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GE)改善大鼠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Control组,8只)、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8只)、糖尿病心肌病组+栀子苷组(DCM+GE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应用次氯酸(HOCl)诱导H9C2损伤模型。干预12周后,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及Western blot检测法检测VPO1/ERK1/2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给予次氯酸刺激心肌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法检测ERK1/2、p-ERK1/2、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给予ERK1/2酶抑制剂U0126后,用Western blot检测法再次检测ERK1/2、p-ERK1/2、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DCM组出现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胶原含量明显增多,而DCM+GE组心肌损伤情况明显改善(P<0.05)。与Control组相比,DCM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及Bax/Bcl-2比值明显增加,而DCM+GE组心肌凋亡情况得到明显好转(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DCM组中VPO1、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DCM+GE组中VPO1、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得到了抑制(P<0.05)。进一步对H9C2细胞行HOCl干预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次氯酸组出现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增加,而加入ERK1/2酶抑制剂U0126后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下降(P<0.05)。结论:栀子苷通过抑制VPO1/ERK1/2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磷酸化Akt(p-Akt)和磷酸化ERK(p-ERK)在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并测量腹主动脉直径,计算直径扩张度;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腹主动脉组织中p-Akt和p-ERK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腹主动脉瘤组主动脉扩张度(3.689±0.443)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1.175±0.159)和正常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腹主动脉瘤组主动脉结构紊乱并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p-Akt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P<0.05);p-ERK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在腹主动脉瘤组中,p-Akt表达水平与主动脉扩张度呈正相关,p-ERK表达水平与主动脉扩张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TEN对体外培养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磷酸化通路研究。方法:体外培养GES-1细胞,构建针对PTEN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GES-1细胞系,干扰PTEN的表达,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慢病毒阴性对照组和干扰PTEN实验组;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其感染效率;CCK8测定GES-1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周期和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ES-1的PTEN、Akt、ERK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ES-1的Akt和磷酸化Akt(p-Akt),ERK1/2及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结果:干扰PTEN的慢病毒成功感染GES-1,降低了PTEN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TEN表达降低后使G0/G1期的细胞比率减低,而G2/M和S期细胞比率增高,同时凋亡细胞减少,促进GES-1的增殖而抑制其凋亡。p-Akt和p-ERK1/2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对GES-1的Akt和ERK的mRNA及总蛋白表达没有影响(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可以通过促进Akt和ERK的磷酸化,调节GES-1细胞下游的相关凋亡和信号通路,进而调节GES-1的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4.
伍智江  符兆胤  郑君慧  谢露  陈蒙华 《天津医药》2019,47(12):1215-1219
目的 探索PD98059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后大鼠脑组织炎症因子及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 响。方法 在24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仅进行麻醉和血管分离而不诱导CA(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16 只大鼠麻醉后使用经食管电刺激诱导CA,自诱导起6 min后进行常规CPR。恢复自主循环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成2组,分别注射PD98059(0.3 mg/kg,PD组,n=8)或者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S组,n=8)。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 能缺失评分(ND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皮质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p-ERK)表达及酸性胶质纤维蛋白 (GFAP)表达水平;采用GFAP免疫组化染色计算脑组织切片中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并观察其细胞形态及活性;ELISA 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与Sham组对比,NS组NDS 评分明显降低,GFAP表达水平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数及活性减少,p-ERK/ERK比值明显升高,GFAP表达量明显降 低,IL-6、IL-1β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与NS组对比,PD组NDS评分明显提高,GFAP表达水平升高,星形胶质细胞 数增加,p-ERK/ERK比值明显降低,IL-6、IL-1β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PD98059可下调CA/CPR 后脑组织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并恢复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活性。  相似文献   

5.
孙萍  吴颖  石岩 《江西医药》2014,(3):211-213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磷酸化的ERK1/2(p-ERK1/2)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肺组织炎性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10只。 HE染色,半定量评定大鼠肺组织炎症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ERK1/2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大鼠肺组织炎性评分及p-ERK1/2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K1/2主要表达于气道周围,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779,P<0.01)。结论哮喘大鼠的肺组织 p-ERK1/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p-ERK1/2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且与肺部炎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枇杷叶三萜酸(Triterpene acids of loquat,TAL)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胶原合成及ERK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Ⅰ),MTT比色法测定TAL对HFL-Ⅰ细胞的增殖抑制率。RT-PCR检测每组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Ⅰ)、Ⅲ型胶原(CⅢ)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ERK1/2和ERK1/2表达水平。结果 TAL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FL-Ⅰ细胞的增殖(P<0.05),并能够降低CⅠ、CⅢ、α-SMA、CTGF的过度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L能降低TGF-β1刺激组p-ERK1/2的表达,而对ERK1/2的表达没有差异。结论 TAL能抑制HFL-Ⅰ的增殖,同时也能使活化后HFL-Ⅰ中的α-SMA生成减少,CTGF、胶原和p-ERK1/2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7.
伊万萍  马德寿 《天津医药》2022,50(7):698-706
目的 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通过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介导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增强乳腺癌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依次增加DDP浓度间歇作用的方法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DDP耐药细胞;将MDA-MB-231/DDP、MCF-7/DDP细胞分为control组、HIFU组、HIFU+二甲基亚砜(DMSO)组、HIFU+漆黄素(fisetin)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RIF蛋白、耐药相关蛋白及ERK通路蛋白表达;体内成瘤实验检测肿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的表达。结果 与亲本MDA-MB-231及MCF-7细胞相比,在相同浓度DDP处理下MDA-MB-231/DDP及MCF-7/DDP细胞活力更高,且半数抑制浓度(IC50)显著增加(P<0.05),成功建立了稳定的DPP耐药细胞系;与control组相比,HIFU组MDA-MB-231/DDP及MCF-7/DDP细胞IC50、OD450值、克隆细胞数、S期细胞百分比、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TRIF、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基因1(MDR1)、p-ERK1/2/ERK1/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Bcl-2关联X蛋白(Bax)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HIFU组相比,HIFU+fisetin组细胞IC50、OD450值、克隆细胞数、S期细胞百分比、Bcl-2、TRIF、p-gp、MDR1、p-ERK1/2/ERK1/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HIFU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TRIF及p-ERK1/2/ERK1/2表达水平、Ki-67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IFU组相比,HIFU+fisetin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TRIF及p-ERK1/2/ERK1/2表达水平、Ki-67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HIFU通过抑制TRIF表达来抑制其介导的ERK通路,从而增强乳腺癌DDP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具有明确病理分级的胶质瘤标本48例,WHO I~Ⅱ级15例,Ⅲ级21例,Ⅳ级12例;另取8例正常脑组织作正常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水平.结果 在胶质瘤组织中,ERK1/2和p-ERK1/2表达均增高,且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在Ⅲ、Ⅳ级胶质瘤中,ERK1/2和p-ERK1/2表达水平显著强于I、Ⅱ级胶质瘤.结论 ERK1/2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邹琳  张昕  李丽 《天津医药》2022,50(10):1037-1042
目的 探讨吡非尼酮通过调控miRNA-425-5p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通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模型组、吡非尼酮组(吡非尼酮0.3 g/kg灌胃)。造模4周后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评价各组大鼠心脏功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α2)、Ⅲ型胶原蛋白α1(COL3α1)的水平;采用Masson染色法评价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使用Image-Pro Plus 6.0分析各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TGF-β1和miRNA-425-5p表达水平。同时在体外分离、培养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任何物质)、miRNA-425-5p mimic组(加入转染miRNA-425-5p mimic)、吡非尼酮组(加入1.5 g/L的吡非尼酮)。采用qPCR检测各组miRNA-425-5p和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降低(P<0.05);Masson染色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纤维化加重;炎性因子IL-6、COL3α1、COL1α2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升高,miRNA-425-5p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吡非尼酮组与模型组相比,LVEDd、LVESd缩小,LVEF、FS升高(P<0.05),Masson染色及定量分析结果示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血浆炎性因子IL-6、COL3α1、COL1α2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iRNA-425-5p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miRNA-425-5p mimic组与对照组相比,miRNA-425-5p表达水平升高,TGF-β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吡非尼酮组与对照组相比,miRNA-425-5p表达水平升高,TGF-β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吡非尼酮可通过调节miRNA-425-5p表达水平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丽丽  焦富英 《天津医药》2019,47(10):1040-1045
摘要:目的 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72只大 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 mg/kg尼莫地平)、低剂量TFB组(25 mg/kg)、中剂量TFB组(50 mg/kg)、 高剂量TFB组(100 mg/kg),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 学习和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组织BDNF和NGF含量均降低,IL-1β、 IL-6和TNF-α含量以及p-ERK1/2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第2天之后高剂量 TFB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降低(P<0.05),中、高剂量TFB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增 加,海马组织BDNF和NGF含量升高(P<0.05),IL-1β、IL-6和TNF-α含量以及p-ERK1/2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 水平均降低,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TFB组大鼠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FB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 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测定不同程度间歇低氧(IH)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水平的变化。 方法 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模式间歇低氧/再氧合(IH/ROX)细胞模型,将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分为5组,即3个不同程度IH组(5%O2,7.5%O2,10%O2,编号为IH-1,IH-2,IH-3)、持续低氧(10%O2,CH)组和正常氧对照(21%O2,IN)组。采用ELISA法测定脂肪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瘦素和脂联素的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脂肪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水平,Real-time-PCR测定脂肪细胞中HIF-1α,lut-1、TNF-α、IL-6、瘦素、脂联素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IH组和CH组TNF-α、IL-6和瘦素蛋白及其mRNA水平均高于IN组,IH-1组TNF-α、IL-6和瘦素蛋白及瘦素mRNA水平高于IH-2、IH-3组(均P<0.05);IH组和CH组脂联素蛋白及其mRNA水平均低于IN组,IH-1组低于IH-2、IH-3组(均P<0.05)。 结论 OSA模式IH与脂肪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的表达和释放有关,IH可能是脂肪细胞炎症反应的基础,参与OSA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莪术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腹腔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本药对EMS的治疗 机制。方法 取成年雌性SD大鼠,以自体移植法制备EM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莪术醇组(20 mg/kg),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4 周。末次给药后,大鼠麻醉,收集腹腔液,检 测其中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 和IL-6含量,假手术组大鼠取在位子宫,EMS大鼠取异位子宫内膜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以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内膜组织中TNF-α表达,Real-time PCR检测内膜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mRNA表达。结果 与 模型组相比,莪术醇组大鼠异位内膜萎缩,腹腔液中MCP-1、MIF、TNF-α、IL-1β、IL-6含量和内膜组织中TNF-α表 达、FGF-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莪术醇能够改善实验性大鼠EMS,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腹腔微环境中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董军  姜华  陈树涛 《天津医药》2014,42(11):1112-1113
【摘要】 目的 研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 等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 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 628 例, 同期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无狭窄的非冠心病患者 540 例为对照组, 记录患者的资料, 包括年龄、体质指数(BMI)、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 IL-6、IL-1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CHD 组 BMI、LDL-C、T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H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 CHD 组血清 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IL-10 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 血清 IL-6、TNF-α参与了 CHD 的发生。血清 IL-10有抑制炎症作用, 可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金乌健骨方含药血清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手术患者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原代滑膜细胞培养,并制备金乌健骨方兔含药血清,取3代对数生长期滑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冻干粉,采用ELISA法检测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情况。结果:兔血清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但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或P<0.05),金乌健骨方高剂量组(43 g·kg-1)对各炎性因子的降低最明显,对IL-17、IL-1β和TNF-α的降低作用优于雷公藤多苷组和强的松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方能够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ACE2 siRNA干预SD大鼠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后,探讨ACE2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Ⅱtype 1 receptor,ATlR)蛋白表达、ERK1/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1)用脂质体法将含有ACE2基因的质粒DNA及si-ACE2转染到各对应干预组VSMCs;(2)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ACE2、AT1R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ERK1/2、p-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对比空白对照组、GFP组、脂质体组,si-ACE2组、AngⅡ组ACE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AT1R蛋白表达和p-ERK1/2、p-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5);(2)分别对比AngⅡ组和AngⅡ+ACE2组,AngⅡ+si-ACE2组和AngⅡ+ACE2+si-ACE2相应的ACE2蛋白表达均降低,而AT1R蛋白表达、p-ERK1/2、p-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均增加(P<0.05)。结论ACE2 siRNA和AngⅡ均能抑制ACE2蛋白的表达,且两者对ACE2起协同抑制作用;ACE2蛋白表达的减少能上调AT1受体蛋白表达,同时提高其下游信号通路ERK1/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心室肌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心脏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1/2(ERK1/2)和p-ERK1/2的影响。方法:20只建模后24h存活的雄性Wistar心肌梗死(AMI)大鼠,随机分为AMI(A)组,辛伐他汀(S)组[20mg/(kg.d)],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C)组(n=6),手术方法同模型组,但不结扎冠状动脉。术后8周测定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处死后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weight index,LVWI);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组与AMI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截面直径、面积和左心室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W、LVW/BW和LVEDP显著降低(P〈0.01),±dp/dt/LVSP绝对值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与AMI组相比左心室非梗死区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和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非梗死区Ⅰ型、Ⅲ型胶原含量和心脏组织内ERK1/2磷酸化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16和0.983,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抑制AMI左心室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的产生以及缓解大鼠AMI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脏内ERK1/2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MAPK/Erk通路的影响。方法选雄性SD大鼠,贴壁法培养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并鉴定。以0,9 nmol.L-1紫杉醇分别干预,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磷酸化ERK1/2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磷酸化ERK1/2的表达,在9 nmol.L-1较0 nmol.L-1紫杉醇明显降低;9 nmol.L-1紫杉醇组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为0 nmol.L-1紫杉醇组的62%(P<0.05)。结论紫杉醇通过抑制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MAPK/ERK通路,能延缓冠脉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在未成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黄芪多糖组(40 mg·kg-1,APS组、p38MAPK阻断剂SB203580组(5 mg·kg-1,SB组),APS+SB203580组(APS 40 mg·kg-1+SB203580 5 mg·kg-1,APS+SB组) ,给药20 d后,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60 min后恢复血流再灌注120 min,经眼眶采血后处死大鼠。ELISA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测定外周血和心肌组织中TNF-α、NF-κB、p38MAPK及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在外周血和心肌组织中,与S组比较,I/R组、APS组、SB组、及APS+SB组中TNF-α、NF-κB、p-p38MAPK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小于0.05);与I/R组比较,APS组、SB组及黄芪APS+SB组中TNF-α、NF-κB和p-p38MAP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5)。APS+SB组对TNF-α、NF-κB、和p-p38的蛋白表达抑制作用要显著强于APS组的抑制作用(P值均小于0.05)。结论:黄芪多糖和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均能够有效改善未成年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炎症反应,黄芪多糖和SB203580联用可以明显抑制TNF-α和NF-κB的表达,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具有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