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活动期髋、膝结核疗效显著,但人工假体的存在是否会增加结核复发的风险仍是争论的焦点。 目的:综述活动期髋、膝结核行一期人工关节置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髋结核,膝结核,结核杆菌,假体,关节成形术,置换”;英文检索词为“hip tuberculosis,knee tuberculosis,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prosthesis,arthroplasty ,replacement”。检索时间范围:1985年1月至2012年10月。初步检索到文献258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择55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活动期髋、膝结核的有效方法,假体的存在并不影响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杆菌的杀灭,同时大量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也为临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医师经验的积累,一期人工关节置换必将越来越为患者和医师所共同接受。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近期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前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行全髋置换术,记 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观察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结果 手术切口平 均长度约9cm(7~10cm)。手术时间平均90min(70~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300~500ml), 术后24h引流量平均250ml(100~350ml),术中术后平均输血量300ml。切口平均12d一期愈合。术后 未发现心肺疾病或髋关节脱位等全身、局部并发症。术后患肢在3~10d后均可部分负重行走,步态正 常,Harris评分平均95分,功能优良率96%。结论 临床观察证明: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术者 有良好的手术技巧,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囊性变是否影响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保髋手术后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临床随访观察2017年6月至2020年11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早期ONFH的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CT与MRI)评估结果分组,其中股骨头内有囊性变的患者设为囊性变组,共32例患者37髋;股骨头内不存在囊性变的患者设为非囊性变组,共50例患者59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大粗隆单一入路双孔道减压植骨+结构性骨支撑微创保髋手术,通过内下通道对股骨头坏死内下区域进行减压植骨,经外上通道对股骨头坏死外上区域进行减压植骨+结构性骨支撑。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进行1次随访,以最终行髋关节置换术即认为手术失败随访终止,术前和末次随访数据纳入研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以及不同分型患者(C+L1型、L2+L3型)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2组患者影像学进展率、失败率。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术前与随访时均行髋关节正侧位X线、CT检查,术后影像学评估如股骨头无塌陷或原有塌陷无加重即认为影像学稳定,如发生软骨下骨折或塌陷加重即认为影像学进展。以最终行髋关节置换即认为手术失败。数据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纳入研究,平均随访(30.6±8.6)个月。囊性变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2.43±16.36)分,较术前[(75.67±13.43)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优良率由术前的37.84%(14/37)提高到62.16%(2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8,P<0.05)。非囊性变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1.76±17.68)分,较术前[(82.90±12.77)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5);优良率由术前的55.93%(33/59)提高到62.71%(3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2,P>0.05)。术前囊性变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低于非囊性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末次随访时,囊性变组与非囊性变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囊性变组C+L1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7);L2+L3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明显低于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非囊性变组C+L1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L2+L3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术前,囊性变组C+L1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低于非囊性变组C+L1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末次随访时,2组中C+L1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术前,囊性变组L2+L3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与非囊性变组L2+L3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末次随访时2组中L2+L3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末次随访时,囊性变组患者的影像学进展率为27.03%(10/37),非囊性变组为22.03%(13/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1,P=0.577);囊性变组C+L1型患者影像学进展率38.46%(5/13)高于非囊性变组C+L1型患者[4.7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P=0.019),而囊性变组、非囊性变组L2+L3型患者影像学进展率分别为20.83%(5/24)、32.43%(12/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4,P=0.324)。末次随访时囊性变组失败率为13.51%(5/37),非囊性变组失败率为11.86%(7/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2组总体生存曲线进展平缓,未表现出明显的与临床失败相关的时间界。 结论股骨头囊性变区域可能对ARCOII期或C+L1型的ONFH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影像学进展有一定影响,但是不建议作为影响早期ONFH保髋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微创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体表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察30侧成人臀区标本, 以同侧股骨大转子外侧缘最突出点(A点)与髂后上棘沿髂嵴向前3.0 cm处(C点)作连线,A点与C点连线的中点处为B点,A、B两点连线即为所设计的长8.0 cm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后外侧入路切口。了解臀上动、静脉、神经与臀下动、静脉、神经及坐骨神经和微创后外侧入路切口的解剖关系。结果:臀上神经及臀上动、静脉在梨状肌上孔处距切口的距离为(3.69±0.79)cm,臀下神经及臀下动、静脉在梨状肌下孔处距切口的距离为(5.83±1.21)cm,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孔以下距切口最近距离为(4.09±0.66)cm。结论:微创后外侧入路切口可有效避开重要神经血管,解剖学骨性标志定位简捷。  相似文献   

5.
背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后难免发生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术后评估的影像学手段多种多样,各有利弊。目的:介绍X射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后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2000至2020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urgical injury,MRI,minimally invasive,muscle trauma";中文检索词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影像,评估,肌肉损伤",对微创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不同入路的特点及其对髋周肌群影响的影像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是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复查的首选检查;②骨单光子发射CT不易受到金属伪影的影响,在关节置换患者中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③MRI成为评估髋周肌群,特别是肌肉形态学改变的金标准;④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作为肌肉损伤的标志物,是评估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一种特异而客观的方法;⑤提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极大地避免了肌肉和肌腱的切开或剥离,减少了术后髋关节脱位及脂肪液化坏死等风险;老年患者因其肌肉修复再生能力减弱,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微创术式有着独特的临床价值;影像学检查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微创手术的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保留假体清创:是用于治疗关节置换后感染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早期治疗,对于感染的关节只是进行垫片或者内衬的更换,清除关节腔内感染及疑似感染的组织,不取出假体,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痛苦小、花费少的治疗方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用于治疗重度关节磨损、严重关节畸形的患者,用金属假体代替股骨关节面和胫骨关节面并在关节面之间加聚乙烯衬垫,是近代发展非常快的手术,解决了患者膝关节疼痛,纠正了力线,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背景:与翻修手术比较,保留假体清创治疗假体周围感染具有创伤小、耗时短、花费低等优势,但是关于保留假体清创的适应证和围术期管理还存在争议。目的:综述清创保留假体手术应用于假体周围感染的术前适应证、术中操作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方法:英文文献检索PubMed、Web of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年限为2000至2018年,检索关键词为“total knee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joint infection、Diagnose、treatment”。中文文献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0至2018年,检索关键词为“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保留假体清创术”。筛选相关文献,统计文献保留假体治疗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成功率,总结最为准确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最有效的方法经验。结果与结论:目前关于关节置换后感染的诊断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很多组织提出了一些共识和指南,其中Parvizi等综合其他共识和指南提出了新的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保留假体清创适用于稳定且固定良好的假体、症状持续时间短、软组织良好且无窦道形成的患者。术中应该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疑似感染的组织,碘伏水浸泡半小时,更换新的垫片,清创完全后对重新消毒铺巾更换一套新的手术工具。术后应根据培养结果联合应用敏感的抗生素,院外口服利福平4个月。保留假体清创是治疗早期急性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最佳方法,具有患者痛苦小、花费少、接受度高、避免翻修等优势。ORCID: 0000-0002-2784-1542(徐长波)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SuperCap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 年 9月- 2019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19例(19髋),其中男3例、女16例,年龄65~90(76.32±7.50)岁。患者均采用改良微创SuperCap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使用生物型股骨柄与双极股骨头。观察患者围术期一般情况、关节功能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72±6.03)min,切口长度(8.80±0.87)cm,术中出血量(177.22±37.83)mL。术后第1、5天血红蛋白分别为(105.40±14.64)g/L、(99.87±12.93)g/L,VAS分别为(4.03±1.43)、(2.06±1.93)分;术后第1、5天的血红蛋白水平、VAS均低于手术前,手术后第5天的血红蛋白水平、VAS均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9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术侧髋关节活动度正常并稳定,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无假体周围骨折、脱位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骨盆前后位X线片,见股骨柄假体位于中立位,未见股骨柄下沉及髋关节假体脱位。结论 改良微创SuperCap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尤其是伴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切口小、损伤轻、可以使用常规髋关节生物型假体、完整保留髋关节囊、髋关节稳定性好、术后快速康复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因脏器功能不全等原因,不能耐受全身麻醉、腰麻或创伤较大的手术的重症患者,以及患者及家属拒绝进行创伤较大手术的患者,用床旁局部麻醉微创嵌入微粒皮的植皮法加速难愈合创面愈合的方法.方法 本组患者褥疮3例,糖尿病足2例.均因心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脑梗死等原因长期卧床,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全身支持治疗、创面清创、换药、负压治疗的基础上,将长条形微粒皮嵌植到创面肉芽组织内,使之成为创面中的皮岛以加速愈合修复创面.结果 4例治愈出院,1例进行过3次微粒皮嵌入植皮后,微粒皮成活并在创面中形成多个皮岛,在皮岛向周围扩展、融合的过程中患者因心脏功能衰竭死亡;4例出院患者随访3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 床旁局部麻醉微创嵌入微粒皮的植皮法具有创伤小、简单易行等特点,只要全身情况稳定就可以有效地治疗危重患者难愈性创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2008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半髋关节置换60例,全髋关节置换42例。均为新鲜股骨颈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从1h~2d,入院距手术时间3d内手术的有77例,3~7d内手术25例。术前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抗感染治疗3~5d,术后5~7d助行器辅助下行走,抗凝1个月。观察比较指标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资料、Harris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10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个月~2年,平均20个月。半髋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61.97±3.53.0)Minvs(90.36±9.38)Min](<0.01),[(280.83±65.18)mlvs(415.48±64.16)ml](<0.01),[342.50±77.47)mlvs(缘01.19±67.20)ml](<0.01)。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 is评分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组要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半髋关节置换,但要求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要高,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预期活动能力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人工关节置换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9月~2009年10月,对病理活检确诊的38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采用Rosen T19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化疗4~6个疗程.其中,按Enneking分期为IA期2例,IB期3例,IIA期23例,IIB期10例.结果:38例中,3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8~42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成活,无假体松动和折断.膝关节按ISOL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4例,良6例,差7例,本组患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3.8%.结论:对于早期骨肉瘤,新辅助化疗联合人工关节置换术是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中假体材料替代原有的病损关节,可以极大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恢复运动,提高生活质量。 目的:概述目前应用于关节置换领域的假体材料及研究进展。 方法:以biomaterials, joint prosthesis, implant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 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有关关节置换领域假体材料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中常见的关节假体材料包括金属、聚合物、陶瓷等,这些材料已被学者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完善和提升金属、聚合物、陶瓷的性能,降低甚至去除可能的磨损、离子释放、骨溶解、碎裂等不良后果,是目前需要学者们共同考虑的问题。相信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牢固可靠的假体材料定将推陈出新,达到更加令人满意的疗效,为临床所用。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情况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影响。方法92例THA、TKA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THA为51例(56髋),TKA为41例(49膝)。术后7~10d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DVT的发生。对临床失血的相关指标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发生DVT患者共计28例,发生率为30.43%(28/92)。发生DVT的患者临床实际失血总量、隐性失血总量、术后失血总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平均值分别为1648.53ml、844.35ml、1016.17ml、735.87ml,与未发生DVT的患者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性失血量的增加提高了术后DVT形成的风险。对隐性失血量变化的认识和发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采用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间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切口方式分为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组(右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每组各30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根据在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时、关胸前、术后30min、4h、2h7个时间点的血气分析结果及给氧浓度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tension gradient,P(A-a)O2)、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并观察呼吸机辅助时间、气管导管拔除后呼吸情况的改变,包括自主呼吸频率、有无呼吸困难、肺部哕音、紫绀以及动脉氧血红素饱和度、脉动氧血红素饱和度变化。结果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均恢复良好。两组患儿OI均较术前降低,P(A-a,O2、RI较术前升高,两组患儿间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机辅助时间、气管导管拔除后呼吸情况的改变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采用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不加重术后肺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5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31例;左髋19例,右髋32例;平均年龄为(75.6±9.7)岁。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情况。评价术前、术后3 d、6个月及12个月患髋Harris评分。结果51例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手术切口长度(6.5±1.7)cm,手术时间(40.9±12.6)min,住院时间(6.5±1.8)d,术中出血量(138.7±30.5)m L,下地行走时间(1.6±0.8)d。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DVT、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 d与术前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67.3±6.3)分,(12.1±4.3)分]比较;术后6个月与术后3 d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84.7±4.5)分,(67.3±6.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早期疗效明显;不仅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还能降低术后关节脱位等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小切口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应回顾性分析对1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单一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螺钉克氏针联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皮肤切口愈合,无坏死,感染,或腓肠神经损伤。平均8周﹙7~10周﹚后,骨折全部愈合;患者平均4.3个月的时间﹙3~7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结论小的单一的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对跟骨关节内移位性的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和最小损伤性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截骨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Springer Link、FMJS、万方网络数据库中,以“膝关节置换术”、“截骨”、“计算机导航”和“个体化模板”为关键词,查阅1988年1月—2014年6月有关人工TKA中截骨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TKA是治疗中晚期膝关节疾病的标准经典手术,术中截骨方法主要有传统器械截骨、计算机导航及个体化模板辅助截骨等。TKA中传统器械截骨,依靠机械引导装置定位及术者经验截骨,主观性强,精确度较低,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手术效果欠佳。与传统器械截骨相比,计算机导航辅助截骨精度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更多;另外,由于其学习曲线长、设备费用昂贵、技术要求高等众多因素,限制了导航系统的推广应用。个体化模板辅助TKA技术可设计精确化的截骨方法或工具,实现个体化解剖截骨,具有提高截骨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损伤等优势,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更加理想。结论 随着数字骨科的不断发展,人工TKA手术方案会更加个性化,截骨更精确。数字化、个体化截骨技术可能成为今后TKA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背景:POSSUM及P-POSSUM评分已被证明是普通外科最为可靠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评分系统,但其在骨科领域、特别是人工关节置换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人工关节置换后风险的价值。 方法:选择2008-01/2010-10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双极股骨头关节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86例,均为单侧关节置换。分别应用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 结果与结论:按照POSSUM评分预测,186例患者置换后30 d内应有32例(17%)发生并发症,实际发生28例(15%),按照P-POSSUM评分预测,本组置换后30 d内应有5例死亡(3%),实际发生2例(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应用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与真实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置换前后股骨侧应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复合梁基本理论来构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前后假体周围骨质应力分布的解析理论模型,通过将假体周围股骨分成等距的11个断层,并将每个断层分成前、后、内、外四个象限,分别计算每个象限的解析解和有限元分析值,做直线回归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解析理论模型能有效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前后力学环境变化的研究,利用该模型不仅有助于理解并解释临床相关的力学问题,而且有助于对全髋关节置换相关的涉及患者自身、假体设计和手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规律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5例70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年龄70~85岁,平均76.5岁。随访期限6~24个月,平均15.2个月。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结果评价。结果患者均在术后4周下地负重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伤前水平,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术前为84~97(90±4)分;术后为82~95(89±3)分。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卧床并发症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