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蓓蓓 《中国药业》2012,(21):109-110
目的比较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临床效果,探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引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妊娠晚期有引产指征孕妇17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5例。A组将地诺前列酮栓置入阴道后穹窿内,B组将缩宫素2.5 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内,根据宫缩情况调整滴速及浓度。结果 A组临产发动时间(5.78±2.24)h、分娩时间(9.02±3.02)h、总产程(8.12±3.14)h,均短于B组的(8.63±3.20)h、(11.78±3.42)h、(7.98±1.023)h(P<0.05);A组引产效果总有效为95.29%,也高于B组的83.35%(P<0.05);A组剖宫产率为8.23%,低于B组的22.35%(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A组发生7例一过性恶心,3例宫缩过度刺激,取出药物后立即好转。结论地诺前列酮栓阴道放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有效、安全、使用简单方便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缩宫素、地诺前列酮栓及宫颈扩张球囊在妊娠晚期引产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妊娠晚期单胎初产妇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予地诺前列酮栓,B组予缩宫素,C组予宫颈扩张球囊,观察并比较3组宫颈、分娩及并发症、新生儿等情况。结果与B、C组比较,A组妊娠晚期引产疗效较好,表现为:干预后6、12 h宫颈Bishop评分较高(P<0.05),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及成功引产率较高(P<0.05),临产时间较短(P<0.05),分娩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栓用于妊娠晚期,能够明显缩短临产时间,提高成功引产率,效果优于缩宫素及宫颈扩张球囊。  相似文献   

3.
毛艳红  黄凤华  李家福 《医药导报》2013,32(9):1156-1159
摘要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不同时间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共78例,宫颈Bishop 评分≤ 6分,且无引产及用药禁忌证。分为两组:A组42例,破膜12 h后未临产阴道放置地诺前列酮栓10 mg(1枚);B组36例,破膜后24 h未临产阴道放置地诺前列酮栓10 mg。比较两组地诺前列酮栓引产效果,剖宫产率、产道裂伤、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等临床指标。结果A组引产成功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2.9%和97.6%,B组分别为75.0%和83.3%,两组剖宫产率分别为28.6%和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量、产道裂伤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破膜12 h后使用地诺前列酮栓引产安全、有效,可降低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母胎风险。  相似文献   

4.
王雪舟 《海峡药学》2010,22(3):137-139
目的评价控释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单胎头位足月妊娠需引产孕妇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使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引产;对照组32例,使用小剂量缩宫素引产。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促宫颈成熟效果,24h内阴道分娩例数、产后出血、用药至临产的平均时间、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两组产妇给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24h内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用药至临产的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中有2例发生宫缩过强,伴胎心增快,取出地诺前列酮栓剂后好转,后经阴道分娩,母儿均良好。两组产妇用药后均无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是一种有效、安全和方便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联合人工破膜和静滴缩宫素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1日-2012年2月1日在我院行地诺前列酮栓引产,未成功临产需终止妊娠的初孕妇2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20例。A组地诺前列酮栓取出后行人工破膜加静滴缩宫素引产,B组取出地诺药列酮栓后等待自然临产,比较两组孕妇的阴道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24 h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试产成功率A组为79.17%,B组为54.17%;剖宫产率A组为20.83%,B组为45.83%;早期产后出血率A组为0.83%,B组为5.83%;羊水Ⅲ度污染率A组为2.5%,B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协同人工破膜加静滴缩宫素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降低羊水污染率及早期产后出血率,并能及时了解羊水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何俊霞 《中国药业》2013,22(11):116-117
目的观察地诺前列酮栓与催产素用于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120例妊娠引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在自愿知情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应用催产素,B组应用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比较两组患者的宫颈成熟度、临产时间、总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差异。结果B组用药后4,8,12 h的宫颈评分明显高于A组,临产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A组,阴道分娩的几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栓用于妊娠引产可促进宫颈成熟度,提高孕妇的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应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引产的疗效及护理比较。方法选择64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和小剂量缩宫素引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 h,12 h Bishop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平均临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43,P〈0.05),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59,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29,χ2=0.40,P〉0.05)。观察组有2例发生宫缩过度刺激,取出普贝生后缓解;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症状较轻,未予处理,自行缓解。两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引产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缩宫素,且临产时间短,降低了剖宫产率,安全性较好。此外,正确掌握使用方法,严密观察产程,加强护理,是取得良好引产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COOK双球囊与地诺前列酮(前列腺素E2)对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有引产指征的产妇80名,按引产方法的不同分为双球囊导管引产组(观察组)和前列腺素E2组(对照组),每组40名,对比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效果、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并发症等。结果前列腺素E2与双球囊均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及引产,但取出药物或球囊时,观察组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有效引产率接近。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新生儿体质量、5min Apgar评分、宫颈裂伤发生率差别不大。结论 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优于前列腺素E2。  相似文献   

9.
赖唐秀 《中国药业》2012,21(9):61-61
目的 观察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产妇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妇产科2010年至2011年间诊治的足月妊娠引产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地诺前列酮栓(普贝生栓剂)阴道上药,对照组患者给予缩宫素注射液2.5 U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宫颈Bishop评分、引产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至临产时间、临产至分娩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足月妊娠的引产过程中使用地诺前列酮栓(贝普生栓剂),可有效提高患者宫颈Bishop评分并取得良好的引产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妊娠羊水偏少者引产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足月妊娠羊水偏少的患者80例,采取自愿原则随机分为2组,地诺前列酮栓组40例与缩宫素组40例。观察2组用药后宫颈Bishop评分情况、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宫缩过强发生情况。结果地诺前列酮栓组宫颈Bishop评分、临产率、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缩宫素组,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宫缩过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羊水偏少者的引产,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导致骨折风险增加。成人的骨量通过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来维持动态平衡,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想策略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或增强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目前针对保护成骨细胞及增强其功能的骨质疏松疗法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成骨细胞相关功能蛋白、各种细胞损伤机制(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机械过载、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的影响等)及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作一综述,以期为针对增强成骨细胞功能的骨质疏松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14.
CD44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CD44是一种跨膜受体蛋白 ,属于黏附分子家族 ,可与透明质酸等配体结合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近年来发现CD44及其变异体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 ,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的预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因此 ,可作为一个辅助性指标预测肿瘤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alkaloids of A. Vasica has been studied with change of season. The study also resulted in the detection of glycosides and N-oxides of vasicine and vasicinone.  相似文献   

19.
PTEN和DNA含量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和DNA含量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PTEN在78例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肺癌标本中DNA含量.结果:肺癌标本中PTEN蛋白总缺失率为42.3%,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2.1%和26.7%(P<0.05),其表达缺失率随TNM分期增加而上升,分期越晚表达缺失率越高.PTEN缺失率高者生存时间短.DNA指数(DI)的分布范围在1.04~1.93.异倍体肿瘤24例,DI值随TNM分期增加而增加(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肺癌细胞DNA含量与肺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PTEN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将有助于判断肺癌的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