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自然环境中的分布与生态特征,从该地区随机采集了芦苇,萍草,玉米秸,淤泥,垛下土等69份标本,用含放线菌酮的改良沙式葡萄工玉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出申克孢子丝菌及暗色真菌共27株(分离阳性率为39.13%)其中申克孢子丝菌8株(11.59%),外瓶霉属7株(10.14%),疣状瓶霉6株(8.20%),着色真菌3株(4.35%),链格孢3株(4.35%),在该地区自然环境中分离出的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与临床分离株在菌落外观与镜下形态结构基本一致。地区及地理环境不同暗色真菌分布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孢子丝菌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0份大连及10份长春地区临床疑诊孢子丝菌病的石蜡切片标本,采用改良的微波脱蜡、液氮研磨-CTAB破壁法提取DNA,以特异性引物S2-R2进行PCR扩增,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30份大连地区标本中22份见阳性PCR扩增产物(73.33%)。真菌培养阳性的22份标本中20份PCR出现阳性扩增产物(91%),真菌培养阴性的8份标本中2 份PCR出现阳性扩增产物。10份长春地区标本7份见阳性PCR扩增产物(70%)。结论 以S2-R2为引物的 PCR适用于孢子丝菌病石蜡切片中病原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报道通过对组织分子鉴定明确病原菌的孢子丝菌病3例。方法: 提取3例怀疑孢子丝菌病患者活检组织中的真菌DNA,进行ITS区扩增、测序和比对;病变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对脓液和组织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对培养阳性菌落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糖同化实验鉴定以及体外药敏检测。结果: 真菌镜检脓液见少量孢子、未见菌丝;病理检查提示感染性肉芽肿,抗酸染色及PAS染色均阴性;ITS区鉴定提示申克孢子丝菌;真菌培养、形态学及糖同化鉴定及calmodulin分子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其对特比萘芬高度敏感;口服特比奈芬250mg/d;舍他康唑乳膏外用,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 直接提取病变组织DNA 进行早期DNA测序能够能尽早明确致病菌种并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4.
儿童孢子丝菌病108例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春季黑龙江省肇东市某乡发生孢子丝菌病流行,先后共有400多人发病,现将其中108例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发病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发病年龄该乡共400余人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损部位取材真菌培养等确定为孢子丝菌病流行,系由于芦苇污染所致[1]。其中资料完整者314例,108例为14岁以下现病儿童,占发病人数的34.39%,年龄最小者仅7个月。其年龄分布情况见附表。附表108例儿童孢子丝菌病发病年龄分析例(%)性别男46例(42.6%),女62例(57.4%),男女之比为1:1.35。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77,…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7岁。右拇指、腕部及前臂结节伴瘙痒和疼痛3月。右前臂皮损组织病理示:化脓性肉芽肿性改变。真菌培养见申克孢子丝菌生长。诊断: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真菌培养确诊的56例儿童孢子丝菌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淋巴管型15例(26.78%),固定型41例(73.21%)。发病部位主要为面部(76.78%)。主要病理类型为混合细胞型肉芽肿(64.29%)。结论儿童孢子丝菌病并非少见,真菌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组织病理可提供诊断线索,斯皮仁诺口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申克孢子丝菌(SS)属于孢子丝菌属,为双相真菌,是孢子丝菌病的病原体,呈全球性分布,传播途径较多,极大危害人类的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于双相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至今没有统一标准。本文针对SS药敏试验方法和不同抗真菌药物对SS的体外敏感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8岁。采割芦苇划伤后四肢及面部出现多个红色结节,部分结节破溃、流脓。取脓汁真菌培养阳性,经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诊断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给予10%碘化钾、伊曲康唑治疗4周后破溃结节愈合,部分结节缩小。用药10周后,结节变平,真菌培养阴性。半年后随访仅留色沉及浅表瘢痕,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珠海市金湾区自然环境中申克孢子丝菌及致病性暗色真菌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及生态学。方法:分别于2006年4月、7月、10月、2007年1月四季从该区三灶、南水、平沙、红旗四地区自然环境中采集土壤、腐木、树皮、沼泽淤泥、枯枝等标本160份,用含放线菌酮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分离菌株,沙堡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传代培养,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颜色,显微镜下菌丝和孢子的生长形态等方法,鉴定申克孢子丝菌及暗色真菌。结果:分离出申克孢子丝菌24株(分离率为15%)。暗色真菌共89株(分离率为56%),其中外瓶霉属33株(21%),枝孢霉10株(6%),链格孢19株(12%),着色真菌13株(8%),疣状瓶霉6株(4%),待定8株(5%)。除此之外,还分离出镰刀菌、念珠菌、曲霉等多种条件致病菌。结论:在珠海金湾区自然环境中能够分离出申克孢子丝菌及暗色真菌。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4岁,农民.左上肢近手腕部外伤后出现豌豆大小的单一红色结节15d,后肿大、破溃,并在30 d内发展为多个成串状分布的结节.皮肤科检查:患者左上肢可见多个呈线性排列的紫红色结节,质硬;部分结节破溃,伴少许脓性分泌物.组织病理提示,感染灶呈混合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的化脓性肉芽肿炎症;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未见真菌孢子、菌丝及星状体.活检组织真菌培养阳性.根据培养物形态学分析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及钙调蛋白(CAL)编码区靶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诊该病例为狭义申克孢子丝菌致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给予患者10%碘化钾溶液10 ml/次每日3次口服;治疗2个月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后失访.本例报道提示联合应用表型鉴定和“ITS/CAL”靶位的基因分析能够准确将孢子丝菌复合体鉴定到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