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该院58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①在M-H琼脂平板中分别加入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外排泵抑制剂,形成改良K-B法,进行药敏试验;②用改良三相水解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③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属酶基因(IMP、VIM)以及外膜膜孔蛋白基因(OprD2).结果 58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中,53株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合并持续高产AmpC酶,其中15株伴有外膜膜孔蛋白OprD2缺失,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5株既不过度表达主动外排系统又不产β内酰胺酶细菌中,有1株OprD2基因缺失;未检出产金属酶菌株.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主动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并伴有持续高产AmpC酶,其中16株菌株伴有外膜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方法收集该院58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①在M-H琼脂平板中分别加入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外排泵抑制剂,形成改良K-B法,进行药敏试验;②用改良三相水解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③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属酶基因(IMP、VIM)以及外膜膜孔蛋白基因(OprD2)。结果58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中,53株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合并持续高产AmpC酶,其中15株伴有外膜膜孔蛋白OprD2缺失,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5株既不过度表达主动外排系统又不产β内酰胺酶细菌中,有1株OprD2基因缺失;未检出产金属酶菌株。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主动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并伴有持续高产AmpC酶,其中16株菌株伴有外膜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  相似文献   

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β-内酰胺酶及OprD2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39株下呼吸道分离MDRP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β-内酰胺酶、OprD2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39株MDRPA中OXA-10阳性7株(18%),VIM-2阳性2株(5%),34株OprD2基因缺失(87%).结论 携带0XA-10、VIM-2及OprD2基因缺失是导致MDRP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基因分布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情况,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4-2016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1 887株,VITEK-MS质谱仪进行菌株鉴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测定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筛选金属酶表型阳性的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酶(metallo-β-1actamase,MBL)相关基因(IMP、VIM、SPM、GIM、SIM、NDM)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情况.结果 3年中铜绿假单胞菌每年的分离数量分别为756株(9.4%)、579株(9.5%)和552株(10.7%),主要来自ICU病房和呼吸内科病房,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2014-2016年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其耐药率分别从2014年的11.3%、13.2%下降至2016年的7.8%、9.0%,对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耐药率从2014年的10.7%、9.2%上升至2016年的23.5%、11.6%.从基因型分布情况来看,269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MBL基因阳性51株(18.9%),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158株(58.7%);51株产酶菌株中VIM型阳性29株,SPM型阳性22株,未检测出其他基因型.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产MBL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取69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经K-B法检测耐药性;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的金属酶IMP、VIM基因和外膜蛋白 OprD2基因等3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了枪测与分析;结果:69株IRPA均为多重耐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检出金属酶IMP和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的分别有2株(2/69,2.9%)和4株(4/69,5.8%),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检测为缺失的有46株(46/69,66.7%).结论:IRPA耐药情况严重.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缺失突变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遗传学机制。方法:建立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编码IMP型金属酶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的PCR法,探讨临床分离的16株纸片协同法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产金属酶和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与亚胺培南耐药的关系。结果:16株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IMP基因扩增7株呈阳性,9株阴性;OprD2基因扩增11株呈阴性,5株呈阳性;11株菌既产金属酶,又存在外膜蛋白OprD2基因突变。结论:产金属酶和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并可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7.
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现象越来越来严重,其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耐药机理:①主动外排系统;②外膜通透性的降低,即外膜蛋白OprD2的表达降低或缺失;③金属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④AmpC酶的超水平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情况、耐药现状以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的缺失与亚胺培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2013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到的949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通过设计引物,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oprD2基因。结果共949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前两位的科室是神经外科和ICU病房,分别占25.40%和22.76%;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中,最敏感的是阿米卡星(85.88%),其次是氨曲南(85.25%),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他啶(37.09%),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有312株,即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分离率为32.88%(312/949);2012年6-12月筛选的81株IRPA中,有42株oprD2基因缺失,缺失率为51.85%。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严重,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缺失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分布情况,并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VITEK 2 Compact高级专家系统判定2011年1~9月分离的89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用PCR检测2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13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89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药物的耐药表型有9种,连续分离的2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表型有4种,主要表型均为高水平耐药+碳青霉烯酶(不渗透性),分别占47%和48%。检出阳性的8种耐药基因包括bla OXA-10、bla DHA、bla SHV、blaCARB、bla GIM、bla GES、bla TEM,阳性率分别为4%、4%、20%、12%、8%、8%、16%,另bla oprD2基因缺失率为60%,未检出bla IMP、bla VIM、bla PER、bla VEB和bla SPM。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携带bla OXA-10、bla DHA、bla SHV、bla CARB、bla GIM、bla GES、bla TEM基因以及膜孔蛋白基因oprD2基因缺失有关,这也是本地区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物的诱导和选择性压力下,其耐药突变株的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喹喏酮类耐药基因、整合子基因.然后分别用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以上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诱导和选择,传代1周后,重新测定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对耐药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分析研究.结果 4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物选择和诱导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染色体型AmpC 90.0%、β-内酰胺酶TEM 45.0%、耐消毒剂及磺胺类基因与β-内酰胺酶CARB均为30.0% 、AmpC β-内酰胺酶DHA7.5%、其他耐药基因检测均为阴性,OprD2缺失率37.5%;在抗菌药物选择与诱导之后,在所检测的耐药基因中只有TEM检出率变化较大,从45.0%增至55.0%,由染色体型AmpC基因突变产生的高产AmpC酶菌株由原来的25.0%增加到47.5%.其他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诱导和选择前相比无变化.结论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应用抗菌药物诱导和选择后主要是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改变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E)的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1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亚胺培南耐药的相关基因(TEM、OXA-10群、SHV、oprD2、IMP、CARB、blaDHA、VIM、PER、GES、VEB)。[结果]16株铜绿假单胞菌TEM阳性4株(25.00%)、OXA-10群阳性5株(31.25%)、SHV阳性5株(31.25%)、orpD2阳性16株(100%)、IMP阳性2株(12.50%)CARB阳性1株(6.30%)、blaDHA阳性1株(6.30%)、VIM阳性1株(6.30%)、PER阳性0株(0)、GES阳性1株(6.30%)、VEB阳性0株(0),且部分菌株携带3个以上的耐药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没有导致院内感染的流行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包括TEM、CTX-M-1群、DHA、SHV、oprD2、GES、OXA和VIM。结果 5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0%、8.0%和11.8%,其余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4.9%~100.0%。5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检出TEM、CTX-M-1群、SHV和oprD2等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阳性率分别为76.50%、37.3%、5.9%和31.4%。结论 ICU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严重,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以TEM为主。  相似文献   

13.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及分析碳青霉烯酶、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性;PCR检测碳青霉烯酶(OXA)、金属β-内酰胺酶(IMP和VIM)耐药基因,并对OX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均为10.9%;8株耐药菌中3株是IMP型,2株是VIM型,4株是OXA型,其中有1株菌含有OXA及IMP两种基因型。4例OXA型标本经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均为OXA-23亚型。结论:目前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OXA-23、IMP和VIM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8)产生情况、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5—2009年每年6-9月临床连续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共169株。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1、CTX—M-2、CTX—M-8、CTX—M-9、OXAⅠ、OXAⅡ、OXAⅢ、OXAⅣ和OXAⅤ)。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169株铜绿假单胞菌,经PCR方法检测,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阳性率为49.7%;169株PA中检出TEM、CTX—M-9、CTX—M-1、CTX—M-2、OXAⅠ、OXAⅣ、GES、OXAⅡ基因型各占32.0%,5.3%,4.7%,2.4%,1.8%,1.8%,1.2%,0.6%。在54株TEM阳性PA中,挑取同一病区不同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1株,利用PFGE分析其同源性,多呈现散发流行,仅三株具有同源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TEM为主,GES、CTX—M-1、CTX—M-2、CTX—M-9、OXAⅠ、OXAⅡ、OXAⅣ等基因都有检出,未检出PER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无同源性,呈散发流行趋势,个别病区存在轻微的克隆播散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2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检测,并通过特异性的PCR和DNA序列测定方法检测试验菌的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54.1%,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6.4%、39.3%,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很低,对三代头孢的敏感率均低于20%;2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7株扩增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占12.6%,包括TEM 16株,占7.4%,SHV 4株,占1.9%,CTX-M-1 4株,占1.9%,OXAⅡ3株,占1.4%,经测序分型分别为TEM-1型、SHV-1型、OXA-21型、CTX-M-15型和CTX-M-22型,未检测到VEB、GES、CTX-M-2、CTX-M-8、CTX-M-9、TLA、IBC、OXA-10、OXAⅠ、OXAⅢ、OXAⅣ、OXAⅤ等基因。129株扩增到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占60.0%,其中ADC阳性82株,占38.1%,DHA、EBC、ACC、CIT基因阳性株分别为35株(占16.3%)、8株(占3.7%)、3株(占1.4%)和1株(占0.5%),未检测到MOX、FOX、CARB基因;215株菌株中检出OXA-23阳性98株,占45.6%。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其携带TEM、ADC、DHA、OXA-23等多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基因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ESBLs表型筛选、确证试验采用K—B法,采用PCR方法对ESBLs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9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PCR引物扩增,TEM型引物扩增阳性79株,占87.8%;SHV型引物扩增阳性76株,占84.4%;CTX—M型引物扩增阳性90株,占100%;OXA型引物扩增阳性7株,占7.8%。而72株同时产TEM型、SHV型CTX—M型3种酶。结论在本院新生儿科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流行ESBLs的基因型主要是CTX—M型,且同时存在产3种酶,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高耐药洛菲不动杆菌分离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度耐药的洛菲不动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基因变异特征,分析基因变异对氨基酸序列及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从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标本中分离得到3株高度耐药的洛菲不动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PCR检测TEM、SHV、OXA、IMP、CTX-M耐药基因,并对耐药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定,比较不同菌株耐药基因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变异特征。结果:2株耐药基因为TEM型,SHV、OXA、IMP、CTX-M耐药基因均未检出,另1株5种耐药基因均未检出。2株TEM基因扩增序列分别长1012bp、1007bp,2株同源性为98.2%,在17个位点上存在碱基差异,TEM基因为832bp,编码277个氨基酸,两株间有8个氨基酸出现差异,差异主要位于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丝氨酸,这些氨基酸分别被组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取代。软件分析显示,2株TEM基因编码TE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分别为5.479、5.083。 结论:山东济南地区高度耐药洛菲不动杆菌ESBLs耐药基因可见TEM型,不同临床分离株耐药基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使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影响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某些特性,给耐药菌的检测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收集昆明地区4家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25株,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进行基因检测,靶基因为TEM、SHV、OXA、PER、VEB、GES、CTX-M-1共7种ESBLs基因,对检测的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对照GenBank确定基因类型.结果 125株PA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率,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昆明地区4家医院PA中ESBLs基因检出率均在90%以上,7种主要的ESBLs基因型(PER、VEB、GES、TEM、SHV、OXA、CTX-M)均有检出,其中TEM型检出率占76%.结论 昆明地区PA中ESBLs基因检出率高,基因型分布较广,TEM是其中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各医院应规范临床用药,并加强联合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分析耐药基因的发生与演化机制。方法提取50例住院患者大便的宏基因组DNA,应用多重PCR及核酸电泳的方法进行检测,统计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有26例存在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包括TEM、SHV、OXA-1、CTX-M-G1、CTX-M-G2、CTX-M-G9、CTX-M-G8/25、LAT/CMY基因等,而VEB、PER、GES、OXA-48、IMP、VIM和KPC基因均未检测到。另外,某些患者的宏基因组DNA样品中还检测到多个耐药基因共同存在。结论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存在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临床分离菌株中耐药基因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