(t=7.378,P=0.000);重度胃黏膜病变患者血清PG Ⅰ、PGR水平较轻度患者明显降低(t=2.392、4.292,P=0.009、0.000);肝硬化病变不同部位各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2.632、0.658,P=0.174、0.080,0.522).结论 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PG Ⅰ水平显著降低,可反映肝硬化胃黏膜受损程度,对评价胃黏膜功能状态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变病人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肝硬变病人血清Hp抗体。结果 275例肝硬变病人血清Hp抗体阳性195例(70.91%),正常对照组135例,血清Hp抗体阳性53例(39.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肝功能愈差,Hp抗体阳性率愈高。对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肝硬变病人血清Hp抗体阳性率比较,发现前者高于后者(P<0.01)。结论 肝硬变病人Hp感染率高,在治疗肝硬变时应及时清除H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4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检测设备为ACL-200贝克曼血凝仪。结果:48例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吻合。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较准确的反应了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对患者的病情评价、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和总蛋白、白蛋白,并计算出球蛋白的含量,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白蛋白以及白球比均有明显降低,而球蛋白、ALB/CHE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和估计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生化指标及血脂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5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A级17例,B级20例,C级19例)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的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相关的临床生化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唵.05),肝硬化组内A、B、C三级间网膜素、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与HOMA-IR、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07、-0.14、-0.10、-0.04,P>0.05),网膜素水平与脂联素呈正相关(r=0.37,P<0.01).结论 丙型肝炎肝硬化时网膜素、脂联素升高,可作为预测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指标,但不能作为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其肠黏膜保护功能,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观察组),另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细胞,ELISA法检测白介素-10(IL-10)、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表达。结果治疗前,两个治疗组Treg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Treg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个治疗组的DAO和D-乳酸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DAO、D-乳酸表达均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两个治疗组ALT和AST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和AST表达均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谷氨酰胺可以提高肝硬化患者的Treg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调节机体免疫紊乱状态,有利于肠黏膜损伤的修复和肝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以及肝硬化A、B、C级之间的血清蛋白组学,寻找用于肝硬化早期诊断、疗效预测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方法应用美国CipherGen公司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和蛋白芯片获得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峰。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共有16种蛋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级与B级、C级之间的差异蛋白分别为1、9种,B级与C级之间无差异蛋白表达。结论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在肝硬化的诊断及病情判断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测定30例肝病患者(12例慢性肝炎,1例急性肝炎,10例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4例肝衰竭)发病过程中和肝功能恢复时血清中CA19-9水平,腹部彩超检查排除肝脏和胰腺恶性肿瘤。结果CA19-9总阳性率为83.33%(25/30),其中CA19-9水平大多在正常值上限到1~30倍(24/25)。血清CA19-9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P<0.05),并且随着肝功能的恢复而降到正常范围。所有患者未发现肝脏和胰腺肿瘤。结论肝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常处于高水平,因此CA19-9升高并不完全是肝脏和胰腺肿瘤存在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