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孩子没有独立空间镜头观察者(阿姨)进入家庭,妈妈、姥姥、姥爷同时动员孩子为阿姨表演,而且每个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妈妈说"欣欣,抱着大熊亲亲",姥姥说"欣欣,给阿姨表演踮脚",姥爷又给孩子拿来了小飞机,让孩子打开,整个录像感觉特别嘈杂,大人的声音此起彼伏,唯独听不到孩子的声音,孩子被各种指令弄得无所适从,孩子从心底发出一个声音,"爸爸、妈妈,姥姥、姥爷,请给我一个自己的空间,让我自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炮哥回京     
这"炮哥"可不是通常大家第一反应就想起的那个意思,炮哥嘛就是炮哥! 炮哥是个人.一个男人.一个潇洒风趣的男人.一个让女人和男人都亢奋的男人. 炮哥是条东北汉子.爸爸曾在满洲国给最后那个皇帝老儿当过宫廷乐师,拉得一手颤悠悠、缠绵绵的小提琴;妈妈曾是个镶黄旗亲王府里的正牌格格,做得一手香喷喷、美滋滋的酸菜白肉炕馍馍.当年爸爸和妈妈还不是爸爸和妈妈时就酿了一缸女儿红,姥姥一生气,把妈妈扫出了亲王府.炮哥随着姐姐之后来到世上,打懂事儿就恨上了没照过面的姥姥,骂起人来,就是"姥姥".  相似文献   

3.
通过和一对祖孙俩接触,笔者看到依赖孙辈的老人非常"享受"孩子对他们的依恋.据了解,有"孙辈依赖倾向"的老人常常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没觉得渴,老人就已经把水送到嘴边;户外活动,老人不眨眼地盯着,不让孩子跑得太快,站得太高……因为老人照顾得过细、过多,孩子不仅自理能力很差,而且跟父母在一起时都会感觉"不适应",反而更依赖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循环:老人依赖孩子,孩子更离不开老人.时间长了,就出现了"除了老人谁也带不好孩子"的情形,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各种表现、各项能力都弱于同龄人.  相似文献   

4.
颜伊 《健康人生》2012,(3):40-41
爸爸对于家庭的意义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用繁茂的枝叶庇护着妻子和孩子,为家庭提供保护和支撑.爸爸更能激发孩子的独立、冒险精神,孩子和爸爸的游戏总是充满了惊险刺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绝对不能缺席! 爸爸让孩子学会勇敢 一号好爸爸:小刚爸爸 关键词:勇敢、坚强 爸爸带着小刚去邻居家玩耍,父子俩走在田间小路上.走着走着,小刚被小石头绊倒了.小刚举起小手想让爸爸拉他起来.爸爸轻轻地走到他面前说:"能自己站起来的孩子才是勇敢的孩子.我们小刚是勇敢的孩子吗?"小刚听了后,用小手撑着地,站了起来说:"爸爸,我是勇敢的孩子."之后,小刚和妈妈出去再也没有和妈妈手牵着手,摔倒了也自己爬起来.妈妈很,心疼地给小刚揉揉,小刚说:"妈妈我不怕疼,我是勇敢坚强的孩子,长大了要保护妈妈."  相似文献   

5.
炮哥回京     
这"炮哥"可不是通常大家第一反应就想起的那个意思,炮哥嘛就是炮哥!炮哥是个人。一个男人。一个潇洒风趣的男人。一个让女人和男人都亢奋的男人。,炮哥是条东北汉子。爸爸曾在满洲国给最后那个皇帝老儿当过宫廷乐师,拉得一手颤悠悠、缠绵绵的小提琴;妈妈曾是个镶黄旗亲王府里的正牌格格,做得一手香喷喷、美滋滋的酸菜白肉炕馍馍。当年爸爸和妈妈还不是爸爸和妈妈时就酿了一缸女儿红,姥姥一生气,把妈妈扫出了亲  相似文献   

6.
飞飞 《婚育与健康》2010,(8X):60-61
<正>生活中,很多时候家长会错过教育孩子有爱心的机会,我们一起看一下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情景一:不许黏着妈妈案例描述:蒙蒙是个只有十四个月大的小姑娘,平时妈妈上班,由姥姥和阿姨看护,表现得很合作。可妈妈回来后就不同了,她不让妈妈离开自己一步,不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还常常哭闹。姥姥总数落妈妈,这孩子不听话,都是你  相似文献   

7.
老李夫妇的独生女成家后,小两口就和老李夫妇一起生活。不久,女儿怀孕了;再不久,女儿当了妈妈。外孙女让老李夫妇也同时升级,当了姥姥姥爷。这可把老李夫妇乐坏了,整天乐得合不上嘴。老李夫妇心疼女儿,晚上主动把孩子抱了过来,让孩子跟自己睡一个房间。小两口落得个清闲自在,晚上经常是手拉手去逛街,孩子成了老李夫妇的孩子,老李夫妇当起了"爸爸妈妈"。转眼,外孙女四岁了,还是白天黑夜地和姥姥姥爷在一起,爸爸妈妈却成了无所谓的人,甚至成了陌生的人。更有意思的是,老李夫妇还经常抱怨小两口长不大,  相似文献   

8.
王艳 《大众健康》2022,(1):90-91
家长最希望看到孩子狼吞虎咽,尤其是第一次做父母的家长,对于孩子是否吃饱了,总有点"心里没谱".而隔代亲是中国特色的养育方式,所以中国宝宝总是面临一种饿,叫做"姥姥觉得宝宝饿".但如果婴幼儿长期按照家长的心愿,处于供大于求的饮食状态,很容易演变成过度喂养.  相似文献   

9.
金秋九月是所有幼儿园新生入园旺季,刚入园的孩子在屋里哭喊着"我要妈妈"、"找姥姥---找姥姥",走廊里的家长心如刀割,也是抽泣一片,这揪心的一幕年复一年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家长,如何攻克这一入园难关,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从研究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入手,从根本上了解幼儿的这一心理现象,观察幼儿的具体表现,并对孩子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类,研究出不同表现的应对策略,降低、缓解初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经过观察、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如果让每个孩子很自然的从家庭生活过度到幼儿园的生活,首先做好家长的工作,让每位家长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如适时和幼儿做短暂的分离体验、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与人的交往能力,同时幼儿园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到幼儿园的早教中心参加活动,让孩子熟悉和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在入园的第一周采取半日制的方式入园等,通过系列的家园工作,让孩子的焦虑和家长的焦虑均得到缓解和降低,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想往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是个"抗疫家庭".妈妈退休之前,是北京地坛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来袭,当时我和妹妹都还小,只知道那段时间,妈妈基本没回过家,根本照顾不了我们,后来知道妈妈是去救助那些病患时,我们觉得妈妈特别伟大,立志长大后也要像妈妈一样.没想到,我和妹妹的愿望都成真了:妹妹刘继月成为首都医科...  相似文献   

11.
《婚育与健康》2011,(24):15
做妈妈的每天奔波于单位与家庭,经常在工作与孩子之间顾此失彼、左右为难,而大家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子女的教育问题,虽然"隔代教育"可以缓解妈妈们的辛苦,但是,观念和方法上的分歧使得大多数妈妈宁愿选择自己照顾孩子。然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却又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恼着新手妈妈:丈夫回家后,对家务事毫不关心,对宝宝也是不管不顾;工作压力大,回家后根本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如果让孩子进厨房,妈妈们会认为既危险又添乱。然而,在日本,厨房已成为孩子们快乐游戏的最热门场所。儿童烹饪和厨房育儿,俨然成为日本家庭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厨房也被人们誉为孩子成长的“摇篮”。那么,日本为什么如此重视“厨房育儿”呢?  相似文献   

13.
《长寿》1994,(4)
我的妈妈是一位已退休的儿科大夫,今年66岁。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妈妈走过了一条生满荆棘的,却又是自强、奋斗的人生之旅。 妈妈1928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工人家庭。由于生活所迫,姥爷外出谋生,留下患病的姥姥和未成年的孩子们。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确,妈妈从小就很聪明,善解人意,9岁时,学会了织毛活儿和刺绣,开始用稚嫩的臂膀支起了家庭的重担。在伺候姥姥的同时,妈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宝不可能因为二宝的诞生就立即变得成熟懂事。双宝家庭的爸爸妈妈需要更多地关心和倾听大宝的内心!我们特别甄选出来自3个家庭的大宝心声,通过专家的解析,给我们正解!可以把给弟弟的关注分一点点给我哦!心语者:牛牛有个6个月的弟弟那是一个天蒙蒙亮的早晨,弟弟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我心里真的很高兴,但是他长得好丑,而且姥姥爸爸都围着那个小家伙转,妈妈也躺在床上搂着他,忽然间我好不开心,却没人理我。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太阳上墙,孩子找娘”。 琪琪今年1岁9个月了,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他。爷爷妈妈、姥爷姥姥经常来看望他,给他带好喷气发动机的,陪他玩……可是,近来的琪琪只找妈妈,别人谁也不要。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6.
正养育孩子,说到底是该我们负全责的事情。停止抱怨,真诚地感谢老人的帮助,勇敢地成为一个为自己(也为孩子)去负责的成年人。很多年前我就注意到,妈妈们好像更加偏爱邀请自己的妈妈,也就是孩子姥姥,而不是奶奶,来和小家庭一同照顾宝宝的起居生活。毕竟绝大多数母女之间的嫌隙,处理起来,还是要比婆媳矛盾要简单一些。但是近两年来,这个情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老人=指手画脚?有越来越多经济上没有压力的小家庭,尤其是新手妈妈自身,都表示宁愿去市场上找月嫂、育儿嫂帮忙带孩子,也不想劳烦老  相似文献   

17.
《婚育与健康》2011,(8X):15-15
<正>做妈妈的每天奔波于单位与家庭,经常在工作与孩子之间顾此失彼、左右为难,而大家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子女的教育问题,虽然"隔代教育"可以缓解妈妈们的辛苦,但是,观念和方法上的分歧使得大多数妈妈宁愿选择自己照顾孩子。然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却又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恼着新手妈妈:丈夫回家后,对家务事毫不关心,对宝宝也是不管不顾;工作压力大,回家后根本  相似文献   

18.
教育     
正夸孩子也有技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真要把孩子夸好,也是要讲究技巧的。夸孩子的态度要真诚不要为了"夸"而夸,表扬的时候不能随口敷衍;不要盲目夸孩子表扬要有针对性,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夸奖的语言要具体莫用"聪明""真听话"这些泛泛的词语;表扬要适度太多的夸奖会让孩子自我膨胀,不能应对没有赞美时的失败挫折。家庭礼貌称呼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相似文献   

19.
《婚育与健康》2008,(6):42-42
Q 前不久,我哥哥、嫂嫂因外出遭遇车祸去世,留下刚满4岁的孩子。双方老人都想做孩子的监护人。我父母说孩子是我们家的血脉,应该留在我家.孩子的姥姥说这孩子是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她要将孩子留在她身边抚养。请问:孤儿的抚养权应当归谁?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看《蜗居》,看到冉冉因为偷翻海萍的包包,海萍想要惩罚一下冉冉,让她选择如何惩罚。令海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冉冉的选择竟然是妈妈抱抱我。一旁的外公外婆哈哈大笑,而海萍则愣在那里,觉得前所未有的沮丧——自己是这样爱她,把一颗心都牵挂在她身上,将所有的爱都灌输在这个小东西身上,而她居然觉得被自己抱是一种惩罚。也许孩子已经懂事了,她幼小的心房已经被抚养她的姥姥姥爷装得满满的,而妈妈,什么是妈妈?妈妈就是电话那头的喂,就是每年来两个星期的女人,妈妈就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海萍想,我为什么要一个孩子啊,我要一个孩子就是为了有一天她想起我的时候甚至想不起我的模样吗?妈妈不及姥姥亲,看到这种隔代亲情,我不禁想起一个从事幼教工作的朋友的一句话奶粉替代不了母乳,老师永远也成不了亲妈,事实果真如此吗?但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