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保护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每个行业息息相关.制药工业属于精细化工,是国家环保总局确定要重点治理的污染行业之一,特别是制药行业中的原料药生产,生产工序多,产生废物大,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同时,由于我国制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工艺落后等特点,使得环保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我国制药企业更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制药企业应对环保新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丁毅 《中国药事》2010,24(3):230-234
目的为制药企业应对环保新标准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分析我国制药工业的污染现状及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制药企业走出环境保护困境的具体路径。结果与结论"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大方向,制药企业除了关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外,必须高度关注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制药"。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13):1743-1746
目的:对我国制药企业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产生的效率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为其进行合理的决策、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国制药企业上市公司中符合条件的94家企业为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消费者、股东、债权人、雇员、政府和社会公益6个方面来研究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投入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在被调查的94家制药企业中,各年度分别只有26、22、31家企业的综合效率为1,即为DEA有效企业,其社会责任的投入与产出能够较好匹配,履行社会责任效率较高;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在DEA非有效的企业中,除个别企业外,规模收益均递增,表明这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其财务绩效;连续3年DEA有效的企业仅15家,各制药企业上市公司在不同年度社会责任效率呈现差异很大,各年度不同制药企业上市公司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制药企业总体社会责任的效率不高,履行情况参差不齐。各制药企业可根据分析结果对照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调整企业的规模、投入和产出,使之能够达到较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算我国制药企业研发效率。方法: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考察对研发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市场结构、企业规模、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以及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等。结果与结论:影响我国制药企业研发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国际市场的影响;国内市场结构的影响。在此研究之上,就如何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研发效率提出以下建议: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研发资源配置以及提升产业集聚度,同时还应该发挥政府政策应有的作用、完善制药企业制度与法规、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并学习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透彻地认识我国制药行业的收益水平和赢利能力。方法:基于2001~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将我国制药行业的收益水平与社会平均资产收益水平、其他行业收益水平以及与国际制药行业的收益水平进行横向对比。结果:2000~2005年6年间我国制药行业的收益水平低于社会平均资产收益水平,即我国制药行业赢利能力低于社会资产的平均赢利能力;2000~2004年我国制药行业的收益水平在39个行业中排名前10,而2005年我国制药行业的收益水平和赢利能力在39个行业中的排名大幅下滑,同时企业亏损面大幅扩大。结论: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产业环境很不乐观。  相似文献   

6.
简析GMP建设与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对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医药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制药工业在为人们健康服务的同时,却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和危害。相当多企业环保意识淡薄,重生产、轻治理,对排污状况熟视无睹,没有把环保视为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系统工程,把环保达标与企业增效对立起来,使得企业“三废”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7.
药品的质量是制药企业生产最重要的部分,对制药企业来说,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不再适用。随着我国制药企业生产治理规范的实施,在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制药企业质量控制基础较差,而且近几年发展过快,目前在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上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8.
蒋蓉  邵蓉 《中国药业》2010,19(2):1-2
目的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制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特殊性与途径。方法分析制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对我国制药企业提出若干建议。结果与结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制药企业树立企业形象的良机,企业可以从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保证药品质量、加强自律、参与公益活动等方面来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生化制药工业,是一支正在发展壮大的新兴工业,并被国家列为高科技领域。自1978年国务院确定该行业由商业部统一归口管理以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发展我国生化制药工业十分重视,投资改造老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装备,建立了一批基本符合GMP标准的新企业。目前拥有生化制药企业192个,职  相似文献   

10.
纵论GMP引领药品生产的观念更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缪德骅 《上海医药》2006,27(3):102-104
我国政府对制药企业实施强制性的GMP认证已经结束。截至2004年6月30日,有3101家制药企业如期通过GMP认证,约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61%。这是20余年来我国实施GMP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制药企业在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诚然,实施GMP并不是药品生产企业的大洗牌,  相似文献   

11.
陈玉文  孟令全  黄正正 《中国药事》2011,25(11):1068-1071
目的探索我国医药产业的集群发展之路。方法对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提出规范医药标准、加速研究成果商品化等四条我国政府正确引导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In a context of severe pharmaceutical pollution, “ecopharmacovigilance” (EPV) has been an area of novel interest. It aims to ensure that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pharmaceuticals in the environment are identified in a timely way, and managed appropriately. EPV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as a comprehensive and boundary science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governing th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ERA) of pharmaceuticals exist in these regions. A speedy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drug consumption, China should shoulder more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contribute to the worldwide EPV. Compared to the west, EPV in China is in its infancy. 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e of EPV-related practice in China and found that man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specialists to control the ever-worsening environmental pharmaceutical pollution problems, including consummating relat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revealing the occurrence and behavior of pharmaceutical residues i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ing new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their removal performance. Besides, we posed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appropriate EPV implementation that can be taken with China in future. These include, building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 system on EPV, defin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for EPV, continuing the clinical rational medication and the pharmaceutical take-back programs in China, popularizing the concept of EPV in China, and strengthening the policy-guided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s of EPV in pharmaceutical firms and academia.KEY WORDS: China, Ecopharmacovigilance, environment pharmaceutical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13.
孟庆才  徐爱军  彭翔 《中国药房》2008,19(19):1444-1445
目的:为克服和纠正医药产业转型期"政府失灵"现象,提高政府管制的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医药产业转型期政府失灵的表现、成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要解决由于权力寻租、政府机构低效率、价格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引起的政府失灵问题,从而保障我国医药行业的成功转型,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建立合理的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王广平  石晟怡 《中国药事》2018,32(5):575-584
目的:探索基于出口结构调整的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升级路径。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中国医药进出口结构现状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度,采用Panel Data (面板数据)模型,从出口结构的产品和区域两个维度,分析医药产业结构的调整路径。结论与结果:当前,中国医药出口产品结构、出口方式结构、出口区域结构发展不均衡;医药出口产品结构仍以传统粗放型方式为主;出口区域内部结构表现为以东部沿海地区和医药老工业基地为主。出口结构调整路径包括出口方式和区域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带动技术改造、药品质量提升、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等。  相似文献   

15.
中美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丽塔  汪楠  田玲 《中国药事》2009,23(1):18-22
目的 为完善我国医药产业创新体系,促进我国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在阐述了产业创新体系理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中关医药产业创新体系中发挥的不同作用,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大学和科研院所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医药产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品产业管制制度及其演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天  丁德海 《中国药事》2004,18(7):412-415
本文运用政府管制理论,对我国药品产业的管制制度及其演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围绕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促进药品产业健康发展的管制目标,针对中国药品产业管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进一步放松对药品产业的经济性管制,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等社会性管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夏蓉  沈莲君  马爱霞 《中国药事》2012,26(5):432-435,452
目的 为我国医师-行业关系(Physician-Industry Relations)的研究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概述医师-行业关系的国外研究经验,从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国家医师与药业之间接触的情况以及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成因,进而探讨行业管理的改进思路.结果 医师与药业通过医药代表进行广泛的接触,医药代表一方面传达医学信息,药业为医师客户提供各种支持,有利于患者利益与医学发展;另一方面,药业意图影响医师的处方行为以促销产品,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结论 政府或公立机构需要加强立法和管理,承担更多的医师教育和培训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郭冬梅  王英  赵静 《中国药房》2012,(9):781-783
目的:为明确我国医药产业今后发展的产业政策定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对医药产业集聚的必要性和对"火炬计划"中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现状的了解,分析我国医药产业集聚的特点,进而探索优化我国医药产业集聚的策略。结果与结论:我国医药产业集聚中存在一些不利于长远发展的因素,如集聚领域方面多集中在生物制药领域,集聚特色需进一步开发;集聚进程方面多处于构建成长阶段,集聚优势未凸显;集聚的区位因子方面多由政府政策引导规划,市场属性需进一步强化。需要从集聚前的区位选择机制、集聚中产业领域选择以及集聚后区域产业升级3个阶段进行针对性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国内外医药产业集群现象中的政府行为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依次从医药产业集群政府行为的相关概念、产业集群政府行为、医药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3个层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概括和评论。目前医药产业集群政府行为的相关研究中,国外学者研究对象主要是产业集群中政府角色和政府制定的集群政策,而国内学者则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和政府层次观点分析,并进行相关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Rising to the challenge of increased scrutiny of drug quality and safety,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manufacturing, and distribu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the global network and anticipating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domestic pharmaceutical market in the years to come, China, with sup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been making sweeping changes to improve its environment for pharmaceutical R&D.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academia are joining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industrial capacity, and human resources that will be needed. A brief summary of these changes is provided in this perspective article with a focus on government effort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se sweeping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