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TGF-β1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自体微小颗粒骨(300-500μm)异位成骨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微小颗粒骨移植的成骨机制。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白兔造股二头肌肌袋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及自体块骨。术后1、3、5、7、11、14、21、28d取材,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检测TGF-β1及TGF-β1 mRNA表达并作图像分析。结果 ①术后5d,颗粒骨组开始有软骨生成,7d时达到高峰.21d后有骨吸收;块骨组则以骨吸收为主。②术后1d见基质及血肿中TGF-β1阳性染色,亦见骨细胞TGF-β1阳性染色。5~11d颗粒骨组见成骨细胞、软骨细胞、间充质细胞及骨细胞表达大量TGF-β1。14d以后TGF-β1渐减少,21d以后渐平稳。颗粒组TGF-β1表达高峰出现早、强度高、持续时间长。③颗粒骨组TGF-β1 mRNA阳性表达细胞出现早,高峰在术后5-11d,主要为软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及问充质细胞。结论 颗粒骨异位成骨能力强于块骨,TGF-β1表达高峰出现时间早、量大、持续时间长。TGF-β1 mRNA定位细胞广泛,信号明显强于各期块骨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了解延迟手术中骨折端周围骨痂组织的再利用价值。方法:在手术中取少许骨痂组织,采用不脱钙的骨痂组织做冰冻切片,采用非同位家Dig标记原位杂交,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痂中的基因表达。对延迟手术的病人分别采用单纯骨痂植骨、髂骨植骨、骨痂加髂骨植骨,随访观察。结果:骨折后第2周,有少量纤维骨痂,软骨骨痂较多,TGF-β1在软骨小岛内的软骨细胞中高表达。骨折后4周左右TGF-β1在成骨细胞内表达显著。8周左右大量骨痂生长,并以软骨化骨为主,成纤维细胞、骨痂、成骨细胞、骨小梁越来越多,术后6周TGF-β1在各种细胞内的表达消失,但随着骨重建过程增强,8周时骨基质中TGF-β1表达又有增高趋势。不同的植骨方式在愈合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GF-β1在骨愈合的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阶段骨痂的组织变化和TGF-β1量的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骨痂是机体修复和重建的产物,作者认为骨痂植骨再利用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需要植骨的病人可减少其痛苦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取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不同方法,加入TGF-β与BMP,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其成骨样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相互作用。结果TGF-β增加成骨样细胞DNA含量,抑制ALP活性、骨钙素的产生和矿化骨基质的形成。而BMP的作用相反。联合应用时,TGF-β减弱了BMP对成骨样细胞骨钙素产生和ALP活性的增强作用,BMP降低了TGF-β对成骨样细胞DNA合成的促进作用。在序惯性给药时,早期(9d)用BMP治疗并不影响随后加入的TGF-β对成骨样细胞ALP活性和基质钙化的抑制作用。而早期(10d)用TGF-β治疗却诱导了随后加入的BMP对成骨样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结论TGF-β促进成骨细胞增殖,BMP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它们在各自的不同时期发挥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密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密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机制。方法 运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应用中药密骨颗粒防治12周,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Elisa、免疫组化SABC法、反转录聚合酶链方法,分别观察其对实验鼠离体骨密度、血清TGF-β1活性及其在骨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中药密骨颗粒可以显著升高骨密度,提高血清TGF-β1活性,上调其在骨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其蛋白广泛表达于胫骨干骺端。结论 中药密骨颗粒可通过调节TGF-βI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而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有预防或延缓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TGF-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TGF-β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已建立的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体外模型,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钙素、胶原和钙含量测定来分析不同浓度的TGF-β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低浓度TGF-β(0.010.1ng/ml)促进成骨样细胞增殖,使S期细胞增加,但高浓度TGF-β(110ng/ml)抑制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在TGF-β0.01-1ng/ml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TGF-β各治疗组的骨钙素、胶原和钙含量明显增加,并随TGF-β浓度增加而增加,到TGF-β10ng/ml时,增加不再明显。结论:TGF-β对成骨细胞的增殖表现为双相作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时抑制,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有效剂量为0.011ng/ml。  相似文献   

6.
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骨改建中起突出的作用。TGF-β刺激基质蛋白合成,对与骨形成及骨吸收有关的细胞有作用。TGF-β在骨及以骨为条件的介质中很丰富。根据骨细胞表型及其分化的阶段,TGF-β可以有多种作用。根据成骨细胞的类型,TGF-β可以引起分化或增殖。TGF-β抑制破骨细胞前身的形成,抑制骨吸收,高浓度时还抑制分离破骨细胞。TGF-β在骨吸收及骨形成之间起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不同给药方式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给予外源性TGF-β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兔右尺骨骨折模型。不同给药方式下在骨折区给予TGF-β,观察骨折愈合后生物力学,骨痂面积,皮质骨厚度和哈佛氏管直径的变化。结果:给予TGF-β各组的骨痂面积和最大抗弯强度明显增加,以缓释系统给予法治疗后的作用最强,对极限应力,刚度,极限负荷时能量吸收,皮质骨厚度和哈佛氏管直径则没有影响。结论:外源性TGF-β对骨折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给药方式给予TGF-β,对骨折愈合作用的效果不同,以缓释系统法给予TGF-β的效果较强。  相似文献   

8.
β转化生长因子增强rhBMP-2诱导成骨的剂量依赖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成骨的剂量依赖性进行研究。方法:2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7组,每组35只,实验组rhBMP-2的剂量均为0.5mg,TGF-β的剂量分别为2、10、20,80,200,400μg,设立单纯rhBMP-2(0.5mg)组为对照,各组于术后3、5、7、9,14,21d共6个时点取材,行组织学,X线分析以及钙含量测定。观察7组的诱导成骨情况。结果:(1)TGF-β剂量为10-80μg时,明显增强rhBMP-2的诱导成骨作用。(2)TGF-β剂量为2200ug时,对rhBMP-2的诱导成骨作用无明显影响。(3)TGF-β剂量为400μg时,明显抑制了rhBMP-2的诱导成骨作用。结论:TGF-β增强rhBMP-2诱导成骨存在着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为细胞模型,研究雌激素与IL-6和TGF-β三者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进一步在细胞水平探讨雌激素受体ERβ在雌激素功能中的作用。[方法]17β-雌二醇处理MC3T3-E1细胞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骨桥蛋白、骨保护素、骨钙素等成骨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同时17β-雌二醇处理后检测细胞因子IL-6和TGF-β的表达是否改变。然后分别用IL-6和TGF-β单独处理后检测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因子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利用siRNA干扰ERβ的表达,检测在17β-雌二醇诱导下IL-6和TGF-β表达的改变。[结果]雌激素能够诱导MC3T3-E1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骨桥蛋白、骨保护素、骨钙素的生成。雌激素处理后细胞因子IL-6的生成受到抑制,而TGF-β的表达上调。干扰了ERβ后,17β-雌二醇处理MC3T3-E1细胞后白细胞介素6及TGF-β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雌激素通过ERβ,调控IL-6和TGF-β的表达,进而调节成骨细胞的功能和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TGF-β在结直肠癌的进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骨形成蛋白(BMPs)是TGF-β总型的一种亚型,最近发现其与结直肠癌有关。Kodach LL,B1eaming SA,Musler AR等人应用TGF—β受体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微点阵、腺瘤和细胞受体单位的信号转导的方法来阐明骨形成蛋白在结直肠癌致癌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骨形成蛋白信息的丢失与腺瘤进展到癌是紧密相关的,并且发生在癌进展的较早期,所以其能有效治疗结肠腺瘤,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55-2058
[目的]探讨TGF-β轴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12月治疗的骨巨细胞瘤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患者均拟行手术治疗,术中取病灶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病灶组织3c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不同病灶组织中TGF-β轴表达水平;查阅病理资料,记录骨巨细胞瘤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影像学分期、病理学分级、复发、是否存在组织浸润、肿瘤部位,分析不同病理条件下TGF-β轴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TGF-β轴影响因素。[结果]骨巨细胞瘤病灶组织中TGF-β轴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TGF-β轴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主要定位于单核间质细胞的细胞核中,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或不表达。不同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TGF-β轴阳性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肿瘤直径、影像学分期、病理学分级、是否复发和是否存在组织浸润其骨巨细胞瘤病灶组织中TGF-β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巨细胞瘤病灶组织中TGF-β轴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影像学分期、病理学分级、复发、是否存在组织浸润密切相关(P0.05)。[结论] TGF-β轴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能反映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加强对其水平测定能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健骨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鼠血清TNF-α与TGF-β1含量的变化。方法 切除卵巢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喂服健骨颗粒,骨松宝,生理盐水,用药12周后检测各组血清TNF-α,TGF-β1及E2含量。结果 大鼠去卵巢后12周,随着E2水平下降,血清TNF-β含量明显升高,而TGF-β1浓度却明显降低,当喂服健骨颗粒12周后,血清E2水平和TGF-β1浓度回升明显,而TGF-α含量却出现下降,与同期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血清TGF-β1,E2含量与TNF-α呈负相关,而TGF-β1含量与E2水平高度正相关,结论 E2对TNF-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TGF-β1的分泌可能需要雌激素等刺激,健骨颗粒通过综合调整作用以提高模鼠E2水平,既制约了TNF-α的合成,分泌及其活性,又解除了对TGF-β1的抑制作用,使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减弱,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增强,改善骨代谢的负平衡。  相似文献   

13.
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基因生物衍生型移植体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构建生物衍生型移植体GP-DPB,评价GP-DPB与转基因细胞复合后的体内骨修复能力,通过对不同移植方式的对比研究,探讨骨引导、骨传导和骨诱导3种骨再生机制结合下的组织工程成骨效能,以期实现对组织工程方法的优选。方法 体外扩增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以脂质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转染BMSCs。取新西兰兔30只,建立兔桡骨中段1.5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5组。第1组(TGF-β1-BMSCs/GP—DPB)为实验组,以GP—DPB与转基因细胞TGF-β1-BMSCs复合,第2组(TGF-β1-BMSCs/G-DPB).第3组(TGF-β1-BMSCs/DPB)和第4组(BMSCs/DPB)为移植对照组,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移植体的成骨能力。结果观察骨缺损模型中各组骨修复效果,发现第1组(移植实验组,TGF-β1-BMSCs/GP—DPB)获得最优的修复。软X线定量、骨密度测量和生物力学测定均反映出,第1组的成骨速率和成骨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衍生型复合移植体GP-DPB与转基因细胞TGF-β1-BMSC复合后,能很好地结合骨传导、骨诱导和骨引导3种成骨机制,使生物材料、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协调高效地发挥作用,充分体现了组织工程化骨中这种新移植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在大鼠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选用SD大鼠制作胫骨骨折模型,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和TGF-β、bFGF和PDGF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伤后3d开始形成原始骨痂。I周时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开始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形成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4周时形成连接骨折端的桥接骨痂。(2)伤后早期血肿中炎性细胞表达bF-GF和PDGF。伤后1周骨膜增殖细胞、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骨端骨细胞以及原始骨痂成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伤后2周软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结论TGF-β、bFGF和PDGF有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共同调解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最终完成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对骨形成有重要作用。有关TGF-β生物学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TGF-β及有关分子对骨形成的影响。在活体内及活体外开展研究可以得到有关有效剂量、适当的治疗时期、组织特异性、受体结合、细胞内信号发放,以及调节其活性的局部和全身因素方面的资料,这样,TGF-β所以能增进骨的生长,帮助骨折愈合的机理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16.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改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并与正常愈合患者进行对比。方法 共6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取其在骨折后1年内不同时间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60例骨折后正常愈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酶标法分别检测骨折后1、2、4、8、12、24、36、48、60周,各组患者外周血中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另检测30例骨不连患者在手术前后及最终愈合时,外周血中TGF-β1的水平。结果 骨折2周后,各组患者的外周血TGF-β1水平都有显著升高(P〈0.01)。在2~4周间,实验组患者的TGF-β1水平急剧下降,又回到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TGF-β1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是实验组的1.2倍(P〈0.01)。对照组TGF-β1水平直至骨折后8周时,才回落至正常水平。术前骨不连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与正常人无差异,术后2周TGF-β1水平迅速上升(P〈0.01),维持到4周时逐步下降,直到最终愈合时又回落到正常值。结论 骨折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于较早期下降是骨折延迟愈合的一个重要指标。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骨不连患者术后愈合与外周血TGF-β1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多种慢性肾病最后都会进展到终末期肾病(c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其主要形态学特征是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在此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被认为是致纤维化的关键因子。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TGF-β下游效应因子,它能介导TGF-β的促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xtraccllular matrix,ECM)合成。而近年来又发现,Rho蛋白在CTGF、TGF-β基因调控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文重点讨论Rho蛋白的结构和功能、CTGF的结构与功能、Rho蛋白与CTGF、TGF-β的关系及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CTGF与TGF-β的关系及CTGF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女性护骨素(OPG)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骨转换指标的关系及其对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长沙地区691名健康女性(年龄20~80岁)的血清OPG、TGF-β1和TGF-β2,以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C)、血清I型胶原N-末端肽(sNTX)、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sCTX)、尿NTX(uNTX)、尿CTX(uCTX)和尿脱氧吡啶酚(uDPD),并分析这些细胞因子与各种骨转换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OPG和TGF-β2与血清BAP、OC、uNTX、uCTX和uDPD呈显著正相关(r=0.145~0.397,P均=0.000),血清TGF-β1与BAP、OC、sCTX、uNTX和uCTX呈显著负相关(r=-0.114~-0.286,P均=0.004~0.000)。调整年龄和BMI之后,它们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多数仍然有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PG和TGF-β2对BAP、uNTX和uCTX是一个正性决定因素,可分别解释这些指标0.6%~16.6%的变异。TGF-β1对BAP、OC、和uCTX是一个负性决定因素,可以分别解释这些指标变异的0.7%~7.3%。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女性OPG和TGF-β与骨转换指标的关系,提示循环中的OPG和TGF-β是骨转换速率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外源性TGF-β和BMP对兔尺骨骨折愈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源性TGF—β和BMP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用兔尺骨骨折模型,在骨折局部单独或联合应用TGF-β和BMP,通过X线片观察、生物力学、骨几何参数和骨痂钙含量测定对骨折愈合进行评估。结果:各骨生长因子治疗组的骨痂量、骨痂钙含量、骨愈合情况和骨折愈合后的力学强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GF—β和BMP联合应用优于单用一种生长因子,单用TGF—β好于BMP。结论:在兔骨折周围局部应用外源性TGF-β和BMP,可促进骨折愈合,单用TGF—β的作用强于BMP,它们联合应用时,这种作用进一步增强,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转化生长因子β不同给药方式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给予外源性TGF-β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兔右尺骨骨折模型,不同给药方式下在骨折区给予TGF-β,观察骨折愈合后生物力学、骨痂面积、皮质骨厚度和哈佛氏管直径的变化.结果给予TGF-β各组的骨痂面积和最大抗弯强度明显增加,以缓释系统给予法治疗后的作用最强,对极限应力、刚度、极限负荷时能量吸收、皮质骨厚度和哈佛氏管直径则没有影响.结论外源性TGF-β对骨折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给药方式给予TGF-β,对骨折愈合作用的效果不同,以缓释系统法给予TGF-β的效果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