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就诊于宣武医院心脏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基线水平状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05 -2014.07就诊于宣武医院心脏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显示有粥样硬化斑块或者狭窄的患者为病例组,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基线水平[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以及记录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与欧美白种人人群之间的差异。结果:1、总共选取566例患者,病例组:497例(87.8%),对照组为:69例(12.2%)。 2、病例组:LDL-C 2.85±0.78mmol/L;TC 4.63±0.93mmol/L;TG 1.98±1.35mmol/L;HDL 1.29±0.30mmol/L对照组LDL:2.63±0.64mmol/L;TC:4.46±0.81mmol/L;TG:1.63±0.96mmol/L;HDL:1.38±0.35mmol/L;病例组LDL-C及TG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低于对照组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间T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人群的血脂基线相对较低,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对于中国人群降脂幅度、力度及目标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126例老年冠心病(CAD)患者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OSAS合并CAD组(62例)、无OSAS组(64例).所有患者常规清晨空腹卧位取静脉血测定测定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及血清(hs-CR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记录OSAS合并CAD组、无OSAS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CAD合并OSAS组TC、TG、LDL-C分别为(5.76+0.85)mmol/L、(3.37±0.97)mmol/L、(3.65±0.58)mmol/L,HDL-C为(1.06±0.20)mmol/L,无OSAS组TC、TG、LDL-C分别为(4.26±0.78)mmol/L、(1.72±0.54)mmol/L、(2.91±0.58)mmol/L,HDL-C为(1.13±0.14)mmol/L,CAD合并OSAS组TC、TG、LDL-C均高于无OSAS组(t值分别为2.959、3.556、2.165,P<0.05),HDL-C低于无OSAS组(t=2.545,P<0.05);OSAS合并CAD组患者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hs-CRP水平较无OSAS组明显增高(P<0.05);OSAS合并CAD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为51%,Gensini积分为(23.6±20.7)分,冠状动脉软斑块为(67.6+9.7)个,无OSAS组分别为30%,(18.9±19.4)分,(39.3±9.4)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9,2.048,19.001,P<0.05).结论 OSAS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AS、间隔至少6个月后再次行CAG的患者119例,根据AS的演变将患者分为AS进展组(A组,73例)和无AS进展组(B组,46例),比较2组的HDL-C水平,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首次CAG时,A组与B组HDL-C水平分别为(0.97±0.03)mmol/L和(1.08±0.04)mmol/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CAG时,2组HDL-C水平分别为(0.97±0.02)mmol/L和(1.10±0.05)mmol/L,A组仍显著低于B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次CAG时的HDL-C(OR 0.08,P=0.021)、LDL-C(OR 2.94,P=0.005)、超重或肥胖(OR 3.40,P=0.016)以及并发高血压(OR 3.33,P=0.023)与AS进展独立相关.结论:HDL-C水平降低是AS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降脂治疗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了解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退缩及其成分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至少有一支主要冠状动脉存在20%~50%狭窄(目测)的70名患者,利用Excel表格按1∶1比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35例)组和氟伐他汀(80mg/d,35例)组。通过血管内超声灰阶成像(C-IVUS)和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脱机分析软件分别测量降脂治疗12个月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管腔体积及成分的变化。结果 56例(80%)患者完成全部随访过程,阿托伐他汀组及氟伐他汀组各28例。经过12个月的降脂治疗,阿托伐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3.43±0.65)mmol/L降至(2.11±0.41)mmol/L(P0.001),下降(36.9±14.7)%;氟伐他汀组LDL-C由(3.36±0.69)mmol/L降至(2.75±0.85)mmol/L(P=0.002),下降(16.1±30.3)%,两组间LDL-C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阿托伐他汀组斑块体积由(351.0±152.2)mm3减至(314.4±112.9)mm3(P=0.001),下降(8.5±12.9)%;氟伐他汀组斑块体积由(294.6±87.6)mm3增至(308.4±91.5)mm3(P=0.001),增加(4.7±9.2)%,组间斑块体积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阿托伐他汀组斑块体积下降百分比与LDL-C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0.586,P=0.001)。坏死核心(NC)比例阿托伐他汀组由(13.8±3.9)%下降至(10.8±6.9)%(P=0.023),而氟伐他汀组由(12.7±3.4)%增至(15.0±7.8)%(P=0.111),组间NC比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阿托伐他汀20mg降脂治疗可显著缩小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体积,并可减少斑块坏死核心比例,斑块体积下降百分比与LDL-C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而氟伐他汀80mg不能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氨基末端前体脑钠尿肽(NT-proBNP)及其他相关因子的临床关系。方法将153例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A组(造影结果为正常冠状动脉)和B组(造影结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析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腹围、临床表现和各种生化因子包括总胆固醇、肌酐、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单核细胞计数及NT-proBNP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NT-proBNP250 ng/L,纤维蛋白原5 g/L,单核细胞计数0.50×109/L(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是NT-proBNP250 ng/L、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结论NT-proBNP250 ng/L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 94例老年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 单支组及多支组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 ,多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 (P<0 .0 5 )。斑块指数与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收缩压以及高血压病程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轻度胆固醇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LDL-C为2.6~3.6 mmol/L的5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65岁组(Ⅰ组,30例)和≤65岁组(Ⅱ组,27例)。每例患者选取一处狭窄50%~70%的斑块为靶病变。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靶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比较血管、管腔和斑块体积,并观察斑块钙化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患者12个月后LDL-C平均降至2.39 mmol/L和2.23 mmol/L,较基线下降32.1%和33.2%。两组患者血管、管腔和斑块体积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12个月后,Ⅰ组血管、管腔和斑块体积无显著变化,Ⅱ组血管体积无变化;管腔体积由(68.8±14.4)mm3增加至(83.6±22.5)mm3(P<0.05),斑块体积由(80.1±18.6)mm3缩小至(69.9±21.7)mm3(P<0.05)。钙化斑块比例Ⅰ组明显高于Ⅱ组(56.7%vs25.9%,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阻止LDL-C轻度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 arginine,ADMA)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病人97例,经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参照Gensini积分系统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组为24例无动脉粥样硬化者;实验组为73例动脉粥样硬化者,根据Gensini积分的高低分为3个亚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方法测定血浆ADMA和L-精氨酸含量,比色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酸。结果实验组ADM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5±1.3)μg/L与(4.4±0.9)μg/L(P<0.01)],ADMA/L-精氨酸低于对照组[(1.6±0.6)与(1.8±0.4)(P<0.05)],而两组间L-精氨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亚组间分析显示随着Gensini积分的升高,血浆ADMA浓度上升。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浆ADMA浓度显著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不同血脂指标的控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的影响.方法 入选在我院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并于3个月后至1年内回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复查时间平均为7.4 ±2.2个月.未行介入治疗的其它冠状动脉若发生狭窄加重大于原来的25%以上定为粥样硬化病变加重.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者95例,无变化者307例.患者于入院即介入手术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均测定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用公式(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结果 复查时病变加重组和无变化组总胆固醇(4.62±1.14 mmol/L比4.26±1.0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1±0.93 mmol/L比2.25±0.75 mmol/L)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52±1.12mmoL/L比3.20±0.98 mmol/L),三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均与病变加重发生 相关.结论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目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未行介入治疗的其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无创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中的价值.方法 将101例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检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形成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冠心病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2.26±1.55)Vs(1.73±0.94) mmol/L,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1.65±0.54)vs(1.94±0.46) mmoL/L,P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率(71.1%)和斑块形成率(43.4%)增高,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甘油三酯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对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并且该无创技术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结合可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导管室的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05例,将其冠状动脉病变按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评定,将血尿酸及其他28项生理、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apoA/apoB)与Gensini积分之间行二变量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将血尿酸与Gensini积分之间作控制年龄、性别变量后的偏相关分析,再将Gensini积分与各危险因素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血尿酸、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餐后两小时血糖、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apo-B、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C/HDL-C、LDL-C/HDL-C与Gensini积分存在正相关关系,HDL-C、apoA/apoB与Gensini积分存在负相关关系.在控制年龄、性别变量后血尿酸仍与Gensini积分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吸烟指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血尿酸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为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9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组和多支组内膜一中膜厚度,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P均<0.05),斑块指数与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收缩压以及高血压病程及程度密切相关,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13.
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34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87例)对照组(59例)。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C)浓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评分标准,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观察2组病例总胆红素(TBIL)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TBIL浓度冠心病组(7.6±3.2)μmol/L比对照组(12.1±3.2)μmol/L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TC、LDL-C浓度冠心病组(5.79±1.53)mmol/L、(5.34±1.48)mmol/L较对照组(3.82±1.15)mmol/L、(2.27±0.69)mmol/L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HDL-C浓度冠心病组(1.11±0.57)mmol/L较对照组(1.46±0.23)mmol/L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TBIL与LDL-C、T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冠状动脉狭窄指数与TBIL、LDL-C、HDL-C有相关关系;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DL-C及TBIL与冠状动脉狭窄指数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TBIL水平降低;冠心病患者TBIL与TC及LDL-C有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TBIL及HDL-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3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依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将入组患者分为4组:LDL-C≥4.16 mmol/L患者30例,给予辛伐他汀40 mg/d干预治疗(40 mg组);3.64 mmol/L≤LDL-C4.16mmol/L患者35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干预治疗(20 mg组);2.6 mmol/L≤LDL-C3.64 mmol/L患者37例,给予辛伐他汀10 mg/d干预治疗(10 mg组),LDL-C2.6 mmol/L患者31例,不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受试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MD),应用硝酸酶还原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常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结果治疗前,辛伐他汀干预组(10 mg组、20 mg组、40 mg组)患者血清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辛伐他汀干预组(10mg组、20 mg组、40 mg组)患者NO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O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辛伐他汀干预组(10 mg组、20 mg组、40 mg组)患者肱动脉内径基础值、FMD及NM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辛伐他汀干预组(10 mg组、20 mg组、40 mg组)患者肱动脉内径基础值、NM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M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也呈明显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D水平与与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血脂水平无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轻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斑块逆转作用。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2例冠状动脉CT显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20 mg组22例,阿托伐他汀40 mg组20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前已完成冠脉CT血管造影(CTA),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靶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冠状动脉CT与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相符合者入选。每位患者选取1处狭窄30%~60%的病变为靶病变进入观察,于术后6~12个月后行冠状动脉CTA评价,比较治疗前后冠状动脉靶病变的斑块面积。结果阿托伐他汀20 mg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3.44±0.42)mmol/L降至(2.31±0.19)mmol/L,总胆固醇(TC)由(5.89±1.48)mmol/L降至(3.37±0.21)mmol/L;阿托伐他汀40 mg组LDL-C由(3.52±0.43)mmol/L降至(1.83±0.17)mmol/L,TC由(5.99±1.28)mmol/L降至(3.17±0.10)mmol/L。斑块面积在入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脂治疗后阿托伐他汀20 mg组斑块面积由(13.16±4.79)mm2减少至(12.28±2.36)mm2(P=0.37);阿托伐他汀40 mg组斑块面积由(13.81±4.52)mm2减少至(9.93±2.28)mm2(P0.01)。结论 40 mg/d阿托伐他汀可以使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斑块面积减少,可以阻止冠状动脉斑块的进展,效果好于20 mg/d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34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287例)对照组(59例).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L-C)浓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评分标准,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观察2组病例总胆红素(TBIL)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TBIL浓度冠心病组(7.6±3.2)μmol/L比对照组(12.1±3.2)μmol/L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TC、LDL-C浓度冠心病组(5.79±1.53)mmol/L、(5.34±1.48)mmol/L较对照组(3.82±1.15)mmoL/L、(2.27±0.69)mmol/L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HDL-C浓度冠心病组(1.11±0.57)mmol/L较对照组(1.46±0.23)mmol/L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TBIL与LDL-C、T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冠状动脉狭窄指数与TBIL、LDL-C、HDL-C有相关关系;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DL-C及TBIL与冠状动脉狭窄指数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TBIL水平降低;冠心病患者TBIL与TC及LDL-C有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TBIL及HDL-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轻度胆固醇升高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4月至2007年4月住院的78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他汀组)40例;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组(非他汀组)38例.入组时,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6~3.6 mmol/L.每例患者选取1处狭窄为50%~70%的病变为靶病变.入组时和12个月后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靶病变以及参考段的血管内超声(IVUS),比较治疗前后斑块体积、管腔体积、血管体积和冠状动脉的重构指数(RI).结果 他汀组12个月后,平均LDL-C由(3.52±0.56)mmol/L降至(2.41±0.33)mmol/L(P<0.05),较入组时下降31.5%;非他汀组平均LDL-C较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0.49)mmol/L比(3.55±0.70)mmol/L,P>0.05].血管体积、管腔体积和斑块体积在入组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入组时比较,12个月后非他汀组斑块体积显著增加19.7%[(76.1±13.0)mm3比(95.0 ±21.9)mm3,P<0.05],血管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腔体积由(65.0±10.9)mm3减少至(45.4±6.6)mm3,P<0.05.他汀组的斑块体积增加10.1%[(79.5±15.2)mm3比(87.5±17.9)mm3,P<0.05]、血管体积增加7.0%[(148.2±40.9)mm3比(158.5 ±53.1)mm3,P>0.05]、管腔体积无明显变化.非他汀组治疗前后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3±0.08比0.92±0.09,P>0.05),而在他汀组RI由0.91±0.08增加至0.95±0.10(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以延缓LDL-C轻度升高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进展,且可使病变部位血管体积增大、负性重构减轻,甚至可以使部分冠状动脉重构类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甘薯的抗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观察甘薯糖蛋白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将 4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 (饲以普通饲料 )、高脂组 (饲以胆固醇饲料 )、低剂量甘薯糖蛋白 (简称低剂量 )组 [饲以胆固醇饲料 +糖蛋白 0 .0 6g/ (kg·d) ]和高剂量甘薯糖蛋白 (简称高剂量 )组 [饲以胆固醇饲料 +糖蛋白 0 .1g/ (kg·d) ]。在实验开始时和 12周时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第 12周末处死动物 ,行主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 ,实验前各组血清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 12周 ,高脂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丙二醛含量均高于或明显高于正常组 (正常组、高脂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胆固醇分别为 1.2 7± 0 .73、2 0 .2 6± 0 .13、15 .2 7± 0 .83和 11.2 8± 1.6 2mmol/L ;甘油三酯分别为 0 .85± 0 .18、1.85± 0 .35、1.71± 0 .2 8和 1.5 1± 0 .11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 0 .5 0± 0 .0 7、18.99± 2 .6 5、14 .2 7± 3.0 4和 12 .13± 3.5 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 0 .5 4± 0 .11、0 .75± 0 .10、0 .81± 0 .0 6和 0 .94± 0 .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在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体内的水平差别以及FGF2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来评估FGF21与冠心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冠心病患者体内FGF21与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CETP)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来推测FGF21是否通过影响CETP的含量而影响HDL-C的含量。方法 选取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14例,冠心病组(122例),非冠心病组(92例),收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BMI)、是否有糖尿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计算出各患者的Genisini评分,测出血清FGF21和CETP浓度水平,将收集到的上述各患者的数据统计分析 FGF21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冠心病患者中FGF21与血清中的CET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冠心病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HDL-C水平则低于对照组, TC(3.83±1.31mmol/L、3.16±1.73mmol/L)、TG(3.64±3.23mmol/L、2.22±1.86mmol/L)、LDL-C(3.79±1.05mmol/L、2.98±1.11mmol/L);而冠心病组患者的HDL-C水平则低于对照组患者组,HDL-C(0.80±0.24mmol/L、1.03±0.34m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间比较发现,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FGF21水平和CETP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其中FGF21(588.46±147.51pg/ml、449.25±145.18pg/ml)、CETP(73.45±15.73ng/ml、63.50±11.5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在矫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等因素后以有无冠心病作为应变量,HDL-C、LDL-C、FGF21、CETP作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GF21、CETP、LDL-C浓度升高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C升高为冠心病的保护因素,FGF21浓度与冠心病的ROC曲线显示,FGF21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预测价值,最佳临界值为592.143 pg/ml;④冠心病组内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TC、TG、LDL-C等因素后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血清FGF21水平与CETP水平及HDL-C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HDL与FGF21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P<0.05);而CETP水平则与FGF21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P<0.05);⑤在冠心病组内比较,根据Geni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与FGF21浓度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GF21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FGF21浓度升高可能加重冠心病发生发展,推测FGF21浓度升高可能通过增加CETP从而影响HDL-C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轻度胆固醇升高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49例LDL-C 3.6~2.6 mmol/L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他汀组23例;非他汀组26例.每位患者选取1处狭窄50%~70%的病变为靶病变.入院时和12个月后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靶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比较治疗前后斑块体积、管腔体积和血管体积.结果:他汀组12个月后,LDL-C由(3.44±0.42)mmol/L降至(2.31±0.19)mmol/L,较入院时下降32.8%;非他汀组12个月后较入院时基本无变化.血管体积、管腔体积和斑块体积在入院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非他汀组斑块体积显著增加,由(82.1±14.5)mm3增加至(95.9±20.5)mm3(P<0.05);血管体积无明显变化;管腔体积缩小,由(55.1±7.8)mm3减少至(44.6±6.6)mm3(P<0.05).他汀组12个月后的斑块体积、血管体积和管腔体积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阻止LDL-C轻度升高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