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背景:处理同种异体肌腱最主要目的是减少免疫原性和保持肌腱结构与活性。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低温冷冻法操作复杂、费时,所保存的肌腱活性较低。目的:以玻璃化法保存鸡屈趾深肌腱,探索其作为肌腱移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成年来亨鸡跖趾关节远侧屈趾深肌腱切断,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移植同种异体玻璃化肌腱与自体肌腱。术后2,4,8,12,16周观察移植肌腱在形态结构、羟脯氨酸含量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玻璃化肌腱移植组早期存在轻度的免疫排斥反应,但不影响肌腱愈合与重建。两组肌腱周围产生中度粘连,移植后肌腱中段的羟脯氨酸含量先减少,8周后逐渐增高,而吻合口部羟脯氨酸含量随时间逐渐增高,两组间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8周内玻璃化肌腱移植组吻合口部的破裂强度与弹性模量低于自体肌腱移植组(P < 0.05),12周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肌腱中段部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玻璃化保存的同种异体肌腱生物活性好、免疫原性低,是良好的肌腱移植材料。关键词:玻璃化;低温冷冻;肌腱;同种异体移植;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21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尚无理想的材料来替代半月板,半月板移植就成为半月板损伤保留半月板功能较为可行的治疗方法。目前移植半月板的保存方法主要是新鲜半月板、低温保存的半月板和冻干保存的半月板。目的:观察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兔半月板移植后的远期效果差异。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0只,其中30只作为供体取出半月板。将原有的半月板切除制成半月板缺失模型。随机将大白兔分为4组,每组10只。①半月板缺失组作为对照。②新鲜半月板组移植新鲜半月板。③低温半月板组移植低温保存的半月板。④冻干半月板组移植冻干保存的半月板。30个供体其中10个行新鲜移植,另20个分别行低温保存、冻干保存1周后移植。术后12个月处死兔取标本,进行动物一般观察。半月板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移植兔切口均愈合好,无死亡。大体观察:新鲜半月板移植组外形、质地和弹性均接近正常半月板。胫骨平台覆盖好,胫骨平台和股骨髁软骨无额外磨损。低温保存、冻干保存半月板移植组半月板边缘愈合好,但是体积缩小,弹性差。胫骨平台有部分没有半月板覆盖。病理观察:新鲜移植半月板切片显示胶原纤维排列、软骨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均与正常半月板相近,而低温保存、冻干保存半月板移植组的半月板切片显示胶原纤维稀疏,数量较新鲜移植的半月板少。结果表明,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能够成活,并且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防止膝关节退变。但是以新鲜移植的半月板效果最好。低温保存和冻干保存的半月板术后1年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和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3.
由于自体肌腱移植来源有限,组织工程化肌腱尚难以真正应用于临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尤其是多条肌腱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国内外学者对异体肌腱的获取、保存、处理、免疫学特性、临床应用和预后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异体肌腱移植技术日臻完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修复人体腱性组织缺损,但是异体肌腱的处理、免疫学特性以及移植后机械强度、术后粘连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反复冻融处理技术作为一种同种异体肌腱的保存处理方法,主要原理是反复利用0~-60 ℃腱细胞最易损伤的冷冻温度,使得肌腱内细胞无活性,从而降低免疫原性。 目的:拟观察反复冻融处理对同种异体移植兔跟腱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力学水平的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0/2008-02在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17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 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兔跟腱并带0.6 cm×0.4 cm跟骨骨块,按照组织库程序行60Co照射68 min,照射剂量为25 kGy。分为3组,-80 ℃冷冻,室温融解,反复冻融次数分别是1,3和10次,每组又抽取7条肌腱作生物力学测定,4条作组织学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取肌腱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胶原Van Gieson染色和透射电镜扫描,观察跟腱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进行跟腱拉伸实验以观察生物力学变化。 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随着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腱束和胶原纤维排列变得混乱直至断裂,细胞崩解,并且由于冰晶形成造成明显的腱束间裂隙。生物力学方面,与冻融1次组比较,冻融3,10次组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能量及最大应力均显著降低(P < 0.05),其他指标如弹性模量、能量密度也有下降但不明显。 结论:反复冻融处理肌腱是一种有创的处理方法,正如组织学表现的可以引起细胞崩解、腱纤维紊乱甚至断裂等,最终会导致其生物力学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背景:移植气管再血管化是气管移植外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后长段气管再血管化过程中气管软骨支架的生长情况,以实现长段气管的在血管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观察,于2007-06/2008-06在山东省胸科医院胸外科完成。 材料:健康新西兰兔20只,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抽取10只家兔做供体,剩余10只家兔作为受体。 方法:将同种异体供体家兔气管去除气管黏膜及膜部平滑肌,形成仅余气管软骨及部分环状韧带的气管支架,在气管软骨环之间将环状韧带剪开或密集打孔,使气管软骨支架裂隙化或网孔化,但要保留气管软骨环两端及正中部环状韧带,以保持气管软骨支架的完整连接状态。受体游离并切取带血管蒂的空肠,其长度略长于备用供体的软骨支架的长度,将大网膜环绕贴附于备用供体的气管软骨环外面充当外膜。将构建好的模拟气管置于腹腔中。 主要观察指标:气管外膜的网膜及气管软骨的生长情况。 结果:2周后打开腹腔,大体及病理切片观察:重建的气管替代物管腔无塌陷,按压管壁弹性良好,夹裹气管软骨的肠黏膜与大网膜血运好,异体气管软骨无坏死及吸收。 结论:实验在受体腹腔内成功完成了一期气管替代物重建,实现了同种异体气管移植长段气管的再血管化。受体带蒂肠黏膜、大网膜夹裹供体网孔化或裂隙化的气管支架使移植体不再受长度的限制,是实现长段气管再血管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学术背景: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是气管移植研究的热点,新观点、新进展不断涌现。 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气管移植的现状及进展,介绍气管移植研究的新方法、新观点。 检索策略: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以网络数据库资源为主,查询 Science Direct,Pubmed,Springer等数据库 1990-01/2007-07有关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tracheal,allotransplantation,allograf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4-01/2007-07有关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方面的文章,限定文章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初检得到328篇文献,140篇符合纳入标准,取其中有关气管移植的3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纳入标准:文章所述重点与气管移植相关。排除标准:重复性文章。 文献评价:30篇文献中7个实验分析了移植气管的血运建立问题;17个实验分析了气管的免疫排斥问题;6个实验分析了移植气管组织细胞的再生与组织诱导因子问题。 资料综合: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决定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成败的关键集中于以下3方面:①移植气管的血运建立。②移植气管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强度。③移植气管组织细胞的再生。 结论:在同种异体气管移植中各种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及相互间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期望将来通过对各种组织诱导因子及局部应用的免疫抑制缓释剂的研究,在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研究领域中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背景: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可以解决自体骨软骨来源有限的问题,但存在免疫排斥问题。 目的:观察以深低温保护剂保护的同种异体骨软骨柱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并与自体关节软骨移植作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10在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24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中8只用于异体骨软骨柱的制备,16只随机分成同种异体移植组和自体移植组,每组8只。 方法:使用横穿钉套筒提取兔股骨内侧髁骨软骨柱,将骨软骨柱在4 ℃条件下放入盛有10%二甲基亚砜的冻存管中2 h,将冻存管移入程序冷冻仪内以1 ℃/min速率降至-75 ℃,放入-196 ℃液氮罐底部保存3周备用。用横穿钉钻头在兔左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垂直于软骨面制造缺损,缺损深4 mm,直径4.45 mm,自体移植组取右膝关节内侧髁骨软骨柱植入到左侧膝关节相应缺损处,异体移植组将经过程序性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软骨柱移植到相应缺损处。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观察兔关节活动度、修复组织的质地等情况。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半定量改良Wakitani score法进行评估。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Ⅱ型胶原分泌情况。 结果:两组实验动物关节活动度正常。异体移植组移植处关节软骨面较光整,与周围正常关节软骨高度一致,结合紧密,颜色接近,与自体移植组相似。两组移植后,兔关节缺损处被透明软骨覆盖,潮线整齐,细胞排列有序,分泌大量基质,异体移植组移植处软骨深层及软骨下骨处可见微小裂隙,未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同种自体与异体骨软骨移植组Wakitani score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总分接近,修复软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强阳性。 结论:冷冻同种异体骨软骨柱移植可修复全层小面积关节软骨缺损,术后近期软骨细胞存活,可分泌软骨基质,未见明显排斥反应,与自体骨软骨柱修复的兔关节软骨缺损在组织学上相近。  相似文献   

8.
微囊包膜垂体研制及大鼠垂体同种异体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将大鼠垂体微包囊化后移植给去垂体的同种大鼠腹腔中,术后大鼠体重在第四周明显增加,但以后不再增加,血清垂体激素在第二周时期高于移植空包囊之对照组,但第四周时开始下降。在第二周解剖时大鼠腹腔内的微包囊完整,第四周开始破碎,第八周时已被吸收。说明,我们制备的微包膜具有免疫隔离效用,微囊垂体腹腔内移植可重建激素分泌功能,但其寿命仅四周左右。  相似文献   

9.
背景:通过诱导受体产生免疫耐受能够解决移植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如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毒副作用,慢性排斥反应等。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亚致死量放射线照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对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同期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完成。 材料: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单纯移植组、氟达拉滨组、骨髓移植组、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每组各10只。40只SD大鼠为骨髓移植供体。供体DA大鼠用于皮肤移植实验。 方法:制作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模型,单纯移植组仅进行肢体移植;氟达拉滨组在肢体移植前1 d,受体给予亚致死量60Co照射及腹腔内注射氟达拉滨50 mg/kg;骨髓移植组肢体移植当天受体接受供体骨髓腔内骨髓移植1×1012 L-1,10 μL;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受体联合应用亚致死量照射、注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对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SD大鼠及DA大鼠皮肤移植及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检测。 结果:与其他实验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 < 0.01)。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仅对第3方DA大鼠的皮肤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移植皮肤初为水疱、渗出,逐渐溃疡、糜烂、焦痂、变黑坏死。 与单纯移植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高。 结论:氟达拉滨与骨髓移植联合方案可以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0.
总结7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资料的移植方案、肺保存及移植后管理监测情况。7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患者中特发性肺纤维化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双侧矽肺、肺气肿1例,双肺结核右毁损肺1例。7例供体均为脑死亡者,供肺均采用Euro-Colins液或低钾右旋糖酐液灌注并良好保存。受体与供体血型匹配,5例患者行右侧单肺移植,2例行左侧单肺移植。肺支气管、肺动脉为端端吻合,肺静脉为心房-心房吻合。移植前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肺移植后进行全面指标监测,包括心肺功能、抗生素使用及免疫抑制药物的调整。7例患者均未出现支气管、肺动静脉吻合口并发症。5例移植后2个月内死亡,1例存活近1年,另1例存活近2年。死亡者中4例死于肺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曲霉菌感染致严重肺出血。6例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其中1例出现3次。肺移植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供肺的选择和保存、肺移植操作以及移植前后的管理已逐渐成熟,移植前心肺功能差者、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同时合并严重感染者病死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载瘤动脉闭塞治疗的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3例.动脉瘤均位于大脑后动脉P2段或以远部位.临床随访应用GOS评分.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器械相关的并发症.其中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再出血1例,轻偏瘫1例,偏盲2例.载瘤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完全闭塞.行姑息性闭塞治疗的5例中,1例死于术后再出血,其余4例随访DSA均显示动脉瘤有增大或复发.结论 载瘤动脉闭塞术对于大脑后动脉P2段及以远的夹层动脉瘤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背景: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由于受到种种限制,现有的治疗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心脏疾病。干细胞是各种成熟细胞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替代,修复或加强受损的组织或器官的生物学功能,理论上使心血管疾病最终得到治愈成为可能,尽管存在争议,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干细胞移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06-10 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s,transplant,heart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9-01/2006-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址http://www.wanfangdata.com.cn)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心脏疾病”,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60篇。结果与结论:各种类型的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由于受到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损害,健康的心肌细胞有限的代偿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各种姑息保守治疗手段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而心脏供体源有限、免疫排斥反应、费用的昂贵及手术的高风险使心脏移植治疗受到很大的限制。给临床治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成为必然。随着组织、细胞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重建和功能恢复的干细胞移植疗法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报告并评价颌内动脉(MA)与大脑中动脉(MCA)近端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桡动脉(RA)移植MA-MCA搭桥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结合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这种新的搭桥术式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0例患者中,术后CTA和(或)DSA检查示搭桥血管通畅8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示搭桥血管通畅1例(出院后3个月行CTA检查示搭桥血管仍通畅);术后未复查1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0.3个月,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亡,没有发现与移植物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RA移植MA-MCA 近端搭桥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其他术式相比,该术式具有血流量高、移植血管取材短和搭桥路径短等优点,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报告34例大脑中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其中1例有2个动脉瘤,共计35个动脉瘤.本组中大型和巨型动脉瘤14个(40%).除2个大脑中动脉主干梭形动脉瘤行动脉瘤包囊,2个巨型动脉瘤行M_1阻断伴颅内外动脉吻合外,其余(88%)均做动脉瘤颈夹闭或动脉瘤切除.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发生神经功能缺失.平均随访6年,优良率达93.8%.对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Purpose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vertebral artery endarte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andem 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MethodsFrom April 2017 to March 2019, three patients with 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combined with ostial vertebral occlusion in our institution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underwent endovascular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vertebral artery endarterectomy. The clinical, techn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ResultsAll three patients in the study underwent complete recanalization. The 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mTICI) grade was 2b/3 in all patients.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score was 0–2 for the three patients at 3 months. Follow-up CT scans revealed no cerebral haemorrhage, and no patients died during follow-up. All patients achieved good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the combined treatment.ConclusionEndovascular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vertebral artery endarterectomy is a feasible metho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combined with ostial vertebral occlusion, especially when the guidewire cannot pass through the ostium of the dominant vertebral artery occlusion.  相似文献   

17.
背景:抗原性是异种组织移植最主要的问题,是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目的:观察经冻干辐照处理后的猪硬脑膜抗原性变化。方法:取新鲜猪硬脑膜,经冻干、辐照处理后分别制备成冻干猪硬脑膜、辐照猪硬脑膜和冻干辐照猪硬脑膜。分别移植于大白兔硬脑膜上,于术后3,8周行各组实验动物淋巴细胞毒实验。结果与结论:移植冻干组和辐照组淋巴细胞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均高于冻干辐照组(P < 0.05)。结果提示经冻干辐照处理后的猪硬脑膜抗原性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脉络膜前动脉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介入治疗的12例共12枚脉络膜前动脉微小动脉瘤.其中9枚为破裂动脉瘤;10枚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起自瘤颈.结果 单纯弹簧圈栓寨6枚,支架辅助栓塞4枚,球囊辅助栓塞1枚;另外单纯支架治疗1枚.除该枚动脉瘤外,2枚致密栓塞,4枚瘤颈残留,5枚不完全栓塞.2例术后发生脉络膜前动脉综合征,其中1例为一过性.1例发生术中出血.9例获得造影随访,3枚动脉瘤保持稳定,3枚进一步闭塞,2枚瘤颈愈合;1枚复发,但无需再治疗.结论 介入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微小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支架有利于保持脉络膜前动脉通畅并促进动脉瘤愈合.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逐渐兴起,股骨头坏死的发病除与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有关以外,研究还发现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可能与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的功能下降有关。 目的:观察经动脉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普伐他汀治疗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 方法:纳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2例49髋,经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从非治疗侧股动脉成功穿刺后,通过非治疗侧的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至治疗侧髂总动脉,注射非离子对比剂15 mL。将自体干细胞悬液通过导管分2次缓慢注射入旋股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每次注射时间大于5 min。干细胞移植治疗术毕,口服普伐他汀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和髋关节活动度。 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49髋均完成半年以上随访,患者髋部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尤其是外展功能恢复明显行走距离增加。16例21髋患者治疗6个月后股骨头血管造影结果显示,股骨头内新生血管增多,血供改善。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损伤小,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ACAA) 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4例外科手术夹闭的DACAA病例。结果 14 例病人中,14 个DACAA,13 个为出血动脉瘤,3 例多发动脉瘤, 所有病人均行开颅显微手术, 直视下夹闭动脉瘤。手术后死亡2 例, 术前Hunt 分级分别为Ⅲ和Ⅴ级。结论 DACAA病人同其他动脉瘤病人一样, 只要诊断明确, 处理得当, 外科手术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