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几年来 ,儿童异常瞬目而来医院求诊的日渐增多 ,据家长述患儿的表现为超过正常次数的频繁的用力的眨眼 ,少数患儿同时伴面部口、鼻的异常动作。作者对因异常瞬目就诊的患儿进行了系统的眼部检查 ,发现部分患儿的确存在角膜 ,结膜 ,屈光等异常 ,但这些异常并不能肯定为引起异常瞬目的直接原因 ,大部分患儿为基本正常眼 ,经过一段时间后异常瞬目无需治疗自愈。本文收集整理 5 0例 ,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和结果5 0例患儿中 ,男 34例 ,女 16例。年龄 4~ 9岁。均为双眼同时发生 ,但偶有病例明确主诉其中一眼较重。发生时间 ,最短的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瞬目异常常见病因及其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治疗瞬目异常患儿286例(524眼)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按照临床问诊及眼部检查结果对研究组患儿瞬目异常常见病因进行分析,并检查两组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瞬目异常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关系。结果:患儿瞬目异常主要病因有不良用眼习惯(54.90%)、屈光不正与斜视(44.76%)、不良饮食与卫生习惯(35.66%)、眼表炎症(34.62%)、干眼症(22.38%)、多发性抽动症(21.33%)等,且有多种因素共同存在者。对照组两眼泪膜破裂时间均高于研究组(P<0.05)。不同年龄研究组两眼泪膜破裂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眼泪膜破裂时间无性别差异,无眼别差异(P>0.05)。结论:不良用眼习惯、屈光不正与斜视、不良饮食与卫生习惯、眼表炎症、干眼症、多发性抽动症等是儿童瞬目异常的常见病因,临床可将泪膜破裂时间作为检测儿童瞬目异常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干损伤患瞬目反射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53例确诊的脑干损伤患进行了瞬目反射检查,并与60例正常志愿(正常组)的瞬目反射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患组瞬目反射R1、R2及R2’的异常率高达94.3%。结论提示瞬目反射对脑干损伤有很高的特异性。在法医学鉴定中有可能成为脑干损伤影像学诊断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刘梅  李真  孙先桃 《中外医疗》2011,30(29):85-85
目的分析儿童瞬目异常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关系。方法郑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门诊186例瞬目异常的儿童患者,在暗室,室内温度21℃,相对湿度82%的环境下,给患几结膜囊内滴入5uL的0.25%荧光素钠,令患儿瞬目4~6次后坐到裂隙灯显微镜前,检查者在宽的钴蓝光带下观察。用秒表记录分开患儿眼睑到出现第1个黑线或黑斑的时间,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168例单纯异常瞬目的儿童泪膜破裂时间短于10s的42例,占25%。42例患儿中,泪膜破裂时间在4~7s的为36例,占85.7%17~9s的为6倒,占14.3%:没有短于4s的病例。42例患儿均口服五维赖氨酸颗粒,眼局部给予人工泪液等综合治疗,1周后复查,异常瞬目患儿治愈18列,其余均明显好转。结论泪膜破裂时间〈10s会导致儿童异常瞬目,儿童异常瞬目是儿童干眼的临床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异常瞬目征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门诊就诊的536例异常瞬目征儿童, 详细询问生活习惯及病史,作眼部相关检查,寻找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结果 536例异常瞬目征儿童中,男389例(72.57%),女147例(27.43%);有长时间注视视频终端者196例;偏食患儿160例;屈光不正72...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儿童频繁瞬目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频繁瞬目在小儿眼科中并不少见,我们用益气聪明汤联合艾唯多滴眼液治疗无视功能异常、无眼部疾患的儿童频繁瞬目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3月~2006年3月我院眼科门诊收治频繁瞬目患儿112例(每5 s以内瞬目1次作为频繁瞬目)[1],其中男孩68例,女孩44例,年龄3岁~10岁,平均6.5岁.起病时间3天~3个月.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双眼单纯瞬目次数增多,无双眼屈光不正,无眼部疾患,无颜面和全身其他部位的痉挛或抽搐,无身体异常,无智力障碍,无类似疾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异常瞬目征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 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536例异常瞬目征儿童, 详细询问生活习惯及病史,作眼部相关检查,寻找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结果 536例异常瞬目征儿童中,男389例(72.57%),女147例(27.43%);有长时间注视视频终端者196例;偏食患儿160例;屈光不正72例;眼表疾患52例;心理因素者40例;伴有神经系统疾患16例。长时间注视视频终端和偏食与其他4种因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 结论 异常瞬目征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长时间注视电脑、电视及偏食关系较为密切,采用综合措施可以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心理护理促进异常瞬目征的儿童早日康复。方法 对60例儿童异常瞬目征进行心理护理(包括解释、教育、分析、指导等),观察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心理护理后异常瞬目征儿童均获早日康复。结论 心理护理是儿童瞬目征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多瞬症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186例儿童多瞬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因素作了检查,部分病例完成随访。结果:186例频繁瞬目儿童中各类屈光不正120例,其中57例视力基本正常,84例主诉有长时间屏幕注视史,仔细检查后发现7例单眼屈光不正。有眼表疾病的40例,其中包括沙眼、慢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结膜结石等结膜疾病共24例,内翻倒睫、睑痉挛、麦粒肿、霰粒肿、睑缘炎等眼睑疾病13例,浅层点状角膜炎3例。另外发现6例与神经系统疾患有关。其他原因20例。结论:多种眼疾可导致瞬目增多,其中屈光异常和眼表疾病是小儿异常瞬目症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
儿童异常瞬目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眼病之一,目前病因不确切,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来门诊中“频繁眨眼”为主诉的患儿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异常瞬目症是指没有明显眼病却带有间歇性频繁眨眼动作的病症,其高发群主要集中在儿童。本文对儿童异常瞬目症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以及国内外对该疾病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眼科门诊在2014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诊的3248例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患儿详细询问主诉、伴随症状、生活习惯尤其是有无偏食、睡眠情况、观看视频情况以及精神心理状态等。常规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位、屈光间质、眼底、眼表、眼压、泪膜破裂时间(BUT),血微量元素检测,并进行病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3248例异常瞬目综合征儿童中,每天观看1小时以上视频2034例(62.62%);眼表疾病976例(30.05%);各类屈光不正1072例(33.00%),小儿抽动症302例(9.30%),偏食2137例(65.79%),睡眠差289例(8.90%),自卑胆怯128例(3.94%)。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显著减少者2598例(79.99%)。有眼表炎症者给予药物治疗,无眼表炎症者给予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屈光异常者矫正屈光不正。有小儿抽动症者内科协助治疗。异常瞬目时间超过2周,加用静灵口服液。3248例异常瞬目综合征患儿经2-6周的治疗,2897例(89.19%)治愈,315例(9.70%)好转,36例(1.11%)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8.89%。结论视频终端综合征、眼表疾病、小儿抽动症、屈光不正、心理因素和偏食等是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的病因,其中主要病因为视频终端综合征与眼表疾病。对于本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取得确切疗效,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与瞬目反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方法 对35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进行瞬目反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并对3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瞬目反射检测.结果 患者组潜伏期指标左侧R2(34.97±7.93)ms、右侧R2(34.55±7.78)ms、左侧R2'(34.59±8.26)ms、右侧R2'(34.68±7.68)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瞬目反射、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其中瞬目反射左右侧R2、右侧R2'与P300N2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66、-0.4242和-0.5121.病程、HAMD评分与瞬目反射各项指标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存在瞬目反射的异常,提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脑干功能障碍,并影响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儿童异常瞬目症86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从病因着手治疗小儿异常瞬目症的效果。方法:临床总结86例异常瞬目症儿童,通过检查按病因可分门别类进行治疗及纠正。结果:屈光不正61例验光配镜后异常瞬目症逐渐消失达96%;眼部刺激征患19例,通过局部对症治疗,解除刺激,异常瞬目症逐渐消失达100%。结论:小儿异常瞬目征大多有原发病因,通过细致认真的临床检查、分类发现病因各异,不一定都是“坏习惯”。及早诊治及发现儿童眼部的问题可从根本上防止眼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532例瞬目综合症儿童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眼表疾病、屈光状态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 单纯眼部疾病引起瞬目综合症206(38.7%),眼部疾病加抽动障碍共289(54.3%),抽动障碍37例(6.9%).针对病因治疗.结论 出现瞬目综合症患儿检查眼部疾病同时应考虑到神经精神疾病,通过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频繁瞬目在小儿眼科很常见,为了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我们抽取了门诊68例频繁瞬目患儿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病例] 王某,男,8个月。1周前家人发现患儿左眼红,于内眦部眼球上长出一肿包,无分泌物,瞬目反应增多,闭睑时见不到此肿包,不影响患儿日常活动,未经治疗。患儿为足月正常产第一胎,其母娠娠期间一切均正常,其父母均为农民,无便节片虫史,但有食生菜史。体格检查:发育营养正常。全身无异常发现。眼部检查,左眼内眦部球结膜内直肌止端处有一黄豆粒大小之囊样肿物,结膜菲薄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对面神经炎早期诊断和病变范围评估的价值。【方法】对60例面神经炎患者在发病1~7 d内进行瞬目反射检查并与神经电图检查作对照。【结果】瞬目反射异常率为100%(60/60),神经电图异常率为46.6%(2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瞬目反射提示单纯面神经损害68.3%(41/60),面神经、脑干和三叉神经联合损害19例。【结论】瞬目反射是面神经炎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对评估病变范围有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在Bell麻痹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早期(1周内)Bell麻痹患者进行瞬目反射和面神经传导检测,并根据瞬目反射异常类型分为两组,未引出R1、R2和R2'波的患者为完全传导阻滞组(A组,30例),引出R1、R2和R2'波的患者为不完全传出型异常组(B组,28例)。经3个月相同系统治疗后,按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临床评估。结果 58例患者均出现瞬目反射传出型异常,异常率100%;面神经传导检测异常23例,异常率39.7%。两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比较,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A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瞬目反射检测对Bell麻痹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初步评估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龄前儿童频繁瞬目是眼科门诊常见的症状之一。为了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我们对就诊的98例频繁瞬目的患儿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4年7月~2004年7月我科门诊频繁瞬目患儿98例,男67例,女31例。年龄3岁~10岁,平均4岁9个月。起病时间1周~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