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艳  陈充抒  梁莉 《武警医学》2011,22(11):932-934
 目的 探讨咖啡因对链尿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大鼠β-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或咖啡因(治疗组).15 min后,大鼠再皮下给柠檬酸缓冲或STZ(65 mg/kg).注射后第3天对大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后第3天分离胰腺测定其中胰岛素水平.结果 STZ处理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在OGTT测试所有时间点都明显增加血浆葡萄糖水平.预先给咖啡因可明显减低ST2的升高血糖作用.STZ处理还可明显减少血浆胰岛素的浓度,但预先给咖啡因任何剂量不能逆转血浆胰岛素降低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STZ处理可明显降低胰腺中胰岛素水平.此作用也能被咖啡因所逆转.结论 此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因对STZ损伤大鼠胰岛β-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但要了解咖啡因对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是否有保护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卡介苗(BCG)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5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n=10,腹腔注射50 mg/kg链尿佐菌素建立T1DM模型)与对照组(n=5,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取造模成功即随机血糖≥16.7 mmol/L的10只小鼠分为T1DM组(n=5)与卡介苗(BCG)组(n=5)。随后BCG组小鼠经皮下注射BCG 1×106 cfu/只进行免疫治疗,4周后加强免疫治疗1次,T1DM组与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在实验周期(13周)内,每周监测小鼠体重和进食量变化,尾静脉采血检测各组小鼠血糖水平,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检测各组小鼠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胰腺胰岛素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C-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脾组织细胞因子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结果 BCG免疫治疗2次后(第13周),T1DM组小鼠血糖...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胰岛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型糖尿病(T1DM)是遍及北美和欧洲的易发于青少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据估计发病率可达0.2%。我国T1DM的发病率亦日趋增高,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T1DM发病机制为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腺胰岛细胞,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引发高血糖,其危害性极大。传统的外源性胰岛素疗法,无法控制其严重并发症的进展。目前诸多试验证明,胰岛β细胞替代疗法———胰岛细胞移植,是治愈T1DM的有效方法。因T1DM患者数量巨大,细胞来源问题亟待解决;而干细胞(stemcells)作为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已逐渐成为胰岛β细胞替代物的理想资源[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胰腺发育相关基因PDX-J诱导小鼠胎肝基质细胞向胰腺细胞分化,探讨糖尿病治疗新方法。方法:构建含有胰腺发育相关基因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l,PDX-1)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mPDX-J,瞬时转染小鼠胎肝基质细胞,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转染pmPDX-J质粒的小鼠永生化胎肝基质细胞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上能够检测到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胰岛α细胞所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腺PP细胞所分泌的胰多肽,表明转染了pmPDX-J质粒的小鼠胎肝基质细胞在向胰腺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备了转录表达胰腺的内外分泌因子的能力。对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检测,提示分化的细胞没有完全失去肝细胞的特性。结论:通过导入PDX-J基因可以诱导小鼠胎肝基质细胞向胰腺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泽泻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高血糖小鼠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泽泻水提醇沉提取物 (RAE)对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小鼠的治疗和保护作用。方法 ①给小鼠腹腔注射STZ 15 0mg·kg-1造成糖尿病动物模型。igRAE 1.5、3.0g·kg-1,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 1、2和 5h测定血糖 ;连续治疗 15d后测血糖和血脂。②连续igRAE 1.5、3.0g·kg-13d ,再ipSTZ 10 5mg·kg-1,并继续治疗 3d ,用放免法测血清胰岛素 ,取胰腺在光镜下观察胰岛组织学变化。结果 RAE治疗给药可明显降低STZ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甘油三酯。防治给药可明显对抗STZ诱发的血糖升高及胰岛组织学改变 ,并能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结论 RAE对STZ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1型糖尿病小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方法 10只21~28日龄C57BL/6雄鼠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组小鼠(n=5)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STZ)诱导小鼠1型糖尿病(T1DM)模型,正常组小鼠(n=5)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作为对照,连续注射5 d,1周后监测小鼠随机血糖,连续测量3 d。分别提取两组小鼠腹股沟和性腺脂肪,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通过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体外多向诱导分化鉴定细胞特性。为进一步比较两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取第3代(P3代)两组ADSC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分化,分别在诱导的第3、5、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成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表达。结果 T1DM组小鼠连续3 d随机血糖≥16.7 mmol/L,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增长缓慢的典型表现;两组小鼠脂肪组织来源的培养细胞均呈梭形纤维样、贴壁漩涡状生长;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两组细胞高表达CD29、CD90,低表达或不表达CD11b、CD34、CD45、MHC-Ⅱ;体外诱导分化结果显示,二者均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9β1对小鼠角膜缝线术后新生淋巴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缝线对照组、α9β1组、α9β1抑制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缝线对照组、α9β1组、α9β1抑制组小鼠制作双眼角膜缝线模型,术后分别予以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α9β1、左氧氟沙星+d9β1单抗Y9A2点双眼,2次/d,共14d.术后第3、5、7、14、21天每组分别取2只小鼠,行角膜免疫荧光淋巴管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淋巴管的动态变化并计数;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角膜中VEGF-C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角膜无新生淋巴管;其余3组小鼠缝线后有新生淋巴管从角膜缘发出,淋巴管计数(LVC)在第14天达峰值.缝线对照组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新生淋巴管,第14天LVC为3.27±0.25;与缝线对照组比较,在各观察时间点α9β1组LVC均增多,第14天时LVC为4.93±0.38(P<0.05),α9β1抑制组角膜新生LVC明显降低,第14天时LVC为2.25±0.34(P<0.05).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有少量VEGF-C表达,缝线对照组VEGF-C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且在第14天达峰值(P<0.05);与缝线对照组比较,α9β1组VEGF-C表达增高(P<0.05),而α9β1抑制组VEGF-C表达降低(P<0.05).结论 整合素α9β1可促进角膜新生淋巴管发生,通过Y9A2抑制整合素α9β1可下调VEGF-C的表达并显著减少角膜新生淋巴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泳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腓肠肌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运动改善T2DM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C组,n=9)和高糖高脂饮食组(n=54),8周高糖高脂饮食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T2DM大鼠模型,将成功诱导的T2DM大鼠(n=49)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n=24)和糖尿病运动干预组(DME组,n=25)。NC组和DM组正常饲养,DME组进行8周不负重游泳运动干预,第1周运动时间15 min,每周递增15 min,直至延长为90 min,每天运动1次,每周5天。定期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8周运动干预后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口服糖耐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腓肠肌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自噬、凋亡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空腹血糖、HOMA-IR和口服糖耐量水平显著增加(P<0.01),p-IRS-1/IRS-1、GLUT4、pAMPK/AMPK、SIRT1和PGC-1α、Atg7、Beclin1、LC-3Ⅱ/Ⅰ、Bcl-2及Bcl-2/Bax显著下降(P<0.05),Bax和p62显著增加(P<0.05);(2)运动干预后,与DM组相比,DME组大鼠空腹血糖、HOMA-IR和口服糖耐量水平显著改善(P<0.05),p-IRS-1/IRS-1、GLUT4、p-AMPK/AMPK、SIRT1、PGC-1α、Atg7、Beclin1、LC-3Ⅱ/Ⅰ、Bcl-2及Bcl-2/Bax显著增加(P<0.05),Bax和p62显著降低(P<0.05)。结论:8周游泳运动可改善T2DM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运动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上调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大鼠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 30只成模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T2DM,n=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BMSC,n=10)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ADSC,n=10),同期正常大鼠(n=10)作为对照组.干细胞分别从正常大鼠骨髓及腹股沟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制模后和细胞注射后每日检测各组血糖.细胞注射后第7天行空腹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实验.胰腺组织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与T2DM组比较,干细胞注射7d后2型糖尿病大鼠的随机血糖持续缓慢下降,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均得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降低,胰岛内β细胞数量增加(P<0.05),但是两种类型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效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疗效相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理想细胞.  相似文献   

10.
白桦  马学毅  郭爱桃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1):25-27,F0004
目的:初步研究完全弗氏佐剂(CFA)对链尿菌素(STZ)引起的糖尿病及胰岛炎免疫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正常昆明株小鼠随机分为CFA组(CFA组,分别于腹腔内和双侧后跖部各注射完全弗氏佐剂50μl)与对照组(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2w后均予以STZ(40mg.kg-1.d-1×5d)注射,以血糖>16.7mmol/L诊断为糖尿病,观察糖尿病的发病率,并在STZ注射后6w处死小鼠,观察胰岛β细胞和T细胞亚群情况。结果:4w后糖尿病发病率CFA为0%,对照组为80%(P<0.01),胰岛炎的评分CFA为0.16±0.27,对照组为2.52±0.48(P<0.01)。组织学检查示对照组胰岛及β细胞均明显减少,而CFA组胰岛数目及β细胞明显增多,两组有胰岛炎的胰岛局部浸润T细胞对照组以CD8 T细胞为主(60.1±0.077)%。结论:完全弗氏佐剂显著抑制了T细胞,尤其是CD8 T细胞在胰岛局部的聚集,从而对胰岛局部β细胞起到免疫保护作用。保存了胰岛β细胞,明显减轻化学毒素引起胰岛炎,预防了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