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一般保肝治疗 EGb组)和对照组(一般保肝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PAF、S-ICAM、TGF-β1。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CⅢ、CIV、HA、LN、TGF-β1及PAF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PAF、TGF-β1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红燕  张波  汪铮 《传染病信息》2009,22(4):230-232
目的研究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1,IFN-1)、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治疗结果,将56名患者分为3组: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血清TNF—α、IFN-γ、IL-8、IL-12、IL-18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时血清TNF-α、IFN-γ、IL-8、IL-12、IL-18水平达到最高,其后逐渐下降,治疗6个月时大部分低于治疗前水平。结论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观察其血清TNF—α、IFN-γ、IL-8、IL-12、IL-18的变化对疗效及预后有-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轻重、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73例不同病情程度、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3种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 IL-12水平普遍较低,除轻、中度组与肝硬化组患者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IL-6水平普遍较高,慢性重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患者血清IL-4和IL-10水平相对较高.患者6种细胞因子水平与ALT值均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可反映其病情活动程度更甚于病情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54例CHB患者和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15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脂联素和网膜素水平。所有患者接受肝活检,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为G3或G4者,判定为肝组织严重炎症活动,将肝纤维化S3期和S4期视为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结果 CHB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HB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为(361.0±132.4) 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的(300.9±110.5) μg/L(P<0.05);89例肝组织严重炎症活动与65例轻度炎症活动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脂联素和网膜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与58例轻度纤维化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为(397.8±150.4) μg/L,显著高于肝组织轻度纤维化患者的(316.7±118.5) μg/L(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显著升高,且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显著升高,或许可以用来帮助评估肝内病变。  相似文献   

5.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系我院肝病中心1996~1999年住院确诊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排除育甲状腺基础病者;其中男48例,女14例;其血清ALT反复高于正常,有肝炎病史及血清HBV-M异常持续1年以上 依据病情,将其分为慢乙肝重型(A组)35例,平均年龄38.2岁;慢乙肝重型伴活动性肝硬化(B组)27例,平均年龄41.7岁。正常对照组(C组)30例来自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 平均年龄29.6岁  相似文献   

6.
2000年,臭氧治疗病毒性肝炎在欧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细胞因子在慢性肝炎发病及转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们应用医用三氧治疗系统治疗慢性中度乙型肝炎患者,并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4种细胞因子(TNF-α,IFN-γ,IL-8,IL-12)及肝功能的变化,以研究医用三氧治疗对慢性肝炎患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检测30例CHB患者阳MC培养上清中IL-4、IL-10和IFN-γ的水平,同时选择7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CHB组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eAg( )组IL-4水平明显高于HBeAg(-)组(P<0.05),而IFN-γ则显著低于HBeAg(-)组(P<0.05);HBV DNA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CHB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Th1/Th2水平失衡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ELISA法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观察其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含量的变化,分析细胞因子在CO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COPD组:收集我院1996年11月至1998年1月呼吸科住院确诊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48例,男42例,女6例,平均年龄(62-0±11.8)岁。诊断依据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制订的标准。选择健康成年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60-0±…  相似文献   

9.
胸腺肽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剂量国产胸腺肽对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胸腺肽治疗慢性乙肝的机制。方法 选择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34例,分成两组:胸腺肽组19例,一般护肝组15例。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FN-α、sIL-2r、TNF和β2-MG为指标的变化。结果 胸腺肽治疗后,患者PBMC IFN-α诱生能力较治疗前上升119.99%,血清sIL-2r和TNF含量分别下降了35.56%和41.80  相似文献   

10.
国的探讨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观察48例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血清铁蛋白的增高与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在干扰素治疗的48例患者中,血清铁蛋白水平<300ng/ml者疗效明显优于300ng/ml以上者(P<0005),提示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使患者对干扰素的反应降低,在有治疗反应的23例患者中,持续反应者与暂时反应者血清铁蛋白均值差异有显著意义(t=3.484,P<0.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较高可能降低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性且使疗效不稳固。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甲胎蛋白(AFP)主要由胎儿卵黄囊和肝脏产生,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较灵敏的指标。肝细胞坏死后再生的肝细胞亦产生AFP。本文旨在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升高能否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以及AFP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0年7月-200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细胞因子所起的作用。对 10 0例慢乙肝患者及 15例正常人群检测了血清TNF、IL - 2R、IL - 6、IL - 8、及HBVDNA定量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各型慢乙肝患者血清TNF、IL - 2R、IL - 6、IL- 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重度 >中度 >轻度。HBVDNA复制水平与血清TNF、IL - 2R、IL - 6水平及病程与血清TNF、IL - 2R、IL - 6、IL - 8水平均呈正相关。慢乙肝患者血清TNF、IL - 2R、IL - 6和IL - 8水平能够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 ,在乙肝慢性化过程中 ,均不同程度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马秀云  蔡皓东  朱玫  姚光弼 《肝脏》2006,11(3):158-16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3年以上患者的血清转换率和停药后持久率,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167例CHB患者,每天服用拉米夫定100mg,持续3年以上,连续2次以上出现血清转换(间隔3个月),即HBeAg转阴和抗HBe转阳,继续服药6~12个月后,停药并随访1年以上.服药第1年每月,以后第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血清病毒学标志、丙氨酸转氨酶(ALT)、HBV DNA定量及YMDD变异等项目.HBV基因分型应用型特异性PCR方法.结果共有45例患者出现血清转换(27.0%),继续服药6~12个月后停药并随访1年以上,9例出现血清学重新激活,血清转换持久率为80.0%.经单因素统计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血清转换率和停药后持久率与基线ALT水平呈正相关,与基线HBV DNA水平和治疗后YMDD变异呈负相关.结论CHB患者出现血清转换后继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以上,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持续转换.对血清转换率和持久率有显著影响意义的因子为基线ALT、治疗后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水平的变化,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对机体抗HBV免疫的影响,YMDD变异的出现对抗HBV免疫的影响、血清IL-12水平作为早期预测拉米夫定疗效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酯酰胆碱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4 w。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在治疗4 w末,治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分别为(4.2±1.6) ng/L、(197.5±21.7)ng/L、(34.9±4.9) ng/L和(15.7±2.8) ng/L,较对照组的【(6.3±2.2) ng/L、(164.1±18.6) ng/L、(53.6±6.6) ng/L和(28.6±4.2) ng/L】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红胆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分别为(39.8±7.6) U/L、(22.9±3.6) μmol/L和(1.2±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6±11.3) U/L、(30.5±3.9)μmol/L和(1.4±0.2),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益于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病时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功能异常。gp130是白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receptor,IL6R)的亚单位,参与IL6的信号转导。可溶性gp130(solublegp130,sgp130)为gp130的膜外可溶性成份。为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在48周末观察结果。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2、IL-6、IL-10和IFN-γ水平;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在治疗48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分别为90.2%和83.3%(P>0.05);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7.1%、35.3%和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19.8%和67.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IL-2水平分别为181.1±26.1pg/ml和86.9±10.7pg/m(l P<0.05),IFN-γ水平分别为47.5±4.3pg/ml和27.8±4.4pg/m(l P<0.05),IL-6水平分别为13.2±5.8pg/ml和27.1±6.4pg/m(l P<0.05),IL-10水平分别为109.7±32.1pg/ml和169.5±36.2pg/m(l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7.2±5.8%和27.8±6.4%(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0.8±5.2%和26.3±6.2%(P<0.05),CD4+/CD8+比值分别为1.56±0.3和1.34±0.2(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可以纠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紊乱,改善T细胞亚群中各成分的比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而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的不同应答状况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另取5例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 完全应答组治疗前血清IL—2、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部分应答组治疗前血清IL—2、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治疗后可见血清IL—2、IFNγ水平升高,升高幅度和应答状况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应答状况与治疗前、后血清IL—2、IFNγ水平有关,治疗前其水平高者或治疗后其水平显著升高者,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完全应答,血清IL—2、IFNγ水平可以作为拉米夫定用药及疗效判定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抗原和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阳性者367例,其中PreS1Ag阳性者188例(51.2%),HBeAg阳性者119例(32.4%),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HBVDNA载量(105~107copies/ml和107copies/ml)组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60.2%,60.0%)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33.3%)和低载量(103~105copies/ml)组(41.9%,P0.01);但在421例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48.9%)低于HBVDNA(87.2%,P0.01)。结论 PreS1Ag能够较HBeAg更好地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但尚不能代替HBV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