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镜电切除病变组织,3例开放手术电灼膀胱病变部位并同时去除合并的相关诱因,术后3~7天均用丝裂霉素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5例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8次.结果:随访6~36个月,63例患者中55例电切术后配合丝裂霉素灌注痊愈52例,好转2例;3例开放手术痊愈2例,好转1例;5例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痊愈3例,好转1例,其他转归2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或电灼病变组织,需去除导致腺性膀胱炎的相关诱因,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可缓解或治愈腺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腺性膀胱炎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 腺性膀胱炎患者 6 5例 ,膀胱镜检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 39例、乳头瘤样 15例、慢性炎症 8例、无明显改变 3例。经尿道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 (4 0mg/次 )膀胱灌注 ,规律治疗 2年 ,方案为每周 1次共 8次 ,其后每月 1次共10次 ,第 2年每 3个月 1次。定期做膀胱镜检查 ,并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随访 7~ 72个月 ,平均2 9个月。 6 0例痊愈 ,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 ;4例复发 ;1例腺癌变。 结论 经尿道电切或电灼 ,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有助于膀胱上皮的组织学转归。  相似文献   

3.
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C致肾功能衰竭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腔内灌注丝裂霉素C(MMC)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因膀胱内灌注MMC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结果:2例患者均因膀胱挛缩,形成膀胱输尿管及肾反流,导致肾功能衰竭。结论:反流形成是发生肾功能衰竭的解剖学基础,丝裂霉素的吸收量增加及其毒副作用是肾功能衰竭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腺性膀胱炎32例。均以膀胱刺激症状、血尿为主要表现,经膀胱镜及病检证实。3例行部分膀胱切除术。32例均行膀胱灌注MMC20mg加生理盐水40ml治疗,每周1次,6次为1疗程。随访6个月~3年,疗效良好,未见复发和癌变。认为该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8岁。1年前因宫颈癌放射治疗痊愈。1个月前出现持续性肉眼血尿并有较多凝血块,伴有尿频、尿急和尿痛,尿量正常。入院时体检:极重度贫血貌,极度衰竭。妇科检查宫颈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2.8g/L,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尿DNA倍体分析及血T细胞亚群检查均正常,结核抗体阴性。  相似文献   

6.
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C致尿道狭窄四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告对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于手术治疗后以丝裂霉素C(MMC)行膀胱腔内化疗,直接经尿道灌药的10例病人中4例发生了尿道狭窄。讨论了MMC引起尿道狭窄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黎弘 《护理学杂志》2011,26(16):41-42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化学性膀胱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采用高压氧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化学性膀胱炎的患者,在给予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留置尿管护理的同时,特别行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的护理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以及给予治疗前后指导等措施。结果 16例均顺利接受高压氧及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且效果满意。结论加强高压氧配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的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化学性膀胱炎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6年3月—2009年2月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11例,采用经尿道电汽化联合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37~62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等离子电切术,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的5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无膀胱穿孔,术后无尿失禁、膀胱颈口狭窄等并发症。51例随访平均1.8年,48例治愈,好转3例,无复发,无癌变。结论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等离子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治疗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腺性膀胱炎微创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发病原肉,探讨治疗措施。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246例存在膀胱刺激症、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反复尿路感染的女性患者施行膀胱镜检查,5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性膀胱炎,占被检人数的21%,其中32例仔在尿道外口畸形(尿道处女膜融合症20例,尿道外口处女膜伞6例,尿道外口肉阜6例),尿道外口炎性狭窄16例,膀胱结石2例,膀胱内异物2例。行经尿道电切、电灼术,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12个月。结果52例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治愈43例,好转6例,复发3例(再次行经尿道电切、电灼术)。结论腺性膀胱炎是女性常见疾病,在充分解除梗阻因素的前提下,经尿道电切及电灼术,膀胱内药物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5例经膀胱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即时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结果随访118例,平均随访24(12-52)个月。82例治愈无复发,术后半年复查膀胱镜,见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12例治疗后6~21个月复发,1例3年内反复复发4次,行膀胱部分切除后治愈,无一例发生恶变。24例术后尿频、下腹痛症状仍然存在。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术后即刻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华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以血尿为主要表现,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本文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度、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总结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进展,以期为该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18例。结果:18例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中,16例随访6~40个月,治愈12例,明显好转4例。结论:分析讨论了本病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方法,并提出了电切的范围,电切深度及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重要性,认为该方法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化生性病变,1998年1月~2003年10月,我们收治腺性膀胱炎28例,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且有化生性改变。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普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提高,腺性膀胱炎病例有增多趋势。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控制困难,易于复发,且具有恶变的可能。因此,我们支持对腺性膀胱炎的患者进行膀胱灌注治疗,以控制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预防癌变,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膀胱灌注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回顾10年来在我科就诊的女性腺性膀胱炎3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按膀胱灌注药物不同分成三组.对它们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回顾了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393例患者无一例中途停止灌注治疗,治疗有效率达92%以上。结论膀胱灌注化疗对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疗效显著,而正确的膀胱灌注护理和患者依从性教育是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2岁.因"血尿伴尿痛2d"于2005年4月15日入院.患者2天前夜间性生活前误将避孕栓塞入尿道内,性生活后约10min,出现尿道口及下腹疼痛,解肉眼血尿,鲜红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对96例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为腺性膀胱炎病例,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灼术、电切术(TUR),术后辅以丝裂霉素或表阿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复查。结果随诊6~30月,其中86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好转,继续灌注后症状消失,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和病理活检,治疗首选经尿道病变膀胱黏膜电切、电灼加术后有效的膀胱灌注以及膀胱镜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9.
甲醛膀胱灌注治疗难治性出血性膀胱炎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Brown等首先应用甲醛溶液作膀胱灌注控制放射性膀胱炎引起的血尿 ,随后多数文献报道用此法控制血尿 ,效果明显 ,但同时也出现了极高的并发症。我们对 2例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应用甲醛作膀胱灌注 ,现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1   病例报告例 1 女 ,67岁。 8年前因宫颈癌放射治疗痊愈 ,2年后出现血尿 ,呈间断性 ,无发热 ,止血治疗有效 ,以后逐年加重。入院前呈持续性肉眼血尿 ,有时因较多血块有排尿堵塞感 ,尿量正常 ,无尿路刺激征。入院检查 :血红蛋白 80 g L ,血小板、出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血尿素氮及血肌酐…  相似文献   

20.
腺性膀胱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膀胱上皮良性病变。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的重视以及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技术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增加。腺性膀胱炎由VON LIMBERK于1887年首先报道,其本质是移行上皮增生和化生。腺性膀胱炎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尿路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